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語言與文化之間的關系已經成為語言研究的一個重要課題。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語言有極為廣泛的文化內容。英語教學不僅僅是語言技能的教學,更是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在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不僅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和共性,提高他們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同時還能增強他們對本國文化的自豪感和認同感。以下淺談一下我們在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進行傳統文化教學的策略:
一、課程內容整合
1.教材改編與補充
任何教學內容都是用來表達其內在文化的工具,在教學中要注意挖掘教材。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適時補充與傳統文化相關的材料、故事、詩歌或節日介紹等,使學生在學習英語的同時,了解并傳播中國文化。例如,在講授新目標九年級英語第六單元When was it invented? 時,教師可以在學習“茶的發明”的那篇文章時,在課件上插入有關中國茶藝的介紹,擴大學生的閱讀量、詞匯量,培養學生的民族自豪感。又如,在講授八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五課時的時候,通過多媒體給學生展示有關天安門、北京故宮和北京胡同的圖片和文章,這樣既提高了學生學習的興趣,又能使學生身臨其境地體會到我國傳統文化底蘊之深厚,體會到我國大好河山的華美,從而培養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
2.主題單元設計
在英語教學中進行主題單元設計,能夠幫助學生整體把握學習內容,提升語言能力和核心素養。在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主題單元的需求,整合各種教學資源,圍繞學生感興趣或與他們生活緊密相關的主題展開,如中國傳統文化主題(傳統節日、民間故事、傳統藝術、飲食文化等)設計教學單元,通過聽說讀寫多種方式,有助于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使他們更加積極地參與到學習的過程中。
二、創設文化情境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可以通過深入挖掘教材中的文化元素,設計貼近學生生活實際的教學活動,以及運用多元化的教學資源和方法,利用教室環境或多媒體手段,模擬傳統文化場景,如春節貼春聯,中秋賞月等,讓學生在語境中接觸、體驗和理解真實語言,并在此基礎上學習和運用語言。多為學生創設在真實語境中運用語言的機會,可組織學生進行傳統文化相關的角色扮演游戲,如古代歷史人物對話,傳統戲曲片段表演等,既鍛煉了英語口語,又加深了對傳統文化的理解。
三、組織實踐活動
在中學英語教學中,教師不僅應該在課堂上加強對學生文化意識的培養,也需要充分利用第二課堂,即在課外活動中融入文化意識的教學,幫助學生拓展自己的知識面,進一步提高學生的非語言交際能力。例如,教師可以要求學生在課外多閱讀一些英語文章或者雜志,或者根據自己的愛好選擇一些英語電影,通過觀看英語電影對于提高學生的英語語感很有幫助。同時也可以教給學生一些熟悉的英語歌曲,以此提高學生對英語的學習興趣,通過體會歌曲中表現的情感,進一步了解西方人的思維習慣和情感表達方式,同時一些勵志歌曲也可以感染學生,讓他們學會正視學習中遇到的問題,通過不斷練習與實踐來提升英語水平。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進行課外調研,收集關于中國傳統文化的資料,用英語撰寫報告或制作"PPT進行展示,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四、跨文化對比
語言是文化的重要載體,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語言體系在語法、詞匯、語用等方面存在差異。在講解中國傳統文化時,適當的引入西方文化進行對比,引導學生發現兩種文化的異同,有利于學生加深對中外文化的理解,能夠培養他們的批判性思維和跨文化意識。在中國文化中,紅色常被視為喜慶、吉祥的象征,常用于慶祝活動和婚禮等場合。然而在英語文化中,紅色有時也代表危險、憤怒或禁止,如交通信號燈中的紅色燈光。教師可以設計一些跨文化對比的課堂活動,如角色扮演、小組討論等,讓學生在模擬的跨文化交際情景中感受和理解不同文化之間的差異。
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策略,不僅是提高學生語言綜合運用能力的關鍵,也是培養其跨文化交際意識和國際視野的重要途徑。在實施文化教學策略的過程中,教師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文化素養和教學能力,以更加敏銳的文化意識去感知和解讀教學內容,以更加靈活多樣的方式去引導學生探索和體驗各種文化。初中英語教學中融入傳統文化教學策略是一項長期而艱巨的任務,需要我們教育者不斷探索與實踐。讓我們攜手努力,共同為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和人文素養的提升貢獻智慧和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