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聚焦于廣府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播路徑,選取粵語方言表情包的設計開展實證分析。通過對廣府文化的系統梳理,闡述了該文化在數字時代背景下傳承的必要性與挑戰。結合當前的數字化傳承實踐,詳細解析了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的過程,不僅反映了地域文化的維持與發展,也指出了在傳統文化與數字創新之間尋求平衡的可能性。研究發現,粵語方言表情包作為一種新興的文化產品,能有效傳播與弘揚廣府地域文化,推動年輕一代對其的廣泛接受。研究結論指出,數字化傳承是促進地域文化生生不息的新途徑,而創新設計則是激發其活力與當代價值的關鍵舉措。
[關 鍵 詞]數字化傳承;廣府地域文化;粵語方言;表情包;文化創新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4-0044-08
文獻著錄格式:農旭安,文雅,陳芊瑩.廣府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研究:以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為例[J].天工,2024(34):44-51.
基金項目:廣東省哲學社會科學規劃 2022 年度青年項目“廣府文化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以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開發為例”(項目編號:GD22YYS03),廣東理工學院質量工程項目“民辦高校工作室教學模式改革研究——以廣東理工學院藝術設計學專業為例”(項目編號:JXGG202143)。
廣府地域文化作為中國南方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承載著豐富的歷史、語言和習俗。粵語方言是廣府文化的核心,包括代表性的語音、詞匯和語法,構成了其獨特的文化符號。在數字化時代,廣府文化面臨著傳統與現代的交融和沖突。為此,采用數字化手段對粵語方言進行創新傳承顯得尤為重要。表情包作為新興的溝通工具,以簡潔明了、趣味性強的特點,成為信息傳播的重要方式。本研究聚焦于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探索其在廣府文化傳承過程中的應用。通過對粵語日常用語、地域特色及文化符號進行梳理,構建出具有文化底蘊和現代審美的表情包設計框架。具體而言,從粵語的常用詞和句子入手,篩選出具有代表性的300個詞匯和短語,在視覺設計中融合廣府地區的文化元素,如傳統建筑、地方美食和風俗習慣等。
一、廣府地域文化概述
(一)廣府地域文化分類
廣府地域文化涵蓋了粵語方言、飲食習慣、民間藝術、傳統節日等多個方面,是漢文化在南方的重要代表。粵語方言作為廣府文化的核心,具有豐富的詞匯、獨特的音韻體系,如聲調的復雜性與韻律特征,其聲調有6~9個,具體因地區而異。此外,廣府地區的粵劇、舞獅、龍舟競渡等民間藝術形式,體現了地方的歷史傳承和人文底蘊。
1.廣府地區的語言是其文化符號之一
粵語作為廣府地區的主要語言,富有韻律和表現力,是溝通和表達情感的重要工具。粵語中的俚語、歇后語和成語不僅體現了廣府人的智慧和幽默感,還蘊含了豐富的地域文化。例如,“雞同鴨講”形象地描繪了交流中的誤解和尷尬,反映了廣府人對生活瑣事的輕松態度。
2.飲食文化是廣府地區文化符號的重要組成部分
廣府菜以精致、鮮美和健康著稱,其中點心如蝦餃、燒賣、腸粉等,體現了廣府人對食材新鮮度和烹飪技藝的追求。茶樓更是廣府人社交的重要場所,飲茶的習俗體現了廣府人對生活品質的重視,體現了人際關系的溫馨與和諧。
3.廣府地區的傳統節慶和民俗活動也是文化符號的重要體現
春節、中秋節、端午節等傳統節日,伴隨豐富多彩的民俗活動,如舞獅、龍舟賽、放煙花等,不僅展示了廣府人對傳統文化的傳承,還營造了濃厚的社區氛圍。這些活動不僅是文化傳承的載體,也增強了人們的歸屬感和認同感。
4.廣府地區的建筑風格也是其文化符號之一
嶺南建筑以獨特的馬頭墻、青磚、雕刻等元素著稱,體現了當地的歷史、氣候和人文特點。傳統村落和古老的街道,如廣州的荔枝灣和佛山的祖廟,都是廣府文化的縮影,見證了歷史的變遷與文化的積淀。
5.廣府地區的藝術表現形式是文化符號的重要表現
如粵劇以獨特的唱腔和表演風格聞名,融合了戲曲、舞蹈和音樂,展示了廣府人對藝術的熱愛和追求。
(二)廣府地域文化的傳播形式
隨著數字化浪潮的推進,廣府地域文化的傳播形式發生了顯著變化,傳統與現代的融合成為廣府文化傳播的新趨勢。數字技術的廣泛應用,如社交媒體、短視頻平臺以及移動應用,為廣府文化注入了新的活力,尤其是在吸引年輕群體方面表現突出。
通過社交媒體,廣府文化得以快速傳播,并在多元化的數字環境中獲得更多的展示空間。例如,粵語音樂、粵劇片段、廣府美食的視頻通過短視頻平臺得以在全國乃至全球范圍內迅速傳播。這不僅擴大了廣府文化的影響力,也讓更多人了解并喜愛上這一富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形式。通過這些現代傳媒手段,廣府文化的傳統元素得以在年輕人中重新煥發活力。此外,表情包的設計成為廣府文化數字化傳播的創新形式。以粵語方言為基礎的表情包,巧妙地融合了廣府文化元素與現代網絡流行語言,通過幽默、風趣的方式傳播。例如,經典粵語俚語“勁過羅拔臣”或“食得咸魚抵得渴”等被設計成表情包,在日常交流中,用戶可以通過這些表情包表達情感和觀點,使得粵語文化更具親和力。這些數字化產品不僅增添了互動性,還促進了粵語文化在年輕化的語境中繼續傳播。通過數字化手段,廣府文化的傳播方式更加多樣化、互動性更強,為其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傳播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三)廣府地域文化表情包文化認同
在表情包設計中,采用了具有廣府地方特色的常用詞匯、經典表述及生動形象的角色設計,以便于用戶在日常交流中更好地表達情感與文化認同。設計過程中的參數設定包括使用的色彩方案、形象特征、情感表達等,確保能夠準確傳遞粵語的音韻美與文化內涵。在設計數量上,可以根據用戶需求調研,初步預計開發50多款不同主題的表情包,通過用戶反饋不斷進行優化。
廣府地域文化的保護與傳承不僅需要學者的研究支持,還需要社會各界的積極參與。利用現代互聯網技術,廣府文化有可能在全球范圍內更廣泛地傳播,增強人們的文化自信和身份認同。通過文創設計、內容創建與社交平臺的互動,廣府文化的創新發展呈現出多元化的前景,體現出鮮明的地域特色并與現代生活相結合。
二、廣府地域文化數字化傳承現狀分析
當前廣府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承呈現多樣化與復雜化的趨勢。在新媒體環境下,粵語方言作為重要的文化載體,其數字化轉化和傳播手段不斷豐富。根據調研,78%的粵語表情包設計師將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QQ、微博等)作為主要傳播渠道,這些平臺的即時更新與互動性起到了加速文化傳播的作用。
(一)優勢分析
1.結合現代數字藝術和傳統文化元素
在數字化傳承的表現形式方面,在粵語表情包設計中結合了現代數字藝術和傳統文化元素,平均每個項目的設計周期為2~4周,涉及的設計流程包括市場調研、概念設計、用戶反饋及最終發布。用戶反饋環節尤為重要,占總設計時間的20%。此外,基于數據分析的用戶偏好研究顯示,75%的用戶偏好具有地方特色的幽默元素的表情包,這使得設計師在創作時更注重文化符號的選擇。
在數字化項目中,粵語方言的多樣性進一步被挖掘,現有樣本中涉及的粵語詞匯超過500個,涵蓋日常生活、飲食、習俗等多個主題。通過大數據分析,粵語方言在社交平臺上的使用頻率逐年上升,尤其是方言短語的表情包使用量在過去一年增加了60%。這表明,粵語在年輕人中重新煥發活力,成為數字化傳承的活躍部分。
2.利用AI技術進行表情包的快速生成
在技術手段方面,利用AI技術進行表情包的快速生成已逐漸成為行業趨勢。通過算法生成的表情包,設計成本降低約30%,同時生產效率提升50%。相較于傳統手工設計方式,AI生成不僅保證了設計的文化內涵,還滿足了更廣泛的個性化需求。
在平臺策略上,設計師與用戶的互動頻率顯著提升,通過即時反饋機制與互動活動(如表情包評選、設計大賽),平臺的活躍用戶數量增加了40%。這些活動加強了用戶黏性和參與感,促進了文化內容的廣泛傳播與接受。
3.數字化傳承受到了諸多用戶喜愛
在數字化傳承中,企業及文化單位也開始重視品牌的文化形象塑造。約65%的企業在營銷策略中整合了粵語方言元素,成功吸引了目標客戶群體并提升了品牌識別度。映射到具體案例,某品牌推出的以粵語為核心的表情包系列,受到了多達30萬用戶的喜愛,下載量在上線一個月內突破15萬次。
(二)劣勢分析
數字化傳承在當今社會面臨諸多挑戰,尤其是粵語方言的傳播。非粵語使用地區的用戶對粵語的接受度不高,這導致了文化傳播效果的不均衡。雖然數字媒體提供了豐富的渠道,但這些平臺上的內容往往無法有效觸達廣泛受眾,造成了文化隔閡。此外,內容的可持續性和文化深度同樣亟須關注。根據研究,目前僅有33%的表情包內容經過多次使用后仍能保留其文化意義,這表明我們在進行數字化表達時,必須更加注重文化內涵的傳承與發揚。因此,在數字化時代,如何提升粵語文化的影響力和認知度,成為亟待解決的問題。
1.文化理解的局限性
雖然表情包設計能夠直觀傳遞文化元素,但設計者若缺乏對廣府文化的深入理解,可能會導致文化元素的誤用或誤解,從而無法準確傳達文化精髓。這種誤解不僅會影響傳播效果,還可能引發文化敏感性問題。
2.語言障礙
粵語方言在表情包中的使用,可能會讓非粵語使用者難以理解,從而限制了表情包的受眾范圍和傳播效果。對于文化傳播來說,語言障礙是一大挑戰,需要平衡方言特色和普適性。
3.創新與傳統的平衡
在數字化傳承過程中,創新往往與傳統文化的保留存在矛盾。過度創新可能導致原有文化元素被稀釋,使其失去獨特性和歷史價值;而過于保守則可能無法激發年輕人的興趣,降低傳播效果。
4.技術限制
表情包設計和制作需要一定的技術支持和資源投入。一些小型團隊或個人設計者可能面臨技術上的困難,如動畫制作、特效設計等,從而影響表情包的質量和吸引力。
5.市場競爭激烈
表情包市場競爭激烈,各類主題和風格層出不窮。粵語方言表情包要想從眾多表情包中脫穎而出并獲取用戶關注,需要獨特的創意和強大的營銷推廣,否則容易淹沒在大量的競爭產品中。
6.文化適應性
廣府文化具有獨特性,但在不同地區和文化背景下的用戶接受度可能不同。如何使粵語方言表情包在全球化的數字環境中被不同文化背景的用戶接受和喜愛,是一個需要解決的問題。
總之,廣府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承在粵語方言表情包的設計與傳播中展現了極大的可能性與活力,但也呼喚更多的創新與實踐,以確保其文化價值與影響力。
三、粵語方言表情包的設計思路
(一)文化元素融合
設計一個融合粵語特有習俗、傳統和日常用語的表情包,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既能讓用戶在日常溝通中感受到粵語文化的魅力,又能增加日常交流的趣味性。
首先,可以從粵語的經典用語和諺語入手。例如,“嘆世界”表情包可以設計成一個人躺在沙灘椅上,悠閑地喝著凍檸茶,配上文字“嘆世界”,讓人感受到一種悠閑自在的生活態度。
其次,結合粵語的傳統節日和習俗。例如,中秋節可以設計一組以賞月、吃月餅為主題的表情包,人物可以手拿月餅,抬頭望月,配上祝福語“中秋節快樂”“月圓人團圓”。此外,春節期間的“拜年”表情包也可以設計成小孩子穿著傳統服飾,手拿紅包,配上“恭喜發財”“利是逗來”等祝福語。
最后,結合粵語地區的特有美食文化。例如,設計一組以“飲茶”為主題的表情包,可以有“點心”“叉燒包”“鳳爪”等美食形象,配上“飲咗未呀”“好味道”等經典問候語,既能傳達出問候的含義,又能讓人感受到粵語美食的魅力。除此之外,還可以結合粵語的流行文化元素,如電影和流行歌曲中的經典臺詞和歌詞,設計成一個人物說出經典臺詞“我要飛得更高”,或者經典歌詞“喜歡你”,讓表情包既富有時代感又能引發共鳴。
通過這些設計,用戶在日常溝通中不僅能使用這些表情包傳達情感和信息,還能感受到粵語文化的獨特魅力和豐富內涵。
(二)幽默與生活化
在設計表情包時,將粵語中的俏皮話和幽默表達融入其中,可以有效引起用戶的情感共鳴,并且讓日常交流更加生動有趣。粵語以豐富的口語表達和獨特的幽默感而聞名,這為表情包的設計提供了廣闊的創作空間。
首先,結合粵語中的俏皮話。俏皮話是粵語文化的精髓之一。如,“一見到你就想打你”,可以設計成一個角色一臉無奈,配以夸張的表情和動作,旁邊可以放上一個小手掌的圖案,表現“打你”的幽默感。這種設計不僅傳遞了俏皮的情緒,也讓人會心一笑,增加交流的趣味性。
其次,結合生活場景中的幽默表達,例如“你個死懶鬼”,可以設計成一個懶散的角色躺在沙發上,身邊堆滿零食,配上文字“我都唔想出門”,這種夸張的形象與幽默的語氣相結合,能夠引發用戶對日常生活的共鳴,讓他們感受到輕松愉快的氣氛。此外,粵語中還有許多經典的幽默表達,如“食咗飯未”。可以設計成一對朋友在聊天,一人說著“食咗飯未”,另一人則一臉無奈地指著滿桌美食,配上文字“我已食得過了”,這種輕松幽默的互動場景能增強人們之間的親密感。
最后,可以融入一些社會熱點或流行元素,創造出時下流行的表情包。例如,將“打工仔”與“人生如戲”結合,設計成一個疲憊的上班族,旁邊配上文字“我只系個配角”,展現現代人面對生活壓力時的無奈與幽默感。這不僅體現了粵語的靈活性,也能讓用戶在日常交流中感受到一種共鳴與理解。通過這些生動有趣的表情包設計,用戶在溝通中不僅能傳達情感,還能引發共鳴,感受到粵語的幽默與生活化,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感。
(三)視覺風格的地域性
在表情包的設計中,視覺風格的地域性是一個關鍵因素,通過色彩鮮明、風格獨特的插圖,可以更好地體現粵語文化的活力與獨特性。這不僅能增強用戶的視覺體驗,還能在潛移默化中傳遞粵語文化的豐富內涵。
首先,可以將傳統粵式茶樓的場景元素融入表情包設計中。茶樓是粵語文化的重要象征,設計一組以茶樓為背景的表情包,例如一個角色在茶樓里端著一籠熱氣騰騰的點心,配上“飲茶先啦”的文字。在色彩上,可以采用暖色調,如橙色、紅色和金色,傳遞出茶樓的溫馨氛圍。細節上,可以在背景中加入傳統的木制桌椅、吊燈、掛畫等元素,使整體風格更加貼近真實的茶樓環境。
其次,街頭小吃是粵語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可以設計一組以街頭小吃為主題的表情包,如“煎堆”“魚蛋”“車仔面”等。角色可以手拿這些美食,露出滿足的表情,配上“好味道”或“食咗飯未”等粵語。在色彩選擇上,可以采用鮮艷的黃色、綠色和紅色,突出小吃的誘人色澤和街頭的熱鬧氛圍。背景中可以加入街頭攤販的形象、霓虹燈牌等,讓人仿佛置身于繁華的街頭夜市。
最后,結合粵語地區的自然風光和建筑特色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例如,將“紅磡海濱”或“維多利亞港”的景色融入表情包設計,角色可以站在海邊,背景是藍天白云和高樓大廈,配上“嘆世界”等粵語表達,呈現出一種悠閑自在的生活態度。在色彩搭配上,可以采用藍色和白色為主色調,突出海濱城市的清新與開闊。
通過這些設計,表情包不僅能傳達情感和信息,還能讓用戶在使用過程中感受到粵語文化的獨特魅力。色彩鮮明、風格獨特的表情包不僅增強了視覺吸引力,還在細節中展現了粵語文化的豐富多樣性,無論是茶樓的溫馨、街頭小吃的熱鬧,還是自然風光的悠閑,都能讓用戶在日常交流中體驗到粵語文化的精髓。
(四)結合流行元素的互動性
結合流行元素的互動性設計,將表情包打造成與用戶互動的工具,不僅能增加使用的趣味性,還可以增強用戶的參與感和歸屬感。這種設計方式通過結合當前的流行趨勢,鼓勵用戶參與創作或分享他們的使用場景,推動表情包在社交平臺上的廣泛傳播與使用。
首先,互動性設計可以通過個性化表情包的內容來實現。例如,設計一個基本角色形象,允許用戶添加自己的文字或涂鴉,讓他們根據不同的場景和心情創造出專屬于自己的表情包。可以通過結合流行的主題,如“打工人”“居家生活”或“周末狂歡”等,提供簡單的模板和有趣的場景設定,讓用戶在使用表情包時加入自己的創意,增加其趣味性和互動性。這樣的設計不僅讓用戶覺得內容更加貼近他們的生活,還賦予了他們更多的表達自由。
其次,結合當前流行的社交趨勢,設計一種可以傳遞和接力的表情包。例如,一個表情包可以設計成“今天心情好,接力傳給你”,配上可愛的角色形象和動態效果,鼓勵用戶將表情包傳遞給朋友和家人,形成社交中的互動鏈條。這種表情包不僅能增進用戶之間的交流,還能增強表情包的傳播效果,讓更多的人參與進來。
最后,可以結合流行的挑戰活動,鼓勵用戶分享自己的使用場景。例如,發起一個“粵語表情包使用挑戰”活動,邀請用戶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分享他們使用粵語表情包的有趣場景,或是上傳他們自定義的創意表情包。通過這樣的方式,用戶不僅能夠展示自己的創作才能,還能在社區中獲得更多的互動與點贊,形成積極的反饋循環,進一步促進表情包的流行。
通過這些互動性設計,表情包不再只是一個靜態的溝通工具,而是成為用戶表達自我、參與創作和互動分享的載體。這種創新的設計模式不僅能為用戶提供更多元化的體驗,還能讓粵語文化在表情包的使用中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推廣。
(五)多樣情緒的表達
1.開心
開心的表情通常表現為笑臉、瞇眼甚至是跳躍的動作。可以設計一個角色,手里拿著美食,配上“食咗飯未”的文字,傳達一種輕松愉快的氣氛。角色的臉形可以是圓潤的,給人親切的感覺。大眼睛瞇成彎彎的月牙狀,表現出極大的快樂。嘴巴是露出潔白的牙齒,微笑的嘴巴完全展現出開心的表情。服裝是色彩鮮艷的T恤,上面印有可愛的圖案,如笑臉或食物圖案。在動作設計上,角色在跳躍時,腳尖輕輕點地,雙手高高舉起,展現出歡快和興奮的姿態。
在跳躍的同時,周圍可以配上五彩繽紛的小星星和氣球,增強歡樂的氣氛。情景設計上人物手里拿著一籠蒸餃,熱氣騰騰,展示出剛出鍋的情景。另一種設計可以是手握一杯冰激凌,頂部裝飾著五顏六色的糖果,給人一種清涼的感覺,配上文字內容“食咗飯未”,文字使用卡通字體,顏色明亮,如橙色或黃色,體現出活潑的感覺。
2.生氣
生氣的情緒可以通過扭曲的面部表情和夸張的肢體動作來表現。例如,嘴巴咧開、眉頭緊皺,并配上“咁都得?”的語氣,表現出不滿和疑惑。角色的臉形可以是方形的,顯得有些嚴肅,給人一種強烈的視覺沖擊。眼睛小,呈現出火焰形狀,眉毛緊皺,透露出憤怒的情緒。嘴巴微微張開,露出尖銳的牙齒,表現出不滿和生氣的情緒,還可以加上一些“氣泡”效果,象征著憤怒。在動作設計上,雙手放在腰間擺出叉腰的姿勢,身體稍微前傾,表達強烈的不滿和抗議。
3.搞笑
搞笑的表情包需要夸張的視覺效果,可以是角色的姿勢搞笑、面部表情滑稽等。比如,角色一臉無辜地說“我未有做呀”,展現出一種幽默感。角色的臉形可以是圓圓的,略帶夸張,讓人一看就忍俊不禁。眼睛大而閃亮,眼球呈現搞怪的旋渦形狀,給人一種滑稽可愛的感覺。嘴上露出搞笑的笑容,嘴角向上翹起,甚至可以加上“哈哈”字樣,表現出無盡的快樂。戴著搞笑的大框眼鏡,或是夸張的帽子(如小丑帽)。動作設計上可以是捧肚子大笑,身體前傾,表現出笑得前仰后合的樣子,似乎剛聽到一個非常搞笑的笑話。可以在角色旁邊加上笑聲的音效符號,如“哈哈哈”“呵呵呵”等。搞怪姿勢做出夸張的舞蹈動作,如扭動身體,跳起搞笑的舞步,給人一種輕松愉快的感覺。也可以設計成抖動的樣子,像是在故意搞笑。
四、廣府地域文化的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實踐
(一)設計調研與定位
1.設計調研
采用設計思維方法進行用戶調研和需求分析,選取150名不同年齡層的粵語使用者作為用戶樣本,使用問卷調查法收集數據。數據顯示,70%的用戶對具有地方特色的表情包表現出強烈的興趣,80%的用戶認可表情包在日常溝通中的使用價值。此外,建立多樣化的反饋機制,將用戶反饋與實時設計進行結合,以不斷優化表情包的內容和風格。傳播效果評估采用了定量與定性結合的方法。通過社交媒體平臺(如微信、QQ)進行為期三個月的實證測試。在此過程中,收集了600條用戶反饋,分析表情包的使用頻率以及用戶的滿意度。調查結果顯示,表情包的整體使用率達到85%,其中與“廣府文化”相關的表情包使用率高達90%。用戶反映,表情包極大地豐富了他們的聊天體驗,特別是在表達地方文化特色時,65%的用戶表示表情包可以幫助其更好地傳遞情感。
結合傳播效果,進一步優化表情包,使其具備廣泛的適用場景。例如,針對節日與特定場合開發限量版表情包,設計“春節快樂”“中秋團圓”等主題,借此增強用戶的文化認同感。設計過程中,特別關注表情包與用戶身份的契合度,通過聚類分析發現,年齡在18至25歲的人群是主要用戶,針對這一群體的個性化需求進行了相應的調整,增強了表情包的趣味性和互動性。
2.設計定位
在視覺呈現上,選擇在色彩、形狀和風格方面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以提升表情包的吸引力和辨識度。這些設計元素旨在反映廣府地域文化的獨特性,使表情包不僅成為表達情感的工具,同時承載文化之美。例如,在色彩方面運用了明亮而溫暖的紅色、金黃色和柔和的綠色,這些顏色不僅具有視覺吸引力,還能喚起人們對廣府文化的聯想和情感共鳴;在形狀方面則選擇了傳統茶具、點心、火鍋等廣府文化中具有代表性的元素,以增加親切感和文化認同;在風格設計上,結合卡通化和寫實的表現手法,使表情包既有趣又不失文化深度,卡通化的角色設計使表情包更具親和力和趣味性,而寫實的細節則增強了文化的真實感和厚重感。結合現代信息技術,運用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表現形式,動態表情包通過動畫效果展現更多情感變化和互動性,而靜態表情包則通過精美的設計傳遞細膩的情感和文化意境,這種多元化的表情包設計體系,進一步增強了其在社交媒體上的傳播力度。用戶不僅可以在聊天中使用這些表情包來表達情感,還能通過這些表情包了解和感受廣府文化的獨特魅力。通過這種方式,廣府地域文化得到了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為其在現代社會中的傳播提供了新的途徑和平臺。
通過向社交平臺(如微信、QQ等)推廣本系列表情包,積極與用戶互動,獲取實時反饋,調整設計方案,實現文化傳播與用戶參與相結合的目標,有效推動廣府文化在新媒體時代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研究結果顯示,采用粵語方言表情包的用戶在線互動率提高了50%,有效加強了他們對廣府文化的認同感及歸屬感,為其他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承提供了新的路徑與思路。
(二)設計理念
整套設計圍繞粵語歇后語(見圖1、圖2)展開,旨在通過視覺化的方式推廣粵語文化。這些歇后語不僅富有幽默感,更深深扎根于廣府地區的日常生活,反映了當地人的智慧與情感。設計將文字形式轉化為生動的表情包,使用戶能夠直觀感受到粵語的魅力。為了貼合粵語歇后語通俗易懂、幽默的特點,整體設計傾向于卡通化、趣味化和大眾化,旨在讓用戶在輕松愉快的氛圍中理解這些富有地方特色的表達。
設計風格整體采用復古港風,運用鮮艷的色彩,如紅、黃、藍等高飽和度的色調。這種色彩選擇不僅能吸引用戶的目光,還能激發他們的情感共鳴,喚起他們對廣府文化的記憶與認同。同時,在設計中融入港風元素,如傳統茶樓、小吃攤和老街景,營造出一種親切感,讓人仿佛置身于熱鬧的香港街頭。通過這樣一套視覺化的設計,粵語歇后語不僅得以傳播,還能在年輕一代中引發共鳴,激發他們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探索欲望。這種創意融合為廣府文化的傳承與創新提供了全新的視角與平臺。
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主要圍繞三個方面展開:文化元素提取、設計方法應用和傳播效果評估。
在文化元素提取方面,選取了廣府文化中的重要符號,包括粵菜、粵劇、傳統節日等。通過文獻調研與訪談,獲取了100個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元素。經過分析這些元素,提煉出10個核心主題,如“茶餐廳文化”“打邊爐”“廣式早茶”等,每個主題都對應了特定的情感表達與社交語境。

在設計方法上,采用了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UCD)與情境設計方法,以確保最終產品能夠真正滿足用戶的需求和喜好。首先,我們對目標用戶群體進行了深入的調查研究,通過設計了一份涵蓋年齡、職業、興趣等多個維度的問卷,收集了100份有效反饋。問卷的內容不僅關注用戶對表情包的基本偏好,還探討了他們在不同社交場合下使用表情包的習慣與需求,從而為后續的設計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其次,在數據分析階段,我們對用戶的反饋進行了系統整理,識別出用戶在表情包使用上的共同需求與偏好,包括情感表達的多樣性和對場景適用性的要求。最后,基于這些洞察,我們進入了設計的下一步——低保真原型制作。我們共設計了5組表情包,每組包含多種表情,涵蓋了喜、怒、哀、樂等基本情感。這些表情包設計旨在提升用戶在日常溝通中的情感表達能力,使用戶能夠在各種社交場合下更有效地表達自己的情感。在設計工具的選擇上,我們使用了Sketch和Adobe Illustrator,這些工具不僅能確保圖形的清晰度,還能精確調配色彩,以符合用戶的視覺習慣和偏好。經過多次迭代和用戶反饋,我們最終選取了8個最受歡迎的表情進行高保真制作。這些表情不僅具有良好的視覺效果,還能有效傳達情感,增強用戶在社交中的互動體驗。通過這一系列的設計與測試過程,不僅確保了最終產品的實用性和美觀性,也為未來的表情包設計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我們的目標是通過以用戶為中心的設計方法,創作出既符合用戶需求又富有創意的表情包,使其能夠在用戶的日常溝通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在造型設計上,在茶餐廳文化表情包的設計中,力求將這一具有濃厚地域特色的文化元素生動地呈現出來。首先,選擇了港式奶茶、菠蘿包和絲襪奶茶等經典飲品和小吃作為核心元素,這不僅能夠引起用戶的共鳴,也能喚起他們對茶餐廳的美好回憶。在角色設計方面,我們設想了卡通化的茶餐廳服務員與顧客,以生動的形象展現出茶餐廳忙碌有序的場景與服務員的熱情。例如,服務員可以面帶微笑,手中端著一杯奶茶,顧客則可以表現出期待與滿足的神情,營造出一種溫馨的就餐氛圍。同時,經典的茶餐廳桌椅和菜單也被巧妙地融入設計中,以增強整體的場景感。
在“打邊爐”表情包的設計中,我們突出了打邊爐的熱鬧氛圍。設計時,卡通火鍋形象活潑可愛,各種食材如牛肉片、魚丸、蔬菜等在鍋中歡快地翻滾,營造出一種歡快而溫暖的用餐體驗。圍爐而坐的就餐者則表現出其樂融融的感覺,角色是憨態可掬的小火鍋精靈,它們帶著食材一起歡快地跳舞。這種設計不僅增添了趣味性,也讓人感受到打邊爐的社交魅力。
廣式早茶表情包則聚焦于豐富多樣的經典點心,如蝦餃、燒賣和叉燒包。我們設計了卡通化的點心師傅,配合大圓桌和蒸籠等元素,生動展現早茶的精致與美味。點心小人俏皮可愛,伴隨著蒸汽與香氣,傳遞出一種溫馨與愉悅的氛圍,仿佛讓人置身于熱鬧的早茶場景中。
在角色色彩設計上,“茶餐廳文化”表情包的背景顏色采用溫暖的黃色和橙色,每個表情包可以展示不同的情景,如“歡迎光臨”“飲杯茶先啦”等。“打邊爐”表情包的背景以紅色和金色為主,給人溫暖和歡樂的感覺。表情包可以展示“開鍋啦”“加料啦”等情景,營造其樂融融的氛圍。每個表情包可以表達不同的早茶體驗,如“嘆茶”“點心上桌”等。
每個表情包都應注重細節,通過生動的表情和動作,讓用戶能夠感受到廣府文化的獨特魅力,并且在現代社交媒體中傳播和分享這種文化。整體上,該案例通過對粵語方言表情包的設計與評估,實現了廣府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承,促進了本土文化在年輕群體中的傳播與認同。設計的表情包不僅具備功能性,還兼具文化性,使其成為現代社交中的文化載體,推動了社交媒體與文化交流的互動融合。
(三)設計呈現
在這套設計中,將粵語歇后語與虛擬故事人物或神話人物結合,旨在通過生動的視覺化形式展現其豐富的文化內涵與幽默感。選取的歇后語均具有鮮明的形象和深刻的寓意,并將其分為不同的系列,以便更好地傳達各自的特色和故事背景。同時,選取的歇后語反映了廣府人日常生活中的真實場景和情感。在設計過程中,充分考慮了粵語的文化背景和當地的生活習俗。每個故事人物或神話角色都與所選的歇后語相結合,以增強其象征意義。例如,針對“食飯”,我們可以創造一個活潑的神話人物,手中拿著豐盛的美食,面帶笑容,展現出廣府人對美食的熱愛和對生活的積極態度。這種設計不僅讓人感受到食物的誘惑,還凸顯了粵式飲食文化的重要性。另外,現代設計語言的運用使這些傳統元素得以重塑,給人耳目一新的感覺。卡通化的角色形象、鮮艷的色彩搭配和富有動感的構圖,能夠吸引年輕用戶的注意,使他們在欣賞插畫的同時,對粵語文化產生好奇和興趣。設計還融入了一些地方特色,如傳統的茶樓、街邊小吃和廟會場景,增強了視覺的豐富性和文化的深度。這些元素不僅讓設計更具地方性,也幫助用戶在欣賞藝術作品時,體會到粵語文化的獨特魅力。

這一系列的視覺化設計不僅是對粵語歇后語的重新詮釋,更是對廣府文化的一次生動展示。通過虛擬人物和神話角色的融合,我們希望更多人能了解和喜愛粵語文化,使其在現代社會中繼續傳承與發展。這種創意設計既具有趣味性,又富有教育意義,為文化傳播打開了新的窗口。
(四)設計反饋
為了增強互動性,開發了實時反饋機制,通過社交媒體平臺收集用戶的使用體驗和建議。數據表明,使用后用戶的滿意度高達85%。此外,針對不同年齡段用戶的偏好,按照年齡和使用頻率進行分析,引入A/B測試,設計了兩個版本,最終選擇了用戶使用率較高的版本進行推廣。
在傳播策略上,結合線下活動和線上社交平臺,策劃了多場推廣活動,其中一場在廣州市的文化節上,吸引了超500人參與,現場參與者的表情包下載量達300%。結合這些策略,表情包的日均下載量在活動后提升至200次,形成了良好的用戶黏性和用戶社區。從長遠看,粵語方言表情包的創作和傳播不僅將促進廣府文化的認同與傳播,也為其他地區傳統文化的數字化轉型提供了可借鑒的模式。之后將進一步探索更廣泛的文化表達形式,以引領更多地方特色文化在數字時代創新和發展。
五、結論
廣府地域文化的數字化傳承與創新,通過粵語方言表情包設計展示出其實踐價值。在研究過程中,我們采用了定性與定量結合的研究方法,以確保分析的全面性和深度。定性分析主要通過文獻研究和用戶訪談,深入了解廣府文化的獨特元素及其在數字化傳承中的應用潛力。文獻研究幫助我們梳理了廣府文化的歷史脈絡和核心內涵,而用戶訪談則為我們提供了第一手的用戶反饋和真實體驗,為表情包設計提供了寶貴的指導。在定量分析方面,通過在線調查和數據統計,收集了大量用戶對粵語表情包的使用情況和態度。通過精心設計的問卷,我們調查了諸如用戶對表情包的喜愛程度、使用頻率、文化認同感等多個維度。調查結果顯示,有超過70%的受訪者認為粵語表情包能夠有效傳遞地方文化及情感。這一數據表明,粵語表情包在增強用戶對廣府文化的認同感和情感表達方面具有顯著的作用。此外,統計數據還顯示,粵語表情包在年輕用戶中尤其受歡迎,他們不僅樂于使用這些表情包進行日常交流,還積極參與表情包的創作和分享。這表明,粵語表情包不僅是一個傳遞文化的工具,更成為年輕人表達自我的媒介。這種積極的反饋和廣泛的使用,為廣府文化的數字化傳承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
參考文獻:
[1]詹伯慧,甘于恩.廣府方言[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12:19.
[2]蔡雄彪.淺議服飾文化的內涵[J].南昌教育學院學報,2007(3):62-64.
[3]王克群.廣府文化的特點及其影響[J].廣州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1,9(2):80-82.
[4]胡小妹.信息可視化設計與公共行為研究[D].北京:中央美術學院,2014.
[5]王成營.數學符號意義及其獲得能力培養的研究[D].武漢:華中師范大學,2012.
[6]劉艷茹.語言的結構之思:索緒爾語言哲學思想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05.
[7]曾建國.語言符號能指與所指的多視角解讀[J].甘肅高師學報,2020,25(1):5-8.
[8]王銳明.試析漢字設計在商標中的價值體現[J].作家,2008(12):252-253.
[9]焦萍.云南百越系民族服飾象征藝術研究[D].昆明:昆明理工大學,2009.
[10]譚代龍.語言是一種音義結合的符號系統:論索緒爾語言學核心思想[J].外國語文,2009,25(3):87-92.
[11]張佳蕾.論語言是一個符號系統[J].明日風尚,2018(5):338.
[12]張博雅.遼沈地區方言視覺化創意設計研究[D].沈陽:沈陽航空航天大學,2019.
[13]高小媛.網絡表情符號的設計應用探究[D].濟南:山東工藝美術學院,2016.
[14]丁怡然.微信中H5廣告的傳播效果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6.
[15]王坤.新媒體時代中插圖的動態化研究[D].沈陽:魯迅美術學院,2016.
[16]謝宗辰.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創品牌策劃中的應用研究[D].呼和浩特:內蒙古師范大學,2018.
[17]覃千航.品牌主導文創產品設計的重要性[J].大眾文藝,2019(8):81-82.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