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思維作為一種從勞動教育中收獲心智與品德成長的隱性認知,是勞動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以浙教版《勞動》四年級下冊“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為例,按照勞動項目的實施流程,設計任務規劃系列表、深度實踐進階章、勞動表現反饋臺等表現性評價工具,觀測學生在勞動中的思維形成過程,助力學生思維與技能的齊生共長,實現勞動育人的目標。
【關鍵詞】表現性評價;勞動能力;思維
思維作為一種從勞動教育中收獲心智與品德成長的隱性認知,是勞動能力培養的重要一環。然而,現有的勞動能力評價多局限于對顯性勞動技能的鑒別,并不能精準、全面地反映學生的思維水平。為此,需要改進勞動能力的評價方式,促進學生思維的培養。
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強調,學生的學習活動必須與任務或問題相結合,通過問題的探索來引發和維持學習動機。學生在真實任務的探索中,通過新經驗和原有經驗的相互作用,能夠進一步提高自身的知識及能力。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可以采用表現性評價的方式,按照勞動項目的實施流程,設計相應的思維測評工具,系統地了解學生在項目實踐中的思維表現,借此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浙教版《勞動》四年級下冊“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旨在引導學生在家中開辟蔬菜種植園,學習栽種、澆水、鋤草、施肥等勞動技能,體會勞動的艱辛,學會珍惜勞動成果。下面將以該項目為例,具體說明勞動教育中如何借助表現性評價提升學生的思維水平。
一、聚焦系統思維,開展入項評價
系統思維是一種全局性、綜合性的思維方式,強調從整體出發,分析問題的結構、要素以及它們之間的相互關系,從而找到問題的本質和解決問題的最佳方案。這種思維方式不僅可以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還能拓展學生的視野,促使其更加全面、深入地看待事物。系統思維包括對核心問題的概括能力、敏銳的問題分析能力和關聯已知條件做出決策的能力。教師可借助角色導向、逆向設計、關聯細節等任務挑戰情境,設計一系列任務規劃表,將核心問題轉化為蘊含邏輯的項目方案,開展入項評價。
(一)角色導向,激發問題概括力
概括指在認識問題的過程中抓住本質加以綜合分析,是思維的第一屬性。開展勞動項目學習,需要從真實問題的概括入手。教師可引導學生以角色為導向,按照“作為____(誰),為了____(誰),我們如何____(達成一項任務或完成一件作品)?”的格式,提煉一個既有趣味性又有挑戰性的真實問題。再根據表達清晰、任務明確、有挑戰性、有趣味性四個評價指標,給學生概括的問題賦分(如表1)。經過討論,全班確立了“作為家庭一分子,為了家人的營養與健康,我們如何讓他們每天都能吃到新鮮蔬菜?”的驅動性任務。這種角色導向式的問題提煉方式,不僅有助于培養學生照顧家人的責任意識,還有利于激發他們抓住問題本質,聚焦核心任務的概括能力。
(二)逆向設計,提高任務拆解力
任務拆解力指敏銳地分析復雜問題,在較短時間內把復雜問題分解成可操作的良構問題的能力。在“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中,可先確定預期目標“種出好吃、好看又健康的蔬菜”,然后引導學生以目標為起點進行逆向設計,依據評價標準、要素,將任務目標拆解為若干可操作的子任務。具體而言,為達成“種出好吃、好看又健康的蔬菜”的任務目標,教師可引導學生根據陽臺光照特點、陽臺結構、蔬菜習性等評價要素,確定制訂菜園種植規劃、繪制蔬菜種養手冊、建立蔬菜成長檔案三個子任務(如表2)。在這一過程中,學生以終為始,逐步掌握了化繁為簡、化簡為深的問題思考方式,提高了任務拆解力。
(三)關聯細節,培養計劃統籌力
關聯思維是探尋事物間聯系的一種思維模式。通過關聯已知條件來構思方案,能使其更具合理性。與傳統的勞動項目計劃表相比,項目甘特圖在勞動任務的時間安排和資源分配上更為詳細、周密。教師可引導學生設計“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的甘特圖(如表3),將三個子任務按照遞進關系進行關聯,并規劃實施周期及細節,確保每個子任務能有計劃地實施。這種方式鼓勵學生通過不斷錘煉細節,規劃前后貫通的任務實施方案,有利于培養學生制訂計劃的統籌能力。
二、聚焦創新思維,進行過程性評價
創新思維是一種創造新的見解、探求解決問題的新策略的思維方式。深刻把握創新思維的內涵與特質,對于推動勞動教育的發展具有深遠意義。在勞動教育中,教師需引導學生立足探究實際,破除思維定式,巧用創新思維破解難題。為此,可以依托情境式任務單設計深度實踐的進階章,通過爭章活動進行過程性評價,以評價學生在勞動項目實施過程中的表現,使勞動評價既能基于具體活動有章可循,又能實現思維發展的求變、求異。
(一)設立“達人章”,創意構思勞動成果
教師可挖掘各學科中蘊藏的勞動教育因子,以爭創“達人章”的形式鼓勵學生展開創意構想,創作不同形式的項目研究成果。以“創設我心中的NO.1勞模名片”爭章活動為例,學生可以深入課本體悟勞模事跡,或是挖掘身邊的養護小達人,然后以展板、手賬等形式,為他們各具特色的養護創意做宣傳。這不僅能增進學生對農耕文明的傳承意識,還能提升學生深度實踐的參與水平,培育他們的創新精神。
(二)設計“組隊章”,創意聯結探究資源
當學生遇到解決不了的問題時,就會形成一定的認知負荷,繼而產生合作的需求。而創新思維對合作學習的開展具有重要作用,它能夠提升解決問題的深度、效率和質量。為此,教師可以爭創“組隊章”的形式鼓勵學生展開小組合作,發揮創意,整合各類探究資源。在“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中,有小組嘗試采用“拼圖”的方式進行組隊。學生扮演專家的角色,圍繞菜園種植中可能會遇到的問題,組建包括蔬菜苗選購專家、蔬菜盆制作專家、土壤采集專家、蔬菜苗種植專家、澆灌專家、土壤營養專家在內的專家團隊。每個組員在課前選擇一種專家身份進行前置性探究,之后在課上為組員提供探究經驗和方法等資源型支架。這種創新性的組隊方式體現了異質分組理念,更有助于調動組員的前概念,促進問題的優化解決。
(三)設置“融合章”,創意開辟實踐土壤
如果說發現問題是創新思維得以激活的起點,那么對現存事物進行辯證、合理的變通,則是創新思維得以發揮作用的關鍵一步。目前,學生在校內實施勞動項目的時間和空間均存在局限性。針對這一現實問題,教師可以爭創“融合章”為契機,引導學生融合現有資源,創意開辟新的實踐土壤。在“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中,教師鼓勵學生將其他學科的實踐活動融入各項挑戰任務中。對此,有的學生從構圖技巧、色彩搭配等角度設計蔬菜義賣的宣傳海報、價目牌及勞動幣,用美術的視角呈現勞動之美;有的深入了解光照、水分、土壤、溫度等植物生長的條件,用科學的視角揭秘環境與蔬菜苗生長的關系;有的通過測量株距,推算出陽臺種植盆的擺放間隔和數量,用數學的思維為植物營造生存空間;還有的學生使用電子秤測量蔬菜的重量,鞏固小數乘法的運算技巧。總之,融合意識的建構推動學生在勞動時手腦并用,使他們在問題的創意解決中感受到學科知識的豐富和寬廣。
三、圍繞元認知發展,實施結果性評價
元認知指學生對自己學習的方式、方法和效果的認知。在遇到問題時,具備良好元認知能力的學生能更清晰地分析出問題所在,及時調整思維方式和解決策略,從而提高勞動效率。為解決學生對“有勞動無教育”的認知缺失,教師可設計指向元認知能力培養的評價,如關鍵事件、交互研討等,吸引學生自覺參與勞動表現的展示反饋活動,實施結果性評價,從而將勞動價值體認的思維過程外化,促進學生元認知的發展。
(一)關鍵事件評價,萌發自省意識
評價為學生的自省提供了依據,讓學生有機會發現自身的不足,及時進行自我修正,實現認知進階。針對“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教師聚焦關鍵事件,設計了學生的個人評價單(如表4),包括評價項目、評價要素和評價結果三項。其中,評價項目讓學生清楚地知道“我應該往哪里走”,評價要素讓學生逐步明確“我應該怎么走”,評價結果則讓學生明晰“我走得怎么樣”。每個小組成員需結合協調、分享、援助和參與四類關鍵事件,對照評價要素展開自我剖析,提升自己對溝通合作能力的認知。這種基于關鍵事件的評價,能夠為學生提供正向指引,激勵學生形成良好的思維習慣與合作習慣。
(二)交互研討評價,發揮共學價值
交互研討評價是一種新型的共學模式。通過聚焦具體問題展開交互研討,學生不僅能收獲解決問題的綜合思維能力,還能在同伴的影響下提升自主勞動的意識,在試錯經歷的分享中鑄就堅韌、敢于挑戰等的優秀勞動品質。
1.以合攻難題提升綜合思維能力
學生在種植中可能會遇到“植物不能存活怎么辦?”“植物容易爛根怎么辦?”等問題。教師可以這些問題為驅動性問題,鼓勵學生合作進行前置性探究,并在課上分享解決這些問題的方案。這樣,學生便能從其他組員的現身說法中,更加直觀地理解獲取有效信息需要深入實地探查,對照多個樣本,耐心篩選,鑒別真偽,提升綜合思維能力。與直接匯報調查數據相比,這種以驅動性問題引出各組觀點的方式更能測評出學生對已有信息的綜合加工能力。此外,那些具有良好應對思維的組員,他們的匯報分享也能對其他學生起到示范引領作用。
2.以“點贊”經歷共品成長喜悅
經過一個多月的實踐,“打造陽臺小菜園”項目很好地培育了學生的勞動精神。學生在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提高了勞動的積極性,在展示勞動成果的過程中改變了對勞動的膚淺認識,在研究過程中培養了自己的鉆研精神。這些都是他們認知生長的絕佳養料,也是他們將勞動價值內化于心的最好契機。教師可設立“經歷點贊吧”活動,以繪制勞動海報為任務驅動,引導學生圍繞勞動中的收獲展開交流,并通過合作繪制菜園海報表達種植感受,品味勞動項目對于成長的意義,以促進學生積極勞動觀的形成。
勞動教育中的思維培養需要有系統的表現性評價予以支撐,而高質量的表現性評價設計需要具備真實的情景、有層次的實踐導向以及有意義的成果表達。在實施表現性評價的過程中,教師應選擇那些能夠凸顯學生思維的重點環節進行評測;基于表現性評價逆向設計教學,以利于評價項目與規則的建立;同時不斷地推敲,對表現性評價的對象與內容的適切性、匹配性進行反思。只有做到了這些,表現性評價才能真正有助于學生思維水平的提升,促進學生思想行為的改進,實現勞動育人的目標。
參考文獻:
[1]陳潔.分析與反思:表現性評價的能力行為與項目構建:優化小學綜合實踐活動教學評價行為的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2017(45):1-2.
[2]里琪.可見的學習與思維教學[M].林文靜,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2019.
[3]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新時代大中小學勞動教育的意見[EB/OL].(2020-03-26)[2024-07-28].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20-03/26/c_112577293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