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蘋果免套袋栽培技術不僅可以降低生產成本,還能有效提升果實的內在品質,因此成為當前蘋果栽培領域中備受關注的研究重點。基于此,總結了蘋果免套袋栽培的關鍵技術要點,包括建園、土肥水管理、樹形修建、花果期管理等多個方面,并對病蟲害防治技術進行了詳細分析,旨在推動蘋果產業的節本增效發展。
關鍵詞:蘋果;免套袋栽培技術;病蟲害防治
我國蘋果套袋栽培技術的起源可追溯至20世紀90年代,歷經了從無袋化生產到套袋技術成熟的漫長過程。套袋栽培技術的確在很大程度上推動了蘋果種植在中國的普及與發展,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但與此同時蘋果套袋栽培技術也暴露出不少問題。為此,果業技術人員持續深入探究,旨在探索出一條新的蘋果無袋化生產路徑,既可以緩解當前農村勞動力缺乏的現狀,又可以提升果實品質,滿足市場需求。
1 蘋果免套袋栽培的關鍵技術
1.1 建園技術
1.1.1 地塊選擇 蘋果種植地塊選擇需考慮陽光、排水、土壤質量、海拔、氣候及環境條件。地塊應陽光充足、排水良好、土壤肥沃深厚且富含有機質。適宜海拔為500~2000米,氣候適宜,遠離污染源。同時,設置防風林系以應對大風、暴雨及強對流氣候等自然災害。
1.1.2 品種選擇 在蘋果免套袋栽培中,品種選擇是至關重要的,選擇時應綜合考慮適應性、產量、品質和市場需求等,結合當地實際條件,實現最大效益[1]。推薦品種包括紅星(果個大,五棱突起,富光澤)(圖1)、魯麗(早熟、酸甜爽口)、紅思尼克嘎拉(早熟全紅、松脆多汁)、名月、土岐(中熟、香氣獨特)、神富6號(晚熟短枝型、經濟高效)、瑞香紅(晚熟紅色、商品率高)。
1.2 土肥水管理技術
1.2.1 土壤管理 土壤管理要點包括:選擇肥沃、排水良好的土壤;科學施肥,注重土壤的營養平衡;保持土壤濕潤并防止積水;定期耕作,增加土壤透氣性;地面生草或覆蓋有機物以保持土壤水分和有機質含量;加強土壤病蟲害防治,減少化學農藥使用。
1.2.2 肥料管理 肥料管理主要包括三個關鍵時期:春季萌芽前、春梢停長前和采果后。可以采用放射狀溝施(圖2)、葉面噴施、穴施等多種施肥方式。對于幼樹,每年每株應施入氮肥、磷肥各50克,同時農家肥施入15千克/株。初果期樹每株可施用農家肥50千克,并追加二銨和硫酸鉀各0.5千克和0.7千克。盛果期樹的施肥量則依據產量而定,畝產在2000千克左右的果園,應施入氮肥25千克/畝、磷肥20千克/畝、鉀肥30千克/畝。畝產在3000千克左右的果園,應施入氮肥35千克/畝、磷肥30千克/畝、鉀肥40千克/畝,畝施農家糞2~3噸。
1.2.3 水分管理 水分管理措施主要基于蘋果樹的生長階段和需水特性進行制定。在春季至初夏,蘋果樹處于生長初期,新梢開始生長,葉片展開,這個時期需要充足的水分供給,保持土壤濕潤,有利于根系的發育和新梢的生長。6月份,蘋果樹進入花芽分化期,此時應適度控制水分供給,土壤的含水量保持在60%~65%。水分過多會延遲新梢的停長,不利于花芽分化[2]。在果實生長期,尤其是果實膨大著色階段(8—9月),蘋果樹需要大量的水分來支持果實的發育。此時,田間持水量應保持在70%~80%。此外,蘋果樹是喜水又怕澇的果樹,在降雨較多的地區,要特別注意果園的排澇工作,確保果園排水通暢,嚴防果園積水。
1.3 整形修剪技術
根據樹齡和生長態勢的不同,修剪方法也有所不同。幼樹至結果前期,一般樹勢旺盛,應輕剪長放多留枝,多留花芽多結果,迅速擴大樹冠。盛果期大樹由于連續多年結果的影響,生長態勢一般偏弱,應適當重剪,適量結果,保證優質穩產。冬季修剪是確保果樹健康生長和高產的重要環節。冬季修剪的主要目的是調整樹形結構,平衡生長與結果的關系,改善樹冠光照狀況,以及提高樹體的抗逆性。可以采用破芽修剪(圖3),利用枝剪扣去芽體或損傷芽體先端1/3部分,這種修剪方法有助于控制樹勢,促進花芽形成和結果。
1.4 花果管理技術
1.4.1 疏花定果 在花序分離期,需將過密、質量差的花序以及主枝延長頭梢部50厘米內的花序和腋花芽花序疏除。在盛花期,需在每個花序中選留中心花和健壯邊花。以此來提高坐果率,確保果實品質和產量。
1.4.2 果面保護 在噴施藥肥時,應選用霧化效果好的噴頭,注重葉背的藥物噴施,防治葉背和果葉相貼處發生煤污病和蠅糞病。同時,在幼果期應慎用內吸性藥劑,選擇水劑、水乳劑、水分散粒劑及懸浮劑等,以減少農藥對果面的刺激,保護好果實皮孔。另外,對于幼樹期的蘋果樹,要及時疏除中心干競爭枝、重疊密生枝與過粗枝,防止與果實發生磨擦。
1.4.3 促進著色 使用以硅鈣為主的700倍左右的多元素葉面復合肥,自落花開始首次噴施,之后每隔1個月噴施1次,確保每株樹3千克左右的藥液量[3]。為了進一步提升果實著色效果,距采收前1個月,在樹冠下方鋪設反光膜,反射的光線能夠促使果實萼端部位更均勻地著色。在果實即將采收的時候,需要摘除那些遮擋果面、影響果實著色的葉片,以提高整棵樹的透光度,避免果面出現局部綠斑,確保果實著色均勻(圖4)。另外,轉果也是促進果實著色的有效措施,通過改變蘋果陰陽面的位置,可以使果實著色更為均勻。
2 病蟲害防治技術
2.1 病蟲害監測
2.1.1 礦物源農藥的使用 石硫合劑是一種常用的殺菌、殺螨、殺蟲劑,具有較強的腐蝕性,使用時應注意濃度、使用時間和頻率。在合適的天氣條件下使用,如早晨或傍晚,避免高溫、強風、雨雪天氣,以確保藥劑的附著和滲透,提高防治效果。在清園時,可以使用3~5波美度石硫合劑來消滅藏在樹干上的病菌和害蟲,如紅蜘蛛、星毛蟲、白粉病、黑痘病等。波爾多液也是一種常用的果樹病害防治藥劑,它由硫酸銅、石灰和水組成,具有天藍色黏稠的懸浮液特性。在使用時,應即配即用,避免久置產生沉淀。在6月下旬和7月中旬,蘋果樹進入關鍵的生長期,此時使用200~240倍的波爾多液各噴施1次,可以有效防止早期落葉,保護葉片和枝干不受病害的侵染。
2.1.2 性誘劑誘捕器使用方法 性誘劑誘捕器主要利用昆蟲的性激素來吸引雄蟲并將其捕捉,所以使用性誘劑誘捕器首先要根據目標害蟲種類選擇合適的誘餌。將誘捕器懸掛在果樹的適當位置,通常是在離地面約1.5米的高度。另外,需要對性誘劑誘捕器進行定期檢查和維護,確保其有效性。一旦發現誘捕器中的誘餌已被消耗或損壞,應及時更換。此外,在蘋果收獲期間,應妥善處理已使用過的性誘劑誘捕器和誘餌,防止對環境造成潛在損害。
2.1.3 病蟲害監測方法 常見病蟲害的監測方法與防治措施如表1所示。
2.2 科學用藥
重點把握好以下幾個時期:
2.2.1 萌芽期 蘋果病蟲害防治在萌芽期至關重要。首先,要清潔果園,清除病蟲枝、枯枝和落葉,降低越冬的病菌和害蟲的存活率。其次,刮除粗皮和翹皮,特別是主干和主枝,防治腐爛病、枝干輪紋病等,刮后涂抹保護劑。最后,萌芽前至花露紅期,噴灑4%福星4000~5000倍藥劑,可以有效預防多種病蟲害。
2.2.2 露紅期至初花期 在果樹露紅期至初花期,應謹慎選擇藥劑。優選對果樹安全且有效的殺菌劑如苯醚甲環唑、腈菌唑等,避免使用對果樹有害的乳油[4]。殺蟲劑方面,可選對授粉昆蟲友好的甲維鹽、阿維菌素等。用藥時,要結合果園實際病蟲害情況,注意藥劑使用濃度和頻率,避免藥害,保護授粉昆蟲和果樹健康。
2.2.3 謝花后 蘋果謝花后,需重視病蟲害防治。主要針對紅蜘蛛、霉心病、蘋小卷葉蛾、輪紋病等病蟲害,選擇合適藥劑。謝花后5~10天首次用藥,根據害螨種類調整時間。間隔10~15天后第二次用藥,保護幼果免受輪紋病菌侵染,兼治其他病蟲害,需選擇持效期長的保護性殺菌劑和專化性殺蟲劑,如甲維鹽、吡蚜酮等。
2.2.4 幼果期至膨大期 在蘋果幼果期至膨大期,病蟲害防治用藥需精準且安全。應對果園進行定期巡查,及時發現并處理病蟲害。對輪紋病、褐斑病等病害,可選用波爾多液、甲基托布津防治。對桃小食心蟲、蘋小卷葉蛾等害蟲,可使用滅幼脲、溴氰菊酯等藥劑防治。要特別注意藥劑濃度與使用頻率,避免產生藥害。同時,結合果園管理、生物防治等綜合措施,形成全方位防治體系,增強果樹抗病力,提高果實品質。
3 結 語
蘋果由全套袋種植向免套袋種植的轉變仍需時日。在研究免套袋栽培時,應加大資金支持力度,深入探究免套袋蘋果品種、相關制劑及種植技術。同時,為種植者樹立免套袋種植示范,制定適應當地的標準化規程,加強科技指導服務,并引導消費者形成注重果實內在品質的科學消費觀。
參考文獻
[1] 侯鴻敏,孫曉紅,姜生輝,等. ‘福九紅’蘋果免套袋栽培及病蟲害防治技術規程[J]. 煙臺果樹,2023(4):41-42.
[2] 王秀昭,時華東. 蘋果免套袋栽培管理關鍵技術[J]. 果農之友,2023(6):17-19.
[3] 薛曉敏,翟浩,王金政,等. 蘋果免套袋優質栽培技術 [J]. 落葉果樹,2021,53(5):66-68.
[4] 孔紅獻. 蘋果免套袋栽培病蟲害防治技術[J]. 煙臺果樹,2021(1):46-47.
作者簡介:王輝(1980年—),女,漢族,本科學歷,中級農藝師,從事果業技術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