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之水,非一源之水也;千鎰之裘,非一狐之白也。”正如墨子所言,不論選擇哪一條道路和哪一個方向,只有開放兼容,才會未來可期。吹滅別人的燈,并不會讓自己更加光明;阻礙他人之路,也不會讓自己行得更遠。所謂開放,是一種積極向上、面對未來的姿態,更是主動謀求進步的明智之舉。
正所謂“君子非異也,善假于物也”。只有善于利用周圍環境的人才能使自身發展進步。如果抗拒開放,滿足當下裹足不前,就會失去進步的機會。對競爭的逃避會使其失去正確的判斷,只有敢于面對挑戰,在開放中迎接挑戰,才能化被動為主動,收獲彌足珍貴的成長。當今世界紛繁復雜,時代發展日新月異,固步自封的人只會如同井底之蛙,被時代遠遠拋下。唯有不斷取長補短,向他人學習交流,才能成為符合時代發展的全能型人才。
中華文明自古以來包羅萬象,也正是因為它的開放包容。廉頗負荊請罪,藺相如不計前嫌,共同譜寫“將相和”的佳話;唐太宗在位期間,開明的民族和對外條例讓唐朝繁榮富強,西方的使臣帶來了大量的新物種和文化,而東方的僧人們則將中華文明傳入日韓,促進了世界文明的共同發展,終而出現了“貞觀之治”的盛世。“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唯有開放包容,才能促進長遠發展,攜手共贏。
但是開放并非不假思索的全盤皆收,也并非盲目貿然的摒棄本源。開放與閉塞相反,它意味著走出去,將自身融入高速發展的世界,向優秀的文明文化和理論制度學習,不忘本來,吸收外來,面向未來。高水平的開放是博觀建議、縱覽全局,并非人云亦云、隨波逐流。
百花競相開放,成就滿園花香。作為青少年,站在百年一遇的發展盛世,應當心懷夢想,勇于擔當,敢于開放,為祖國的繁榮昌盛和偉大復興貢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道阻且長,行則將至。開放之路漫漫,我們必當堅守。
作者簡介:
查靜文,女,作者單位:清華大學附屬中學永豐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