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中小型博物館影響我國博物館業界格局,圍繞中小型博物館已有眾多研究成果。文章梳理了中小型博物館的概念界定,對我國中小型博物館代表性文獻進行綜述,初步分析研究現狀并試圖總結研究特點,提出對未來研究的相關啟示。
關鍵詞: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中小博物館;文獻綜述
DOI:10.20005/j.cnki.issn.1674-8697.2024.19.023
中小型博物館在數量上占我國博物館總數的較大比例,又因其地理范圍覆蓋廣、館際資源特色強、接觸基層人群多等特點在我國博物館業界占據重要地位。中小型博物館作為學界重要研究對象歷經近四十年的學術發展史,有必要進行系統的文獻梳理。本文梳理我國中小型博物館代表性文獻,從將中小型博物館作為整體研究對象的整體方向研究、分析中小型博物館具體工作層面的具體應用研究兩個層面分析研究現狀,以期為我國中小型博物館學術領域發展有所裨益。
1 中小型博物館概念界定
目前對中小型博物館的概念與定義尚未統一,學界命名也相應存在差異,針對本文探討的研究對象,目前主流上形成了“中小型博物館”與“中小博物館”兩種命名方式,由于以“中小型博物館”命名的文獻居多,因此本文統稱作“中小型博物館”。
受中國國情的特殊性、博物館行業的特殊性以及不同博物館之間的差異性,準確界定中小型博物館并不容易。對中小型博物館的概念界定國內學界尚未形成統一意見,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可以得出目前中小型博物館的界定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
第一,立足我國國情,按照博物館的行政級別進行界定,將博物館劃分為四個等級,即國家級、省級、市級、縣級。認為中小型博物館是指相對于國家級、省級的大型博物館而言的市、縣級博物館①。
第二,立足博物館體量,按照博物館場館的面積進行界定。《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明確按照面積給博物館劃分等級。以這種方式進行劃分需要考慮隨著時間流逝《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標準的更新。2016年2月開始實施的《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66-2015》②中將博物館按建筑規模劃分為特大型館、大型館、大中型館、中型館、小型館等五類。特大型館的建筑規模大于50000平方米,大型館的建筑規模為20001~50000平方米,中大型館的建筑規模為10001~20000平方米,中型館的建筑規模為5001~10000平方米,小型館的建筑規模小于等于5000平方米。中小型博物館指中型館與小型館,即建筑規模在10000平方米及以下的博物館,中小型博物館的界定標準較先前版本存在一定變更。
第三,立足博物館分級制,按照國家一、二、三級博物館進行界定。我國為了促進與規范對博物館行業的管理,實行了基于評選的博物館分級制。通過評分將博物館劃分為一級、二級、三級與未定級博物館。有學者認為國家二、三級博物館的數量明顯多于國家一級,還有更多未評定級別的博物館也歸屬于小型博物館范圍之內③。中小型博物館是指國家二、三級博物館以及未定級博物館。
以上三種單一標準界定中小型博物館的方法都有其優勢之處,然而部分學者認為按照面積、博物館定級制度進行界定存在一定弊端,認為《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只是針對博物館建筑本身制定的建筑行業標準,不能簡單把博物館的建筑面積等同于博物館現實,因為有些建筑規模很大的博物館其藏品可能十分匱乏,而有的博物館建筑規模不大卻藏品豐富。根據博物館分級制,按照博物館級別界定博物館大小也會遇到同樣問題④。
因此,學界在界定中小型博物館時大致采用以下兩種方式規避這一弊端。
第一,將以上單一標準選擇性混合進行界定。無論是按照行政級別、場館面積、博物館分級制進行劃分,都在一定程度上有所重合。因此,學者們為了研究的準確性,通常將以行政級別、場館面積、博物館分級制的單一標準選擇性混合累加,選取最確切貼合自身研究主題的標準。例如根據研究主題將中小型博物館界定為國家二、三級且總建筑面積在一萬平米以下的博物館⑤。
第二,已有學者明確指出中小型博物館是略微模糊的相對性概念。認為中小型博物館通常指代的是在一定區域范圍內或相互比對的語境下,借此概念來探討博物館間的專業化實力平衡、多類型多層級共同發展的問題,帶有綜合實力相對較弱的色彩⑥。
綜上,當前學界對于中小型博物館主要有三種單一標準的界定方式,分別為按照所屬行政級別劃分、按照面積進行劃分和按照博物館定級制度進行劃分。部分學者認為按照面積進行劃分、按照博物館定級制度界定中小型博物館存在一定弊端,采用混合式界定標準或將中小型博物館作為略微模糊的相對性概念來克服這一弊端。因此,我國中小型博物館概念界定中包括按照一種標準進行劃分、混合幾種標準劃分、采用略微模糊的相對性概念三種界定標準。學者普遍貼合自身研究主題,選用最符合自身研究主題的界定方式。由于博物館學科貼近實踐,根據研究主題界定中小型博物館,也容易更精確地將理論指導于實踐。
2 我國中小型博物館文獻研究概述
通過中國知網的高級檢索功能搜索以“中小型博物館”或“中小博物館”為篇名的文獻,將結果進行相加匯總,搜索結果對中小型博物館研究已具備一定典型性與代表性。文獻檢索時間截至2023年1月1日。本文由于僅選取代表性樣本,針對中小型博物館的專著以及題目中未帶中小型博物館但實際內容是圍繞中小型博物館展開論述的文獻尚未涉及,可以在下一步研究中予以補充。
篇名中出現“中小型博物館”或“中小博物館”的文獻共計351篇,其中期刊論文173篇,學位論文13篇,會議論文102篇,報紙8篇,學術輯刊30篇,特色期刊25篇。
在發文時間分布方面,我國以中小型博物館為研究對象的文獻可以追溯到20世紀90年代,2000年以后文獻數量呈曲折上升趨勢,2017年發布37篇文章達到高峰后有所回落(圖1)。總體上,我國中小型博物館近四十年研究總體仍保持熱度上升、曲折發展趨勢。在不同時期皆有引用量相對較高的論文,可見不同階段中小型博物館研究都具備亮點。
在研究學科分布方面,形成了以檔案及博物館為主、旅游為輔、其他學科零星點綴的局面。中小型博物館的研究學科分布排名首位的是檔案及博物館,占據文獻總數一半以上;其次是旅游,約占文獻總數的三分之一;最后,文化經濟、建筑科學與工程、計算機軟件及計算機應用等在中小型博物館領域亦皆有涉獵,但文獻數量較少,呈零星點綴態勢。
在作者分布方面,呈現出較為平均的多極化態勢(圖2)。發文數量位于前端的學者普遍在中小型博物館領域發表2到3篇文獻。一方面作者分布較為分散、平均,有助于中小型博物館領域研究博采眾長,客觀全面發展; 另一方面也表明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研究仍處于發展期,仍需學者在中小型博物館領域深耕,進行長期、深入、全面的研究。
在機構分布方面,排名位于前端的多數是博物館機構,其中多數機構本身就屬于中小型博物館(圖3)。中小型博物館領域的多數文獻都來自博物館機構,高等院校、科研機構等較為缺乏,這也體現了我國中小型博物館領域開展的研究與實踐結合密切。
3 我國中小型博物館文獻評述
關于中小型博物館的研究歸納起來可以分為中小型博物館整體方向研究與中小型博物館具體應用研究。中小型博物館整體方向研究是指學者們將中小型博物館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對象論述,具體應用研究則是指學者們以具體工作層面為切入點探討中小型博物館的建設問題。
3.1 中小型博物館整體方向研究
3.1.1 中小型博物館問題對策及發展方向
中小型博物館語境中暗含與大型博物館對比出的弱勢意味。因此,學者們關注中小型博物館整體面臨的問題、對策及發展方向,致力于推動中小型博物館走向更加科學合理的道路。
在中小型博物館整體面臨的問題與對策方面,主要集中探討中小型博物館面臨經費投入不足、專業人才匱乏、管理觀念亟須改變、落后體制制約發展、設計定位不明確等問題,提出了諸如拓寬資金來源渠道、加強人才儲備、轉變服務理念、創新管理模式、加強特色建設等一系列相關對策⑦。
在研究對象、問題探討、發展趨勢上出現了細分傾向。在研究對象上,中小型博物館作為一個整體研究對象,其內部具有細分化傾向,出現學者研究西部地區的中小型博物館⑧、高校中小型博物館⑨等某類中小型博物館面臨的問題。在問題探討上,出現單單探討中小型博物館機構設置⑩、商業化運作k、如何吸引人氣l等問題。在發展趨勢上,除了展望中小型博物館整體的未來發展趨勢m,還出現了探討單個層面的發展方向,如中小型博物館與社區文化建設n、中小型博物館群o等方向。
3.1.2 時代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館的轉型
隨著社會環境變化或業界重大事件發生,中小型博物館相應面臨運營背景變革,迫于外部壓力與時俱進的轉型具有現實緊迫性。免費開放、數字經濟時代、新博物館學等就是時代背景下中小型博物館轉型的典型討論背景。免費開放是我國博物館史上的一個重大事件,影響著中小型博物館的日常工作。學術界對于免費開放的研究主要聚焦在免費開放后中小型博物館的轉變p以及探討如何滿足免費開放后的時代要求q。數字技術變革使人們生活方式發生變化,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轉型愈發迫切。中小型博物館數字化建設是當前以及今后長時間需要關注的問題。學界對此領域的關注前期主要集中探討互聯網+時代下發展路徑,后期轉入中小型博物館的數字化建設、智慧化升級,側重數字技術如何賦能中小型博物館。另一時代背景的變更發生在學理層面,新博物館學的興起對傳統博物館學發起了挑戰。我國學者也關注到了新博物館學浪潮下中小型博物館目標定位、研究點、宣傳手段的轉變r。分析了我國中小型博物館踐行新博物館學理論中的誤區,并探討了我國中小型博物館踐行新博物館學的前景s,在博物館學中為中小型博物館發展提供理論支撐。
3.2 中小型博物館具體應用研究
3.2.1 文物保藏
文物是中小型博物館的立館之本。針對中小型博物館的首先面臨的藏品來源問題,學界主要圍繞藏品征集t與文物捐獻u展開研究,二者都能夠顯著提升中小型博物館藏品量。
藏品收集后中小型博物館緊接著面臨藏品管理與保護問題。部分學者將實際文物保藏中的經驗進行總結,研究文物保藏面臨的問題與對策v。其中,書畫作品對保管環境具有特殊要求,又是中小型博物館實際工作中容易忽略的,引起學者們的特別探討w。
時代變遷下,傳統模式已難以適應當下藏品管理需求,于是部分學者轉而關注將科技運用于博物館藏品管理中以提升工作效率。探討中小型博物館藏品管理的信息化、數字化管理的研究在理論層面為博物館文物保藏工作提供了參考x。
此外,有學者關注到中小型博物館文物普查問題,就文物普查的規范與標準、普查隊伍建設與任務安排進行了研究y。
3.2.2 展示陳列
設計理念是展示陳列領域的焦點議題。學者們總結實踐中的中小型博物館陳列布展設計理念經驗z,或從單一角度,從“以人為本”策展理念入手提出提升策略。
部分學者關注到中小型博物館如何選用合適的技術手段增色展覽,這部分研究呈現多學科、多領域交叉的特點。例如探討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型博物館中的運用、介紹將“微信+二維碼”導覽應用于博物館展覽信息服務中的方法、討論基于移動設備的增強現實技術在中小型博物館導覽中的應用等。
臨時展覽也是展覽陳列范疇中的熱點研究問題。學者們主要關注中小型博物館臨時展覽的辦展方向、問題及建設路徑。圍繞展示陳列的相關研究總體上實踐性極強,多以個別中小型博物館為例將實踐經驗落實為書面研究。
3.2.3 社會教育
隨著博物館日益側重于為人服務,社會教育問題引起學界重視,學者們多針對中小型博物館社會教育策略與困境進行分析。部分學者對博物館教育的群體進行細分,細分后關注的群體多為青少年,側重點為中小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方法與路徑、研學旅行等問題。針對其他教育群體則較為欠缺。
中小型博物館社會教育常與學校教育結合討論,學者圍繞中小型博物館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及中小型博物館如何與中小學教育相結合展開探討。
3.2.4 公共服務
中小型博物館公共服務領域學者們多立足中小型博物館現狀,探討中小型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提升問題并提出優化措施。例如,呂文濤等以蘇北地區為例指出中小型博物館在公共服務中存在文物展陳質量較低、服務設施不完善、人力資源不足、受眾基礎薄弱等問題,分析以上公共服務問題成因并提出中小型博物館可以通過多方籌資、鞏固基本陳列、吸收專業人才、優化管理機制、擴大受眾群體面積、通過網絡平臺推廣等措施提升公共服務能力。
講解是公共服務領域中的研究熱點。學者們多針對中小型博物館中的講解問題做出反思與總結,提出相應提升策略。練建菁代表性提出我國中小型博物館講解工作缺乏專業的講解隊伍、缺乏學習與展示的平臺、新媒體運用給講解員崗位帶來一定沖擊等問題,提出應明確講解員角色定位、將創建學習平臺與自我提升相結合、建立“以人為本”的講解隊伍、做好輔助設施的利用與開發等提升措施。
3.2.5 宣傳傳播
中小型博物館宣傳傳播研究多與傳播學交叉,學者們普遍借助傳播學領域的知識助力中小型博物館的宣傳傳播問題。例如,張涵爍以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為例探討“互聯網+”時代背景下中小博物館如何“出名”、錢晨等注重打造超級符號助力中小型博物館文化創意品牌突圍等。
中小型博物館的IP塑造成為研究熱點,研究多圍繞在分析某個中小型博物館IP開發的策略與實例,為其他中小型博物館提供了參考。部分學者探討中小型博物館IP開發困難與誤區,并提出開發路徑。
有學者從具體技術層面分析中小型博物館的宣傳傳播問題,如羅鐵家關注中小型博物館網站改建問題,從管理、技術、資源層面分析當下中小博物館網站顯現的不足,進而提出相應對策。微博作為當下影響力較高的宣傳平臺引起部分學者關注,圍繞微博進行的研究主要圍繞在中小型博物館的微博特點、運營管理、個案分析、發展趨勢。當前線上平臺呈多極化趨勢,下一步可以完善中小型博物館在微信公眾號、抖音、小紅書等平臺的傳播研究。
3.2.6 文創產品
我國學者對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研究集中在文創產品現狀對策、開發運營方面。例如,易樂關注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經營問題。黃劍青則關注文創產品開發運營問題的子部分文創產品營銷問題,指出文創產品營銷層面存在的問題并提出解決方法。開發與運營以外領域的研究,如理論性較強的美學層面的研究則較為欠缺。
3.2.7 人才管培
中小型博物館領域針對人才管理與培養的討論集中在人才培養以及管理培訓。在人才培養領域多針對整體面臨的問題與對策進行分析,在管理培訓領域許多學者對志愿者的管理、培訓等問題給予重視。
3.2.8 其他研究
此外,中小型博物館文獻中還出現以上未敘述到的具體工作層面中的問題研究。例如,有學者研究中小型博物館的學術研究問題,指出加強學術研究是中小型博物館發展的關鍵環節,并針對學術研究的困境與破局之路展開探討。有學者早期就探討了博物館建筑外觀與設計中的問題,提出選址要幽靜且交通便利、建筑要體現民族時代感、布局要符合博物館特殊需要、要根據實際情況采光等建議。
4 我國中小型博物館文獻分析
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研究領域較為全面且分類細致,在整體方向研究與具體應用研究中都取得了豐碩的學術成果。通過對現有文獻的梳理,可以得出以下觀點。
4.1 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研究特點
第一,實踐性突出。圍繞中小型博物館開展的研究與實踐密切結合,從作者來源與發文機構上看,作者多為中小型博物館實際工作者。研究內容上看,多為對實際工作的經驗總結,學術研究與實踐結合極為緊密。從論證角度上看,多以具體中小型博物館為例,從個案實踐中上升至理論共識。
第二,時期性顯著。國內學界對于中小型博物館的研究具有強烈的時期性,每逢重大事件或特殊時代背景,中小型博物館相應產生與時俱進的現實需求。因此,中小型博物館領域一段時間內研究熱點較為集中。例如當前數字經濟背景下博物館業面臨重大變革,數字博物館、智慧博物館成為研究熱點。
第三,細分化凸顯。博物館領域交叉性較強,與管理、傳播、旅游等領域都有一定交織。中小型博物館研究領域也天然具備細分傾向,學者們在研究中積極借鑒其他學科知識解決中小型博物館領域的問題。中小型博物館作為研究對象,內部也出現按地區、按是否國有等標準再劃分的細分化界定趨勢。在面對的觀眾方面也存在細分化趨勢。
第四,同質化顯現。中小型博物館面臨的弱勢與困境大致相同,因此研究中容易出現同質化現象。同質化研究成果浪費學術資源,不利于中小型博物館學術領域長期發展。在中小型博物館面臨的客觀弱勢基礎上,如何發揮中小型博物館的特色性、差異性解決問題,提出具體可行的措施至關重要。
4.2 我國中小型博物館研究啟示
第一,構建學術理論體系。目前以中小型博物館為研究對象的碩士學位論文13篇,博士學位論文0篇,可見中小型博物館領域研究仍需建立宏觀理論體系。我國中小型博物館作為學術研究對象在學理層面缺乏系統、專業理論建構,未來應加強學科建設、注重學理層面的理論建構,建立學科專業術語體系,注重研究尚未形成統一共識的問題。
第二,完善細分領域研究。中小型博物館內部細分化研究凸顯,例如社會教育面對群體研究基本集中在青少年,兒童、成年人、老人等細分群體在今后的研究中仍需進一步補充。中小型博物館研究體系應做到宏觀體系上大而全,微觀細節上專而精。
第三,克服同質浮泛問題。中小型博物館面臨的人力、物力資源匱乏問題具有共性。然而實際研究不應該囿于綜合實力較弱的設定中,應避免再探討老生常談、已有定論的問題,提出的對策也應確保能夠在實操層面落地,避免對策過于空疏,流于浮泛。
第四,采取多樣研究方法。目前中小型博物館領域出現的成果采用的研究方法多為定性研究,下一步研究中可以采用定量、質性等方法進行研究。
5 結語
目前國際博協博物館學委員會比較公認的博物館學體系是由應用博物館學、普通博物館學和專門博物館學構成。實踐是應用博物館學產生的基礎,應用博物館學又是普通博物館學發展的基礎,而專門博物館學更是應用博物館學更深更細程度的運用,三者相輔相成。
由于博物館學與實踐結合緊密,應用博物館學的進步也更能直接指導博物館實踐,中小型博物館在應用博物館學的研究數量較多。我國前期圍繞中小型博物館現已經積淀諸多學術成果,下一步也應將前期經驗之談上升到理論的高度,在普通博物館學的理論層面需要對中小型博物館進行討論與完善。專門博物館學下的縣級博物館學已與中小型博物館有一定交叉。我國中小型博物館具備一定群體共性且數量較多,中小型博物館或將成為專門博物館學領域的一個新的分支。圍繞中小型博物館進行的學術研究恰恰印證了我國在博物館學領域的更為精細化的學科進步。
20世紀90年代以來,我國中小型博物館已產生諸多研究成果。我國以中小型博物館為研究對象的文獻正不斷取得新進展,研究特點為實踐性突出、時期性顯著、細分化凸顯、同質化顯現,下一步可以構建學術理論體系、完善細分領域研究、克服同質浮泛現象、采取多樣研究方法加以完善。隨著今后學者們在中小型博物館領域理論與實踐的深入發展,中小型博物館學術領域也必將走出自身的特色發展之路。
注釋
①房倩格,張偉.數字經濟時代山東省中小型博物館轉型研究[M]//張偉.山東文化藍皮書(2023).濟南:山東人民出版社,2023.
②中華人民共和國住房和城鄉建設部.博物館建筑設計規范JGJ 66-2015[M].北京:中國建筑工業出版社,2016.
③⑤梁辰.以公眾需求為導向的中小型博物館文化創意產品設計研究[D].天津:天津理工大學,2021.
④王宇廣.提升中小博物館臨時展覽質量的路徑探析:以安徽博物院展覽巡展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24):110-113.
⑥王思渝,郭佳思,鄭昭琪.多重動力下中小博物館群的形成與發展:以大同市為例[J].博物院,2022(4):42-49.
⑦趙秀琴.中小型博物館發展的問題與對策[J].今日南國,2010(5):11-12.
⑧曾舸.對西部地區中小型博物館發展的幾點思考[C]//陳浩.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3年“博物館與教育”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4:105-107.
⑨王秋華.關于高校中小型博物館自身發展的思考:兼談遼寧大學博物館的建設與發展[J].中國博物館,2004(4):33-36.
⑩劉華.省以下中小博物館的機構設置[J].中國博物館,1985(2):62-64.
k李樂.淺談中小型博物館商業化運作:以葫蘆島博物館為例[C]//陳浩.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7年“經濟環境變化與博物館應對”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8:247-254.
l譚楊吉.淺議中小博物館如何吸引人氣[C]//林健.傳承與創新:地方性博物館變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8:281-284.
m張劍,劉愛豐.中小型博物館未來發展趨勢之我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5(10):73-75.
n陳碧華.試探中小型博物館如何促進社區文化建設[J].中國民政,2013(1):45-46.
o王思渝.多重動力下中小博物館群的形成與發展:以大同市為例[J].博物院,2022(4):42-48.
p黃霞.免費開放后中小博物館文化形態的新理念[J].時代文學,2009(2):175.
q陳惠榮.免費開放下中小型博物館的困境及思考[J].文化學刊,2018(4):138-139.
r郎需穎.新博物館學浪潮下中小博物館的轉型討論[C]//陳浩.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5年“致力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6:192-195.
s邢千里.我國中小博物館踐行新博物館學理論的誤區與前景[C]//陳浩.中國博物館協會博物館學專業委員會2015年“致力于社會可持續發展的博物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6:134-138.
t楊艷軍.對我國中小博物館的藏品征集工作的幾點認識[J].黑龍江史志,2014(7):250.
u李林.文物捐獻在豐富中小型博物館藏品中的實踐研究[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8(7):115-117.
v石柳霞.論中小型博物館藏品管理工作中的問題及對策[J].文物世界,2016(6):52-54.
w邵敏.談中小博物館的字畫收藏和保護[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2(24):56-57.
x田莉莉.我國中小型博物館藏品管理信息化建設淺談[J].福建文博,2019(1):79-82.
y俞志鵬.關于中小博物館文物普查的思考[J].科技風,2019(29):241.
z安樂.對中小博物館陳列布展的設計理念的思考[J].中國民族博覽,2018(6):202-204.
鐘雋迪.中小型博物館的策展困境與對策:“以人為本”策展理念的再思考與實踐[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20):36-39.
劉勤.多媒體技術在中小型博物館中的運用:以儀征博物館多媒體展示為例[C]//江蘇省博物館學會.區域博物館的文化傳承與創新: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3學術年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3:162-167.
孫奇.“微信+二維碼”導覽在中小博物館展覽信息服務中的應用[J].無線互聯科技,2019,16(9):142-144.
程彤.基于移動設備的增強現實技術在中小型博物館導覽中的應用研究:以山西師范大學戲曲博物館為例[D].太原:山西師范大學,2017.
瞿江,羅環.淺談中小博物館如何創新開展社教工作:以四川省江油市李白紀念館為例[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2(12):78-81.
潘紅.中小型博物館青少年教育的方法與路徑:基于泰州市博物館的思考[J].東南文化,2022(4):157-160.
馬率磊.中小博物館開展青少年研學旅行策略探究[J].文物春秋,2018(5):50-54.
徐寧.傳承文明 啟迪心智:淺談中小型博物館教育在學校教育中的作用[C]//江蘇省博物館學會.區域特色與中小型博物館:江蘇省博物館學會2010學術年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0:75-78.
劉小漪,陸亦瑝.新時代中小型博物館與中小學教育結合初探:以濟南市博物館為例[J].中國博物館,2022(4):86-91.
呂文濤,張娟,陳明.中小型博物館公共服務能力提升路徑研究:以蘇北為例[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9,3(11):139-141.
練建菁.如何做好地方中小型博物館的講解工作[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7(7):72-73.
張涵爍.“互聯網+”時代地方中小博物館的“出名”之道:以中國傳媒大學傳媒博物館為例[C]//林健.傳承與創新:地方性博物館變革與發展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8:310-316.
錢晨,樊傳果,洪圖.打造超級符號:中小型博物館文化創意品牌的突圍[J].戲劇之家,2019(11):215-216.
樊榮,花加敏.基于區域文化特色的中小型博物館IP開發研究[J].設計,2022,35(1):57-59.
吳勝.論新時代中小博物館IP開發的路徑[C]//陳麟輝.中國博物館協會名人故居專業委員會2018年年會暨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8:30-37.
羅鐵家.小投入大改變:談中小博物館網站改建[J].無線互聯科技,2013(1):10-11.
宋媚麗.淺談中小型博物館微博的運營與管理[C]//北京數字科普協會.融合·創新·發展—數字博物館推動文化強國建設—2013年北京數字博物館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14:263-267.
王瑩瑩.新形勢下中小型博物館微博運營現狀及發展趨勢分析:以桂林博物館為例[J].市場論壇,2020(6):81-85.
易樂.論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產品的開發與運營[J].大眾文藝,2013(18):66-68.
黃劍青.淺談中小型博物館文創的建設與思考[J].文物鑒定與鑒賞,2020(19):134-135.
宗勤.淺析中小型博物館、紀念館的人才培養[C]//張嵐,王錫榮.人物類博物館、紀念館現狀與發展前瞻學術研討會論文集.[出版者不詳],2002:106-108.
田麗芳.中小型博物館如何加強志愿者隊伍建設[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7):138-139.
廖佳.加強學術研究是中小型博物館發展的關鍵環節[J].文物鑒定與鑒賞,2019(12):114-115.
馮百毅.中小型博物館建筑設計中若干問題的探討[J].中國博物館,1986(1):35-39.
李慧竹.中國博物館學理論體系形成與發展研究[D].濟南:山東大學,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