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包裝設計是產品形象的重要組成部分,而中國古代設計思想中蘊含著豐富的智慧和藝術精髓,為現代包裝設計提供了啟示和借鑒。古代設計哲學注重以人為本,追求和諧統一,與現代包裝設計的理念不謀而合。借鑒古代包裝設計思想,可以提升產品形象,與當代市場需求相結合,創造出更具審美價值和市場競爭力的包裝設計。通過對中國古代設計思想與現代包裝設計的契合以及古代包裝設計的審美價值與當代市場需求的結合進行探討,可以更好地理解古代造物智慧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啟示。
[關 鍵 詞]古代造物觀;包裝設計;哲學思想;審曲面勢;巧法自然;重己役物;技以載道
[中圖分類號]J0-05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2095-7556(2024)34-0055-03
文獻著錄格式:梁風娟.中國古代造物觀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啟示[J].天工,2024(34):55-57.
華夏文明歷史悠久,中華傳統文化、價值觀念、思維意識、設計哲學的產生經歷了無意識、自發到自覺的發展過程。經過漫長的時代演變,最終形成了獨具中國特色的系統化藝術與設計思想,其承載了古人對已知世界的認知和利用,也承載了對未知世界的探索。正所謂鑒古通今,包裝的本質是作為器物的容器存在的,而當代大多數包裝脫離了其本質,華而不實,導致商品價格由外觀是否精美、有無“跟風”潮流來定位,忽略了產品的實際功能。深入探究中國古代造物觀,深刻領會古人的造物思想,傳承與發揚其思想并將其運用至當今的包裝設計中,以期在當代社會語境下豐富當代包裝設計的內涵、傳承民族文化,充分展示中國傳統藝術語言的魅力。
一、我國現代包裝設計發展現狀
隨著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商品市場再次步入了一個繁榮的階段。在這種情況下,對商品包裝設計水平的要求逐漸提升。但是,我國的包裝設計呈現出兩個極端,一方面,對產品包裝的理解存在不足,在使用材料、設計包裝、推廣形象等方面處于不利的位置;另一方面,過分強調產品的外部包裝,卻忽視了商品本質的價值。
(一)包裝視覺化嚴重
我國經濟水平的提高使大眾群體的消費水平不斷提升,消費者由關注產品的實用性轉變為對外觀設計的重視,因此許多企業在產品的包裝設計上下功夫,將大量的時間和精力花費在如何使產品外包裝更好看上,通過外包裝吸引消費者。如當今的月餅禮盒包裝過度追求外包裝的奢華,把外包裝設計得很精美,已經超出了商品本身的價值,也忽略了中秋佳節這一傳統節日的意義。
(二)包裝功能性缺失
包裝設計是為產品功能服務的,設計的初衷是提高消費者的識別性,外觀是否精美不是第一要素。現代包裝做得十分復雜,放置不方便、識別性低,甚至拿到產品不知道如何打開包裝,沒有切身考慮消費者的使用需求,背離了包裝設計的初衷。
(三)包裝材料環保性不足
如今我國以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為奮斗目標,展現了我國實現綠色低碳發展的決心,體現了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要求,因此包裝設計應響應國家的號召,注重綠色設計。現在不少商品的包裝越來越奢侈、豪華,甚至出現了超越商品本身價值的現象。一層層剝開外衣,從紙皮箱、泡沫、塑料薄膜、紙、玻璃瓶……一件商品通常運用了好幾種包裝材料,而消費者需要的只是包裹在內部的那一件東西而已。這與當今實現雙碳總體目標的要求不相符,此外,包裝廢棄物日益增多,而這些包裝材料真正被回收利用的少之又少。

二、中國古代造物哲學智慧對現代包裝設計的影響
(一)審曲面勢,巧法自然
“審曲面勢,以飭五材,以辨民器,謂之百工”是《考工記》中對于“物盡其用,因材施工”的闡述。“審曲面勢”強調對形狀和結構的深入理解,以及對物體表面變化的細致觀察。
在“審曲面勢”這種造物哲學思想的影響下,現代設計師應該關注包裝形狀的變化與流暢度,確保在視覺上能夠吸引消費者。靈活運用曲線和幾何形狀,不僅可以使包裝具有實用功能,還能從眾多產品中脫穎而出。例如,一些飲料包裝通過優美的曲線設計,增強了流動感,提升了整體美感。審曲面勢的理念也要求設計師在結構上進行優化,以提高包裝的穩定性和便捷性。通過合理設計包裝的開口、底部和側面,可以確保用戶方便使用,如易開啟的包裝設計。通過對表面的巧妙處理,如局部光澤、紋理或圖案的變化,可以增強包裝的視覺美感和層次感,使其在市場中更具吸引力。
“巧法自然”強調設計應與自然相融合,尊重材料的特性和自然規律。在“巧法自然”這種造物哲學思想的影響下,現代設計師應關注材料的天然性與環保性,選擇可回收或可降解的材料,以減少對環境的影響。例如,使用竹子、紙漿等自然材料,不僅展現了環保理念,也符合“巧法自然”的設計精神。在設計時應充分考慮包裝的功能性與美觀性。通過與自然形態的對比,設計出既符合使用需求又具有藝術感的包裝。例如,一些食品包裝的設計靈感來自自然形態,如植物、果實等,既有視覺吸引力,又能傳達品牌的健康理念。在包裝設計中融入自然元素和文化象征意義,體現了“巧法自然”的哲學思想。例如,在茶葉包裝中運用山水畫和傳統紋樣,既美觀又傳遞了中華傳統文化的精髓。受道法自然的影響,中國古代傳統的造物思想提倡與自然和諧相處,以最小的人力獲得最大的功用,是與自然為友而非與自然為敵,是以造化為師而不圖征服自然。這種友善而非對立,和諧而非征服的人與自然關系,是天人合一的充分體現。從古人遵循自然規律的設計思想中,可以看到當下倡導的可持續設計、綠色設計,其本質是為了保護生態環境,避免對大自然無節制的索取。如塑料購物袋的設計帶來了嚴重的資源浪費與環境污染。對比漢代的長信宮燈,用虹管吸收燈煙并送入燈座,使其溶于水中,這是利用科學原理來防止空氣污染。大自然雖然賦予人類豐富的資源,但是如果環境與生態遭到破壞,大自然將會失去平衡。瑞典設計團隊Tomorrow Machine設計了一種折紙式環保泡面碗,有別于市場上帶有熒光劑的方便面紙碗,為方便面提供了一個干凈、環保的全新包裝設計。如圖1所示,這種材料可100%自動降解,用這種材料制作包裝還可以節省運輸空間。而在使用時,通過頂部預留的小口往包裝中注入開水后,整個包裝就會膨脹成一個圓形碗,并隨著溫度下降而變得僵硬、堅固。
中國古代造物哲學的“審曲面勢”和“巧法自然”理念為現代包裝設計提供了豐富的靈感。通過對形狀和結構的深刻理解,以及對自然規律的尊重,設計師能夠創造出更具美感和功能性的包裝,滿足現代消費者對產品的高標準需求。這不僅能提升品牌的市場競爭力,也能推動包裝設計行業向更加可持續和更具文化深度的方向發展。
(二)重己役物,致用利人
“不役耳目,百度惟真。玩人喪德,玩物喪志。”器物應當為人所用,而非人被器物壓制。從原始社會開始,人類將石塊打制成石刀、石鏟來獵捕動物,其造物活動的根本在于“為人所用”,滿足使用者的需求,清晰傳達了器物的直接功能,運用到現代包裝上就是應直接傳達最核心的產品特點及功能。《創業家》雜志(見圖2)在改版后,只是改動了封面設計,內容標題和正文只字未動。但《創業家》改版后的第一期,銷售量就翻了10倍。雖然改版前的雜志看起來更“酷炫”,但是包裝上的美學元素過多,實用元素過少。椰樹牌椰汁的包裝使用了紅、黃、黑的配色,直觀地傳達了產品的特性,在貨架上更加能夠吸引人的眼光(見圖3)。
(三)技以載道,文質彬彬
《論語·雍也》中有言:“質勝文則野,文勝質則史,文質彬彬,然后君子。”“質”是樸素的文質;“文”是人類的許多經驗、見解累積起來的人文文化。本質上是強調器物的內容與形式、實用與審美的統一。而技以載道,“技”是“道”的人性化表述。設計的最終目的是實用。人們在快用完一瓶番茄醬時,瓶底的番茄醬經常流不出來,玻璃瓶和擠壓瓶番茄醬很容易出現這個問題。而紅點獎獲獎作品《最后一碟》(見圖4),其亮點在于把底部變成一個可以拆卸下來的小碗,高效地解決了這個問題。當番茄醬快用完時,人們可以將瓶子底部扭下來繼續用,減少了浪費。此外,底部小碗和瓶身上都有一些細小的螺紋,方便兩部分的固定和分離,體現了包裝的實用性。
三、從中國古代造物觀角度探討現代包裝設計的創新與發展
在中國古代,造物哲學觀被廣泛應用于各個領域,包括建筑、繪畫和工藝品等。這些思想不僅僅是藝術的表現,更體現了人類的審美和智慧。在現代包裝設計中,我們可以運用古代哲學思想。
第一,中國古代的哲學思想注重平衡與和諧。古代設計追求整體的完美,注重各個元素之間的平衡、和諧。這就要求在現代包裝設計中色彩、形狀和布局要一致,一個成功的包裝設計在吸引消費者注意的同時,還應保持整體的和諧感,使人感到愉悅和滿意。
第二,古代的哲學思想強調自然與人的關系,認為人與自然是不可分割的。現代包裝設計也應注重與自然的融合,強調環保和可持續發展。通過運用古代哲學思想,現代包裝設計能夠更好地表達與大自然和諧相處的理念。
第三,中國古代造物觀注重功能與審美的統一,強調實用性和藝術性的結合。這一理念對于現代包裝設計仍然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首先,現代包裝設計應追求簡潔而富有藝術感的外觀,通過精心的設計和獨特的圖案,吸引消費者的目光,激發其購買欲望,可以借鑒古代的審美理念,注重包裝的整體性和視覺效果,打造出與眾不同的產品形象。例如,一些食品包裝設計通過獨特的形狀和色彩,激起了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展現了現代設計在功能性和美學上的突破。其次,古代造物觀強調材質的選擇與運用。在古代,包裝常常使用天然材料,如竹、木等,這些材料不僅環保,還能為產品增添質感和歷史感。現代包裝設計者可以學習古代造物觀,選擇與產品特性相匹配的材料,展現產品的獨特性和品質。例如,許多品牌已經開始使用可再生紙張或可降解材料,體現了對自然的尊重與保護。這不僅提升了產品的生態價值,也能贏得消費者的青睞。最后,注重細節和工藝的精湛。古代所用器物往往精雕細琢,每一個細節都經過精心設計和制作,體現了制作者的匠心獨運。現代包裝設計者可以借鑒古代工匠的工藝精神,注重細節的處理和工藝的提升,使產品外包裝更加精致和高端。設計者可以采用手工技藝,增強包裝的獨特性和藝術感。比如,手工雕刻的圖案或手繪的插圖,使每一件包裝都成為獨一無二的藝術品,增強消費者的情感體驗。
四、結束語
創新是第一發展力。作為設計者,要借鑒古代造物思想,對現代產品包裝進行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更好地滿足消費者的需求,提升產品的競爭力。另外,隨著國際間交流的不斷加強,我國的包裝設計必將走向全球。我們要順應社會的發展規律,找到一條適合本民族的發展之路。我們應該深入研究古代造物哲學和審美觀念,并將其應用于現代包裝設計中,以創造出更具有吸引力和競爭力的產品形象。
參考文獻:
[1]宗立成,羅彩云,尹夏清.早期中國的造物設計哲學觀念闡釋[J].包裝工程,2020,41(22):15-20,65.
[2]魏麗娟.淺析我國包裝設計的現狀和發展趨勢[J].西部皮革,2021,43(20):145-146.
[3]唐宇婷.界首彩陶的意象與價值探析[J].美術教育研究,2019(19):48-49.
[4]亞玉洲.傳統造物藝術視角下的現代包裝設計研究[D].青島:青島理工大學,2016.
[5]莊蕾.中國傳統造物思想在可持續包裝設計中的應用[J].中國包裝,2023,43(7):29-32.
[6]何佳.中國古代的造物人文觀[D].蘇州:蘇州大學,2013.
[7]楊瀚翔.淺析我國古代設計思想對當代設計的影響[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3,3(14):187-189.
[8]付婷.基于中國傳統造物思想的現代設計研究[A].中國創意設計年鑒·2020-2021論文集[C],2022.
[9]熊娟,曾遼華.古代設計思想對包裝設計的影響與啟示[J].上海包裝,2023(9):16-18.
(編輯:李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