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基于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對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搭配進行研究,并結合色彩心理學分析色彩對幼兒情緒、認知和行為的影響,探索具有適配性、簡潔性、協調性和趣味性的幼兒園色彩氛圍營造方式。通過對蒙氏幼兒園室內環境界面色彩進行顏色提取,并依據色彩心理學NCD形象坐標體系繪制色彩印象坐標。分析蒙氏教育理念下幼兒園各功能空間的色彩運用,嘗試發掘普適性的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策略,為今后的設計實踐提供理論依據。色彩設計是影響幼兒生理和心理成長的重要因素。設計師需要從幼兒心理需求出發,創設出對兒童感知友好的學習和生活環境,以更好地支持幼兒的健康成長和全面發展。
關鍵詞:幼兒園;環境色彩;色彩心理學;蒙臺梭利;適配性
中圖分類號:TU244.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069(2024)19-0136-05
引言
隨著社會的發展,設計逐漸被人們所重視,在追求更高品質生活的同時也在不斷創新與優化設計要素。近年來,隨著三孩政策的推行,學前教育成為我國重點關注的問題,幼兒園室內外環境設計也逐漸成了熱議的話題。色彩作為設計中的主要視覺元素,對于環境有著極為重要的影響。[1] 資料表明,幼兒在3~4 歲這個階段對色彩敏感度最高,這種感知能力的出現能夠有效地幫助幼兒認識這個世界,也是幼兒增強學習和認知能力最為關鍵的階段。[2]
20 世紀初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傳入中國,伴隨著中國對教育理念的不斷探索和開放,蒙臺梭利教育已經成為中國幼兒教育領域的一個重要流派,得到了廣泛認可。然而,大部分打著“蒙氏教育”特色教育理念創設的幼兒園或開設的蒙氏班并沒有將環境適應、獨立成長、遵循秩序等蒙臺梭利教育法的基本理論考慮到空間規劃、色彩、軟裝等設計搭配方面,只是體現在幼兒所接受到的教育實踐中,空間作為傳授知識的重要媒介之一卻沒有發揮作用。同時,部分幼兒園空間環境中的色彩只是作為必需的要素而存在,并不能改善幼兒在空間中的狀態和情緒,更不能引導幼兒獨立思考和選擇。兒童有屬于自己的發展敏感期,能根據自己心理需要和傾向,自由選擇物體和活動,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要以兒童為本位,與室內空間功能、教育理念、兒童生理和心理需求等方面相結合,有效提升幼兒的教育環境,創設更加舒適、健康、幸福的學習和生活空間。
一、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及環境色彩設計相關概念闡述
(一)蒙臺梭利教育理念
瑪麗亞蒙臺梭利是世界上著名的幼兒教育家。蒙臺梭利主要的教育理念及原則可概括為以下幾點:
(1)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原則,教師則扮演協助者的角色;
(2)在兒童敏感期時,讓兒童學會自發地學習,建構完善人格;
(3)反對以成人為本位的觀點,視兒童為有別于成人的獨立個體;
(4)豐富教材教具,讓兒童通過情境學習知識,感受學習的樂趣。
蒙臺梭利教育法倡導以兒童為中心的教育,通過自主學習、個別化教學、準備好的環境和感官經驗等方式,培養兒童的綜合能力、獨立性和社交能力,促進他們全面發展。[3]
(二)環境色彩對幼兒發展的影響
環境色彩設計是指在特定場所或空間中運用不同的顏色來創造特定的氛圍和效果。通過選擇、組合和運用色彩,使環境更加美觀、舒適,并能夠滿足人們的需求和期望。
1. 性格培養
美國著名兒童心理學家阿爾修勒博士對兒童色彩進行了為期一年的調查研究。研究發現,幼兒偏愛的顏色,和性格有很大關系。[4]一般來說,喜愛黃色的兒童會更容易產生依賴心理,喜歡一直扮演小孩子的角色;喜愛藍色的幼兒更愛出頭,喜歡當領導者的角色;而喜愛橙色的兒童人緣較好,但習慣以自我為中心。處于幼兒園階段的幼兒大多會同時喜歡多種不同色相的顏色,此階段幼兒的性格還未定型,可能會產生多種不同的性格特征,具有較強的可塑性。
2. 智力開發
適當的色彩設計可以刺激幼兒的視覺感知和認知能力,促進大腦的發育和思維能力的提升。在蒙臺梭利的感官教育中,色板是一種特殊的顏色識別訓練,幫助幼兒們分辨細微的差異,更敏銳地感知世界。實驗表明,彩色房間兒童的智力發展高于房間色彩單調的兒童,環境顏色對兒童智力發展有重要影響,不同顏色的環境對兒童智力發展的影響不同。
3. 心理健康
幼兒時期是人一生中最重要的階段,其中情緒是否健康,是影響兒童心理健康的一個重要因素。[5] 處于0-6 歲階段的兒童,通常用顏色來表達自己的情緒。澳大利亞心理學家維爾納曾對兒童辨別事物的能力進行了一項實驗,結果表明:兒童,尤其是學齡前兒童,大多是根據顏色來認識、區分和選擇事物的。顏色越飽和,越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由此可見,色彩對于兒童的視覺空間和心理注意力傾向起著重要的作用。
目前,關于色彩與心理關系的研究越來越多,“色彩心理學”的概念應運而生(如圖1 所示)。[6] 兒童心理學家阿德勒對兒童色彩心理進行了相關研究,他對150 多名2-5 歲的孩子進行跟蹤調查發現,如果孩子喜歡黑色、棕色、深綠色、深藍色等深色調,在心理學領域這類被認為是“壓抑的顏色”,孩子的性格很有可能是孤立的、有壓力的、容易抑郁的。
二、國內外幼兒園環境色彩研究現狀
(一)幼兒園環境色彩調查現狀
根據調研發現,我國的幼兒園的環境色彩仍存在著一些通病,如缺乏創新大膽的色彩設計意識、缺少對環境色彩搭配協調性的統一規劃、忽視空間的實際功能需求等。部分幼兒園喜歡采用三原色的搭配,從顏色上可以很明顯地辨別出建筑的使用功能是幼兒園,但僅有“紅黃藍”3 種色彩搭配的環境缺乏了趣味性,容易產生視覺疲勞。同時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配置也存在高亮度、高飽和度、色彩花哨等問題,大面積的平鋪艷麗的顏色會讓兒童產生厭倦心理。但如果只使用白色或單色,則會顯得空間單調,缺乏豐富性和變化性。室內空間功能與色彩需求的適配性較低,例如,在閱讀區域選擇了刺眼的鮮艷色彩影響兒童的專注度,或在需要創造力的活動區域選擇了沉悶單調的色彩減少兒童的積極性。過于鮮艷或刺眼的色彩可能會引起兒童的焦慮和不安,而過于沉悶或單調的色彩則可能影響兒童的活躍性和情緒。
(二)國內外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發展趨勢
1. 改善均質教育模式帶來的空間雷同
目前,很多幼兒園空間色彩設計雷同,缺乏個性化,偏愛均質的教育模式,模塊化的幼兒園空間色彩搭配,使得過去幾十年中的中國兒童提早進入效率化和標準化的系統,這樣的“普適性”,潛在地制約了中國社會創意文化的發展。國內外越來越多的蒙氏幼兒園會根據幼兒園獨特的地理位置、文化背景、教育體系對幼兒園空間色彩進行合理的設計。如浙江義烏蒙臺梭利早教中心保留了外部城市界面原本的白墻黛瓦,在傳統江南建筑的色彩基礎上增加顏色的點綴,整個空間的色彩搭配素雅、含蓄(如圖2 所示)。而瑞士的蒙泰幼兒園在色彩運用上就較為豐富、大膽,彩色的垂直木條、有節奏的彩色地板和天花板營造出了空間強烈的對比感(如圖3 所示)。雖然教育理念相同,但色彩設計的風格會根據實際需求進行創新,以創設出個性化的幼兒園空間環境色彩。
2. 引導幼兒自主學習的環境色彩構成
幼兒園室內空間作為幼兒在園停留時間最長的區域,對幼兒的情緒和心理價值具有重要影響。蒙氏風格的教室應該是一個“有準備的環境”,所謂有準備的環境,就是一個幫助兒童提升學習能力、形成真正“自我建構”的環境。色彩作為環境中的主要視覺元素起到了引導幼兒、劃分布局、傳遞情感的作用,幼兒園環境色彩主要表現在空間界面、教具、家具、標識等幼兒所能接觸到的一切事物上,這些都在引導幼兒思考并做出選擇,合理的色彩構成能夠引導幼兒自主學習,自由地表達和傳遞情感。
3. 人工涂飾色彩與自然界色彩的和諧搭配
對于兒童的教育來說,更應該注重兒童對自然的情感,當兒童身處于自然時,會有更高的學習欲望和好奇心。[7] 自然生態的教育理念則被運用到幼兒園環境色彩中,斯洛文尼亞地區的盧布爾雅那蒙氏幼兒園教室,強調人工涂飾色彩與自然界的色彩和諧搭配,巧妙運用自然光變化與色彩構成的關系去營造舒適的兒童活動空間。通過材質、色彩與光線營造出幼兒園空間的自然感(如圖4 所示)。
三、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對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的啟發與運用
(一)蒙臺教育理念對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的啟發
幼兒園對于還在啟蒙階段的兒童來說,充滿未知和可能,這不同于某些僅需教育職能的場所,幼兒在這個空間里可以自由觀察、感受、探索這個世界。相比傳統的教育理念來說,蒙臺梭利教育理念更加注重環境在幼兒教育中起到的作用。[8] 一個對幼兒來說障礙較少的環境可以減少幼兒的消極情緒和不安全感,能夠使幼兒更加舒適、親近。
色彩作為環境中的主要構成要素,與蒙臺梭利理論中的感官教育相呼應。作為視覺感官的重要刺激源,色彩能夠吸引兒童的注意力,激發好奇心和探索欲望。色彩豐富、和諧的環境能夠提升兒童對美的感知和欣賞,培養他們的藝術情感和審美能力,同時恰當運用色彩可以幫助兒童理解環境中的秩序和規律,通過不同顏色的分類和組合,使兒童理解世界的多樣性和統一性,培養他們的邏輯思維和認知能力。
(二)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在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中的運用
幼兒園功能空間基本可以分為大廳、教學互動空間、閱讀休閑空間、休息空間、走廊五大類。室內活動區域的界面色彩特性表現在:地面、墻面、頂面、設施、裝飾擺件的不同。基于蒙氏幼兒園室內環境界面色彩的提取,生成了五色色卡(如圖5 所示),并依據色彩心理學NCD 形象坐標體系繪制色彩印象坐標(如圖6 所示)。在W-C(暖-冷)軸上,冷暖色相均有分布,且分布較為平均,整體色彩的明度和飽和度偏低,色相集中在棕色、綠色、藍色。S-H(軟-硬)軸反映了色相的色調分布,色彩分布偏向軟端,反映出空間色彩特征為自然、閑適、清爽、可愛。綜合上述分析,幼兒園室內空間的色彩既應保持自然舒適的感覺,也應適度營造兒童純真、活潑的氛圍,可以使用暖灰色(#dfd7d3)、淺棕褐色(#e3c489)、中木色(#c7a071)、淺綠色(#aeca89)、淺藍色(#acc9d9)等顏色進行搭配設計。
1. 營造居家氛圍——自然溫馨的大廳
心理學中有一種有趣的現象叫作“首因效應”,也可以理解為“先入為主”。幼兒園大廳既是家長對幼兒園的環境和品牌價值形成第一印象的重要場所,也是幼兒玩?;顒拥膮^域。大廳使用溫暖又大面積的木色搭配明快而多層次的綠色進行點綴,讓環境展現出自然、健康、如家一般的感覺。作為幼兒進入幼兒園的第一個場所,大廳是消除幼兒心理恐懼的重要空間,使用淺棕色、淺米色、淺綠色、淺粉色等營造出的自然溫馨的大廳空間能夠幫助幼兒快速放松下來,趣味性的色彩點綴和娛樂設施能夠從視覺上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與環境互動的興趣(如圖7 所示)。
2. 強化教學環境——充滿創造力的學習互動空間
在幼兒園室內空間中幼兒最需要進行視覺刺激的空間就是教學互動空間,教學空間是幼兒每天停留時間最長的區域,也是幼兒學習、探索知識的區域,這是一個多功能空間,幼兒在此空間進行上課、做游戲、跳舞、唱歌等活動,這個區域的色彩搭配應當刺激幼兒去主動學習。蒙臺梭利認為,兒童對于心理的成長來源于對周圍環境的一種接受性,這種接受性程度是指兒童對周圍環境的一種積極吸收,是從主觀能動性上的吸收,這一點對于兒童的成長來說非常重要。[9]所以,教學互動空間需要具有趣味性和創造性,能夠激發起幼兒主動去探索環境中新事物的意愿,由傳統的教師領導轉變為兒童主導。因此,教學互動空間的色彩不僅需要具有一定的創造力,配色大膽跳躍,更需要對兒童起到引導作用,一些適合局部點綴的亮度、飽和度較高的顏色則適合在此空間進行搭配使用(如圖8、9 所示)。
3. 創設專屬角落——安靜自由的閱讀休閑空間
幼兒園的閱讀空間是培養幼兒閱讀興趣和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場所,相較其他自主活動的場所來說閱讀空間更為放松、自由。閱讀需要較為安靜的環境,色彩的選擇會比較素雅,以綠色、黃色和原木色等清新自然的色調為主。地面上可以鋪設單色或彩色的地墊,同時添加一些純色靠墊或坐墊,為幼兒提供多樣化的坐姿選擇,讓幼兒可以自由選擇最舒適的閱讀方式。為了讓幼兒能夠更加自在地享受閱讀時光,可以在閱讀區域布置一些原生態風格的沙發或長椅,選用天然材料打造,既環保又具有獨特的美感。此外,增加綠植的運用也是營造健康舒適閱讀空間的方式之一,不僅能夠提升空間的整體觀感,還有助于凈化空氣,為幼兒創造一個清新宜人的閱讀環境(如圖10 所示)。
4. 打造沉浸睡眠——舒適放松的休息空間
休息空間主要是幼兒進行午休睡眠的空間,功能較為單一,但睡眠對于幼兒發育來說是至關重要的,“從色彩心理學角度來說,鮮艷明亮的暖色都有可能使幼兒產生熱烈、興奮和激動的情緒,致使幼兒睡前很難靜下心來。因此,休息空間的色彩適宜選擇明度不高的冷色,如淺藍色、淺綠色等,這樣可以給人安定、涼爽的感覺,有凈化幼兒身心的特殊作用”。[10] 此時的幼兒正處于探索的時期,適當營造休息空間的氛圍可以使幼兒愿意主動去體驗休息空間并進行午休,老師的催促及督促行為容易造成幼兒的逆反心理。為了能夠讓兒童有更好的睡眠環境,必須去切身地考慮兒童睡眠時對環境的需求以及如何能夠協調整體環境的顏色,包括燈光、窗簾材質等臥具色彩的選擇。休息空間整體的環境色彩應該更為簡潔、干凈,當然如果能在保證幼兒睡眠的基礎上可以做得更加夢幻,會更加符合兒童的心理需求(如圖11、12 所示)。
5. 打破連接隔閡——趣味走廊
走廊是連接不同區域的線性空間,在走廊的不同區域可以使用相鄰功能空間的基調色和強調色進行過渡,營造柔和的漸變效果,使其他功能空間與走廊的連接具有流暢性和和諧感。走廊的環境色彩設計可以是豐富多樣的,根據不同走廊想傳達的空間意圖大膽地進行色彩的搭配,如希望兒童在走廊中更加安全地通行,而非跑、跳、打鬧,則可以選擇白色、原木色、淺灰色、淺藍色等,降低兒童興奮活躍的情緒;如果希望兒童在走廊中積極社交、大膽表達,則可以組合搭配多種顏色,給兒童提供一個充滿愛和勇氣的公共空間。在滿足走廊安全通透、柔和協調的基礎上可以增加走廊的趣味性,如增加彩色的木制兒童游戲室,或設置滿足交互功能的公共裝置,使空間功能更加豐富多彩(如圖13、14 所示)。
四、基于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策略探究
(一)幼兒園環境色彩搭配的原則
1. 適配性
不同的功能空間可以通過不同的形狀和顏色去吸引幼兒的興趣,讓幼兒去感知形狀及色彩的魅力,產生親近感。在幼兒園空間色彩搭配中,考慮功能需求是非常重要的因素。不同區域的功能性需求不同,色彩搭配需要根據具體功能來進行選擇,以提升空間的實用性和適應性。在滿足色彩與空間功能適配的同時也需要與教育理念適配,需要尊重兒童個體特點、自主學習和探索,色彩設計應當促進兒童的自我發展和自我表達。
2. 簡潔性
幼兒園空間色彩搭配滿足簡潔性原則的重點在于提供一個清晰、舒適的視覺環境,這樣有助于降低兒童的視覺刺激,減少混亂感。幼兒園整體環境色彩搭配強調柔和自然,避免大面積出現過于刺眼或強烈的顏色,過多復雜和無序的色彩搭配會導致視覺上的混亂和干擾,影響兒童的專注力和學習效果。簡潔的色彩搭配能夠使空間呈現出統一、和諧的整體感受,讓兒童感受到整個空間的一致性和完整性,有利于他們建立積極的情感聯結和認知體驗。
3. 協調性
日本人氣雜貨店kinarino 曾經提出“7:2.5:0.5”的配色黃金比例,這是在三原色基礎的搭配上延伸配色法則?!?:2.5:0.5”意味著在一個空間內,存在3 種主要的色彩搭配:基礎色、主配色和強調色。只需將這3 種顏色按照基礎色70%、主配色25% 和強調色5% 的理想比例進行組合,整個空間的配色效果將會非常和諧。幼兒園在對環境色彩進行設計時可以參考“7:2.5:0.5”的配色黃金比例,以淺色作為天花板、墻面和地面的選擇,讓大面積的空間更加開闊敞亮,形成與室外自然協調的背景。在活動空間、大廳等兒童較為活躍的區域可以進行局部亮色的點綴,在與主配色相協調的基礎上進行色調的表現,跳動的色塊可以表現出幼兒園的個性,營造空間的生動感。
4. 趣味性
幼兒園空間色彩搭配滿足趣味性原則對于兒童激發探索欲望和增加學習興趣具有重要意義。色彩搭配中融入有趣、活潑的元素,可以增加空間的吸引力和互動性,激發兒童的好奇心。通過運用多樣化的色彩和形狀,創造出有趣的圖案和視覺效果,對開發幼兒智力、調節幼兒情緒也起到重要作用。在教具或墻面上使用色彩豐富的圖案、形狀或字符,可以讓兒童通過觸摸、指向等方式與環境進行互動,提供更加活躍和豐富的學習體驗。針對幼兒活動的路線也可以進行趣味性的點綴,引導幼兒行動的同時增加參與的積極性和投入度,提升幼兒對于空間的新鮮感。
(二)幼兒園環境色彩的設計策略
1. 培養幼兒感知能力的空間色彩啟發性和創造性
對于3 歲以上的幼兒來說已經具備了一定的感知能力,而且這種能力也會隨著年齡的增大而提高。良好的教育環境是幼兒視覺產生色彩美感的基礎,遵循適應性、遞進性、生動性的幼兒色彩感知能力培養原則,采用物質色彩創設和精神色彩創設相結合的方式,從幼兒的娛樂設施、生活設施等感知能力形成來源出發,強化對幼兒思想、價值觀、行為舉止等有導向作用的構成。[11] 在色彩的搭配上,檸檬黃搭配湖水藍、咬鵑綠搭配罌粟紅等這一類強烈的色彩碰撞,會帶給幼兒視覺沖擊感,從而提高幼兒大腦獲取空間信息的活躍度,增強空間知覺;又或是湖水藍搭配咬鵑綠、檸檬黃搭配蜜瓜橙等這一類鄰近色的色彩融合,使整體空間協調但富有層次感,提升幼兒的觀察能力和辨別能力,增強幼兒的色彩敏感度。而在色彩明度和飽和度的選擇上,更傾向柃檬黃,而不是中黃和米黃,更傾向天藍而不是深藍,更傾向大紅色而不是深紅色,明亮純粹的色彩可以帶給幼兒更好的視覺感知體驗。[12] 幼兒園環境通過豐富的色彩語言可以強化幼兒對色彩的感受,加深幼兒對色彩的認知,更好地幫助理解顏色的內在含義,從而提升了幼兒的色彩表達能力。
2. 幫助幼兒回歸生態的空間色彩自然法則
生命的本真意義,在于與自然生態的和諧相處。在幼兒園大面積的活動空間中,利用色彩的漸變和過渡來模擬自然界的變化,將自然元素直接或通過抽象提取植入空間中,讓幼兒在自然中感知生活、自我成長。例如,北帕斯早教學校打造了一個與自然共生的幼兒園室內空間,室內幾棵歷史悠久的大樹很有生機地與整棟樓融合在一起,人造草地、本土植物、砂石等自然元素的加入,讓永久偽裝成戶外游樂區域的室內空間給予了幼兒一年到頭舒適玩耍的機會。同時空間可以根據不同季節適配相對應的色彩,讓幼兒感受四季和植被的變化,如春季和夏季可以以富含生命力的綠色作為空間主色調,深淺不一的綠色搭配明亮鮮艷的紅色、黃色,讓幼兒感受到萬物生長的美好;秋季和冬季則可以以溫暖的橙黃色或象征永恒的藍色作為空間主色調,讓幼兒感受豐收的喜悅及空間的愜意,提升幸福感。適度增加室內綠植展示面積,可以與戶外的自然景觀形成呼應,凈化空氣的同時增加室內的自然氛圍。自然光線的變化也會影響室內環境色彩的氛圍和質感,需要考慮自然光線的利用,合理安排窗戶和采光設施。通過引入自然光線,使整個教室明亮通透,陽光充分照射到幼兒園空間內,讓自然光線與色彩共同營造出自然親切的環境,使幼兒的內心感到舒暢,增加活動積極性。[13]
3. 引導幼兒自主探索的空間色彩差異性
蒙氏教育倡導在兒童敏感期時,讓兒童學會自發性學習。不同空間的色彩差異性強化了幼兒對空間使用功能的認知和記憶,使幼兒能夠自主前往目的地。同一個功能空間內,多樣的顏色組合搭配可以對單一空間進行特定區域的劃分,如教學互動空間同時滿足幼兒上課、玩耍、手工制作等功能,不同功能區域可以使用相近但有所區別的顏色進行區分,區域色彩的差異性能夠快速引導幼兒明確單一空間內的使用目的,有效提升幼兒自主探索的效率和興趣。同時提供豐富的顏色可以讓幼兒根據自己的喜好和情緒進行選擇,增加幼兒的空間參與感和自主性,單一的環境色彩或色彩搭配混亂且繁雜的空間都不利于激發幼兒主動探索學習,容易擾亂幼兒的視覺感知,降低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幼兒園空間教學設施、游樂設施、生活設施等顏色的差異性也能夠引導幼兒記憶和辨別,將色彩與幾何圖形結合,增加色彩數學美感的同時提高了色彩表現形式的可能性,激發幼兒的思維創造力。如羅克福德公立學校彩色的幾何式設計策略延伸到學校里包括學習兼娛樂在內的各個空間中,在空間局部設計了不同顏色墻壁配著的不同幾何圖形的窗洞,讓幼兒能夠在大環境中更好地認識到自我定位。
4. 滿足幼兒使用需求的空間色彩功能性
專屬環境的激發與引導,結合課程教學,讓幼兒教育更有成效。根據不同空間的功能需求,需要進行相對應的色彩搭配,結合教學的安排,合理運用色彩設計,設置一系列專屬主題區域。在契合的環境主題下,盡情激發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欲,使自我認知獲得更積極的發展。如授課區域可以增加教學用具及配套設施色彩的飽和度和明度,紅色、黃色、藍色等色彩明亮、豐富、純度相對較高的教具、坐墊、交互裝置等可以吸引幼兒的注意,引導幼兒主動去感受和使用,提升幼兒知識獲取的趣味性,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和觀察能力,同時增加了空間視覺的層次感和動態感;而藍色與綠色的搭配,則適用于充滿挑戰和探索的益智活動區域,冷色調的搭配減少了空間環境的視覺干擾,提升空間的神秘感和生機感,有效地幫助幼兒冷靜地感知和專注的思考。此外,空間的環境色彩也會間接地影響幼兒在所處空間時的狀態,藍色系空間冷靜閑適,紅色系空間熱情興奮,灰色系空間沉穩睿智,根據不同時間段幼兒在園中的行為活動,需要加強不同空間的色彩功能性,給予幼兒更好的感知體驗。同時空間色彩功能的強化也可以幫助幼兒園建立秩序感和安全感,讓幼兒在明確的環境中更好地探索和成長。色彩運用不僅是空間設計的一部分,更是教育環境的重要組成部分,與空間適配的色彩設計能夠提升幼兒園的整體教育質量,促進幼兒全面發展。
結語
蒙臺梭利認為,“教育的基本任務是讓幼兒在適宜的環境中得到自然的發展,而教師的責任是為幼兒提供適宜的環境”。幼兒園本質上是為了兒童服務,兒童在里面可以做任何想做的事情,而幼兒園環境色彩應當滿足兒童對色彩的實際需求及開發兒童創造創新的能力。本文通過研究蒙臺梭利教育理念,對國內外幼兒園環境色彩研究現狀進行分析,提出了基于蒙臺梭利教育理念的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原則及設計策略。幼兒園服務于兒童,設計空間色彩時不光要結合色彩心理學,環境心理學,更為特殊的是應該考慮兒童的心理,科學、合理地設計出充滿趣味性、個性及人性化的幼兒園空間環境。
參考文獻
[1]崔璀.顏色的合理搭配對幼兒園室內環境人性化設計的重要性[J].設計 . 2014(02):112-113.
[2]孫瑞雪.捕捉兒童敏感期[M].北京:中國婦女出版社,2010
[3]Henry B . The Montessori Method[M]. Taylor and Francis:2017-09-08.
[4]田思杰. 幼兒園環境色彩設計研究[J]. 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23,39(10):108-112.
[5]陳杰. 基于幼兒園室內空間的色彩搭配研究[J]. 設計,2016,(19):146-147.
[6][日]野村順一. 張雷,譯.色彩心理學[M].海口:海南出版公司,2014:33.
[7]何辰慧,孔荀. 自然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戶外空間設計探析[J]. 設計,2021,34(13):65-67.
[8]王建平,郭亞新. 蒙臺梭利環境教育思想與兒童發展關系的理論建構[J]. 比較教育研究,2016,38(11):55-59.
[9][意]蒙臺梭利.單中惠譯.童年的秘密[M].北京,中國長安出版社,2010
[10]姚嵐. 幼兒園室內空間色彩場景的建構研究[D]. 大連理工大學,2012.
[11]許斯捷. 幼兒繪畫中色彩感知能力的培養[J]. 色彩,2023(11):145-147.
[12]李煜芳. 基于蒙氏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空間設計研究[D]. 南昌大學,2015.
[13]曹子涵. 蒙特梭利教育理念下的幼兒園室內空間設計研究[D]. 南京師范大學,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