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當前我國的經濟發展越來越倚重于數字經濟,這已成為產業升級的主要動力。隨著新興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數字技術正在與傳統產業深度融合。將重塑企業生產方式、經營模式和管理方式,推動產業鏈升級和價值鏈躍升。作為數字經濟大省,浙江省在這一領域展現出了強勁的活力和創新力。本文以浙江省產業數字化現狀為基礎,分析了產業鏈轉型中數字賦能的主要內容以及面臨的難點問題,提出了加快培育“產業大腦”、全面推動智能制造、加速新基建和平臺建設等相關對策建議。
關鍵詞:數字賦能;產業鏈轉型;智能制造
DOI:10.12433/zgkjtz.20241509
在數字經濟日益成為全球競爭焦點的大背景下,浙江省以其前瞻性的數字發展戰略和先進的產業鏈轉型實踐,成為了數字經濟發展的前沿地區。不僅在數字經濟發展規模上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績,而且在數字技術賦能產業鏈轉型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其經驗對于其他地區具有重要的借鑒意義。本文旨在探討浙江省數字賦能產業鏈轉型的現狀和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以期更深入地理解數字技術如何助力產業發展,并為其他地區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浙江省數字賦能產業鏈現狀
(一)數字經濟發展水平不斷提高
全省已有超3000家企業開展數字化改造,實施智能制造項目超過2000項。在數字技術使用方面,浙江省積極推進數字技術與制造業的深度融合,構建具有一定影響力的工業互聯網平臺。此外,浙江省還建立了一個通用的大型工業數據中心和一個用于識別和分析全省互聯網的工業系統。數字經濟發展水平全國領先。
一是數字經濟迅速發展。2022年,浙江省數字經濟增加值占GDP的51.5%,連續15年位列全國第一。規上工業數字化普及率達90.5%;居全國前列。數字經濟核心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6%,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為11.6%。省級工業互聯網標識解析國家頂級節點(杭州)項目正式投入運營,平臺已實現11個城市全覆蓋。
二是產業數字化加速演進。浙江省數字產業化主要依托杭州、寧波、嘉興等城市群發展,已培育形成一批有較強影響力的數字經濟核心產業集群,擁有阿里巴巴、海康威視等一批領軍企業。產業數字化方面,浙江省大力培育擴大數字產業集群。目前,200多家企業被評為省級數字化車間/智能工廠和“未來工廠”,數量居全國第一。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已有40%左右應用了數字化技術和產品。
三是數字化改革成效顯著。浙江省充分發揮數字化改革的“破局”“強身”作用,聚焦治理數字化,2003年,開始推進以電子政務為主的網上服務,以此加強機關效能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浙江省先后推進“四張清單一張網”、“最多一次訪問”等政務服務領域改革,全面實施數字化改革,大力實施數字經濟創新提質“一號發展工程”。
(二)工業互聯網平臺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浙江省牢牢把握先進制造業基地打造,先后推進“機器人+”、“互聯網+”、“智能化+”,探索“未來工廠”建設,深化“1+N”工業互聯網平臺體系建設推進企業“上云用數賦智”云服務。2021年以來,建設工業行業產業大腦96個。目前,浙江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在醫療健康、智能制造、數字農業等行業領域形成一批典型應用,并逐步向上下游產業鏈延伸拓展。阿里巴巴集團旗下阿里云已打造“云棲大會”和“云棲大會·杭州峰會”兩大頂級盛會,同時還舉辦了首屆“云棲大會·創新應用大賽”,并在杭州、寧波、紹興等地建設了智能制造示范基地。目前,阿里云已累計為300余家中小企業提供云上服務,向20多個行業輸出解決方案。中國聯通利用自身在通信領域的技術優勢以及數字化轉型中積累的豐富經驗,建設了中國聯通工業互聯網平臺,為浙江省中小制造企業提供信息技術應用、數據采集、數據分析等服務。目前,中國聯通工業互聯網平臺已實現對全省300余家企業的賦能賦智。
(三)傳統產業數字化改造步伐加快
近年來,浙江省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不斷加快,制造業數字化轉型指數持續提升。2022年,全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程數控化率達到52%,數字研發設計工具普及率達到72%。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關鍵工序數控化率達51.5%。浙江省在“5G+工業互聯網”應用方面走在全國前列,已累計建成5G基站22萬個,是全國5G基站數量最多的省份。全省已建設5G應用示范場景1524個,累計建成5G應用示范園區13個、5G應用示范工廠28家、5G應用創新創業共同體21家。
2023年以來,浙江省加快數字經濟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出臺了《浙江省數字經濟創新提升質量“一號工程”實施方案》《關于支持信息服務業穩定發展提升質量的實施意見》等一系列政策文件,還對集成電路、高端軟件、智能光伏等數字產業集群的進行先行布局。截至目前,已建成5G創新創業共同體89個,覆蓋了全部工業企業、80%的園區和80%的行業應用場景。此外,浙江省還以數字化改造為牽引推動傳統產業高質量發展,累計培育“鏈主”企業1361家。
(四)數字賦能平臺建設成效初顯
在產業數字化方面,浙江省以國家新型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工程為抓手,積極布局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和應用。浙江省積極發展工業互聯網,在全國率先開展“雙跨”平臺建設。例如,由浙江省經信廳推出的浙江省工業互聯網公共服務平臺,實現了全省工業互聯網平臺、工業 APP、智能終端設備的統一接入和數據共享,有效支持企業間、企業與研究機構間、研究機構與產業鏈各環節企業間協同創新;中國移動、浙江電信等推出的5G產業互聯網平臺,將5G、大數據等新型數字化技術與傳統產業相結合。通過研發設計、生產制造和供應鏈三者協同,形成了集成應用。此外,浙江省還積極探索新型商業模式創新,打造了一批電商產業園區。如杭州菜鳥網絡科技有限公司建設菜鳥全球智慧物流骨干網,建設集物流大數據中心、智能倉儲和智能調度于一體的國家骨干物流網。紹興柯橋紡織行業協會與阿里云合作共建紡織行業工業互聯網平臺“紡織云”,提供紡織服裝行業全產業鏈服務。
二、浙江省數字賦能產業鏈轉型的主要難點和痛點
(一)產業大腦建設出現跨越難題
第一,技術基礎和數據基礎薄弱。盡管浙江省已建成企業資源計劃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和行業監管平臺,但技術基礎和數據基礎薄弱,未能實現從“產業大腦”到“產業大腦+未來工廠”的跨越,制約了數字賦能效果的發揮。第二,數據中臺建設不足。受限于數字基礎設施相關的技術、芯片、軟件等領域儲備不足,在數據中臺的建設和使用過程中,面臨技術瓶頸和依賴外部供應商的風險,且直接會影響數據的整合和分析能力。第三,網絡安全保護不足。具體表現為網絡安全防護體系不夠完善,網絡基礎設施的防御能力有待提高,防范各類網絡攻擊和數據泄露事件的手段有限。
(二)智能制造發展面臨現實障礙
第一,集成陷阱和中小企業陷阱。在制造業的數字化轉型過程中,由于各個系統和設備的兼容性和整合難度較大,導致整個轉型過程陷入停滯。第二,成本費用高。由于面臨基礎設施投入貴、技術人才聘用貴、維護保養費用貴等問題,導致了部分地方性企業進行技術改造的積極性不高。第三,技術人才緊缺。目前,浙江省在數字技術人才領域存在較大缺口,尤其涉及數字農業、數字制造業等相關領域。根據最新的省政府的報告,2024年計劃培養持證數字高技能人才3萬人以上。第三,政策執行難。一些以傳統產業為支撐的塊狀經濟還不能有效消化智能制造理念,造成政策熱潮過后“花瓶設備”“紙上流程”等大量冗余,一些企業出現過度投資、低效投資等問題。
(三)新基建和平臺建設力度不夠
第一,5G網絡未實現全覆蓋。雖然全省已經建成了大量的5G基站,但在一些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5G網絡的覆蓋仍顯不足。第二,數據維護管理有待加強。雖然浙江省已經開放了大量的數據接口,但在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挑戰。第三,支撐平臺經濟所需要素不足。產業數字化轉型所需的數字基礎設施、人力資源、政策環境和技術創新等多方面需要進一步加強。
(四)資金融通數據安全問題突出
一是資金融通問題凸顯。產業金融服務主要集中于產業鏈的資金融通環節,但由于數據安全等原因,制造業企業面臨著資金缺口大、融資難的問題。這不僅限制了企業數字化轉型的速度和規模,也對其可持續發展產生了負面影響。二是數據安全問題突出。近年來,浙江省在數據安全工作方面面臨實際挑戰。如2023年7月,浙江農村商業聯合銀行因為多項違規行為,包括數據安全管理缺失,被中國原銀保監會浙江監管局罰款380萬元。
三、浙江省數字賦能產業鏈轉型的對策建議
(一)加快培育產業大腦
第一,強化技術和數據基礎建設。政府需加大在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關鍵技術領域的研發和應用力度,提升技術創新能力。完善數據收集、處理和分析的基礎設施,確保數據的質量和可用性。通過建立標準化、自動化的數據流程,實現數據資產的有效管理和利用,為產業大腦的建設打下堅實基礎。
第二,推進數據中臺建設與自主可控。應著力發展自主可控的數據中臺技術。包括投資研發核心芯片、操作系統和數據庫等基礎軟件,以及推動開源技術的應用,降低技術壁壘。同時,加強數據中臺的安全性和穩定性,確保數據的安全存儲和高效處理,提升數據整合和分析的能力。
第三,加強網絡安全保護機制。應完善網絡安全法律法規,建立健全網絡安全防護體系,提升網絡基礎設施的防御能力。加大對關鍵信息基礎設施的保護力度,提高從業人員的網絡安全意識。
(二)全面推動智能制造
第一,加強頂層設計和政策引導。制定政策措施,鼓勵企業數字化轉型。同時,建立健全的評估機制,對數字化轉型的效果進行跟蹤評估,及時發現并解決問題。對數字化轉型過程中取得顯著成效的企業,可以給予一定的獎勵和扶持。第二,推動產業鏈上下游協同。政府通過搭建行業交流平臺,促進企業間的信息交流和資源共享,推動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共同推進數字化轉型。第三,加大人才培養力度。一方面,通過高校和職業院校培養更多具備數字技術能力的人才;另一方面,通過企業內部培訓和外部引進相結合的方式,提高現有員工的數字技術水平。
(三)加速新基建和平臺建設
第一,加大新基建和平臺建設投入。增加財政預算和資金投入,特別是在5G網絡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政府可以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參與到5G網絡的建設與運營中。同時,對于偏遠地區和農村地區的5G網絡建設,可采用衛星通信等技術手段,確保5G信號的全覆蓋。
第二,強化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建立和完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加強對數據處理全過程的監管。通過立法加強對數據安全的保護,制定嚴格的數據安全標準和操作規程。加強數據安全技術研發,采用加密、匿名化等技術手段,提高數據處理的安全性。開展數據安全教育和培訓,提升從業人員的數據安全意識和能力。
第三,構建支撐平臺經濟的綜合生態。一方面,繼續加大數字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提升云計算、大數據中心等的服務能力;另一方面,加強與高校和職業培訓機構的合作,培養更多數字經濟領域的專業人才。同時,出臺更多有利于平臺經濟發展的政策,如稅收減免、資金扶持等,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
(四)暢通融資保護數據
第一,建立健全資金融通體系。政府應推動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產業金融服務體系,特別是針對中小企業的融資需求,設立專門的信貸支持基金或擔保機構,降低金融機構的風險,增加對制造業企業尤其是中小企業的融資支持。同時,利用大數據、區塊鏈等技術,提高資金融通的效率和透明度,降低交易成本。
第二,加強數據安全管理和法律法規建設。企業需要建立嚴格的數據安全管理制度,包括數據訪問控制、加密傳輸、定期審計等措施,確保敏感數據的安全性。同時,政府應加快數據安全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和完善,明確數據保護的標準和責任,對違反數據安全規定的行為進行嚴厲處罰。
第三,提升企業和員工的數據安全意識。企業應定期組織數據安全培訓,提高員工的數據安全意識和操作技能,防止因人為疏忽導致的數據泄露。政府鼓勵企業與專業的數據安全服務機構合作,獲取專業的數據安全咨詢和技術支持,不斷提升企業的數據安全防護能力。
參考文獻
[1]王健生.浙江數字化改革開拓引領變革先行路徑[N]. 中國改革報,2023-12-18(002).
[2] 023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大會在杭召開.浙江日報[EB/OL].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6619886244874372amp;wfr=spideramp;for=pc.
[3]浙江省人民政府網.浙江省人民政府關于下達2024年浙江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的通知[EB/OL].https://www.zj.gov.cn/art/2024/2/18/art_1229019364_2512983.html
[4]浙江省經濟和信息化廳.《2023年浙江省軟件產業發展報告》正式發布.[EB/OL].https://jxt.zj.gov.cn/art/2023/12/20/art_1659217_58931702.html.
[5]人民網.“數字浙江”創新提質奮力向前(高質量發展調研行).[EB/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23/0525/c1001-32694056.html.
[6]澎湃網.浙江累計建設5G基站21.4萬個,移動支付普及率達96%.[EB/OL].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25385725.
[7]魏一駿,張璇,林光耀. 積蓄面向未來的發展潛能[N]. 新華每日電訊,2024-03-14(001).
作者簡介:
陳澤俠(1992),男,浙江省舟山市人,助理講師,經濟學碩士,研究方向為產業集群和數字經濟。
葉菡(1988),女,浙江省龍游市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為社會學和公共管理。
基金項目:浙江省社科規劃“社科賦能行動”專項課題
基金項目編號:23FNSQ98YB
基金項目:2023年衢州市社科規劃課題
基金項目編號:23QSKG31L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