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鄉村振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保障功能。陜西省吳起縣以五大振興為主線,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將“黨建+”滲透于鄉村振興的各個方面,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以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為重點,大力提升農村綜合治理水平,走出了一條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關鍵詞:基層黨建;鄉村振興;實踐路徑;經驗啟示
鄉村振興是我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持續深入做好“三農”工作,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大戰略抉擇。鄉村振興必須堅持黨的領導,充分發揮黨在農村工作中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政治保障功能。高度重視并充分發揮基層黨建的引領功能,是鄉村振興的關鍵之舉。
一、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
在黨建引領鄉村振興實踐中,各地發揮地方優勢,探索出一系列具有區域特色的鄉村振興的成功案例,形成了中國之治的實踐經驗,如山東曲阜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基層黨建,構建“四位一體”鄉村治理新模式;中國(河南)自由貿易試驗區開封片區黨建引領助發展,特色產業開新局等。位于陜西省延安市的吳起縣,同樣在鄉村振興中走出了一條獨具特色的富民強農之路。
作為中央紅軍長征勝利落腳點、全國退耕還林示范縣,吳起縣擁有特殊的歷史地位與重大生態使命。近年來,吳起縣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陜西考察重要講話精神,在鄉村振興中全力推進組織振興,強化政治引領,將“黨建+”全面滲透至鄉村振興的各個環節,有效破解制約鄉村發展的突出難題。在農業領域,積極調整結構、穩定民生,深化土地要素市場化改革,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發展壯大集體經濟與循環經濟,因地制宜培育生態漁業養殖、陜北小雜糧、山地蘋果等優勢特色產業。同時,充分發揮紅色文化賦能作用,依托當地豐富的紅色歷史資源,大力發展紅色研學與紅色旅游,將紅色資源成功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在黨建引領、鄉村治理和鄉村建設等方面,成功打造了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獨具特色的吳起模式。
吳起縣鄉村振興之路具有內在的特殊性與典型性。其特殊性在于將黨的領導與地方特色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當地歷史、生態及紅色資源優勢,走出了一條契合自身實際的鄉村振興之路,生動詮釋了馬克思主義基層黨建理論,有助于提升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理論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同時,吳起縣鄉村振興的實踐經驗處處彰顯著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深邃思想智慧,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與鄉村振興實踐的完美融合,展現出極為典型的引領示范效應,可為其他擁有類似資源和發展需求的地區提供參考。
二、吳起縣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實踐路徑
加強鄉村治理建設是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關鍵點,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任務和應對百年未有之大變局的壓艙石。吳起縣深入貫徹鄉村振興戰略的總要求,堅持黨管農村工作原則,以五大振興為抓手,以組織振興和人才振興為重點,大力提升農村綜合治理水平,奮力實現鄉村振興的總目標。
(一)持續加強組織振興
第一,優化黨的基層組織體系,夯實執政之基。關注農民,加強黨的組織建設是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的重要內容。列寧認為“黨應當是組織的總和”,不組織群眾,無產階級將一事無成。組織起來的無產階級就無所不能。黨的十九大報告強調,基層組織“要以提升組織力為重點,突出政治功能”。同時,明確指出,黨的領導是“全面”的,也即是“哪個領域、哪個方面、哪個環節缺失了弱化了,都會削弱黨的力量,損害黨和國家事業”。基層是黨的執政之基、力量之源,只有使基層黨組織在內的黨的各級組織都健全起來、強大起來,黨的組織優勢才能發揮出來,黨的領導才能“如身使臂、如臂使指”。
吳起縣下設9個鎮黨委和1個街道黨工委,91個村黨支部,615個網格(村民小組)。在鄉村振興中堅持組織振興先行,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政治引領、組織引領作用,狠抓組織體系建設、制度保障,為鄉村振興提供堅強有力的組織保障。依據縣域實際,建立起縣委統一領導下的以農村黨支部為基礎的層級黨建組織體系,組織縣、鎮、村三級黨組織書記抓基層黨建工作,層層建立責任體系,傳導工作壓力。構建了以網格化管理為基礎的“行政村黨支部—網格(村民小組)黨小組—黨員聯系戶”的村黨組織體系,在網格內統籌開展黨的建設、鄉村治理、社會救助等工作,組織群眾積極參與和美鄉村建設、人居環境整治、農村生態保護。
第二,系統規劃,做好政策引領和監督保障。以健全組織體系提升組織力為重點,堅持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注重頂層設計。《吳起縣推進組織振興引領鄉村振興(2021—2025年)五年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對干部鄉村振興能力、鎮(街道)運轉保障、農村基層黨組織貫徹執行能力、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規范運行能力、鄉村治理體系完善程度提出明確目標、責任和要求,進一步健全組織體系,加強人力資源保障,提升農村基層黨組織組織力,有效解決制約鄉村組織振興的突出問題。《進一步深化“雙積”黨建考核模式的實施意見》《吳起縣村干部管理辦法(試行)》對有效落實方案,有效發揮基層黨組織在鄉村振興中的引領作用,形成了領導有力、運轉有序、治理有效的鄉村組織振興體制機制和制度體系,為鄉村振興提供了重要方向指引和制度支撐。建立村級黨組織標準化建設省級示范村臺賬,落實全縣9個省級示范村縣級領導包抓責任,夯實筑牢村級黨組織戰斗堡壘。
(二)持續加強人才振興
吳起縣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將鄉村人才振興納入黨委人才工作總體部署,出臺了《吳起縣推進鄉村人才振興(2021—2025年)五年行動方案》,將引賢才、育全才、用好才、守住才作為人才振興的總原則,引導各類人才向農村基層一線流動,打造一支能夠擔當鄉村振興使命的人才隊伍。
第一,選優配強頭雁隊伍。嚴格駐村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選派管理,把政治素質過硬、熱愛農村工作、服務意識強烈的機關優秀黨員干部推選出來。干部選派依照“先定村、再定人”原則,有針對性選派駐村第一書記,統籌調配工作隊員,加強協同監督管理。2021年,向全縣52個脫貧村、3個易地搬遷社區、1個紅色美麗村、18個鄉村振興示范村、1個鄉村振興任務重的村、5個軟弱渙散村選派第一書記72人、駐村工作隊員143人,連任駐村第一書記21人,實現“五類村”選派全覆蓋。
第二,優化干部隊伍結構。堅持“精簡職數、保障質量、提高待遇、提升能力”的原則,按照不低于30%的比例精簡優化村組干部隊伍。堅持年齡不超過60周歲、具有初中以上文化程度、有主導產業、不屬于“兩頭跑”干部等四個條件,全面優化村組干部隊伍結構。目前,全縣村(社區)“兩委”整體實現了學歷、年齡“一升一降”目標,村級班子結構全面得到優化。
第三,強化激勵機制。一是強化榮譽激勵。綜合運用考核獎勵、專項表彰等方式激勵鄉村振興優秀干部,在干部提拔、重用和年度考核獎勵及專項表彰中通過提高人選比例適度向鄉村振興一線人員傾斜。例如,規定鎮(街道)和縣直部門單位每年推薦提拔或重用的干部人選中鄉村振興一線干部比例不得低于30%。年度考核為優秀等次的鎮(街道),公務員年度考核優秀等次比例提高到20%。引導和鼓勵縣直部門干部到村任職領辦產業,并優先晉升鄉鎮職級。二是加大資金激勵。出臺《關于調整村級運轉經費和村干部補貼標準核算的實施辦法》,全面提升村級運轉經費和村干部待遇補貼,將每村每年3萬元村級運轉經費增加到4萬元,村黨支部書記兼任村委會主任每月補貼由3 000元增加到4 000元,新增加村黨支部副書記、村委會副主任每年補貼2.4萬元等,極大地提高了村組干部推進鄉村振興的工作積極性,激勵村干部擔當作為。
(三)持續加強產業振興
產業振興是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和促進鄉村振興的物質基礎。吳起縣打出了一套產業振興的組合拳。
第一,“黨建+產業”助力產業振興。“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工作思路,突出政治引領和服務功能。將“黨建+”滲透于鄉村振興實踐中,推行“支部+合作社+農戶”“家庭農場”“場戶聯動”等抓黨建促鄉村振興的模式;全面推廣村組干部、黨員“1+1”“1+N”幫扶機制。建立“產業理事會”,鼓勵黨員帶頭流轉土地,帶頭引技術、抓項目、帶產業。圍繞“抓村干部示范,發展頭雁經濟;抓能人返鄉,發展歸雁經濟;抓本地大戶,發展家雁經濟”的思路,全力培育發展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創新經濟發展模式,發展壯大集體經濟,實現農村產業興旺。五谷城鎮將山地蘋果作為富民增收的首位產業,在鎮黨委統一部署要求下,形成了領導干部督促抓、包村干部蹲點抓、村組干部帶動抓、能人大戶示范抓,廣大群眾全員參與,人人負責的工作機制,全力保障山地蘋果的增產增收。
第二,激活產業發展動能。積極發揮基層黨組織在產業振興中的核心作用。堅持把深化黨組織積星、黨員積分“雙積”考核模式,與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落實基層黨建“四化”建設任務、開展“千村示范、萬村達標”、培育“一鎮一業”“一村一品”結合起來,切實發揮黨員帶富作用,進一步激發了組織活力。在縣委統一領導下,2021年以來,實施集體經濟項目144個,農村黨員帶頭發展特色產業,創辦農民合作社、家庭農場等新型農業經營主體23個,發動鄉賢能人返鄉創業簽訂合作協議150個。打造了周灣萬畝葵花觀光園、五谷城萬畝小雜糧種植基地、長城千畝胡蘿卜示范園,建成以山地蘋果、特色雜糧、瓜果蔬菜、畜禽養殖為主的四大產業示范帶。
(四)持續加強文化振興
第一,大力開展科技興農。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的指導思想,重視科技興農富農。圍繞農業產業發展需求,努力打造一支“本領強、業務精、懂經營”的農業農村專家工作組,長期入駐鄉村掛職服務,蹲點服務,實地指導,為廣大農村培養更多帶領技藝傳承、帶領產業發展、帶動群眾致富的專業人才,持續開展科技特派員工作。發展鄉村數字經濟,以農業新質生產力推動鄉村產業現代化。加強以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為特征的新質生產力技術培訓,培養與現代農業數智化科技相適應的數智農業勞動者。
第二,大力發展鄉土文化。推動鎮村黨組織把農村精神文明建設抓在手上,大力弘揚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發揮先進社會意識的育人功能,培育文明鄉風,發展群眾喜聞樂見的大眾文化。以鄉村、社區為陣地,以紅色歌舞、陜北民歌、廣場舞等為依托,吸納本土文藝人才,發展本土文化產業。依托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道德講堂等陣地,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建設,提升農民思想道德素質和農村社會文明程度。廣泛開展文明村鎮、文明家庭等群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凝聚精神力量。
(五)持續加強生態振興
吳起縣牢固樹立和踐行保護自然、順應自然、敬畏自然的生態文明理念,堅持保護和發展生產力,生態保護與修復并舉的方針,因地制宜,引導綠色發展推動農業升級、促進農村進步、實現農民富裕。
第一,以生態立縣錨定鄉村振興主基調。吳起縣“十四五”規劃明確了生態立縣的總方針和堅持生態環保、實現綠色發展的基本原則。提出了集生態治理、保護和建設于一體的生態立縣戰略規劃,堅持生態建管并舉,把防污治污、耕地保護、發展循環經濟和新能源作為促進綠色可持續發展的重要舉措。
第二,多措并舉打造生態富民惠民新業態。深入貫徹落實“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生態文明建設理念和生態立縣的總方針,著力于生態保護和修復,適度開發利用,以環境美、生態優、發展后勁足為目標,多措并舉奮力打造生態富民惠民新業態。圍繞山水林田湖草試點項目等重點生態工程,采取人工造林、森林撫育、黃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等措施有效保護和修復生態環境。按照“果畜主導、特色補充、設施配套、融合發展”的思路,因地制宜,大力發展山地蘋果、小雜糧、中草藥、種養循環等富民產業。打造了集生態產業和觀光旅游于一體的“一園四基地”,即國家級周灣長城現代農業園區,特色南瓜基地、雜糧基地、香菇基地、中藥材基地。同時,按照“果畜有機循環、菜糧高效提質、林水產品補充、特色種養訂單”的工作思路,持續推進農業產業體系建設,壯大現代農業產業。通過優化產業結構,改善生態環境,促進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2023年,面對經濟下行壓力,吳起縣承壓攻堅、強基固本,經濟呈現穩中向好趨勢,能化、農業等多領域發展取得喜人成績,百姓獲得感和幸福感持續提升。
三、吳起縣基層黨建引領鄉村振興的經驗啟示
(一)堅持黨管農村總原則,抓好基層黨建
習近平總書記特別重視農村基層黨建的作用,認為“辦好中國的事情,關鍵在黨”“黨的根基在基層,一定要抓好基層黨建,在農村始終堅持黨的領導”。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提出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原則,排在首位的就是“堅持黨的全面領導”。鄉村振興是一項涉及經濟、政治、文化、生態的系統性工程,需要縣級黨委從系統全局充分考慮各大領域之間的關系,系統規劃,統一領導,協同發力。農村工作千頭萬緒,紛繁復雜,需要有組織地開展,離開了黨的統一領導和嚴密組織將會一盤散沙,一事無成。吳起縣鄉村振興的成效得益于其科學嚴密的黨建組織,暢通了黨和其神經末梢的聯系。通過“黨建+”建立起黨聯系群眾,引領鄉村振興的紐帶。無論農村社會結構如何變化,各類經濟社會組織如何發育成長,農村基層黨組織的領導地位都不能動搖,戰斗堡壘作用都不能削弱。
(二)基層黨建要以提升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核心
鄉村振興依靠的主體是廣大農民,抓基層黨建的關鍵是要通過黨的自身建設,密切與人民群眾的聯系,激發廣大農民群眾建設新農村的熱情和動力。因此,要善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以提升基層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斗力為核心,創新黨性教育形式,提升鄉村治理能力。
吳倉堡鎮黨性體檢中心是吳起縣黨員教育的一張名片,它將醫學體檢理念運用于黨員教育實踐活動,及時查檢黨員干部隊伍中出現的黨性不強、初心缺失等問題,對癥施治,鏟除內疾外患,激活為民初心,筑牢戰斗堡壘。“小院說事”聚焦群眾急難愁盼問題,充分運用人民調解、司法調解、行政調解“三項調解”,在始發階段化解、在爆發階段調解、在緩和階段鞏固,全面建立事前預防網、事中調和網、事后鞏固網,實現“三網協調”,全面提升鄉村社會治理水平,提升了黨的凝聚力、號召力。
凝聚力和戰斗力是相輔相成的。為人民群眾謀利益、為百姓謀幸福是提升凝聚力的前提,而凝聚力又是戰斗力的重要基礎。戰斗力體現在基層黨建帶領鄉村振興的建設成效上。在新時代鄉村振興中,吳起縣創造了“支部建在產業上”的基層黨建模式,把黨組織的工作有效嵌入產業發展,進一步激發了組織活力,取得了較為突出的成就。2023年,吳起縣縣域經濟綜合實力居“西部百強縣”第62位、全國投資潛力百強縣第89位,2022年邁入陜西省縣域經濟高質量發展十強縣。
(三)注重核心引領,把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進行深度融合
基層黨建與鄉村振興緊密相連,發揮著極為重要的核心引領作用。一方面,基層黨建為鄉村振興筑牢根基,提供政治保障,黨員干部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帶動村民參與建設,激發內生動力。另一方面,基層黨建為鄉村振興注入動力,黨組織整合資源引領產業發展,制定規劃、引進技術經驗推動農業產業化現代化;注重生態保護引領綠色發展,打造美麗宜居鄉村;促進鄉村精神文明建設,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傳承優秀傳統文化,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鄉村振興的生動實踐證明,只有不斷加強基層黨建工作,才能更好地引領鄉村振興,實現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宏偉目標。
四、結語
吳起縣鄉村振興的實踐為其他地區提供了寶貴的經驗借鑒。在新時代的征程中,應充分認識基層黨建在鄉村振興中的關鍵作用,不斷加強黨的領導,優化組織體系,培育人才隊伍,推動產業發展,弘揚先進文化,守護生態家園。鄉村振興的偉大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必須堅定信心,勇于創新,為實現鄉村全面振興、建設美麗中國而不懈奮斗。
參考文獻:
[1]山東曲阜:推進優秀傳統文化深度融入基層黨建 構建“四位一體”鄉村治理新模式[EB/OL].(2019-11-05)[2019-11-05].http://dangjian.people.com.cn/n1/2019/1105/c429005-31438717.html.
[2]第六屆基層黨建創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動推薦案例名單[EB/OL].(2023-05-25)[2024-10-29].http://www.shashi.gov.cn/ssqxw/ssyw/202306/t20230601_838282.shtml.
[3]郭秀蘭.深刻理解鄉村治理的基本邏輯 走好新時代趕考之路[J].經濟問題,2021(11):10-16.
[4]列寧.列寧全集:第8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6:252.
[5]趙樂際.全面理解和準確把握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N].人民日報,2017-11-11(004).
[6]馮忠華.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N].學習時報,2024-08-23(001).
[7]肖龍,馬超峰.鄉村數智化治理的新質生產力邏輯、機制及進路[J].深圳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4,41(4):97-105.
[8]萬眾一心開拓進取把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推向前進[N].人民日報,2017-10-20(001).
[9]張忠軍.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必須堅持黨的全面領導[N].人民日報,2024-08-05(009).
責任編輯:李偉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