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是解決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的關鍵一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農村青年實現充分就業創業的重要載體。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要與全國同步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建成新時代壯美廣西,就必須毫不動搖地立足本地實際,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將鄉村振興切實融入廣西整體發展的大格局之中。為此,要立足本地優勢,發展特色農業,繁榮鄉村文旅產業,增強縣域和鄉鎮區域的聚集效應,深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充分利用數字網絡優勢助推農村青年就業創業。同時,農村青年也要緊跟時代發展步伐,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在參與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中充分實現自身就業創業。
關鍵詞:鄉村振興;農村青年;就業創業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決策。全會指出,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必須統籌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健全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長效機制。根據廣西壯族自治區(以下簡稱廣西)統計局發布的數據,截至2022年年底,廣西鄉村人口為2 238萬人,占廣西人口的44.35%。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廣西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實現建設新時代壯美廣西的宏偉目標,就必須不遺余力地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同時,農村青年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堅力量,推動廣西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的過程,就是實現廣西鄉村全面振興的過程。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最新確定的年齡分段,本文所指的農村青年是指18~44周歲,具有農村戶籍,生于農村長于農村的青年群體。
一、農村青年實現充分就業創業的重要意義
馬克思主義認為人的需要從其作用上可以分為生存需要、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生存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只有生存需要得以滿足,人才能夠生存和延續,人的其他需要才能夠實現。馬克思指出,“我們首先應當確定一切人類生存的第一個前提,也就是一切歷史的第一個前提,這個前提是:人們為了能夠‘創造歷史’,必須能夠生活。但是為了生活,首先就需要吃喝住穿以及其他一些東西。因此第一個歷史活動就是生產滿足這些需要的資料,即生產物質生活本身”。因此,生存的需要是人的最基本的需要,也是人的低層次的需要。但是人的全部活動不僅僅是為了生存,在生存需要得到基本滿足的情況下人就會產生一種旨在提高生活質量、優化生存條件的需要。這種需要就是享受需要。恩格斯指出:“人不僅為生存而斗爭,而且為享受,為增加自己的享受。”享受包括兩個方面:一方面是生存需求活動及其對象中產生的享受要求;另一方面是與生存需要活動及其對象沒有直接聯系的需要,比如文化需要、精神需要等。當生存需要和享受需要得到滿足后,發展需要就顯得日益重要。發展需要是人們為了自身完善和文明程度的提高,為了增強自由個性而產生的需要。發展需要既表現為思想道德、科學文化等精神領域內自由發展的需要,也表現為物質領域內從事自由自覺勞動的需要。
農村青年作為農村社會成員的主要組成部分,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也是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中堅力量。農村青年從學校走向社會,首先要解決的就是生存問題。正如馬克思所言,人獲取滿足自身生存生活需要的各種生活資料就是通過勞動來實現的。勞動是參與社會生產、獲取社會分配物質資料的重要手段。因此,通過就業創業參與社會生產勞動就成為農村青年的第一需要。通過就業創業參與社會生產勞動不僅僅是滿足個人生存需要的手段,還能使農村青年從社會勞動中得到享受,感到愉快和歡樂,這也就是享受需要的實現。一旦農村青年物質享受和精神享受都得到滿足,就會更加重視自我的完善和自我實現。一些農村青年創業者在創業成功之后,一方面通過學習不斷提升自身的經營能力,擴大經營成效;另一方面更加注重自我社會價值的實現,帶領鄉親們共同創業、共走富裕路,也就是個人發展需要的實現。因此,無論是農村青年的生存需要的實現,還是其享受需要和發展需要的滿足,都離不開參加社會勞動,都要通過充分就業創業從事社會勞動來實現。在社會主義社會,從事社會勞動是人的最根本的需要,也是農村青年立足社會、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的內在需要。
二、推動廣西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的必要性
(一)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需要
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了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戰略決策,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農村青年是農村人口的中堅力量和鄉村地區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主要推動力量,只有廣大農村青年積極參與、推動鄉村振興各項事業發展,中國鄉村的現代化才能得以實現。農村青年實現充分就業創業是推動鄉村全面振興的必由之路和題中之義。2021年6月實施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鄉村振興促進法》指出,要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開展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有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的活動。鄉村振興要按照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要求,全面推進農村地區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建設和黨的建設等方面的工作,充分發揮鄉村在保障農產品供給、糧食安全、保護生態和傳承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等方面的作用。由此可見,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是一項系統工程,而處于鄉村振興基礎地位的是鄉村人才的振興。人才是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要進一步加大對農村青年人才的培養力度,全面提高農村青年參與鄉村產業、文化、生態和組織振興的能力,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提供人力資源支撐。
(二)建設壯美廣西的需要
近年來,廣西各族人民在自治區黨委、政府的團結帶領下,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廣西工作的重要要求,以新時代壯美廣西為建設目標,以鑄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示范區建設、打造國內國際雙循環市場經營便利地和粵港澳大灣區重要戰略腹地、建設沿邊臨港產業園區為統領的各類園區、共建以西部陸海新通道為牽引的面向東盟的國際大通道為戰略任務,統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鄉村全面振興,堅持與全國同步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發展目標。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廣西要充分發揮背靠大西南、毗鄰粵港澳、面向東南亞、沿海沿江沿邊的區位優勢,要“在推動邊疆民族地區高質量發展上展現更大作為,在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上取得更大突破,在推動綠色發展上實現更大進展,在維護國家安全上作出更大貢獻,在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上取得更大成效”。廣西農村地區的經濟社會發展在建設壯美廣西、實現廣西既定發展目標中居于重要地位,要充分發揮廣西農村和農業的獨特優勢,充分激發廣西農村青年的人力資源優勢,著力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和新型城鎮化,促進城鄉融合發展,將農村地區發展全面融入壯美廣西發展的格局之中,充分發揮農村青年在推進鄉村振興中的重要作用,通過充分就業創業全面激活鄉村發展活力,為建設壯美廣西奠定良好基礎。
三、廣西農村青年就業創業的現實狀況
結合學界近年研究以及實際調研,可以將廣西農村青年大致分為原地就業型、外出務工型和返鄉創業型3種類型,3種類型在農村青年中的占比分別是9%、54.1%、0.9%,剩余36%為交叉形態。
(一)原地就業型
原地就業型農村青年主要是指需要照顧家庭、無法離開家鄉,在本地從事農業生產或在當地企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中工作或進行小規模創業的農村青年群體。這個群體又可以細分為知識型農村青年和生存型農村青年。知識型農村青年是指在本地政府、企業、學校、衛生院等單位工作或者在村委擔任大學生村官等具有高等學歷的農村青年;生存型農村青年則是指學歷層次較低,在本地務農、務工或創業的農村青年。在鄉村振興的大背景下,知識型農村青年應當成為鄉村文化振興和組織振興的主力軍。而從實際情況來看,一方面,當地對鄉村文化建設和組織建設的重視程度還不夠,不能很好地發揮知識型青年參與鄉村文化建設和組織建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另一方面,知識型農村青年因生活壓力、個人升遷等方面的因素,充分就業積極創業的主動性和內生動力不足。生存型農村青年受個人學歷層次、專業技能以及當地自然條件和產業發展等方面的限制,務農收入少,務工收入不高,個體經營發展受限,生活水平持續提升存在困難。
(二)外出務工型
外出務工型農村青年是目前農村青年的主體。這部分農村青年由于學歷層次不高,沒有接受過系統的專業教育,主要從事建筑、電子產品裝配、服裝生產、物流、交通運輸、外賣配送、銷售等行業,所從事的工作勞動強度大、技術含量不高、勞動安全往往得不到有力保障。農村青年大量外出務工導致部分鄉村空心化、老年化,出現留守兒童等社會問題,使得這些地區失去活力。調研發現,外出務工農村青年大多想回到鄉村、城鎮或者縣城發展,這樣既能夠照顧家庭,又可以參與鄉村建設。但由于家鄉沒有合適的工作崗位或是無法獲得較高的收入,他們不得不作出取舍,到發達地區務工以獲取較高的收入。
(三)返鄉創業型
返鄉創業型青年是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推動力量。返鄉創業型青年往往在外有了一定的資金、技術和市場經驗積累,看到了家鄉特色農產品、傳統手工藝品、人文自然風光等資源的潛在市場優勢,回鄉發展相關產業,同時他們在創業的過程還能帶動一部分當地群眾實現就業。返鄉創業青年在創業過程中有時會遇到資金周轉短缺、缺乏技術指導、無法準確預測市場等方面的問題,創業成效不佳。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為返鄉創業青年提供資金支持、技術指導、市場平臺以及合作機制等方面的作用還有待進一步發揮,對幫助返鄉青年便利創業的政策制定以及宣傳還有待進一步加強,有利于農村青年創業的良好氛圍還有待進一步營造。
四、推動廣西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的對策建議
目前學界主要圍繞發展縣域經濟、大力發展職業教育、轉變青年就業觀念等方式促進青年就業,對廣西農村青年就業問題的研究不多。筆者認為推進鄉村全面振興與廣西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是相輔相成的,一方面,推進鄉村全面振興可以為廣西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提供巨大便利;另一方面,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又是助推鄉村全面振興的重要力量。因此,要充分發揮鄉村全面振興戰略在促進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中的重要作用。
(一)立足本地優勢,發展特色產業
廣西地處低緯度地區,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區,氣候溫暖、雨水充沛,光照充足,地形總體以山地丘陵、盆地為主,山地約占39.7%,丘陵約占10.3%,平原、谷地約占26.9%,水面約占3.4%,多樣性的地形和適宜的氣候使廣西擁有豐富的動植物資源,這就為鄉村特色產業發展提供了充足的資源。因此,要充分發揮特色優勢,大力開展品牌認證,積極推進百色芒果、富川臍橙、恭城月柿、西林砂糖橘、武鳴沃柑、北流百香果、容縣沙田柚、平南龍眼、橫州茉莉花等產業園區建設,不斷強化水果全產業鏈建設。立足當地特色農產品,加強技術人員培育和技術指導,培養和選樹致富能手,成立生產合作社,加強與大型商超和農貿市場的深度合作,發展訂單式特色農產品生產。要通過政策、資金和技術支持,延長農產品深加工產業鏈,建設農產品深加工產業園區,充分深化粵桂合作,依托粵港澳大灣區,不斷拓展域外市場和國際市場,推動廣大農村青年在特色產業發展中實現充分就業創業。
(二)挖掘資源稟賦,促進鄉村文旅發展
一方面,特殊的地理環境造就了廣西豐富的自然景觀資源;另一方面,廣西擁有11個世居少數民族,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了獨具特色的文化、風俗和傳統,擁有豐富的特色民族文化資源。截至2023年年底,廣西鄉村旅游接待人數2.5億人次,實現鄉村旅游收入約2 265.07億元,同比增長78.3%。廣西擁有全國鄉村旅游重點村鎮53個,四星級以上鄉村旅游區761個,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鎮49個,生態特色文化旅游示范村399個。要進一步在此基礎上推進鄉村旅游品牌化、特色化發展,進一步吸引外來投資,加強對當地特色鄉村旅游資源的開發,加強規劃引導,形成聚焦效應,加強宣傳推廣,積極吸引和動員當地農村青年參與鄉村旅游發展。一方面可以圍繞鄉村旅游開展民宿、農家樂、特色美食、特色手工藝品銷售等創業活動,另一方面還可以依托相關產業吸收農村青年原地就業創業,使農村青年在多樣性文化和旅游賦能鄉村振興發展道路中實現就業創業,積極為推動鄉村振興貢獻農村青年力量。
(三)發揮區域聚集效應,推進城鄉融合發展
城鄉融合發展是中國式現代化的必然要求,要進一步發揮縣域經濟和鄉鎮區域經濟的聚集效應,結合當地實際情況,加快縣域經濟和鄉鎮區域經濟的發展。一方面要加快當地產業發展,招商引資,鼓勵有實力的農村青年創辦企業和工廠,吸收包括農村青年在內的鄉村居民原地就業;另一方面要積極發展集體經濟、個體經濟等市場主體,不斷活躍市場,增強縣域經濟和鄉鎮區域經濟產業、資源、市場和人口的聚集效應,逐步有計劃、有步驟地推進農村人口城鎮化。同時,要保障進城落戶農民的合法土地收益,維護進城落戶農民的土地承包權、宅基地使用權和集體收益分配權,鼓勵支持農村青年承包土地開展規模化生產,培育和造就新型職業農民和新型農業產業工人,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觀光農業等,使城鄉發展相互協調、相互補充、相互促進,為廣大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提供廣闊舞臺。
(四)擴大數字網絡優勢,助推充分就業創業
一方面,要充分利用數字網絡優勢開展技術培訓,不斷提升農村青年參與鄉村特色產業發展的能力,提高其綜合素質。通過廣西農產品貿易網、淘寶、抖音、攜程等平臺加強宣傳推介,不斷提升當地產品和文旅資源的吸引力,進一步擴大銷路、招攬客源,為農村青年充分就業創業提供便利。另一方面,要建設好鄉村振興政策咨詢平臺、投融資平臺、產業發展信貸平臺、市場需求發布平臺、就業信息共享平臺、職業技能培訓平臺等,為農村青年就業創業提供較為全面的保障。
(五)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提升就業創業能力
農村青年應緊跟時代步伐,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根據鄉村全面振興戰略的要求,從自身出發、從本地實際出發,不斷提升自身產業發展能力、經營管理能力、政策運用能力和職業技能等,充分洞悉和及時把握當地的就業創業機遇,積極爭取相關部門和社會組織的支持幫助,實現充分就業創業。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都是奮斗出來的。廣大農村青年只要愿意奮斗,就能在黨和國家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的支持下,推動鄉村全面振興,實現共同富裕。此外,還要繼續完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教育醫療服務、社會保障制度等,為農村青年扎根鄉村、發展鄉村、管理鄉村、繁榮鄉村消除后顧之憂。
參考文獻:
[1]廣西壯族自治區統計局.廣西統計年鑒(2023)[M].北京:中國統計出版社,2021:47.
[2]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選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158.
[3]馬克思,恩格斯.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10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412.
[4]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委員會.中國共產黨廣西壯族自治區第十二屆委員會第八次全體會議公報[N].廣西日報,2024-07-31(001).
[5]龔文穎,陳貽澤.堅定不移沿著總書記指引的方向奮勇前進[EB/OL].(2023-10-13)[2024-08-31].http://www.gxzf.gov.cn/gxyw/t17271838.shtml.
[6]郭凱倩.鄉村旅游已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有效途徑[EB/OL].(2024-04-29)[2024-08-31].http://wlt.gxzf.gov.cn/zwdt/mtsy/t18361219.shtml.
責任編輯:朱松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