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為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一系列重要論述,積極宣傳展示河南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生動實踐,2024年9月20日—11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系列新聞發布會,介紹近年來河南省全面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成效。在9場新聞發布會中,邀請了相關省直單位和沿黃省轄市(示范區)政府、管委會負責同志出席,對外發布介紹本地本部門近年來積極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情況,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本刊特選取其中與“三農”相關的內容,以饗讀者。
在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中展現新作為
2024年9月20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舉行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第一場發布會,介紹了河南推動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有關情況。
河南日報記者:我們知道,河南是糧食生產大省,在推動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過程中,糧食生產占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請問,近年來河南糧食生產情況如何?主要通過哪些措施提升糧食產能?
河南省委農辦副主任,省農業農村廳黨組成員、副廳長劉曉文:黃河是河南的母親河,是河南農業生產的重要灌溉水源,孕育了綿延數千年的中原農耕文明。作為全國的糧食主產區、糧食生產大省,河南糧食產量占全國的1/10左右,其中夏糧占全國的1/4,素有“中原糧倉”之稱。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糧食生產是河南的一大優勢、一張王牌,這個優勢、這張王牌任何時候都不能丟。我們牢記領袖囑托,始終把糧食安全這一“國之大者”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全省糧食總產量連續7年穩定在650億公斤以上,今年夏糧總產量378.57億公斤,較去年增加23.57億公斤,占全國夏糧增量的65%。在實際工作中,重點做好“五良”集成促增產這篇文章。
一是建設“良田”促增產。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累計投入財政資金1 100多億元,建成高標準農田8 585萬畝,有效改善了農田基礎設施,提升了耕地質量。我們算過一筆賬,高標準農田畝均可以節水24%、增產15%。二是培育“良種”促增產。深入實施種業振興行動,高水平建設“中原農谷”,培育高產優質、抗病抗逆的新品種。全省主要農作物良種覆蓋率超過97%,良種對糧食增產的貢獻率超過45%。三是推廣“良法”促增產。實施增產技術集成推廣行動,廣泛應用小麥深耕耙壓整地、玉米密植滴灌等增產模式。今年,700萬畝小麥高產示范區單產達到604公斤,高出全省平均水平160公斤。鶴壁市百畝攻關田創下了今年全國冬小麥單產新高。四是運用“良機”促增產。研發推廣現代農機裝備,培育區域農機服務中心313個。全省擁有拖拉機319萬臺,居全國第1位。農作物耕種收機械化率88.1%,高于全國平均水平14個百分點,小麥、玉米生產基本實現全程機械化。五是實行“良制”促增產。發展農業社會化服務組織12.7萬個,規劃建設1 000個以上“平急兩用”的農業綜合服務中心,打造百家省重點、千家市重點帶動基層萬家服務組織的“百千萬”市場化服務格局,提升耕、種、管、收、烘全程服務水平。
倉廩實,天下安。下一步,我們將深入實施糧食產能提升行動,打造糧食大面積均衡增產河南模式,建設新時代更高水平的“中原糧倉”,讓“中國碗”盛上更多“河南糧”。
量水而行向未來
2024年10月9日,第三場發布會介紹了河南省貫徹落實“四水四定”原則,推動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的亮點成就和務實舉措,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河南日報記者:河南水資源稟賦條件差,是制約河南省農業生產的主要因素之一。為推進水資源節約集約利用,請問,我們在開展農業節水增效工作上采取了哪些舉措?下一步還有什么打算?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張云濤:2019年,在第一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要堅持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產,把水資源作為最大的剛性約束,合理規劃人口、城市和產業發展,堅決抑制不合理用水需求,大力發展節水產業和技術,大力推進農業節水。”時隔5年,今年9月12日,在蘭州召開的第二次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再次強調:“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堅持量水而行、節水優先。”河南省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前提下,積極行動,從開展高標準農田節水建設、推廣農業產學研節水技術新模式等方面入手,扎實推進農業節水相關工作,實現節水與增效雙提升。
一是發展高水效農業。優化種植結構,推廣測墑畦灌和“三水(小麥澆水三次)”改“兩水(小麥澆水兩次)”節水灌溉技術,在山地丘陵區引導農民開展適應性種植,主推谷子、紅薯等耐旱作物,特別是豫谷35、豫谷28等高產耐旱谷子品種,商薯19、普薯32等優質高產耐旱紅薯品種,實現節水高效相統一。二是推廣高效農業節水技術。大力推廣發展小麥、玉米等多種作物噴、滴、灌水肥一體化技術,全省水肥一體化應用面積達800多萬畝,畝均減少灌溉用水30%以上。充分發揮墑情監測網絡作用,發展測墑灌溉、科學灌溉,全省墑情監測點已達656個。三是創建高效節水灌溉示范區。與新一輪高標準農田建設相結合,推進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建設,推廣使用高效節水灌溉機械。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標準農田面積8 585萬畝,同步發展高效節水灌溉面積3 318萬畝,高標準農田示范區灌溉保證率達到80%以上。下一步,結合河南省實際,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深入開展高標準農田節水工作。全力打造現代化高標準農田,2030年,高標準農田總面積累計達到9 459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范圍內高效節水灌溉總面積累計達到5 424萬畝,通過加強田間節水工程建設,切實提高水資源集約節約利用水平。二是積極優化農業用水結構。因地制宜,探索推廣測墑灌溉、水肥一體化等綠色提質增效技術,進一步優化農業用水結構,大力培育推廣耐旱品種,改進耕作栽培制度,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三是加快完成用水計量設施安裝。指導督促市縣在新建高標準農田項目區,按照年度實施計劃,配套安裝農業用水計量設施。2023年度結轉的535萬畝高標準農田項目,今年年底前全部配套安裝智能用水計量設施;2023年度增發國債和2024年高標準農田項目,2025年年底前在建成的項目區配套安裝智能用水計量設施。
全力推動黃河流域生態環境持續向好
2024年10月17日,第五場發布會介紹了河南省切實加強黃河流域生態保護的有關情況,并回答媒體關注的問題。
河南日報農村版記者:河南省是農業大省,請問,省農業農村廳在鞏固糧食生產安全的基礎上,如何促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下一步有哪些打算?
河南省農業農村廳二級巡視員黃幸福: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是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推動的重大國家戰略。河南省農業農村部門認真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指示精神,按照省委、省政府部署安排,在鞏固國家糧食安全的基礎上,圍繞農業農村生態保護目標任務,采用管理、技術、工程等綜合舉措,有力促進了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農業農村綠色發展。主要體現在以下4個方面:
一是推進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堅持源頭嚴防、過程嚴管、末端嚴控,在相關縣區整建制開展黃河流域農業面源污染綜合治理,推動農藥化肥減量增效,推進農業廢棄物全量化利用,推廣高效節約型施藥機械和精準施藥技術,改善施肥結構和施肥方式,構筑生態攔截工程,2023年全省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54.8%,專業化統防統治覆蓋率45.8%;全省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推廣率91.1%。二是推進農業廢棄物資源化利用。堅持農牧結合、種養循環,推進畜禽糞污、農作物秸稈、廢舊地膜、農藥包裝物等資源化利用,鼓勵建設“地力加油站”,支持有機肥就地就近、低成本、常態化還田,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超過82%,規模養殖場糞污處理利用設施配套率接近100%,秸稈綜合利用率93%以上,廢舊農膜回收率在90%以上,縣鄉村分級負責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轉運處理體系初步建立。三是推進鄉村農業產業綠色轉型。扎實做好黃河流域綠色農田建設和農業高質量發展項目,推動沿黃市縣打造國家級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集聚農科教、育繁推等優勢資源,加快建設“中原農谷”。引導綠色食品產業鏈式盟式發展,溫縣調味品、原陽預制菜等特色產業領跑全國,欒川溝域經濟、修武美學經濟等農文旅融合新模式大放異彩。四是推進宜居宜業和美鄉村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推動農村廁所革命,累計改造農村戶廁900余萬戶,全省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達71%。學習運用“千萬工程”經驗,以“設計河南、美麗鄉村”為引領,以“治理六亂、開展六清”為抓手,完善基礎設施、改進公共服務、提升鄉村環境,黃河流域千千萬萬個村莊正在被打造成生產生活生態和諧發展的“良田美景”“詩和遠方”。下一步,省農業農村廳將以加快建設農業強省為目標,以改革創新為動能,統籌抓好農業生產和生態保護,努力為建設幸福黃河貢獻更多“三農”力量。主要從以下4個方面促進工作:
一是生產標準化。推進農業標準化清潔生產,建設一批專種專收專用的標準化原料生產基地,加快適度規模養殖場、集中連片養殖魚塘標準化改造,強化綠色食品產業全鏈條標準化建設,促進鄉村產業節能減排、提質增效、綠色發展。二是投入減量化。推廣農業投入品減量增效技術,支持水肥一體化、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病蟲害綠色防控、專業化統防統治等技術研發和新產品應用,發展綠色農業、有機農業,確?;兽r藥使用量零增長,實現節約與增效雙提升。三是廢物資源化。暢通“肥料化、飼料化、燃料化、基料化、原料化”五化利用途徑,促進秸稈科學還田和高效離田利用。推廣“地力加油站”模式,應用畜禽糞污制肥技術,推進糞肥部分替代化肥。推廣加厚高強度地膜和全生物降解地膜,推動地膜科學使用回收。完善農藥包裝廢棄物回收處理體系,著力降低對環境的危害。四是產村融合化。將高標準農田與宜居宜業和美鄉村一體謀劃、一體推進、一體建設、一體運營,在保持鄉村肌理、風貌和農業文化、生活的基礎上,統籌推進黃河流域產業發展與鄉村建設,協同構建農業農村生態環境保護體系,逐步實現田村一體、產村融合、互促互進,為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添油助力。
頂端新聞記者:想了解一下,河南省在持續推進黃河流域國土綠化、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采取了哪些工作舉措?
河南省林業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趙蔚:2019年以來,全省林業系統全面貫徹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扛穩黃河保護治理的政治責任,統籌林草濕沙,齊抓建管治效,持續提升黃河流域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為讓黃河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貢獻林業力量。
堅持系統治理,科學推進國土綠化。一是擴綠,持續增加森林面積。5年來,河南黃河流域的市縣共完成各類造林645.38萬畝。特別是2021年以來,河南省成功躋身全國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行列,省政府相繼印發《關于科學綠化的實施意見》《河南省科學綠化試點示范省建設實施方案》,組織實施山區生態林、防沙治沙、廊道綠化、農田防護林、鄉村綠化美化等林業重點生態工程,適地適樹、適時適法,森林面積不斷增加,水源涵養、水土保持能力有效增強。二是織網,重點推進生態廊道建設。實施《沿黃生態廊道建設標準》,根據黃河沿岸地形地貌、水庫岸線、城鎮灘區等不同特征,設計5類31種生態廊道建設模式,推薦120個樹種名錄,注重喬、灌、花、草、藤“五形”配置,通過示范帶動整體推進,建成了復合型生態廊道11.8萬畝、1 194公里,干流右岸實現綠化貫通。組織開展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干渠生態廊道完善提升,有效保障“一泓清水永續北送”。推進大運河生態帶建設,組織沿線各市重點在有水段營造護岸林、水源涵養林、農田林網1.36萬畝,打牢綠色基底。三是為民,加快推進森林城市體系建設。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大力實施群眾身邊增綠,形成森林城市建設體系,目前黃河流域已建成國家級森林城市13個、省級森林城市29個、森林鄉村5 962個,推動“一村萬樹、果樹進村”,人民群眾的綠色獲得感和生活幸福感大幅提升。四是提質,著力提升森林質量。大力推廣應用榆、楸、楝、椿、泡桐等優良鄉土樹種、珍貴樹種、高效固碳樹種,積極營造混交林,新造林鄉土樹種比例、混交林比例均達70%以上;實施森林撫育、森林可持續經營等森林質量精準提升項目,完成森林撫育885.60萬畝,林種樹種結構持續優化,森林生態系統質量和穩定性明顯增強。
堅持多措并舉,推動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見真見效。一是加強自然保護地體系建設,全省95%的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和80%典型生態系統得到有效保護。推進自然保護地整合優化,著力解決交叉重疊、邊界不清等歷史遺留問題和現實矛盾沖突。實施自然保護區基礎設施和能力建設項目,投入中央、省級自然保護區資金3.26億元,就地保護能力水平明顯提升。二是加強濕地保護修復,擴大濕地保護面積。完成林州淇淅河等14個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完成黃河濕地修復2.78萬畝,民權黃河故道濕地列入《國際重要濕地名錄》,公布了三門峽等27個省級重要濕地,全省濕地生物多樣性不斷富集,生態系統功能顯著增強。三是持續開展野生動植物保護,珍稀瀕危旗艦物種種群不斷擴大。華北豹在河南太行山頻頻亮相;世界瀕危物種青頭潛鴨已成為民權黃河故道國家濕地公園的常住“人口”,最大種群數量約300只;大鴇已成為鄭州黃河濕地穩定的越冬種群;大天鵝在三門峽黃河濕地越冬數量穩定在1萬余只;15萬只鳥類棲息于孟津黃河濕地。此外,多年來我們連續組織開展“清風行動”等專項行動,嚴厲查處打擊野生動植物資源違法犯罪行為??梢哉f,野生動物們用翅膀、用足跡給我們的生態保護成效投了贊成票。
下一步,河南省林業局將按照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抓好國土綠化、生態保護各項工作,久久為功、持續發力,以實際行動為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增綠添彩。
責任編輯:潘慧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