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紀,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技術的飛速發展,文化創意產業作為新興產業形態,成為推動社會進步和經濟發展的重要力量。它不僅關系到一個國家的文化軟實力,更是衡量一個社會創新能力和文化多樣性的重要指標。文創設計作為文化創意產業的核心組成部分,其重要性日益凸顯,成為連接傳統文化與現代生活、藝術創作與商業實踐的橋梁。
《文創品牌的秘密》由沈婷和郭大澤合著,為我們提供了一個全面了解文創品牌發展的窗口,書中通過深入分析世界各地30余個文化創意品牌的案例,不僅展示了文創品牌塑造、運營和維護的豐富經驗,還從文化創意、藝術設計和營銷推廣等多個視角,為我們揭示了文創品牌成功塑造背后的多種因素。然而,文創設計的發展不應局限于藝術和設計的范疇,而應拓展至更廣闊的領域,這就需要我們從跨學科的視角來探索和實踐。
跨學科視角的引入意味著將不同學科的知識和方法相互融合,形成一種新的思維方式和工作模式。在文創設計領域,這種視角尤為重要。它能夠幫助設計師跳出傳統的思維框架,從更宏觀的角度審視問題,從而激發出更多創新靈感、找到更多解決方案。同時,跨學科的合作也能夠促進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參與文創設計,為文創產業的發展注入新的活力。
在文創設計的廣闊領域中,跨學科視角的重要性日益凸顯,它不僅是一種研究方法,更是一種創新思維的體現,對于文創產業的發展具有深遠的影響。
知識融合:構建多元思維框架
跨學科視角首先體現在知識融合上。在文創設計領域,藝術學、設計學、歷史學、人類學、心理學、經濟學等不同學科的知識和理論相互交織,為設計師提供了一個更為廣闊的思維空間。設計師可以從藝術學的角度探索形式與色彩的和諧,從歷史學的角度挖掘文化的深度,從人類學的角度理解不同文化的內涵,從心理學的角度把握人們的情感需求,從經濟學的角度分析市場趨勢。這種跨學科的知識融合使文創設計不再局限于單一的視角,而是能夠構建一個多元的思維框架,從而設計出更加豐富、立體的作品。
創新驅動:激發創意與探索新領域
跨學科視角在創新驅動方面的作用同樣不容小覷。在快速變化的市場環境中,創新是文創設計持續發展的關鍵。跨學科的思維方式能夠激發設計師的創造力,幫助他們跳出傳統的思維模式,找到新的設計思路和方法。同時,跨學科的合作也能夠促進不同領域的專家共同解決設計中遇到的問題,推動設計實踐的創新和發展。
文化傳承:挖掘與傳播多元文化
跨學科視角在文化傳承方面也發揮著重要作用。文創設計的核心之一是文化的傳承與創新。通過跨學科的研究,設計師能夠更深入地了解和挖掘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元素和故事,將這些元素和故事融入設計中,使設計作品具有更強的文化感染力和傳播力。同時,跨學科視角也有助于設計師在全球化背景下探索本土文化與世界文化的交流與融合,提升文化的多樣性和包容性。
社會需求的敏感性:響應多樣化市場需求
跨學科視角能夠幫助文創設計師更好地響應社會需求。在現代社會,人們對于文創產品的需求越來越多樣化和個性化。通過跨學科的研究,設計師能夠更全面地了解社會的發展動態和人們的需求變化,設計出更符合市場需求、更能引起共鳴的文創產品。
在文創產品的品牌戰略中,跨科學視角思考的優勢逐步顯露出來。這種視角在品牌建設、品牌表達、品牌營銷和品牌戰略等方面均有體現,特別是在文化與商業的融合、設計與營銷的結合、創意與實踐的統一、心理學與品牌互動、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本土化與全球化等方面表現尤為突出。
文化與商業的融合
品牌建設不只是商業行為,它深深植根于文化之中。《文創品牌的秘密》一書著重探討了如何將本土文化特色融入品牌故事和產品設計中。例如,書中提到了“掌生谷粒”的設計師如何結合地域文化來設計產品,用“一袋米里的臺灣味”來總結“掌生谷粒”這個品牌的文化,結合商業邏輯成功使品牌走向大眾,滿足了特定消費者群體的需求。在現實生活中,“星巴克”便是一個典型代表,其在不同國家和地區分別推出了具有當地特色的咖啡飲品,比如在中國市場推出的“茶瓦納”茶飲料,充分參考了中國的茶文化,既體現了對當地文化的尊重,又與當地文化進行融合,做到了完美統一。
設計與營銷的結合
設計不僅關乎產品的外觀和功能,還與品牌的身份、價值觀和市場定位緊密相連。設計與營銷的結合是品牌建設的關鍵策略。《文創品牌的秘密》通過案例介紹的形式著重討論了設計如何成為品牌與消費者溝通的橋梁以及如何通過設計來提高品牌識別度和吸引消費者。“梵幾”品牌的故事充分說明了設計的重要性,同時印證了設計與營銷相結合的效果。它不僅是一個家居品牌,創始人高古奇將家居賣場、體驗空間、雜貨鋪、藝廊、咖啡館整合為一體,成為“梵幾客廳”。在這個“客廳”中,顧客不像是在購物,更像是在親近的朋友家里做客。與之有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家居行業領軍者宜家(IKEA),這個來自瑞典的家喻戶曉的家居品牌以其獨特的北歐設計風格和民主設計理念聞名,其產品和零售空間設計旨在提供既美觀又實用的家具和家居用品,同時保持價格親民。宜家(IKEA)的產品目錄和在線商城也采用了精心的設計,以便用戶瀏覽和購物。宜家(IKEA)的設計和營銷策略共同塑造了一個親民、現代和創新的品牌形象。
創意與實踐的統一
創意和實踐是品牌建設中兩個不可或缺的方面。創意是推動品牌向前發展的動力,實踐則是將這些創意落實到具體行動中,確保品牌戰略的有效執行。《文創品牌的秘密》同樣強調了將創意思維融入品牌戰略規劃和執行的重要性,并提供了如何將創意轉化為實際成果的方法。“竹語”品牌創始人李游和設計團隊經過三年的研究、設計,終于做出了既擁有東方文化韻味又具備日常使用功能的竹傘,其獨特的設計創意在堅持不懈的實踐道路上取得了成功,“黑白”系列產品作為“竹語”品牌的第一款產品獲得了2013年德國IF產品設計大獎、紅點工業設計大獎,成為該品牌最暢銷系列,之后的“杭州風物志”通過12幅展現老杭州風土人情的畫卷,串聯起消費者心中兒時回憶的點點滴滴,其和著名漫畫家蔡志忠先生合作的“自在”系列也在市場上贏得了好評。2016年,“竹語”獲得德意志國家設計獎特別大獎,作為首批入駐中國傘博物館的現代傘,“竹語”將面臨衰落的“西湖綢傘”演繹出現代色彩,不僅是一種文化和藝術的傳承與創新,也是對現代社會需求的積極響應。這種結合有助于推動對文化多樣性的保護,增強民族文化自信,并在全球范圍內推廣和傳播本土文化。
心理學與品牌互動
品牌與消費者之間的互動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其中,心理學原理發揮著至關重要的作用。《文創品牌的秘密》以案例的形式探討了如何根據消費者的心理動機、情感和行為來設計有效的營銷策略,從而提高品牌忠誠度和市場影響力。“Freitag”品牌創始人弗雷塔格兄弟從創建品牌之初便將品牌與“旅途”綁定,通過官網上的固定欄目分享使用其產品的趣事,在心理上將目標客戶與品牌綁定,并通過活動為目標客戶免費租借其相關產品,逐步樹立了“旅途良伴”的形象,將心理學與品牌之間的互動發揮到了極致。通過這種方式,品牌能夠觸動消費者的情感,建立緊密的情感聯系,從而提高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可口可樂的“Share a Coke”營銷活動也是一個利用心理學原理來增強品牌互動的例子。可口可樂通過在飲料瓶上印上人們常見的名字,鼓勵消費者與朋友和家人分享,這種個性化的營銷策略激發了消費者的參與感和歸屬感,從而加深了消費者與品牌的情感聯系。
環境科學與可持續發展
在當今世界,環境科學和可持續發展成為品牌戰略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文創品牌的秘密》探討了“Blom amp; Blom”“Freitag”等品牌如何將可持續發展的原則融入產品設計、生產和營銷,展示其對環境保護的承諾,并建立積極的品牌形象。正如前文提到的宜家(IKEA),其推出了多個可持續發展計劃,包括使用可再生材料(如竹子和回收塑料)來生產家具以及實施“減少廢物和排放”的措施。宜家(IKEA)還承諾到2030年實現氣候積極(climate positive)的目標,即通過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植樹來減少空氣中的二氧化碳,這些措施不僅減少了宜家(IKEA)對環境的影響,也增強了其作為環保先鋒的品牌形象。
全球化與本土化
全球化帶來了品牌擴張的機遇,同時也帶來了挑戰。品牌需要在維持全球一致性的同時,尊重并融入本土文化,以滿足不同地區消費者的需求。“mt”膠帶通過改變膠帶的使用特性獲得了廣大消費者的追捧,其“讓本國和世界各地民眾體驗日本審美意識”的想法賦予了“mt”膠帶品牌本土文化的主要特征,同時,“mt”膠帶又考慮到不同地區的民眾有著不同的審美趣味,為了滿足更廣闊、更多元的市場需求,“mt”膠帶有針對性地開發了中國、新加坡等國家不同主題的系列產品,根據當地特有的文化、風俗、歷史制作風格、圖案、色彩各異的產品,激發了用戶的分享意愿,推動了該品牌在網絡世界的傳播。
在全球化背景下,文創設計將更加重視對不同文化的尊重與融合。設計師將從多元文化中汲取靈感,創造出具有全球吸引力和地方特色的文創產品。同時,文創設計在教育和社會影響方面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設計師可以開發旨在教育和啟發公眾的產品,如關于歷史、科技和文化的互動展覽。為了實現創新和多樣化,文創設計也將與時尚、建筑、電影和音樂等領域進行更多的跨界合作,提供新穎的產品和服務。通過跨學科的合作和創新,文創品牌能夠不斷推陳出新,滿足不斷變化的市場需求,同時促進文化的傳播和交流。未來,我們期待看到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社會責任感的文創品牌,為世界帶來更多美好的文創產品和體驗。
《文創品牌的秘密》結合案例深入淺出地闡述了文創、品牌與營銷,以跨學科視角對當前的文創行業發展狀況進行了專業深度和實踐指導的理性總結,并以此為基礎提出了一系列科學建議,對當前的文創設計具有良好的借鑒意義。隨著文創產業整體發展規模不斷擴大,其在國民經濟中的地位日益突出。基于此,以跨學科的視角對文創設計活動中的機制、理念進行系統化研究,能夠為當前文創產業實現規模化、高質量發展提供新的合理路徑。
(作者單位:韓國草堂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