戰爭年代,憂國憂民,舍生忘死,當戰斗英雄,是實現生命的價值;和平年代,攻堅克難,技術創新,當科研專家,也是實現生命的價值。愛崗敬業,對社會有所奉獻,是實現生命的價值;反抗命運,對人生有所突圍,亦是實現生命的價值。可見,在時間的長河中,在時代的變化中,于己、于社會、于家庭、于國家,皆要奮力實現獨特的價值,綻放異彩,永葆生機。
戰爭年代,為了實現生命價值,一群仁人志士為國為民,犧牲自己。他們散發著最璀璨的光,燃燒著最耀眼的火。夏明翰喊出“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錚錚誓言,28歲壯烈殉國。蕭楚女說“做人要像火,給人以光明,以溫暖……像一支蠟燭,在黑暗中照耀別人”,34歲英勇犧牲。先烈的英魂,早已穿透蒼穹,到了那么迷人的“理想國”。天剛擦黑了邊,我便坐在地上,去仰望星空。
和平年代,為了實現生命價值,一群科研人才日以繼夜,不懈奮戰。“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寫半句空”,他們遠離塵囂,不慕名利,只為科研事業而奮斗終生。程開甲放棄國外優渥的待遇,隱姓埋名二十多年,將全部精力投身到中國核武器試驗事業中,踐行了“心系國家事,肩扛國家責”的諾言。“萬嬰之母”林巧稚說“只有把自己的志愿與國家、民族的命運結合在一起,才有出路”,建立了中國第一家婦產專科醫院,在去世前一天還接生了6個嬰兒。一個人,一群人,一個世界——他們都在時代的浪潮中成為中流砥柱。
除了科研之外,在平凡的崗位上也應作出不凡的業績。杭州的外賣小哥雷海為,在等出餐的時間還要堅持學詩,成為《中國詩詞大會》冠軍,接著被聘為某中學詩詞課教師,并出版了《生命有詩》新書。在瑣碎的日常生活中,雷海為卻擁有了詩意人生。這難道不也是實現了生命價值嗎?
不僅如此,如果我們能在逆境中突破重圍,也叫作實現了生命價值。在古代,陶潛家徒四壁,瓶無儲粟,仍善屬文,滿腹經綸,寫出了《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等千古名篇。縱使人生不如意,他卻找到了精神歸宿,成為山水田園詩的開山鼻祖。在當代,全身癱瘓的安徽女孩李娟用嘴咬著觸控筆,在網上銷售家鄉特產酥梨,帶動鎮里貧困戶一起脫貧,不也是實現了最高的生命價值嗎?
魯迅說:“愿中國青年都擺脫冷氣,只是向上走,不必聽自暴自棄者流的話。能做事的做事,能發聲的發聲。有一分熱,發一分光,就令螢火一般,也可以在黑暗里發一點光,不必等候炬火,我便是唯一的光。”愿吾輩青年也能砥礪自我,大放異彩,賡續前輩精神,實現生命價值,成為堅強奮進、照亮自己、輝映他人、燭照社會的人。
作者簡介:
齊韋超,男,作者單位:陜西省西安市曲江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