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觀念的內涵
為什么是“大”觀念?首先,“大觀念”的核心是“大”,這個“大”不是規模和內容上的大,而是指核心價值大。它是深層次、可遷移的核心觀念,是高位整合的上位概念,是學科的本質內容和思維方式。其次,“大觀念”的“大”表現為具有生活價值,“大觀念”不只是學科的基礎概念,更是與學習者未來真實生活息息相關且具有意義的育人知識。
二、大觀念視域下的單元整體教學實踐探析
把幾節課簡單地堆放在一起、把知識之間的邏輯相關聯,并不等同于單元整體教學。我們要建立整合、關聯、發展的單元整體教學架構,將課程目標和學生核心素養表現融到單元分課時的教學中。教師不再是逐一擊破一個個零散的知識點,而是站到學科整體和學生素養的高度,用一條線串聯學習情境、知識內容、真實任務、活動評價等。
以譯林版第六單元“What time is it ”的教學為例。其教學主題為“時間的規劃”,主題內容為“學習與生活的自我管理”,屬于“人與自我”范疇下的“生活與學習”主題群。
首先,提煉單元語言大觀念。從“描述現象—提出建議—作出改變”三個方面將本單元的時間詞匯和表達方式建立關聯,整合性地學習和運用,形成新的結構化知識體系。具體如圖1所示。
其次,提煉單元主題大觀念。結合學情,圍繞單元話題“時間”,解讀、分析、整合教學資源,提煉主題意義,生成主題大觀念,促進學生英語學科核心素養的融合發展。具體如圖2所示。

這一單元就宏觀層面而言,有關時間的話題“時段認識—時間管理—計劃安排”,它們在各冊之間、各單元之間存在關聯和進階。就微觀層面而言,通過梳理單元內各版塊內容,可提煉出各自的主題意義。運用層級提煉法,對主題大觀念和語言大觀念的關聯進行概括化的表述,最終形成上位的單元大觀念,即“時間對于每個人都是寶貴的,時間管理非常重要,所以必須優化個人時間管理,養成按時做事的好習慣。
1.確定教學目標,課堂有目標導向引領
本課例中,我們圍繞單元目標,將學習目標分成三個課時小目標,設計目標時采用了遞進法。整節課采用了板塊式設計,Liu Tao’s Day→Their Day→Miss Li’s Day→My Day,四個板塊相互串聯、結構清晰,由課內到課外,由他人到自身,有利于目標的聚焦與達成。
2.設計教學任務,課堂有任務驅動前行
本節課需要學生完成的大任務是“用英語做事情”——根據所學,貼一貼、寫一寫,并嘗試分享自己的一天,懂得按時做事的方法,養成合理分配時間、按時完成事情的好習慣。大任務的完成需要給學生布置子任務、搭建腳手架,這些子任務有效地進行了結構的鋪墊以及內容的補充,并且可操作、可觀測、可評價。“大任務”推動“小活動”,“小活動”帶動“真實踐”。在真實任務的基礎上,將聽說讀寫融為一體,利用豐富且具有層次的活動,如歌曲熱身、你問我答、圖片環游、說唱感悟、視頻賞析等,組織學生進行主動積極的言語實踐。
3.制定評價標準,課堂有評價依據可測
本課設置了三個學習目標,共有三個重點教學板塊,每個板塊聚焦一個小目標來設計評價任務,三項評價任務又分別對應和達成三個學習目標。每個目標都盡力體現教學評的一致性,每到一個板塊學生就要停下來評估一下自己學得如何,做到心中有數。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即教、即學、即評,教學評相互融通、相互作用。
4.關注學生發展,課堂有素養習得提升
提升學科核心素養,說到底就是關注人的活動、人的思想、人的發展。為了凸顯英語學習的綜合性和實踐性,英語課堂強調滲透學科思維模式和探究模式,強調真實情境以及真實任務。本課中,大觀念Be on time貫穿于課堂,各部分都有所體現,不斷給學生育人導向。學生在經歷了一個完整的單元學習之后,能形成整體性、結構化的英語學科核心素養,這就是課堂教學的意義所在。

(作者單位:江蘇省吳江實驗小學教育集團蘇州灣實驗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