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主題、情境、妙趣——解讀英語學科中幼小銜接的新視角
英語學科在幼小銜接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幼小銜接的目標是使學生順利過渡到小學階段,并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提供堅實的基礎。然而,由于幼兒和小學生的認知和發(fā)展水平存在差異,如何有效進行幼小銜接成為一個挑戰(zhàn)。
幼兒英語教育注重的是語言的啟蒙和初步的語言能力培養(yǎng),而小學英語教育則需要學生掌握更多的詞匯和語法知識,并能夠進行簡單的交流。因此,在幼小銜接中,需要根據(jù)學生的實際情況和發(fā)展水平,合理安排課程內容和教學步驟,使學生能夠適應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
基于以上的特點和要求,可以提出一種新的視角來解讀英語學科中幼小銜接。即將幼兒和小學生的學習過程看作是一個有機的連續(xù)體,強調幼小銜接的平穩(wěn)過渡和有序發(fā)展。在這種視角下,幼小銜接不是簡單地將幼兒階段的英語學習與小學階段的英語學習分開,而是將二者有機地結合起來,逐步引導幼兒從玩耍和探索的階段轉變?yōu)橄到y(tǒng)學習和語言交流的階段。
為了實現(xiàn)這種有機的連續(xù)體,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教學策略。首先,可以通過設計富有趣味性和情境性的學習任務,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其次,可以通過多種教學方法和資源的結合,提供多樣化的學習途徑和學習機會,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此外,還可以在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合作學習能力,為他們未來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主題情境下英語幼小銜接的創(chuàng)新育人之道
由于幼兒在學習習慣、學習心理和學習方式等方面均與小學生之間有一定的區(qū)別,因此在大班幼兒升入一年級以后,他們的英語學習就非常有必要在“英語學習的環(huán)境構筑、學習策略的指引以及學習行為的引導、學習習慣與學習思維的培養(yǎng)”等多個方面進行銜接,尤其是要在幼升小的英語主題學習活動設計方面,既要守正又要創(chuàng)新。以蘇教版一年級英語教材Unit1 I’m Liu Tao的單元主題教學為例,可以聚焦單元教學主題情境來設計幼小銜接的育人實踐活動。
基于單元主題情境,以幼小銜接的英語學習環(huán)境構筑創(chuàng)新英語學習
Unit 1 I’m Liu Tao是幼兒進入一年級來的第一階段的英語學習內容,英語老師可以圍繞“新校園、新老師、新同學以及新班級,新書本”等煥然一新的校園素材來設計英語開學第一課的學習活動。
其次,可以通過角色扮演和游戲活動來提高學生的參與度和學習效果。可以設計小組合作的角色扮演活動,讓學生扮演新同學和新老師的角色,用英語進行簡單的自我介紹和交流。同時,可以設計游戲環(huán)節(jié),如編排英語小劇場、玩找朋友等,讓學生在玩耍中學英語,提升他們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和合作能力。
此外,可以通過繪本和音頻材料來增強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理解。可以選擇與單元主題相關的繪本,如“我愛我的新學校”等,讓學生在閱讀中了解并體驗新校園的喜悅和期待。同時,可以利用音頻材料進行聽說訓練,如通過聽英語歌曲、跟讀英文對話等活動,培養(yǎng)學生對英語語音的敏感性和自信心。
最后,可以進行一些互動游戲和小組競賽,激發(fā)學生對英語學習的興趣和競爭欲望。可以設計一些以“I’m Liu Tao”為主題的趣味游戲,如足球傳球游戲、歡樂存錢罐等,通過團隊合作和競爭的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意識和交際能力。
基于單元主題情境,以幼小銜接的英語學習策略的培育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
從幼兒的英語學習到一年級學生的英語學習,最大的變化就是“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需要在銜接教育中得到重視”,下面將以英語學習策略的培育為核心來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教學,以一年級上冊的Unit 2 Good morning的單元教學主題為例,可以這樣來設計教學活動:
創(chuàng)設情境:教師可以通過圖片或實物展示一個早晨的場景,比如日出、早餐等,引發(fā)學生的興趣和好奇心。然后,鼓勵學生通過觀察,描述早晨的場景,以及其中出現(xiàn)的人和物品。啟發(fā)學生思考: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如“What do you usually do in the morning?”或“What do you see in the morning?”引導學生思考并嘗試用英語回答。通過這樣的啟發(fā),培養(yǎng)學生觀察、思考和表達的能力。游戲互動:設計一些趣味活動和游戲,如“快速反應游戲”和“記憶挑戰(zhàn)游戲”,讓學生在游戲中鞏固所學的英語知識,培養(yǎng)他們的興趣和自信心。通過這種方式,鼓勵學生共同探索、討論和交流,培養(yǎng)他們的合作意識和團隊精神。多媒體輔助教學:利用多媒體技術輔助教學,如播放與早晨相關的圖片或視頻,讓學生通過視覺和聽覺的結合,加強對英語學習的理解和記憶。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投影儀或電子白板展示英語練習題,讓學生積極參與和互動。
通過以上教學活動,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策略,能夠創(chuàng)新英語課堂教學。學生通過實際情境的體驗和多種學習策略的訓練,能夠更好地掌握英語語音、詞匯和句子表達,提高學習效果和學習動力。同時,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和團隊精神,為他們積極適應小學學習奠定基礎,凸出幼小銜接中對學生英語學習策略的培養(yǎng)的重要性。
基于單元主題情境,以幼小銜接的英語學習習慣與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教學
從無序到有序,從簡單的認知到系統(tǒng)地探究是幼兒到小學生轉變必須要攻克的內容,下面將結合一年上冊Unit 3 This is Miss Li的單元主題,設計具體教學活動如下:
探究尋找:在課前,教師可以讓學生在家中尋找和收集關于自己和家人的照片,并鼓勵他們用英語描述每位家庭成員的姓名、外貌和愛好。在課堂上,學生可以展示照片,并分享自己找到的信息。制作英語詞語手帳: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制作自己的英語詞語手帳,每個頁面記錄一位同學的信息,包括姓名、外貌特征和愛好。學生可以在家里和學校隨時查看和復習,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學習習慣。情境角色扮演:教師可以組織學生進行情境角色扮演,讓一些學生扮演老師,其他學生扮演同學。通過模擬課堂場景,學生可以用英語自我介紹,并向“老師”介紹自己和其他同學的信息,加深對客體概念的掌握和運用。合作小組比賽:將學生分成小組,用英語描述班級的同學和老師的信息。教師可以設計一些問題,例如“Who has brown hair?”鼓勵學生合作討論,并用英語回答。比賽結束后,鼓勵學生互相評價和學習他人的表達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團隊合作和互助精神。
通過以上活動的設計,既考慮到幼兒到小學生過渡的連貫性,又關注到培養(yǎng)學生的英語學習習慣與思維。這樣的教學活動將幫助幼兒逐步轉變?yōu)樾W生,為他們進一步的英語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
專家點評
在當前的教育背景下,幼小銜接的英語教學顯得尤為重要。通過上述教學活動的設計,我們可以看到教師們在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和策略上做出了積極的嘗試,這不僅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還能夠有效地培養(yǎng)他們的英語學習習慣和思維。
上述教學活動,既注重了學生興趣的培養(yǎng),又注重了學習策略和習慣的培養(yǎng)。通過這些創(chuàng)新的教學方法,學生能夠在愉快的氛圍中逐步適應小學英語學習,為他們未來的英語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