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隨著AI時代的到來和人工智能技術的不斷進步,設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在高校中面臨著新的機遇和挑戰。AI時代設計專業平面創意類課程改革發展,需要以深化課程教學實踐為載體,進一步明確教學改革發展方向,探析AI時代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當前發展現狀。同時運用相應的改革策略,結合人工智能技術在平面創意類領域的應用,將平面創意類課程與人工智能技術緊密結合,優化課程教學體系,推動平面創意類課程的創新與發展,采用與時俱進的方式培養更具有創新以及實踐能力的人才,為設計專業碩士培養提供新思路。
關鍵詞:AI時代;課程教學改革;平面創意課程;設計專業碩士;設計實踐
中圖分類號:G6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9-0078-04
引言
人工智能(簡稱AI)的概念由數學家巴斯卡、計算機先驅萊布尼茨提出。機器與藝術最早的結合產生于英國,倫敦大學斯雷德藝術學院首次應用機器進行生成式創作,標志著人工智能開始進入教育與設計領域。現如今,人工智能時代推動設計專業碩士教學迭代升級,滿足了學習者和時代的需求。教育者結合人工智能技術提升審美和設計能力,同時更新教育理念。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內容較抽象,難以激發學習者的藝術感受和創作靈感,影響設計能力提升。人工智能技術基于訓練數據和生成算法模型,可自主生成多種形式的內容和數據,迅速提升了設計類的教學質量,促進設計教學的數字智能化,增強設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的實效性。如圖1 所示。
一、AI時代與設計教學之“變”
人工智能技術的迅猛發展對設計教育有著直接的干預和影響,智能計算可以優化設計教學的方法、影響設計教學的內容,甚至改變設計教育的形式。在設計學科發展中創意的實現一直依賴于個體靈感的崩發和設計物料的輸出準備,以創作主體的單項輸出為主要來源。AI 的出現,不僅豐富了創意設計可能實現的路徑,更全面提升了設計創作的資源供給。然而我們也發現,智能算法的迭代優化引發了信息化教學的變革的同時,與平面創意類課程中以創作者思維為主導的必然要求之間有著一定的制約性變化,在此背景下,設計教學,尤其是平面創意類課程需要厘清人工智能升級帶來的具體影響,以便更好地提升設計教學效果。
(一)數字化信息繁雜,教學方法滯后
當前我國設計類課程主要模式較為簡單,內容形式大同小異,大多數都是圍繞構思、元素、色彩、人物、版面等方面著手,主要以灌輸為主,課程過于注重理論知識,未能做到與時俱進。當前設計領域涌現出許多設計新工具,新平臺,新策略等,使傳統教學內容顯得滯后和不具有實用性。在平面創意設計類課程中,激發學生創意思維和實踐能力尤為重要,傳統的教學方法導致學生的學習體驗及實踐過程過于單一,未能與AI 數字化相結合,無法有效應對如此龐大的信息量和快速變化的知識體系。一定程度上阻礙了學生創新思維和創新能力的發展,忽視了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設計物料單一,創作靈感匱乏
平面創意類課程具有設計理論與設計實踐的性質,培養設計類專業碩士的基礎課程,主要以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提升學生設計創意能力使學生適應市場為目標的。當前教學缺乏與企業、市場等平臺的合作,學生缺乏自主學習技術應用和參加實際項目的機會,限制其創造力和思維創新能力的發展,設計產出形式較為單一;同時,缺乏對市場需求以及行業趨勢的深入分析和了解,無法及時掌握市場的最新動態和趨勢,也很難將市場的要求引入到課程教學當中,學生走出課堂無法快速適應市場需求。相比于人工智能,傳統設計教學創作靈感較為匱乏,激發靈感方法有限。
(三)虛擬環境盛行,設計教學內容失配
傳統設計教學以物理展示為主要形式,數智設計以虛擬展示為主要手段,通過數字化技術和智能化工具,為學生提供一個沉浸式的、交互性強的學習環境。在數智設計中學生可以利用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3D 建模等技術,進行設計方案的快速迭代和優化,從而更直觀地理解設計原理,提高設計效率和質量。然而,當前許多設計教學課程仍停留在傳統的物理展示和理論講解上,未能及時跟上這一技術革新的步伐。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一是教學方法缺乏創新型。部分高校針對平面創意類課程的教學方式依然以傳統的講授以及欣賞學習為主,忽視了學生的實踐能力方面的培養,這種教學方式,會忽視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二是缺乏對新型AI 技術手段的利用。數字技術,互聯網技術等技術的告訴發展為設計帶來了諸多便利,但部分高校缺少對AI 技術的涉獵,這無法滿足社會和市場對于設計專業人才的需求。因此,設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應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
二、AI智能生成與創意課程之“融”
平面創意類課程在培養設計專業碩士人才中起著重要作用,在平面設計操作技能和創意表達能力提升方面有著基礎作用。隨著人工智能的不斷發展,創意思維、數字技術應用能力、以數據為導向設計能力、用戶體驗設計能力等多方面的綜合能力在其發展過程中的地位日益顯著。AIGC 的出現,大量的信息以及邏輯算法的呈現、文生圖,圖生圖以及跨模態生成等形式設計的出現,使得設計發生了巨大改變。在這種大量生成設計下,會出現風格、顏色、板式等方面同質化的問題,設計內容的個性化發展就表現得尤為重要,AI智能如何與創意類課程相“融”也是我們當前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AI 在輔助創意課程中的應用策略
1. 豐富教學內容,創新教學理念
AI 時代需要的更多是綜合實力強的應用型人才,因此平面創意類改革最重要的是要轉變教學模式,創新教學理念,教師應強調創新思維的培養與實踐能力的提高,培養學科交叉融合、復合型人才。創新思維是設計專業碩士應具備的一項能力,在課程設置上,將人工智能技術與平面創意類課程相結合,充分激發學生的創意靈感,以數字化設計工具為基礎,讓學生學習和掌握人工智能技術在平面創意類設計中的應用。同時,可以在課程中展示人工智能創作的各種藝術作品或利用算法形成的圖像作品,引導學生積極思考如何運用AI 技術服務設計作品,在實踐中得出經驗,以致熟練運用AI 技術。
2. 改善教學方式,加強教學實踐
平面創意類課程更看重的是創作力和想象力,而依托于靈感的創造力需要前期大量的知識經驗積累,因此常常受到限制,而人工智能經過大量素材的累計形成了所謂的“機器邏輯”,更容易從多角度產生具有創意的設計。教師應創新教學方法,在平面創意類課程中引入AI 技術,有助于提高學生對于專業知識的學習探索能力,提高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的靈活性。同時,可采用多方協同的教學模式,加強教學實踐,采用學校、企業和學生之間的合作模式,通過實踐項目式教學與學習模式,利用企業資源讓學生更多接觸實際設計項目,在實踐過程中多次調試和調整參數,熟練運用AIGC 工具輔助設計,以獲最佳設計效果,以提高學生實操能力和創新能力,使其能夠更好地適應新時代人們的設計需求。同時實現教學手段的智能化升級和更新,為學生提供個性化強、互動性強、實踐性強的學習體驗。
3. 與時俱進,運用新技術
AI 時代設計類課程要以培養良好數字媒體素養、信息素養的職業人才為目標,充分強化人工智能化教育體系建設,搭建數字化設計平臺,運用AI 技術教學,在利用人工智能的基礎上,提升設計專業碩士對于人工智能的學習運用,有利于設計專業碩士人才更好地融入數字化時代,適應社會新發展方向。同時,AI 技術可以輔助教師完成部分教學工作。通過信息捕捉和大數據的智能分析,AI 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需求,制訂個性化的教學計劃,為學生提供有針對性的教學服務以及學習支持。提高學生學習效率。AI 技術是未來設計行業的重要發展方向,學生掌握AI 技術可以增強自身競爭路,并適應未來設計行業的需求。
4. 改革評估方式,完善評價體系
引入AI 技術進行設計輔助的同時要考慮到評價方式以及考核體系,要以全面、多層次、客觀地考核評價體系,有效了解學生的專業能力與實際發展情況,注重過程性評價,注重學生學習過程中對設計與技術的理解、創造力的表現以及設計中技術的運用等的反饋。在人工智能技術大力發展的背景下,高校教師應當加快推行和實施多元化評價方式,建立健全的課程評價體系,提高藝術設計類課程評價的客觀性和科學性,促進學生創意的發展以及技術的運用,激發學生的藝術創造力,提升學生的技能運用能力。
(二)AI 在輔助創意課程中的應用場景
AIGC(Artificial Intelligence Generated Content)通過運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模擬和強化計算機在設計思維領域的智能表現,體現一種基于大數據和算法的創作方法,通過輸入設計要求和條件生成滿足這些要求和條件的不同設計方案,并可多次輸入指令進行修改直至滿意。使其成為藝術與設計領域教學研創不可或缺的重要輔助工具,極大推動了平面創意類課程的教學效率以及創意發展。AIGC 為傳統的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方法帶來了革新性的變化,不僅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技術,還開拓創新了教學的可能性,主要應用場景如下:
1. 啟發創意靈感與協同創意
通過運用AIGC 技術,創作者能夠迅速將想法以及創意付諸實踐,甚至與AI 展開合作,共同探索創新。這種合作模式不僅極大提升了創作效率,還引領了前所未有的創作路徑和表達風格,成為激發創造力的新途徑。在AI 生成的設計基礎上產生了新的靈感進行重復生成,通過這種與AI 的不斷協作,創作者們能夠嘗試各種前所未有的表達風格和形式,從而激發出更為豐富和獨特的創造力。這種創新的合作方式,無疑為藝術創作領域帶來了新的活力和靈感源泉。
2. 個性化輔助與創意互動
充分考慮用戶的個性化需求和喜好以及習慣,AIGC 有龐大的算法能力以及大數據分析生成量身定做的藝術與設計創意,精準捕捉用戶的個性化需求,賦予了作品一定的個性化與定制化,展現出了藝術與設計的多元魅力。能夠指導學生提供諸如提示詞、藝術流派、色彩搭配等造型要素,為他們提供廣泛的選項和靈感,從而創作出滿足特定要求的作品。這種個性化的創作過程,使得每一位用戶都能夠找到屬于自己的藝術風格,并在AIGC 的協助下,刺激自身的創造力和想象力,將獨特的藝術理念轉化為實際的作品,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藝術與設計的邊界。
3. 數據分析和可視化
通過AI 技術對當前設計趨勢,風格運用大數據以及算法技術進行分析,幫助教師和學生充分了解當前設計趨勢以及不同地區、國家、時期等設計風格的差異變化。通過對大量作品的數據分析以及可視化展現,有效地幫助師生深入學習,為設計打下了更好的基礎,提高設計效率,豐富設計內容,引導學生運用數據分析技能優化學生創作過程,增強學生對創意課程的深度理解。
三、AI時代設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實踐路徑
運用AI 技術探索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改革實踐路徑和教學創新體系符合國家人才發展戰略的總方向,平面創意類課程改革需從內容體系、實踐環節、跨學科合作、創意思維的培養等方面進行實踐,同時引用“數智技術”豐富學生創作體驗,從多方面對平面創意類課程進行改革,以適應社會時代需求,培養具備全方面綜合性的藝術人才,符合教學發展的未來趨勢。
(一)以“技藝耦合”為底,創新內容體系
內容體系的創新是專業教學改革的首要前提,豐富的教學內容是培養創新形人才的重要源泉。積極拓展設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的數字化教學功能,在傳統平面創意課程的基礎上,結合人工智能技術相關知識,豐富人工智能在設計領域的應用和發展。“技藝融合”的意義不僅在于所學知識的融合,更要打造多種類型相結合的教學模式,引領學生們自主學習,培養學生主動思考與探索鉆研精神。尤其要注重思維創新類課程的交叉融合,培養學生的交叉學科思維是數字化時代下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改革的重點。通過運用Midjuorney、StableDiffusion 等AI 生成技術與創意藝術的充分融合,更好地實現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的多路徑推進,是對“技藝融合”這一概念的多重詮釋,同時對于解決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方式單一問題有著促進作用。技術在藝術創意類課程中的運用是適應國家戰略和社會發展需求的必然結果,通過運用智能化設計,達成人與機器深度的融合。(如圖2 所示)
當前社會需要的是全方面藝術類人才,針對這一現實需求,院校在教學目標以及內容的設定上需要與時俱進不斷更新。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學院圍繞這一理念在平面創意類課程中更新教學內容,融入多元學科方向,面向“創意設計、平面設計”等多產業所需的教學內容培養具有創意能力、設計能力、策劃能力、技術能力等“藝術+ 科技”人才。學院注重教學內容中科技素質與藝術素養的傳達,踐行多方面能力人才培養的教學核心理念。
(二)以“數智設計”為主,打造多元創作體驗
藝術專業碩士的培養需要多樣性的教學模式,其中多元的創作體驗則是傳送知識的不竭源泉。創新性人才的培養需要以“數智技術”為支撐,教育者需將AI 技術等教育資源的挖掘作為教學的前提基礎。在AI 時代背景下的平面創意類課程教學中,數智技術中的數據可視化工具、生成技術、數據分析等為創意教學發展提供了多樣化實踐類和互動式的“數智設計”學習創作體驗。AI 技術在設計中的應用正在逐漸被廣泛接受和應用。使用機器學習算法對設計方案進行評估和優化,通過自動化設計流程,減少重復性工作,可以提高設計效率,同時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創新思維。通過對大量的設計數據進行分析和挖掘,發現設計規律和趨勢,為學生提供更多的靈感和參考,幫助學生培養他們的創新思維以及了解不同設計風格和潮流,從而指導他們的設計實踐。通過對融入AIGC 的具體應用場景的相關案例研究分析可知,通過翻轉課堂等創新教學模式,可鼓勵學生深入參與,通過親身體驗運用AIGC 技術來解決設計問題的過程體驗多元創作方式帶來的不一樣的創作體驗。當前,AI 技術設計時能夠更快速、準確地創建和優化設計,提高學生發現問題、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極大程度地增加了課程教學效果,提升了實踐效率。
眾多高校在開展藝術課程實踐過程中充分運用AI 生成軟件,例如:Midjourney(如圖3 所示),其設計流程極具有創新性,其初始界面即為“Imagine”,引導用戶以自然語言描述自己的創意,并輔以特定參數,通過“Imagine”生成的創意,隨后輸入一組描述語,可生成不同類型風格的圖像,最后對圖像進行選擇應用。與傳統的創作體驗大不相同的是Midjourney 利用先進的人工智能技術,通過大數據以及計算機的算法,模擬了藝術創作過程,提高了創作效率,為學生打造了多元的設計體驗。
(三)以“學科交叉”為界,注重課程自適應迭代
當前,人才培養發展趨勢為培養全面而多元的專業性人才,這體現出學科交叉在藝術學科教學中的重要性,同時,藝術課程的學科交叉已成為推動學術進步和創新的重要途徑。平面創意類課程的學科交叉課程的開展不僅在于所學知識的跨學科性,更在于教師教學方法的跨學科性。AI 時代下,智能技術的發展給藝術設計提供了便捷的條件,教師需要對教學內容根據時代的變遷不斷更新,在教學中需強調計算機科學、數據科學等數智技術與藝術的互動與交叉,在課程設置中也要強調設計與數智技術的結合與運用,充分發揮其互補性與相互依賴性,大力推崇交叉學科的合作互動,打破學科壁壘,運用跨學科教學方法培養學生的綜合素質與解決問題的能力,促進跨領域的團隊合作與交流,以適應數字化時代的發展,實現教學內容的實時更新和深化,使科藝得到更好的融合與發展。
以南京郵電大學為例,作為一所多學科協調發展的雙一流院校,在交叉型專業教學改革上具有一定優勢,學校以電子信息為特色,打造工、文、藝等學科融合發展。在學科交叉環境下,學院以校內豐富優質的信息資源為支撐,注重將信息技術理念與藝術設計人才培養相融合。學院為藝術專業師生打造豐富多元的實驗室以及實訓場地,為教學提供了場地支持。課程內容上與科技發展方向同步,打造內容的協同創新。
結論
綜上所述,文章剖析了AI 時代下,傳統平面創意課程的現狀以及設計流程差異,分析了如何將AI 技術與創意類課程更好結合。AI時代下的設計專業碩士平面創意類課程改革包括以AI 技術應用,多學科的融合為核心,做好對課程內容體系的不斷補充完善,提升課程教學目的性以及內容的豐富性,為學生提供了更為多元化的學習體驗,有效拓展了課程教學實踐的新路徑。
基金項目:南京郵電大學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重點課題研究成果(項目號:JGKT22_XZD04)
參考文獻
[1]毛瑋婧.人工智能時代下的產教融合新模式——家具設計課程實踐與創新研究[J].科技風,2024,(09):90-92.
[2]寧英吉.全媒體時代背景下視覺傳達設計專業發展趨勢研究[J].中國包裝,2024,44(04):159-161.
[3]梁慶國.AI人工智能技術應用于設計專業實踐教學的跨界合作與創新模式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24,(04):153-156.
[4]閔嘉劍,于博柔,張昕.生成式人工智能時代的設計教學探索——以清華大學“AI生成式影像”課程為例[J].建筑學報,2023(10):42-49.
[5]楊雅儒.生成式人工智能技術在藝術設計課程教學中的應用[J].湖南理工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23,36(03):89-94.
[6]黃晶石,傅凱莉. AIGC背景下高校藝術設計類專業新育人模式的探究[J]. 美術教育研究,2024(07):160-162.
[7]范凱熹.基于AIGC技術的藝術教師教學研創應用場景研究[J].江蘇第二師范學院學報,2024,40(02):1-12+124.
[8]劉晗,黃夢宇,聶遠征.人工智能驅動下的新聞教育變局與結構性調適[J].新聞前哨,2024(08):11-14.
[9]陳永堂,艾興.數智化教學生態的內涵、特征與實踐要求[J].學術探索 . 2024 (07) :148-156.
[10]高秦艷.科藝融合視域下包裝設計專業教學改革路徑探索[J].設計,2024,37(05):94-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