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探討非物質文化遺產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策略。分析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藝術價值及其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現狀,提出一系列旨在提升展示效果、促進文旅融合發展的策略,具體包括情境化設計、互動性體驗、主題化呈現、情感共鳴激發等,旨在增強游客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知與體驗,促進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護與傳承,同時推動商業空間實現特色化發展。
關鍵詞:文旅融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商業空間;展示策略
隨著文化旅游的興起,非物質文化遺產(以下簡稱“非遺”)作為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精髓,逐漸成為旅游業發展的重要資源。尤其是文旅融合的發展趨勢,不僅為非遺保護提供了新路徑,而且為商業空間注入了獨特的文化魅力。然而,如何在商業空間中有效展示非遺,使其在得到傳承與保護的同時,實現經濟效益與文化效益的雙贏,是當前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旨在從文旅融合的視角出發,探討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策略,以期為相關領域提供有益的參考。
一、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的商業價值與文化意義
在文旅融合的大潮中,非遺不僅承載著厚重的歷史與文化底蘊,而且蘊含著巨大的商業價值與文化意義。從商業價值的角度看,非遺作為獨特的文化資源,為旅游業和商業空間提供了差異化的發展路徑。隨著消費者文化體驗需求的日益增長,將非遺元素融入商業空間,不僅能夠吸引游客駐足,還能延長游客停留時間,增加消費機會。例如,傳統手工藝品的現場制作與售賣、非遺主題的文化創意產品等,都成為商業空間吸引游客的亮點。同時,非遺的展示與銷售促進了相關產業鏈的發展,帶動了地方經濟的繁榮。
從文化意義的角度看,非遺是民族精神和傳統文化的精髓所在,它們記錄了人類社會的發展歷程,承載著民族認同感。在商業空間中展示非遺,不僅是對這些寶貴文化遺產的傳承與保護,更是對民族文化的弘揚與推廣。通過展示非遺,游客能夠更直觀地感受到民族文化的魅力,增強文化自信和民族凝聚力。此外,非遺的展示還能激發公眾對傳統文化的興趣與關注,促進非遺知識的普及與傳承。這種文化的傳承與發展,對于維護文化多樣性、推動社會文明進步具有重要意義。
基于此,在文旅融合的背景下,非遺的商業價值與文化意義相得益彰。一方面,非遺的商業價值得以充分挖掘和利用,為旅游業和商業空間注入了新的活力;另一方面,非遺的文化意義得到更廣泛的傳播與弘揚,為民族文化的繁榮與發展貢獻了力量。因此,推動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與利用,是實現文旅融合、促進文化傳承與經濟發展的雙贏之舉。
二、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現狀
在文旅融合浪潮的推動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呈現出多元化、創新化的趨勢,但同時也面臨著一些挑戰和問題。從展示形式上看,目前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方式多種多樣,既有傳統的靜態展示,如圖片、實物展覽等,又有動態的互動體驗,如非遺技藝現場表演、游客參與制作等。這些展示方式各有特色,為游客提供了豐富的文化體驗。然而,部分商業空間在非遺展示上存在展示手段單一、缺乏創意等問題,難以充分展現非遺的獨特魅力。
從市場反響來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受到了越來越多游客的歡迎。許多游客表示,在商業空間中欣賞非遺表演、購買非遺產品,讓他們感受到了傳統文化的魅力,增強了文化自信。同時,非遺的展示也為商業空間帶來了可觀的經濟效益,推動了地方經濟的發展。然而,隨著市場競爭的加劇,一些商業空間為了吸引游客眼球,存在過度商業化的問題,導致非遺展示失去了原有的文化內涵和特色,甚至對非遺的傳承與保護產生了負面影響。此外,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還面臨著一些挑戰:一方面,由于非遺項目眾多且分布廣泛,如何篩選出適合在商業空間展示的非遺項目成為一個難題;另一方面,非遺傳承人的培養與保護是制約非遺展示效果的重要因素,許多非遺項目面臨著傳承人老齡化、后繼無人的問題,導致非遺技藝難以得到有效傳承。因此,在推動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時,需要充分考慮非遺項目的特點與市場需求,注重非遺傳承人的培養與保護,確保非遺展示能夠持續、健康地發展。
三、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策略
(一)情境化設計
在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可通過情境化設計實現獨特而引人入勝的效果。情境化設計旨在為觀眾營造一個具有故事性和沉浸感的環境,使他們能夠更好地理解和感受非遺的魅力。例如,在一個以傳統手工藝為主題的商業空間中,可以打造一個模擬古代工坊的場景,通過精心布置的木質工具、古樸的工作臺以及傳統的裝飾元素,讓觀眾仿佛穿越時空,置身于古代工匠的工作環境之中。在這個情境中,可以安排專業的手工藝人進行現場展示。他們身著傳統服飾,熟練地運用古老的技藝制作手工藝品,如陶瓷、木雕、刺繡等。觀眾可以近距離觀察手工藝人的制作過程,感受他們的精湛技藝和對傳統文化的執著追求。同時,還可以設置講解區域,由專業的講解員為觀眾介紹非遺項目的歷史淵源、文化內涵和制作工藝,讓觀眾在欣賞的同時也能學到豐富的知識。
為了增強情境化設計的效果,可以運用多媒體技術。比如,在展示區域設置大屏幕,播放與非遺項目相關的紀錄片、動畫或虛擬現實內容,讓觀眾更加直觀地了解非遺的發展歷程和傳承現狀。此外,還可以利用音頻設備播放傳統的音樂或音效,營造帶有古典韻味的氛圍。例如:在一個展示傳統戲曲非遺項目的商業空間中,可以搭建一個小型的戲曲舞臺,布置精美的戲服、道具和背景。定期安排戲曲表演,使人們欣賞到原汁原味的傳統戲曲演出。同時,在舞臺周圍設置展示區域,展示戲曲的歷史、流派、角色特點等內容,讓觀眾在觀看表演的同時,能深入了解戲曲文化的內涵。
情境化設計還可以與商業空間的其他功能相結合。比如,在一個購物中心中,可以將非遺展示區域與餐飲區域相結合,打造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街區。在這個街區中,人們不僅可以品嘗各種傳統美食,還可以欣賞與美食相關的非遺項目展示,如傳統烹飪技藝、特色餐具制作等。這樣的設計既滿足了觀眾的購物和餐飲需求,又為他們提供了一個了解非遺文化的機會,實現了商業與文化的有機融合。
(二)互動性體驗
互動性體驗是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展示的重要策略之一。通過互動性體驗,觀眾可以更加深入地參與非遺項目,增強對非遺的理解和感受。
手工制作體驗:在商業空間中設置專門的手工制作區域,邀請非遺傳承人或專業的手工藝人指導觀眾進行手工制作。例如,在一個展示傳統剪紙非遺項目的商業空間中,可以設置剪紙工作坊,為觀眾提供剪紙工具和材料,讓他們在專業人士的指導下嘗試剪紙創作。觀眾可以通過親自動手制作,感受剪紙的技巧和樂趣,同時能更加深入地了解剪紙文化的內涵。
虛擬現實(VR)和增強現實(AR)技術的應用:利用這些先進的技術,可以為觀眾打造一個虛擬的非遺體驗空間。可以在一個展示傳統建筑非遺項目的商業空間中,通過VR技術讓觀眾身臨其境地參觀古代建筑,感受其宏偉的氣勢和精湛的工藝;或者利用AR技術,讓觀眾通過手機或平板電腦掃描展示物品,獲取更多關于非遺項目的信息和互動內容。
游戲和競賽:在商業空間中設置與非遺項目相關的游戲區域,如傳統游戲挑戰、知識問答競賽等。觀眾可以通過參與游戲和競賽贏取獎品,同時加深對非遺的認識和了解。例如,在一個展示傳統武術非遺項目的商業空間中,可以設置武術挑戰游戲,讓觀眾在虛擬環境中與武術高手進行對決,體驗武術的魅力。
與社交媒體相結合:在商業空間中設置拍照打卡點,鼓勵觀眾拍照并分享到社交媒體上。這樣不僅可以增加觀眾的參與感和互動性,還可以通過社交媒體的傳播,擴大非遺項目的影響力。例如,在一個展示傳統服飾非遺項目的商業空間中,可以設置傳統服飾試穿區域,讓觀眾穿上精美的傳統服飾拍照留念,并分享到社交媒體上,吸引更多的人關注非遺文化。
(三)主題化呈現
首先,要確定一個具有吸引力的主題。主題可以根據商業空間的定位、目標受眾以及當地的文化特色來確定。例如:如果商業空間位于一個歷史文化名城,可以選擇以當地的歷史文化為主題,展示與該地區相關的非遺項目,如傳統建筑、民間藝術、傳統手工藝等;如果商業空間的目標受眾是年輕人,可以選擇以時尚、創意為主題,將現代元素與非遺項目相結合,展示具有創新性和時尚感的非遺作品。
其次,圍繞主題進行空間布局和展示設計。可以根據主題將商業空間劃分為不同的展示區域,每個區域展示與主題相關的非遺項目。例如,在一個以傳統節日文化為主題的商業空間中,可以設置春節、端午節、中秋節等不同的展示區域,分別展示與這些傳統節日相關的非遺項目,如春節的春聯、年畫,端午節的粽子制作、龍舟競渡,中秋節的月餅制作、花燈制作等。在展示設計方面,要注重營造主題氛圍。可以通過色彩、燈光、音樂等元素來營造與主題相符的氛圍。例如,在一個以傳統戲曲文化為主題的商業空間中,可以運用紅色、金色等色彩來裝飾空間,播放傳統戲曲劇目,設置戲曲表演舞臺和戲服展示區域,讓觀眾感受到濃厚的戲曲文化氛圍。
主題化呈現可以通過舉辦主題活動來實現。可以根據主題定期舉辦非遺展覽、演出、講座、工作坊等活動,吸引觀眾參與。此外,主題化呈現還可以與商業空間的品牌建設相結合。通過打造具有特色的非遺主題商業空間品牌,可以提高商業空間的知名度和美譽度,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參觀和消費。例如,在一個以傳統美食文化為主題的商業空間中,可以打造一個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牌,將傳統美食與非遺文化相結合,推出一系列具有特色的美食產品和服務,吸引更多的消費者前來品嘗和體驗。
(四)情感共鳴的激發
在文旅融合視角下,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不僅要注重形式和內容,還要致力于激發觀眾的情感共鳴。
首先,挖掘非遺背后的故事。每一項非遺都承載著豐富的歷史、文化和人文情感。例如,傳統的刺繡技藝可能蘊含著一位繡娘一生的堅守與傳承故事,古老的陶瓷制作工藝可能見證了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心血與付出。深入挖掘這些故事,并以生動的方式在商業空間中呈現,可以讓觀眾更加深刻地了解非遺的價值和意義。還可以在商業空間中設置專門的故事展示區域,利用圖片、文字、視頻等多種形式講述非遺背后的故事。比如:播放一段關于非遺傳承人的紀錄片,展示他們在傳承和創新非遺過程中的艱辛與喜悅;設置一個故事墻,用簡潔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描述非遺項目的歷史變遷和傳承脈絡,這些故事能夠觸動觀眾的內心,引發他們的情感共鳴。
其次,營造具有情感氛圍的展示環境。商業空間的設計應該注重氛圍的營造,讓觀眾在進入空間的那一刻就能感受到濃厚的情感氛圍。例如,在展示傳統民間音樂的商業空間中,可以通過播放悠揚的音樂、布置具有民族特色的裝飾、設置舒適的休息區域等方式,營造一種寧靜、祥和的氛圍,讓觀眾在欣賞音樂的同時能夠放松心情,沉浸在音樂所帶來的情感世界中。
綜上所述,文旅融合為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提供了新機遇。采用情境化設計、互動性體驗、主題化呈現、情感共鳴激發等策略,可以有效提升非遺展示效果,促進非遺保護與傳承,同時推動商業空間的特色化發展。未來,隨著文旅融合的深入推進和科技手段的不斷創新,非遺在商業空間中的展示策略將更加多樣化和個性化,為游客帶來更加豐富和深刻的文化體驗。
參考文獻:
[1]付建鑫,林慶華,厲笑余.文旅融合背景下公共藝術教育與地域文化融合的策略研究[J].社會科學家,2023(9):43-50.
[2]莊俊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邏輯與進路[J].邊疆經濟與文化,2023(10):67-70.
[3]鄧小艷.文旅融合背景下鄂西南民族地區“非遺+旅游”實踐策略研究[J].湖北經濟學院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23(10):65-68.
[4]袁力,王興蘭,黃一,等.文旅融合視角下的“非遺+博物館”跨界共享創新發展:以蜀繡為例[J].西部旅游,2022(10):44-46.
[5]江偉,周敏.文旅融合背景下的非遺主題文創產品開發策略研究:以無錫靈山小鎮·拈花灣為例[J].藝術百家,2020(5):200-204.
作者簡介:
陳楚程,碩士,廣東職業技術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展示藝術設計。
閻石發,碩士,廣東職業技術學院助教。研究方向:產品設計、交互設計。
陳燕燕,博士,廣東省輕工業技師學院副教授。研究方向:設計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