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職語文教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隱性課程作為高職語文教育的有機組成部分,具有潛移默化的教育效果。隨著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網絡平臺在教育領域的應用越來越廣泛。借助網絡平臺可以打破傳統課堂的時空限制,實現教學資源的共享和優化配置。高職語文隱性課程的構建,旨在通過網絡平臺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創設輕松愉悅的學習氛圍,以潛移默化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本文將對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進行實踐研究,探討其意義、策略及實施效果,以期為教育工作者提供有益借鑒。
關鍵詞:網絡平臺;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實踐
一、引言
隨著信息技術的迅猛發展,特別是互聯網技術的普及和應用,網絡教育已成為教育領域的重要發展方向。網絡平臺以其便捷性、交互性和資源共享性等特點,為教育模式的創新提供了無限可能。高職語文教育是培養學生人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重要途徑,而隱性課程作為語文教育的重要補充,具有潛移默化、潤物無聲的教育效果。然而傳統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往往受限于時間和空間,難以滿足學生個性化和多樣化的學習需求。因此,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應運而生,其通過網絡平臺整合優質教育資源,創新教學模式,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討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策略與實踐效果。通過深入分析網絡平臺的優勢與特點,結合高職語文隱性課程的需求與目標,提出切實可行的構建方案。
二、網絡平臺在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中的作用
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是指在高職語文教學過程中,除顯性課程外,通過各種形式和途徑傳遞給學生的知識、技能、情感、態度和價值觀等方面的教育內容。高職語文隱性課程具有隱蔽性、潛在性、寬泛性和實踐性等特點。網絡平臺是指利用互聯網技術,為用戶提供信息共享、交互式溝通、資源獲取等功能的服務系統[1]。網絡平臺在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中具有重要作用和價值,其不僅能夠提供豐富多樣的學習資源和學習方式,還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主動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和綜合素養。網絡平臺為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提供了海量的教學資源,包括文本、圖片、音頻、視頻等多種形式。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和需求,隨時隨地獲取學習資源,實現個性化學習。同時,網絡平臺還可以連接不同地域的學習者,形成學習共同體,拓展學習空間。
三、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策略
基于網絡平臺構建高職語文隱性課程,需要教師結合學生的需求和特點,遵循以學生為中心、實踐性、創新性、個性化和雙向互動等原則,通過明確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搭建網絡平臺、創新教學方法、加強師生互動、實施個性化評價、注重實踐應用等思路,從課程目標、內容、平臺、方法、評價、實踐等多個方面進行綜合考慮和設計,以實現提高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目標。
(一)明確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
首先,隱性課程的構建必須有一個清晰的目標導向。這個目標不僅僅是提高學生的語文成績,更重要的是讓學生通過語文學習,提升文化素養、審美能力和綜合表達能力。因此,教師在設計課程內容時,需要充分考慮高職學生的年齡、心理特征以及他們的學習需求,確保課程內容既符合教學大綱的要求,又能夠激發學生的興趣。教師在選擇教學資源時應注重資源的時代性、趣味性和啟發性。例如,可以選取一些反映當代社會熱點、具有深刻內涵的文學作品作為閱讀材料,或者引入一些與現實生活緊密相關的語文應用場景,讓學生在學習中感受到語文的實用性和趣味性。為了確保學生能夠循序漸進地提升語文素養,課程內容的設計應具有一定的層次性和遞進性。教師可以將課程內容劃分為不同的模塊或主題,每個模塊或主題下再設置不同的學習任務和活動,讓學生在完成任務的過程中逐步提升自己的語文能力。
(二)搭建網絡平臺,優化學習資源
網絡平臺是隱性課程構建的重要載體。為了給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學習環境,需要搭建一個功能完善、操作便捷的網絡平臺。這個平臺應具備資源上傳、下載、在線學習、互動交流等功能,以滿足學生的多樣化學習需求。在資源建設方面,教師不僅要注重資源的數量,更要注重資源的質量。學??梢耘c各大出版社、圖書館等合作,獲取優質的語文教學資源;同時,也可以鼓勵教師和學生自主創作和分享學習資源,形成豐富多樣的資源庫。為了確保資源的時效性和有效性,需要定期對資源進行更新和維護。對于過時或無效的資源,應及時進行替換或刪除;對于新的、有價值的資源,應及時進行添加和整合。此外,為了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教師還應關注資源的多樣性和個性化。例如,可以提供不同難度級別的學習資源,讓學生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進行選擇;也可以提供定制化的學習路徑,根據學生的興趣和特點進行個性化推薦。
(三)創新教學方法,提升教學效果
隱性課程的構建需要突破傳統的教學模式,采用更加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線上線下的混合式教學,將傳統課堂與網絡教學相結合,實現優勢互補。在線上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平臺發布學習任務、組織討論、進行在線測試等,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和合作學習。同時,教師還可以通過網絡平臺收集學生的學習數據,對學生的學習情況進行實時跟蹤和分析,以便及時調整教學策略。在線下教學中,教師可以結合學生的線上學習情況,設計更加有針對性的教學活動。例如,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小組討論、角色扮演、實地考察等,讓學生在實踐中深化對語文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此外,教師還可以利用網絡平臺開展多元化的評價活動。除了傳統的作業評價和考試評價外,還可以引入學生自評、互評、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讓學生更加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和進步情況。
四、高職語文網絡平臺構建隱性課程實踐問題分析
在信息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隱性課程的構建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機遇與挑戰。網絡平臺為隱性課程的實施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和豐富的資源,使得學生能夠突破時空限制,隨時隨地進行學習[2]。網絡平臺也為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提供了便捷的渠道,有助于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在發展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仍面臨諸多問題和挑戰。如何有效利用網絡平臺構建高效、有趣、實用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仍是一個值得深入探討的問題。
(一)高職語文應用網絡平臺構建隱性課程效果
近年來,隨著網絡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普及,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取得了顯著進展[3]。越來越多的高職院校開始嘗試利用網絡平臺開展隱性課程,通過在線教學、資源共享、互動交流等方式,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學習體驗。同時,隨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引入,網絡平臺在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中的應用也變得更加智能化和個性化。在實踐層面,許多高職院校已經成功地將網絡平臺與高職語文隱性課程相結合。其通過搭建在線學習平臺、開設網絡課程、組織線上活動等方式,為學生提供豐富的隱性課程資源和學習機會。同時,注重學生的個性化需求,通過智能推薦、定制化學習路徑等方式,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特點和興趣偏好。目前,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越來越多的學生開始通過網絡平臺參與隱性課程的學習,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得到了有效激發。同時,網絡平臺也為教師提供了更多的教學資源和教學手段,使得隱性課程的教學效果得到了顯著提升。
(二)網絡平臺融入高職語文隱性課程中的不足
在構建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過程中還面臨著一些挑戰。首先,如何確保隱性課程與顯性課程的有機結合是一個重要問題。隱性課程雖然具有潛移默化的特點,但也需要與顯性課程相互配合,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4]。其次,如何充分利用網絡平臺的功能和優勢,提升隱性課程的質量和效果也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最后,如何加強與社會實踐的結合,拓展隱性課程的深度和廣度也是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通過與社會實踐相結合,可以讓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應用語文知識,提高他們的綜合素質和能力。
雖然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已經取得了不小的進步,但其仍然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首先,隱性課程建設的頂層設計存在明顯的缺失。目前,隱性課程建設缺乏統一的規劃和教育設計環節,導致隱性課程的開展顯得隨機而無序。這種缺乏系統性的建設方式不僅影響了隱性課程的效果,也限制了其對學生全面發展的促進作用。其次,隱性課程建設的組織架構亟待完善。研究發現,很多學生對隱性課程的參與熱情普遍不高,可能是因為隱性課程的設計和內容沒有充分考慮到學生的興趣和需求,導致他們缺乏參與的動力。同時,隱性課程建設也存在教師力量不足的問題。許多教師可能缺乏隱性課程教學的經驗和技能,無法有效地引導學生深入參與隱性課程的學習。最后,隱性課程建設的社會聯系也需要進一步加強。目前,隱性課程主要局限在校內活動,缺乏與社會實踐的有效結合。這限制了隱性課程的應用范圍,也削弱了其對學生實際能力提升的作用。為了增強隱性課程的社會聯系,學校和教師可以考慮將更多的社會實踐元素融入隱性課程中,如企業實習、社區服務等,讓學生在實踐中得到學習和成長。
五、高職語文網絡平臺隱性課程教學設計優化
本文將以完整的唐詩課程教學設計為例,從教學目標、教學方法、教學資源、教學過程設計、評價與反饋等五個步驟,探索高職語文網絡平臺隱性課程教學設計優化方案。
(一)教學目標
本課程旨在通過網絡平臺,引導學生欣賞唐詩的韻味與意境,提高學生的文化素養和審美能力,同時激發學生的創作熱情,培養學生的語文綜合應用能力。
(二)教學方法
本課程將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式教學方法。在線上教學中,利用網絡平臺發布學習資源、組織討論、進行在線測試等;在線下教學中,則通過課堂講解、小組討論、作品展示等形式,引導學生進行深度學習和創作實踐。
(三)教學資源
本課程將充分利用網絡平臺提供的各種教學資源,包括唐詩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背景資料等。同時,還將利用多種多媒體教學資源,如唐詩朗誦音頻、視頻等,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和學習效果。
(四)教學過程設計
1.導入新課:通過一段優美的唐詩朗誦或相關視頻,激發學生對唐詩的興趣和好奇心,引出本節課的主題。2.欣賞與分析:在線上平臺發布唐詩作品及相關背景資料,引導學生自主欣賞并思考。在課堂上,教師結合學生的反饋和疑問,進行深入淺出地講解和分析,幫助學生理解唐詩的意境和表現手法。3.創作實踐:設計創作任務,要求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和感受,模仿唐詩體例,創作一首古詩。教師可以提供一些創作指導和靈感啟發,幫助學生完成作品。4.作品展示與評價:在線上平臺開設作品展示區,讓學生上傳自己的唐詩作品。其他同學可以進行點評和互動,教師則進行針對性地評價和指導,幫助學生提升創作水平。5.總結反思:在課程結束時,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反思,回顧本節課的學習內容和收獲,同時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將所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
(五)評價與反饋
本課程的評價與反饋將采用多元化的方式。除了傳統的作業評價和考試評價外,還將引入學生自評、互評以及教師點評等多種評價方式。同時,通過線上平臺的互動功能,教師可以實時了解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反饋意見,及時調整教學策略,確保教學效果的最優化。通過以上教學設計實例的詳細展示,可以看到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在構建過程中需要充分考慮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方法、教學過程設計以及教學資源與評價反饋等多個方面。只有這樣,才能確保隱性課程的實施能夠真正達到提升學生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的目的。
六、結束語
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實踐研究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實踐價值。通過明確課程目標、設計課程內容、搭建網絡平臺、優化學習資源以及創新教學方法等策略,可以有效地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和綜合能力。然而,隱性課程的構建仍面臨一些挑戰和問題,如如何確保網絡平臺的穩定性和安全性、如何更好地整合線上線下教學資源等。未來,教育工作者應繼續深化對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的研究和實踐,探索更加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為高職語文教育的改革和發展做出更大的貢獻。
作者單位:牛序芹 山東理工職業學院
參考文獻
[1]李歡歡.高職院校思政課程實踐教學現狀及網絡平臺構建研究[J].陜西教育(高教版),2021,(08):16-17.
[2]高純.基于網絡平臺的高職語文隱性課程構建[J].江蘇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5,15(02):109-112.
[3]聶爽爽.基于SPOC的混合式教學模式實踐研究——以高職網絡零售運營課程為例[J].湖南郵電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9,18(04): 102-105+114.
[4]王榮琤.“物聯網+”背景下五年制高職樓宇自控課程改革與實踐研究[J].物聯網技術,2023,13(09):159-162.
[5]李龍梅,魯富寬.高職院校網絡教學平臺輔助教學的應用研究——以《花卉生產技術》課程為例[J].現代農業,2019,(08):99-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