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以來,鄭州黃河水旱災害防御工作積極踐行“兩個堅持、三個轉變”防災減災救災理念,從早、從細、從實做好各項工作,以防御措施的前瞻性、確定性應對水旱災害的突發性、不確定性,積極實施工防+人防+物防+技防“四防”聯動,用實際行動守護鄭州黃河安瀾。
工防筑“墻”
黃河防洪工程是指為防御黃河洪水而修建的一系列工程設施,是防御黃河洪水的第一道屏障。堤防工程用于阻擋洪水。河道工程包括控導工程、險工和護岸工程等。控導工程用于控制河道主流,防止河道擺動;險工用于加固河岸,抵御洪水沖刷;護岸工程則用于保護河岸,防止河岸坍塌。黃河鄭州段河道全長160千米,灘區面積35.62萬畝,堤防長71.42千米,有險工11處、控導工程12處,壩、垛、護岸1203道。這些黃河防洪工程相互配合,形成了一個較為完整的防洪體系,提高了防洪能力,保障了黃河沿岸民眾的生命財產安全和經濟社會的可持續發展。
為提升工程抗洪能力,3月,鄭州黃河河務局對防洪工程進行全面普查,強化問題整改,消除工程隱患;4月,完成160千米河道河勢查勘,明確了8處76道壩垛為重點防守工程,組織完成15處工程225道壩垛745個斷面根石探測任務,根據探測成果,對裴峪、神堤、棗樹溝控導,花園口險工等4處工程進行預加固根石3900立方米;5月,完成神堤、桃花峪、南裹頭等3處水毀工程修復項目。
人防夯“基”
人防在黃河防汛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它是保障黃河安瀾的關鍵因素之一。
一是強化責任落實。鄭州黃河防汛工作全面落實以行政首長負責制為核心的各項防汛責任制,調整充實市防汛抗旱指揮部組成人員;印發《鄭州黃河2024年防汛抗旱工作要點》;發揮黃河防辦作用,優化體制機制和工作流程,確保黃河防汛指揮體系運轉順暢、高質高效。
落實沿黃縣、鄉、村三級黃河防汛行政責任人;開展沿黃縣、鄉、村三級行政首長培訓,切實增強各級行政首長在黃河防汛工作中的指揮決策能力。4個領導帶隊督察一線備汛重點工作和薄弱環節。
優化調整防洪運行責任制和全員崗位責任制,確保責任明晰,運轉高效。強化崗位責任制、班壩責任制等內部責任制。形成“事事有人管、人人有事做,縱向到底、橫向到邊”的責任制體系和工作格局。
二是強化隊伍建設。黃河防汛隊伍由專業隊伍、群防隊伍和部隊三部分構成。黃河專業機動搶險隊在黃河防汛中發揮著重要作用,他們的快速響應、專業技能、機械設備和協同作戰能力,為保障黃河安瀾提供了有力支持。鄭州黃河河務局所屬縣局汛前組織開展防汛搶險演練200人次,組織專業機動搶險隊隊員50名和11臺設備參加黃委2024年黃河防洪調度演練和2024年河南黃河防御大洪水堤防堵口搶險演練,圓滿完成口門處水情監測、裹護斷堤頭、堵口進占、閉氣4個科目,不斷提升鄭州黃河專業隊伍防汛搶險能力。
群防隊伍是防汛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專業防汛力量相互配合,共同為黃河防汛安全提供保障。鄭州黃河河務局持續落實“政府主導、行政事業單位牽頭、群眾參與”的群防隊伍組建模式,共組建群防隊伍3.38萬人,開展群防隊伍培訓演練2000余人次,織密巡查責任網絡。
部隊是抗洪搶險的中堅力量,擔負著抗洪搶險急重險難任務。鄭州黃河河務局加強與駐鄭部隊之間的聯系,配合鄭州警備區完成軍地聯合防汛勘察,進一步強化軍隊、地方、應急、河務“四位一體”軍民聯防體系。
三是強化預案修訂。全面完成鄭州黃河防洪預案、防汛應急預案和灘區蓄滯洪運用預案的修訂印發工作;繼續推行保障預案的分類分部門編制,協調相關部門編制完成防汛搶險保障預案;組織召開預案修訂研討評估審查會議,提高預案科學性、可操作性;對跨汛期施工的在建項目,督促建設單位組織編制完成相應的度汛方案,開展度汛預案審查并督促落實度汛措施。
四是強化防汛宣傳。持續強化防洪避險宣傳,積極營造洪水防御工作濃厚氛圍。完成警示標志標牌、自動語音提示設備的增補和更新347處,印發各類宣傳材料近5萬份。
五是強化遷安措施落實。督促有遷安救護任務的區縣開展灘區村莊全覆蓋的遷安救護演練;配合當地水利局、財政局開展灘區蓄滯洪區財產登記工作,做好灘區蓄滯洪運用準備;進一步優化落實預警和響應聯動機制以及臨災預警“叫應”機制。
物防增“效”
黃河防汛儲備物資由國家儲備物資、社會團體儲備物資和群眾備料三部分組成,按照“常備不懈、保障急需”的原則,實施日常管護與組織供應,實行“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運行管理機制。
國家儲備物資是鄭州市黃河抗洪搶險先期投入使用的重要來源。目前,鄭州黃河河務局已落實國家儲備防汛石料37萬立方米、鉛絲241噸、麻料84噸、編織袋13萬條、發電機組37臺562千瓦。
社會團體儲備物資是黃河抗洪搶險救災物資保障工作的主要來源。目前,鄭州黃河河務局已落實社會團體儲備推土機、裝載機、自卸汽車等大型機械設備共428臺(套)。各縣局與防汛物資生產供貨企業簽訂防汛物資采購意向框架協議,落實常備物資貨源。督促新鄭、鞏義、滎陽在石料廠各儲備(產能)5萬立方米石料。
群眾備料是黃河抗洪搶險救災物資保障工作的有機組成部分,儲備的物資種類主要包括柳秸料及各種搶險設備、工具、交通運輸車輛、木材等。每年鄭州市沿黃柳秸料儲備數量達1500萬千克左右。
技防賦“能”
技防是利用現代技術手段和信息化技術為防汛決策服務,提高防汛工作的效率和精度。鄭州黃河河務局研制的飛航一體測繪無人船,能對黃河防洪工程進行快速、準確、可視化“健康體檢”,能對關鍵水域進行詳細探測,為防汛搶險提供即時數據支撐。目前,鄭州黃河河務局已建成覆蓋30道壩的壩岸監測系統、102處視頻監控、4處超聲波自計水位計、17架無人機、14套視頻會商系統及河務通App等組成的信息化系統,在預警、監測險情、查勘河勢、快速查險報險、實時會商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
寧可備而無汛,不可汛而無備。鄭州黃河河務局時刻繃緊防大汛、搶大險、救大災這根弦,進一步對轄區備汛工作再檢查、再落實,全力確保鄭州黃河安全度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