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經濟全球化正遭遇逆流,逆全球化思潮對世界經濟造成嚴重沖擊,給經濟全球化帶來了嚴峻挑戰。新時期逆全球化的成因主要包括:經濟全球化的普惠性不夠,發展不平衡,貧富分化加劇;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西方發達國家企圖用逆全球化手段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治理危機,內部矛盾激化,助長逆全球化思潮。新時期逆全球化的主要危害有:貿易保護主義增強,破環全球供應鏈,危及全球發展;反多邊主義的出現,割裂世界,破壞國際秩序;新一輪民粹主義高潮,極端政治傾向加重,破環全球穩定團結。新時期我國應對逆全球化的對策主要包括: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維護聯合國核心作用;推動“一帶一路”建設高質量發展,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繁榮。
關鍵詞:新時期;逆全球化;成因;危害;對策
中圖分類號:F114.41" " " " 文獻標志碼:A" " " 文章編號:1673-291X(2024)22-0001-04
21世紀初特別是進入第二個十年以來,世界形勢發生變化。逆全球化思潮抬頭,保護主義明顯上升,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局部沖突和動蕩頻發,全球性問題加劇[1],經濟全球化正遭遇多方面困境。在此背景下,分析逆全球化的原因、危害并提出相應對策,對于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推動全球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
一、新時期逆全球化的成因
(一)經濟全球化的普惠性不夠,發展不平衡,貧富分化加劇
經濟全球化是一把“雙刃劍”,既蘊含著巨大的戰略性機遇,同時又有很多風險。一方面,全球化為人類提供了創造更多財富的機會,推動了各國經濟的相互依存和交流,促進了全球貿易和投資的增長,推動了全球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在經濟全球化高歌猛進的同時,全球化也加劇了全球經濟的不平衡,主要表現在:資本主義國家生產力先進,科學技術水平發達,主導著世界市場的發展,在全球化過程中總體處于有利地位。但是隨著產業的轉移,發達國家傳統產業受到中國等發展中國家沖擊,很多西方國家面臨著產業空心化和失業率上升的問題。同時,發展中國家充分抓住了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條件和機遇,生產力進步,經濟體制改革,社會關系調整,推動實體經濟大力發展,成為全球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在國際社會中的地位迅速提升。發展中國家的迅速發展讓發達國家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威脅,為維護自身利益和在全球化中的優勢地位,發達國家采取了逆全球化的手段,阻礙、打壓發展中國家發展壯大。另外,在發展中國家享受經濟全球化帶來的發展機遇時,部分發展中國家因為缺乏競爭力而陷入困境,面臨著被跨國公司壟斷市場、剝奪本地企業競爭力、本土文化被西方文化沖擊、限制本國傳統文化發展,以及大規模的環境污染和環境壓力巨大等一系列問題,這些國家將面臨的種種問題和壓力全部歸咎于全球化,因而也走向了逆全球化的道路。
(二)國家力量對比發生變化,西方國家企圖用逆全球化手段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
在過去的30年里,國家間的力量對比發生了重大變化,發展中國家和新興經濟體整體力量上升,國際力量對比逐步趨向平衡,世界經濟格局出現“全球扭轉”。以中國為代表的新興國家抓住了發展機遇群體性崛起,聯合國貿發會議數據顯示,發展中國家對世界經濟增長的貢獻率已達到約80%,在世界經濟社會中的地位不斷提高,正在改變全球政治經濟版圖。而當初發起經濟全球化的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經濟力量下滑,正面臨著空前危機。以美國為首的西方經濟體呈現出通貨膨脹高企、銀行業危機和全球金融環境收緊三個顯著特點,無法再支配經濟全球化進程,其長期的霸權地位受到挑戰。與此同時,我國“一帶一路”倡議實施、亞太地區經濟繁榮發展,我國與新興市場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優勢互補,加強各方面合作,為雙方發展創造新的戰略機遇,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代表性不斷提升、話語權不斷增強,西方國家在世界經濟格局中的絕對優勢不斷弱化。隨著中國的快速崛起,中美力量對比發生深刻變化,這不僅對兩國關系產生深刻影響,也使全球力量格局和國際秩序產生深刻變化。世界經濟重心加快“自西向東”位移,全球化的發展進程正在被重新書寫,中國成為新興經濟體引領經濟全球化的代表。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逆全球化的呼聲在國際社會中愈演愈烈,加上民粹主義、民族主義抬頭,進一步加大了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壓力,由此引發了一次大型的“逆全球化”浪潮,全球都受到了“逆全球化”所帶來的沖擊。
(三)資本主義國家出現治理危機,內部矛盾激化,助長逆全球化思潮
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的爆發暴露了西方國家經濟制度的嚴重問題和弊端,受國際金融危機影響,西方發達經濟體也出現了問題,經濟低迷、失業率上升、國家出現治理危機,這證明許多資本主義國家的經濟模式和制度安排已經不適應時代發展要求,面對當今國際社會發展所遇到的各種新問題、新挑戰,很難加以處理。例如,在美西方資本主義國家中,分配問題并沒有被妥善解決,金融寡頭支配了大量社會財富,掌握著社會市場及分配的決策權,工人階級雖然創造了巨大的社會財富但工人階級的薪酬卻偏低,科學技術的發展又使得發達國家的就業機會不斷減少,勞動階層之間的利益分配不公、差距不斷擴大,資本主義國家的內部矛盾不斷激化。而且,伴隨著美西方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進程,大量中低端制造業從發達國家轉移到第三世界國家,西方國家不僅失去了大量就業崗位,流失了稅收基礎,西方社會“中產階級”的規模也急劇縮小,貧富差距進一步擴大,社會結構惡化,甚至在國際上的競爭力也受到了影響。再加上西方發達國家的福利政策吸引了很多外來移民,移民人口激增但移民政策還沒有完善。隨著外來人口的大量流入,本地人口的教育、醫療和工作機會也會被外來人口搶走,不同的文明之間產生了碰撞和沖突,進而導致了越來越多的社會問題與恐怖事件發生,當地人民的“逆全球化”情緒也日益高漲。
二、新時期逆全球化的危害
(一)貿易保護主義增強,破壞全球供應鏈,危及全球發展
貿易保護主義是當今逆全球化的一大典型表現,是西方發達國家為維護本國利益,解決自身經濟面臨的問題而采取的一項措施,其主要是通過限制進口來保護本國的商品,并向本國商品提供各種優惠以增強其國際競爭力。最初的貿易保護主義只是抵制商品的進口,而如今的貿易保護主義,實施方式更為多元化,表現形式更多且強制性強,受約束范圍更廣,對貿易的影響也更大、更直接。貿易保護主義的擴散效應顯著增強,美國的保護主義措施對象國不僅有中國、俄羅斯等新興經濟體,也有其傳統盟友和安全伙伴。比如,美歐之間的貿易摩擦在2019年愈演愈烈[2]。西方發達國家的貿易保護主義的政策數量多于以往,美國針對中國的貿易保護主義措施其強度甚于以往。特朗普上任后,高舉貿易保護主義大旗,企圖通過限制中國企業在美投資、實施懲罰性關稅、設置技術壁壘、產品禁售等貿易保護手段遏制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拜登政府繼承并擴大特朗普“關稅戰”,同時遏制中國在新能源汽車、半導體、人工智能等領域的崛起,意圖阻礙這些領域中國產品的全球競爭優勢,還推出所謂的“以工人為中心”的貿易政策,將貿易保護主義理念推行到了極致。2024年10月4日,歐盟成員國通過歐盟委員會提交的對華電動汽車反補貼案終裁草案,擬對原產于中國的電動汽車征收最終反補貼稅。這是明顯的保護主義行為,歐方此舉嚴重擾亂了全球汽車產業鏈、供應鏈。有學者認為,“自由貿易理念的挑戰已由降低關稅的初級階段向技術性和體制性問題轉化,發達國家不斷在多邊貿易談判中增加技術性保護條款,建立多邊貿易體系將更加困難。”[3]
(二)反多邊主義的出現,割裂世界,破壞國際秩序
多邊主義是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重要標志,有助于保持國際力量的均衡,解決全球化過程中的一系列問題,維護世界秩序。然而近年來,全球經濟復蘇乏力,單邊主義、保護主義肆虐,隨著新興經濟體的崛起,其在全球經濟中的作用日益凸顯,國際權力流散,西方資本主義國家對全球事務的主導權和控制力下降,一些發達國家存在貿易逆差。于是,西方資本主義國家的政策傾向也在這一過程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他們構筑“小院高墻”,強推“脫鉤斷鏈”,減少與其他大國進行貿易和文化的交往,回歸傳統的國家主義立場,增加內傾政策。特朗普一上任就退出了多個國際組織和協定,對中國采取了強硬的貿易和科技政策。拜登政府實際行動和政策也顯示出單邊主義的傾向,繼承了特朗普政府的對華政策,繼續對中國進行技術封鎖,并在貿易上施加壓力。美國一再“退群”,傷及多個國際多邊經濟、安全機制;歐洲多國狹隘民族主義抬頭,保護主義思潮涌動。與此同時,以世貿組織為代表的多邊貿易體制也受到了沖擊,部分發達國家對于IMF、世界銀行等多邊機構缺乏足夠的支持,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這些典型的反多邊主義現象使南北差距、發展斷層、技術鴻溝等問題更加突出,加劇了“逆全球化”。美國等個別國家為維護自己的霸權地位和技術壟斷,濫施單邊制裁,在全世界不斷制造對立、拱火沖突、大搞單邊主義,妨礙世界各國特別是中小國家的進步,破壞國際關系的和諧穩定。例如,美國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國家力量,宣布將中國多家實體列入“實體清單”和“特別指定國民清單”實施制裁,打壓中國企業,不僅損害了企業合法權益,也影響了全球供應鏈、產業鏈的安全穩定。就連美國外交學會主席理查德·哈斯自己也撰文承認,當前美國政府的不可預測性,正讓更多人懷疑美國的可靠性,美國現在被認為是國際秩序的最大擾亂者[4]。
(三)新一輪民粹主義高潮,極端政治傾向加重,破壞全球穩定團結
在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之后,西方國家內部的貧富分化與社會撕裂日益加劇,歐、美等大國的民族主義思潮重新占據了一席之地,一些民眾要求國家實行排外主義的經濟社會政策,甚至把民族主義演變成民粹主義。民粹主義者把國家當下所面臨的社會問題歸因于“異己”的出現和破壞,例如種族差異、宗教信仰差異、財富差異等,最終導致極端排外民族主義和仇富主義。民粹主義思潮主張,在當今的歐美國家重新抬頭。在美國,特朗普任內出現的新民粹主義正在拜登任內全面形成,無論左翼還是右翼,政治家們都變得更加民粹主義。近年來,經濟全球化遭遇逆流,多邊主義與單邊主義之爭更加尖銳,甚至表現出由政府或政治人物主導為特征的極端政治傾向。以美國為例,特朗普自上任以后就抨擊自由貿易,主張修改北美自由貿易協定,還認為中美貿易的巨額赤字是“有史以來最大的盜竊”。拜登政府奉行與特朗普相似的民族主義、內向型貿易政策。在歐洲政治生活中,也曾出現政治極端主義。2014年歐洲議會大選至今,歐洲國家飽受恐怖主義襲擊和難民危機的雙重困擾,歐洲內部反移民、反難民、反穆斯林的聲音越發高漲,加之經濟發展不平等,社會貧富分化加劇,歐洲出現大量的社會難題,極左、極右政黨崛起。政治極端化帶來的一個后果是,一切具體的問題都容易被意識形態化,不同立場之間也越來越難以相互妥協。對抗,而非談判,成為人們解決分歧的主要方式。
三、新時期我國應對逆全球化的對策
(一)反對貿易保護主義,維護多邊貿易體制,以及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的穩定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我們要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維護以世界貿易組織為核心的多邊貿易體制。我們要拆墻而不要筑墻,要開放而不要隔絕,要融合而不要脫鉤,引導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5]要堅持不斷完善世界貿易組織的相關規則,“一公平四保護”應該始終是世界經濟和貿易發展最基本的規則基礎。此外,世界貿易組織也要解決新的問題,當國際條約與國內法發生沖突的時候,原則上應以國際條約為準,防止某些國家以所謂“國家安全條款”名義來影響世界貿易組織規則制定的初心[6]。我們以更加積極的歷史擔當和創造精神,全面參與世界貿易組織改革和國際經貿規則調整,推動世貿組織改革進程,支持世貿組織第13屆部長級會議(MC13)取得成功。同時,要堅持開放包容、平等協商,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發言權,共同決定多邊事務。明確反對一切形式的霸權主義和強權政治,倡導大家的事情,大家一起商量、一起推動,大家的規則,大家一起制定、一起遵守,堅持國際上的事由大家共同商量著辦,世界前途命運由各國共同掌握[7]。堅持合作共贏,促進各個國家共同發展。堅決反對以零和博弈為思維內核的“偽多邊主義”,真正的多邊主義奉行雙贏、多贏、共贏的新理念,面對困難挑戰,各國團結合作,共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在首屆進博會上深刻指出:“人類社會要持續進步,各國就應該堅持要開放不要封閉,要合作不要對抗,要共贏不要獨占。”[8]
(二)推動全球治理體系變革,維護聯合國核心作用
“中方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全球安全倡議、全球文明倡議,從發展、安全、文明三個維度為應對全球性挑戰提供中國方案,為共建人類更加美好未來指明方向,彰顯中國負責任大國擔當。”[9]我們將以落實全球發展倡議為引領,共謀全球可持續發展,推進共建“一帶一路”同2030年可持續發展議程有效對接、協同增效,為推動全球發展事業作出更大貢獻。我們堅持加強全球安全治理,維護世界和平穩定。對于中東這個充滿各種沖突,地區熱點問題集中的地區,我國始終堅持公平正義,與中東國家加強團結合作,同中東國家一道踐行全球安全倡議。在沙特和伊朗兩國局勢日趨緊張的情況下,我們斡旋沙特和伊朗兩國和解,通過對話協商的方式,和平解決了兩國的分歧和爭端。我們推進全球人權和社會治理,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全球文明倡議,共促文明交流進步,為推動人類社會現代化進程、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強大動力。要堅定支持聯合國在國際事務中的核心地位,呼吁國際社會加強團結合作,推進全球治理體系變革,支持聯合國更好發揮作用,保障各國平等參與國際事務,體現真正的多邊主義,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我國主張踐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推進國際關系民主化,所謂“共商共建共享”,就是指所有的國家無論大小,都有權利在平等和互利的原則下,進行交流和對話,在全球范圍內開展合作,從而營造出一個共同協商決策的良好氛圍,為破解全球性難題貢獻智慧和力量,最終共享治理成果。
(三)推動“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實現各國共同發展繁榮
要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主席在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上的主旨演講精神,以習近平主席宣布的中國支持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八項行動為指引,全面落實第三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各方達成的重要合作共識和重大合作成果,堅定不移推進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發展走深走實,攜手實現共同發展繁榮[10]。要深化“五通”合作,進一步加強“一帶一路”建設與不同國家和區域的發展戰略對接。在“政策溝通”方面,國家高層要不斷發揮政治引領作用,加強同各國政黨交往,加強戰略溝通和對接,推進“一帶一路”深入發展;在“設施聯通”方面,要推進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建設更具韌性的基礎設施,能夠適應和承受不斷變化的環境,使基礎設施具備應對全球危機的能力;在“貿易暢通”方面,要加強同各國經貿聯系,鼓勵數字和工業領域的企業投資,建立和加強信息交流共享機制,通過優勢資源互補,挖掘出更廣闊的合作空間,解決雙邊貿易逆差問題;在“資金融通”方面,要不斷拓展同各國在金融和銀行業方面的合作,支持我國對外投資;在“民心相通”方面,要向全世界推廣和發展漢語教學,舉行形式各異、內容豐富的文化活動,為各國文化交流互鑒提供平臺。繼續秉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原則推進“一帶一路”,深化互利共贏合作,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開創合作共贏新局面,助力世界經濟可持續發展,推動全球發展,同世界人民攜手開創人類更加美好的未來。
參考文獻:
[1]" "王國斌.堅定新時代中國青年歷史自信:內涵與舉措[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3(8):108-111.
[2]" "張景全.貿易保護主義新態勢與中國的策略選擇[J].人民論壇,2019(35):22-25.
[3]" "劉穎,張思楠.加強多邊貿易體制 迎接全球貿易新挑戰[N].中國財經報,2023-07-11(5).
[4]" "楊靖旼,楊雪冬.外國學者對逆全球化的擔憂和批評[N].人民日報,2018-10-22(16).
[5]" "王帆.完善全球治理,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學習《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第四卷[J].紅旗文稿,2022(19).
[6]" "周漢民.從WTO到CPTPP:中國對外開放的進程[J].國際商務研究,2021,42(6):3-12.
[7]" "沈逸.基于認知與實踐的“真偽”多邊主義之辨[J].人民論壇·學術前沿,2022(1):65-71.
[8]" "岳小喬.擲地有聲!習近平進博會開幕演講10大金句[EB/OL].(2018-11-05)[2024-01-30].http://www.ce.cn/xwzx/gnsz/szyw/201811/05/t20181105_30704581.shtml
[9]" "龔鳴,管克江,肖新新,等.加強團結合作 完善全球治理[N].人民日報,2023-09-25(3).
[10]" "推進“一帶一路”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辦公室.堅定不移推進共建“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走深走實的愿景與行動[N].人民日報,2023-11-25(3).
The Causes, Hazards, and Countermeasures of Anti Glob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DING Chunfu, CHEN Jiahe
(School of Marxism, Shenya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Shenyang 110870, China)
Abstract: The unprecedented global changes are accelerating, and economic globalization is facing a counter current. The anti globalization trend has brought serious impacts to the world economy and posed severe challenges to economic globalization. The main causes of anti glob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re: insufficient inclusiveness of economic globalization, uneven development, and intensified wealth inequality; the balance of national power has changed, and developed Western countries are attempting to maintain their hegemonic position through anti globalization measures; capitalist countries are facing governance crises, intensifying internal contradictions, and fueling anti globalization sentiments. The main hazards of anti glob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include: increased trade protectionism, disruption of global supply chains, and endangering global development; the emergence of anti multilateralism has fragmented the world and disrupted the international order; a new wave of populism, with intensified extreme political tendencies, is disrupting global stability and unity. The main countermeasures for China to cope with anti globalization in the new era are: opposing trade protectionism, maintaining the multilateral trading system, and maintaining the stability of the global industrial and supply chains; promote the transformation of the global governance system and uphold the core role of the United Nations; we will promote high-quality development of the the Belt and Road Initiative and achieve common development and prosperity for all countries.
Key words: New era; Anti-globalization; Causes; Harm; Countermeasures
[責任編輯" "若" "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