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熱點素材
2024年9月28日上午,中國“第三屆航天服技術論壇”在重慶召開。開幕式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辦公室面向社會發布登月服征名活動,并首次公開中國登月服外觀。
登月服上身裝飾帶設計成優雅飄逸的“飛天”飄帶造型,下身裝飾帶設計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上下呼應,形成一飛沖天的勢態。
登月服作為未來載人月球探測任務核心裝備之一,主要用于航天員執行月面出艙活動任務時的生命保障和作業支持,能夠對月球表面的真空、高低溫、月塵、輻射等復雜環境進行綜合防護,著服航天員在月面可以完成行走、攀爬、駕車、科考等出艙活動作業。
據介紹,登月服自2020年啟動研制以來,聚焦復雜環境綜合防護、人服能力提升,以輕量化、小型化、高安全可靠為目標,突破了多項關鍵技術,確立總體技術方案,為我國首次載人登月任務的順利實施奠定了堅實基礎。
(選自《人民日報》公眾號2024年09月28日,有改動)
熱點延伸
中國登月服有多牛?
外觀設計獨特:
中國元素融合:登月服上身裝飾帶融合了飛天飄帶的優雅飄逸和傳統鎧甲的硬朗厚重,體現了剛柔并濟的中國哲學;腿部裝飾帶設計成火箭升空尾焰造型,展現了中國騰飛的設計理念,又蘊含著中華民族開拓進取、勇毅前行的精神意志。
視覺效果出色:整體紅色裝飾帶增強了視覺上的力量感和修身效果,造型美觀富有科技感。
功能強大先進:
環境防護全面:登月服能夠保障航天員在月面出艙活動時的生命安全。因為月球表面基本沒有大氣層,任何波段的電磁輻射都可以到達月球表面,使月表的電磁輻射很強。所以,登月服的防護功能至關重要。
配備先進設備:登月服配有長短焦距攝像機,可以實現遠近景觀的視頻攝錄,方便航天員記錄月球表面的各種細節,為科學研究和執行任務提供有力支持;還有提高靈活性和防護能力的手套,以及提升視覺功效的全景式防眩光面窗,確保航天員在執行任務時能夠清晰地觀察周圍環境。
技術突破顯著:
目標明確:輕量化和小型化可以減輕航天員的負擔,方便航天員行動,高可靠、高安全則是保障航天員生命安全的關鍵。
成果斐然:中國登月服是我國航天技術的重要成果,不僅在外觀設計上獨具特色,更在功能和技術上達到了國際先進水平,為我國未來的載人登月任務提供了可靠保障。
熱點提問
中國航天服與登月服有什么不同?
使用環境不同
航天服主要用于近地軌道的空間站任務,如神舟飛船與空間站的對接、航天員在空間站外進行艙外活動等。這里的環境主要是微重力、高真空、有一定的宇宙輻射,但與月球環境相比相對穩定。
登月服則是專門為月球表面的極端環境設計。月球表面重力約為地球的六分之一,晝夜溫差極大,白天最高溫度可達127℃,夜晚最低溫度可降至-183℃,同時還存在微隕石、月塵等潛在威脅。
功能要求不同
航天服需要具備良好的壓力防護、供氧、溫度調節、輻射防護等功能,以確保航天員在太空微重力環境下的生命安全和正常作業。比如艙外航天服要能承受太空的高真空和極低的氣壓,保證航天員身體不受到傷害,同時要提供足夠的氧氣供應和二氧化碳排出功能,以維持航天員的正常呼吸。
登月服除了具備航天服的基本功能外,還需要更強的隔熱和耐寒性能,以應對月球表面的極端溫差。同時,登月服要更加耐磨和抗撞擊,能夠抵御微隕石和月塵的沖擊。此外,登月服可能還需要配備一些特殊的設備,如月面行走輔助裝置、通信設備等,以適應月球表面的特殊環境和任務需求。
設計特點不同
航天服通常較為輕便靈活,以便航天員在空間站有限的空間內進行操作和活動。其關節設計更加注重靈活性和精細操作能力,以滿足航天員進行各種維修、安裝等任務的需求。
登月服相對更加厚重和堅固,以提供更好的保護。其外形設計可能更加寬大,以容納更多的設備和防護層。登月服的頭盔會有更好的視野和防護性能,以應對月球表面廣闊而復雜的地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