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實話,三角梅的故事大概發生在兩年多前,如果不是小航這篇作文,我早已淡忘。在航媽不斷啟發和“追問”中,故事情節逐漸清晰起來。
2019年底在三亞旅行時,小航第一次看到爬滿墻頭的三角梅,喜歡得不得了。于是,在2020年3月我網購了第一株三角梅,移栽到花盆不到一禮拜就蔫了。看著小航失落的模樣,只好安慰他可能是北方的氣候不適合養三角梅。過了一年,小航再次提出要養三角梅,我和航媽內心是拒絕的:一是家里陽臺上堆滿了他養的各種多肉植物,還有金魚、烏龜、蘋果螺,確實放不下;二是他對這些動植物沒有責任心,每天閱兵似的“照顧”,全靠爸爸換水澆花做后勤;三是每一個動植物都是生命,不能因為氣候或者不用心再養死一株三角梅。當時,他沉默了一秒就信誓旦旦地說:“我這次一定精心照顧,不會把它養死!”并主動提出自己會積攢20個作業A+來換一株三角梅。那段時間,為了早一點擁有三角梅,他的作業寫得非常用心,字跡也變得工整。我從網上查資料,提前準備調酸補鐵劑,調配酸性土壤和口徑寬、透氣性好的淺花盆。
這株“云南紫”品種的三角梅不僅移栽成活,還在小航和我的用心澆灌、追施氮肥下,長勢驚人,枝繁葉茂,每一個葉片都綠油油的,被小航戲稱為家里的“綠巨人”。看著郁郁蔥蔥的三角梅光長葉不開花,我倆又從網上找辦法。我聽養花達人介紹三角梅是非常耐修剪的植物,只有通過重剪,才能刺激三角梅萌發花苞。我下剪刀果斷有力,唰唰兩剪子,枝條紛紛落下,剪到第三剪子的時候小航有點受不了了,急忙阻止:“爸爸,別剪了,這么綠的枝條,我看著心疼!”有了之前的成功移栽經驗,我信心十足:“沒事,你就等著瞧吧,最多半個月準開花!”后來,故事的發展和小航作文里描述的一樣。
沒想到生活中的一件小事在孩子心中留下了深刻的記憶,他還體會到三角梅堅韌不拔、頑強奮進的精神。直到那朵花凋落,小航也舍不得扔掉,將花壓入書中留存。我和航媽都是尊重、理解孩子的家長,愿意“蹲下來”與孩子對話,讓孩子有思考的時間和表達的機會。看過作文,發現我們做得還遠遠不夠,沒有真正站在孩子的立場上,與他同喜同憂,反而經常用“正當的理由”拒絕孩子那顆探求、感受世界的真心。
兒子心語
我知道那些我愛的烏龜、金魚、蘋果螺、蠶寶寶、桂花樹、雞蛋花樹……都是爸爸在默默地養護培育。爸爸會因為我喜歡化石,帶我奔赴遼寧朝陽;爸爸會因為我喜歡騎行,陪我騎行20公里到海邊;爸爸會因為我想知道螳螂幼蟲的樣子,帶我在冬天孵化螳螂。我會慢慢長大,學會理解和分擔,以后陪爸爸去做他喜歡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