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效“6+1”課堂有兩部分組成,第一部分是高效“6+1” 課堂模式中的 “6”,包括“導”“思”“議”“展”“評”“檢”6 個環節。第二部分是高效“6+1” 課堂模式中的“1”,謂之“用”,在課后的自習中進行。這樣,每項教學內容的教學流程都需要七個環節?;谶@種模式,本文著力于試卷講評課的研究,打造數學高效課堂。
關鍵詞:“6+1”課堂;高效課堂;試卷講評
一、“6+1”課堂結構
導,課堂起點。包括“導入”和“導學”。導入,是一節課的開端,教師要用簡潔明快的語言或通過一定的媒介實現舊知向新知的導入,以激發學生對將要學習知識的好奇心。導入之后,便是導學,教師簡要告知學生當堂的學習目標、重點難點、需要解決的問題。
思,自讀深思。要求學生在規定的時間內獨立思考、深入鉆研,要求老師勤于巡視并密切關注每一個學生的自學狀況。該環節主要是培養獨立思考的能力和自己發現問題的能力。
議,合作學習。一是兩兩合作,互幫互學;二是問題討論,解決自學中的疑難問題。學生根據教師出示的討論題目(有討論必要且有一定價值的問題)。該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合作學習能力、口頭表達能力和溝通雄辯的能力。
展,激情展示。小組討論之后,要進入展示環節。展示人由教師老師指定,或口頭表述,或到黑板上板演。教師鼓勵學生展示、質疑、挑戰、糾錯、補充。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大膽展示的能力、發散思維能力和勇手質疑的能力。
評,點評精講。該環節,教師帶領學生盤點 “戰果”,提醒學生有哪些規律性的東西要記住,有哪些方法要把握,對本節知識進行整體梳理形成知識網絡?!霸u”是精講,“評”是拓展,“評” 是點睛,“評”是結論。在“評”的環節,教師主要是講規律、講思路、講方法,講線索、講框架。
檢,檢測反饋。由教師對當堂所學效果通過提問等形式進行檢測,主要是檢驗本節課學生學習效果、學習目標落實如何。該環節主要培養學生整理歸納的能力、反芻內化的能力。
用,鞏固遷移、學以致用。該環節在課后的自習課上進行,通過練習、作業或活動等多種形式讓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夯實雙基,最終到達學以致用的目的。該環節主要是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6+1”課堂教學應用實例
(一)教學目標:
1.能用倍角公式化簡形如的式子;
2.能夠找到兩角之間關系(倍角、互余、互補),進行三角恒等變換;
3.能靈活應用正弦定理、余弦定理解決“爪型”三角形問題。
(二)重點難點
講評重點:典型錯誤出錯原因的剖析與糾錯
講評難點:典型題目解題思路與解題方法探究
(三)課前準備(請同學們記錄自己的錯題,并分析原因)
自主糾錯:
成績分析:
應得分數:_________," 實得分數:_____________。
錯因分析:
(四)歸類講評
1.(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7題)我國國旗的圖案由一大四小五顆五角星組成,如圖,已知該五角星的五個頂點構成正五邊形的五個頂點,則("""")
學生分析自己的錯因,遇到的問題(如何求兩個角、如何化簡),以及如何解決。教師補充,做題技巧,小題小做。
鏈接課本:(必修三--8.2.3倍角公式--練習B.3)
求的值(提示:乘以并除以)
知識來源于課本,回歸教材,夯實基礎。
學生進行規律總結,教師補充(余弦積,角倍增)
變式:計算的值.
利用變式(限時練),再次鞏固強化這一知識點。
2.(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學生分析自己的錯因,遇到的問題(如何用已知角表示未知角),以及如何解決,教師補充。
教師指出三角函數化簡方向以及研究三角函數的基本思想方法(整體代換、數形結合)
學生進行規律總結:(化同名、化同角)
學生當堂限時練,鞏固強化知識。
3.(錯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板書,引導學生分析題目,抓住三角形特征----“爪”型三角形,分析已知條件,回憶面積公式,從而一題多解(向量法、余弦定理、幾何法),強調余弦定理是通性通法。
鏈接高考:2023年全國Ⅱ卷17
小組合作探討,小組代表展示,給足學生空間,放手讓學生去展示,給與鼓勵和支持。
(五)課堂小結(學生總結,教師補充)
(六)課后限時練(針對本節課知識點進行補償練習,及時反饋)
三、結語
在新課標背景下,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是課堂上的主體,應當充分發揮學生主體性。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每一種教學模式都不是固定的流水線,而是根據學生實際情況,教學內容靈活轉變,多種模式相互借鑒、相互補充,構建高中數學高效課堂。
參考文獻:
李德志.高效“6+1”教學模式在高中數學特色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數學探究,2021(8):33-34.
王志強.蔣永鴻.核心素養視角下高中數學教學設計策略[J].甘肅教育,2022(18):109-111.
孫漢哲.怎樣學好高中數學------高中數學學習方法探討[J].教育界:綜合教育研究,2016(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