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文章從總體國家安全觀出發,論述高等教育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價值,目前存在的困境和改革的可能途徑。本文首先對總體國家安全觀深刻含義進行解讀,并強調它對于軍事理論課教學的重要意義。本研究采用文獻綜述與實證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揭示軍事理論課對提高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強化應對安全挑戰能力所具有的獨特功能。同時對當前軍事理論課存在教師素質欠缺,教學內容和方法滯后以及學生能力培養不到位等主要問題進行系統梳理。為解決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加強實踐教學的改革措施。研究結果表明:這些改革措施在提高軍事理論課教學質量和培養學生國家安全意識方面成效顯著。
【關鍵詞】總體國家安全觀|軍事理論課|教學價值|困境|改革路徑
新時期背景下,國家安全內涵與外延日益擴大,總體國家安全觀隨之產生并成為引領國家安全工作發展的一個重要思想。高等教育作為培養未來國家棟梁的重要手段,軍事理論課是其重要內容之一,肩負著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軍事素養和國家安全觀念等任務。但在全球安全形勢復雜多變的情況下,軍事理論課傳統教學受到了多方面的挑戰。本研究旨在對總體國家安全觀導向下軍事理論課教學價值進行深入剖析,探究其實施中遇到的困境并給出解決路徑。通過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增強學生國家安全意識、培養學生迎接未來安全挑戰、為保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做出貢獻。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核心要義與教學價值
(一)總體國家安全觀的內涵與外延
總體國家安全觀是新時期國家安全的基本遵循,具有豐富和深刻的內涵,它既涉及傳統意義上的政治安全和國土安全、包括軍事安全在內的核心要素,也被廣泛拓展到經濟安全、文化安全、社會安全、科技安全、網絡安全、生態安全、資源安全和核安全在內的非傳統安全領域。這一思想強調國家安全作為一個有機統一體由各個領域的安全所組成,各種要素互相聯系,互相影響,共同組成國家安全整體格局。尤其值得關注的是總體國家安全觀突出了人民安全這個目的、國家利益優先、政治安全這個基礎、協調好外部安全與內部安全的關系、國土安全與國民安全,傳統安全與非傳統安全以及自身安全與共同安全是新時期國家安全工作全面而系統的總結[1]。
(二)軍事理論課在國家安全教育中的獨特地位
軍事理論課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體系的一個重要環節,肩負著培養大學生國防意識,軍事素養和國家安全觀念等重大任務。既是國防教育前沿,也是大學生整體國家安全觀確立的重點路徑。學習軍事理論課可以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國家安全的復雜性,多變性及其重要性,進而激發他們的愛國熱情,強化國防觀念,提高迎接國家安全挑戰的本領。
(三)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必要性與緊迫性
在全球安全形勢復雜多變,非傳統安全威脅不斷突出的今天,把總體國家安全觀切實納入到軍事理論課的教學中就變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了。調查數據顯示,高達75%的參與調查的教師相信,這一行動對于增強學生對國家安全的整體認知是非常關鍵的。這種觀點不僅因為總體國家安全觀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視角來理解和分析國家安全問題,更重要的是,它有助于學生在復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保持清醒的思維,增強對風險的意識,并提高他們的應對能力。
二、教師隊伍素質與理論基礎的局限性
軍事理論課教師隊伍素質的高低和理論基礎的好壞,是保證教學質量高低的關鍵。但目前教師隊伍在這方面有明顯局限性。一是一些教師對總體國家安全觀缺乏理論功底,對精神實質和核心要義很難有一個完整而深刻的把握,致使教學過程很難有效向學生傳遞。根據調查,1/3以上的教師認為有關理論學習還有待加強,以便促進教學。二是教師團隊的組成相當復雜,全職教師的比例相對較低,很多教師同時負責其他科目,這使得他們很難為軍事理論課程的深度研究和教學準備投入大量的時間和精力。
三、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滯后性
教學內容和手段的滯后性,是制約軍事理論課教學成效的又一主要難題。一方面,現行軍事理論課教學內容和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合度不高,常常囿于傳統軍事理論范疇而忽略非傳統安全領域話題,比如網絡安全、生態安全等,這些都造成了學生很難對國家安全有一個全面而系統的認識。另一方面教學方法簡單,仍然是講授式,互動性、趣味性不強,很難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參與度。另外,實踐教學環節弱、理論脫離實際也是軍事理論課存在的主要問題。實踐教學是促進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發展的重要手段,但是由于各種原因,軍事理論課實踐教學環節所占比例往往偏低,很難適應學生實際需要[2]。
四、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提升教師理論素養
(一)加大專職教師引進與培養力度
高校要制定清晰的教師引進規劃,在加強現有教師培訓的同時,要重視引進有較深整體國家安全觀理論依據、有較多教學經驗的教師,通過建立專項基金,為教師提供境內外進修機會,調動教師理論水平與實踐能力的持續積極性。有計劃在接下來的三年里,將全職教師的比例提高到50%,以確保軍事理論課程的教學具有專業性和穩定性。尤其值得關注的是在介紹和培訓過程中要注重教師跨學科背景,推動軍事學,政治學和經濟學多學科交叉和融合發展,給軍事理論課帶來新生機。
(二)定期開展總體國家安全觀專題培訓
鑒于教師理論功底欠缺,各高校要建立系統培訓機制,經常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開展專題講座、學術交流等活動,協助教師了解總體國家安全觀最新研究成果、前沿動態等。為了確保每位教師都能得到高水平的培訓,我們每年都會組織不少于2次的專題培訓,這有助于他們不斷地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和教學技巧。
(三)建立教師交流平臺,促進經驗分享與互鑒
各高校要充分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搭建教師交流平臺,激勵教師進行線上、線下交流討論、教學經驗交流、教學難題聯合破解。通過搭建平臺,既促進了教師間知識的共享,又調動了教師教學創新的積極性,營造了良性互動的氛圍。目前平臺已經初步搭建完成,月均交流次數達兩次,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平臺的功能會得到進一步的完善,交流效率也會得到提升。
五、優化教學內容與方法,增強教學實效
(一)凝練總體國家安全觀內容體系,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模塊
高校要對總體國家安全觀內涵與外延進行深入研究,根據軍事理論課教學特點凝練適合大學生的內容體系并有機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模塊。預測新加入的課程內容將占到整體課程內容的40%,從而讓學生能夠全方位地理解和掌握國家安全觀的核心理念和精神實質[3]。
(二)創新教學方法,采用多元化教學手段
高校要突破傳統教學模式,主動引進案例教學、模擬演練、小組討論等多樣化教學手段來激發學生學習興趣與參與度。通過剖析真實案例、演練模擬場景,讓學生更深入地了解并把握總體國家安全觀在教學中的具體運用。同時運用多媒體及網絡技術豐富了教學資源,增強了教學效果。為了更有效地滿足學生的學習要求,我們計劃將多種教學方法的使用比例增加到課程總時長的30%。
(三)強化實踐教學,提升學生實踐操作能力
在軍事理論課教學中,實踐教學必不可少,舉足輕重。高校要增加實踐教學投入,構建完善實踐教學基地與設施,給學生更多的實踐機會。通過舉辦軍事訓練,參觀考察和社會調研,讓學生在實踐過程中深化對國家總體安全觀的認識與了解,促進他們在迎接國家安全挑戰中實踐操作能力的提高。另外,還應該建立一套科學的實踐教學評價體系來客觀評價實踐教學效果,從而適時調整、優化實踐教學方案。
六、結語
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進行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既是改革傳統教學模式,也是積極回應新時期國家安全教育需求。加強師資隊伍建設可以保證教師有較深的總體國家安全觀的理論基礎,使其更準確傳遞國家安全這一核心要義。我們還應該清楚地看到,在總體國家安全觀指導下的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還面臨著不少挑戰。政府、學校、教師和學生都需要形成合力來推動這一改革進程。政府要加大軍事理論課教學改革扶持,并給予必要的政策保障與經費支持;學校要建立并完善師資培訓機制、不斷提高教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教師要主動適應教學改革的需要,不斷革新教學方法與手段;學生則應增強國家安全意識,自覺參與到國家安全教育中來。唯其如此,才能造就更多有全面國家安全觀念、高素質能力、能為保障國家安全與社會穩定做出更大貢獻的大學生。中國軍轉民
參考文獻
[1]云兵兵,郭加書,宋榮華.高校軍事理論課實踐教學的價值意蘊、現實困境與實現策略[J].大學教育,2023(24):62-64,68.
[2]蔡麗紅.總體國家安全觀融入軍事理論課教學的價值、困境及路徑[J].現代職業教育,2022(10):52-54.
[3]楊濤.革命文化融入高校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的價值意蘊與實踐路徑分析[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21,37(04):119-120.
(作者簡介:平鴻海,江西工業職業技術學院,本科,職稱:高級講師,研究方向為公共安全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