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建筑中,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在提升空間品質和用戶體驗、展現設計理念、賦予建筑獨特標識和形象、增強建筑可持續性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對建筑設計與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和二者間的關系進行分析,提出在建筑設計中應用環境藝術設計的策略,旨在通過引入環境藝術設計的創新理念和創新方式,幫助設計人員打造具有高品質、高性能、高協調性的建筑作品。
關鍵詞:建筑設計;環境藝術設計;可持續性;創新設計
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領域的應用和推廣,對現代建筑的發展、人們生活環境質量的提升具有重要作用。環境藝術設計是一種結合自然、人文、科技等多方面因素的設計形式,旨在通過空間設計、裝飾、雕塑等方式,創造與周圍環境和諧統一的建筑空間。設計人員通過將多種藝術元素應用于建筑內部設計和建筑外部設計,使整個建筑工程具備較高的藝術性和審美價值,提升建筑的美感和觀賞性,促使建筑工程能夠與生態環境相互融合,推動建筑行業朝著人性化、可持續的方向發展。
一、環境藝術設計的概念和內涵
環境藝術設計以人們的生活、工作環境為出發點,利用多種藝術手段,對空間布局、材質、色彩、形態結構等開展創造性處理,從而達到提升空間品質、強化建筑功能性、營造人與自然和諧氛圍、挖掘建筑設計情感內涵、改善人們居住環境的目的。這一設計可實現藝術與建筑多樣功能的有效結合,為人們設計出更舒適、美觀、具有內涵、可提升情感體驗的建筑環境。本文將探究環境藝術設計應用于建筑室內設計、建筑裝飾設計、建筑景觀設計等方面的可行性,并結合用戶對于景觀、不同功能空間等提出的布局、藝術等方面的需求,通過環境藝術設計,使整個空間不再只有簡單的功能,而是充滿藝術氣息和人文關懷。
二、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作用
(一)提高建筑價值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加快,我國建筑工程的規模不斷擴大,工程項目的數量不斷增加,這使得人們對建筑的品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建筑設計中,應關注環境藝術設計的應用,將使用者的需求與環境因素相結合,以創造出生態性突出、功能性強的建筑空間。在建筑設計中引入環境藝術設計,可創造出更適應城市化發展需求、符合環保要求的建筑作品。通過良好的環境藝術設計,建筑能成為城市中的文化景觀或地標,彰顯建筑的美感及獨特性,使建筑價值和城市形象不斷提升。
(二)提升生活質量
環境藝術設計以人的基本需求為依據,使用很多可以協調人與自然關系的元素,使得人與生態環境之間的關聯越來越密切。加強環境藝術設計,可以營造宜人的生活與工作環境。如在建筑中進行合理的通風系統設計、采光設計、室內布局、材料選用等,可有效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三)激發空間活力
環境藝術設計強調為用戶創造豐富的感官體驗,如視覺體驗、聽覺體驗、觸覺體驗等,從而引起用戶情感上的共鳴。在建筑室內設計中融入環境藝術設計,如布置藝術品,打造光影效果,創設開放式的廚房,以及設計個性化的裝修風格等,可使整個建筑空間更有活力和吸引力。建筑室外景觀設計過程中,水景、園林綠化以及休閑區的結合,不僅能夠讓住戶感受自然景觀帶來的寧靜與放松,還能夠使建筑周圍環境變得更加生動有趣,使人們可以在大自然中運動、學習、參與活動,提升社區的活力與互動性。
三、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策略
(一)應用人性化設計理念,滿足用戶對建筑的需求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需結合目標客戶對建筑的要求,對原來的建筑環境進行改造。究其原因,不同用戶對于居住空間的需求不同,對于文化的理解不同,所以在設計時應實事求是,在為住戶提供舒適感的同時,還需滿足他們的個性化需求,這就體現了人性化設計理念。
例如:針對老年群體,在設計地面和天花板時應盡量選擇木質的材料,因為木質材料的自然紋理與色彩能夠營造出溫暖且舒適的氛圍,使人們進入房間能夠有一種親近自然的感覺。并且木質材料屬于可持續的建筑材料,對環境的影響小,可滿足老年人對于環保、健康的要求。針對年輕群體,設計時可融入多功能元素和開放性元素,如設計開放式的陽臺或者廚房。這樣的設計能使整個空間變得更加開闊和明亮,保證自然光線與新鮮空氣充分進入室內,增強整體空間的通透感和舒適感。同時,餐桌、吧臺、休閑區的設置,也滿足了現代年輕人對于自由、社交的追求,能有效提升年輕人的生活品質。針對上班族群體,在進行辦公室的室內設計時,應充分了解相關人員對于美觀、功能等方面的需求,將人體工學原理融入設計,做好室內各類裝置的色彩搭配、造型設計等。燈具應該以小型的LED燈為主,可避免強光直射給辦公室人員帶來的不舒適感;應選擇簡約風格且使用鋁合金材質的小巧、便于收納、利用率高、舒適度高的椅子;桌子的選擇應注重美觀性和實用性;辦公室中的會談間還可增加實木書架,在保障整個空間具有一定保密性的同時,還能減輕空間小而帶來的壓迫感。
(二)基于審美視角進行環境氛圍的營造,強化空間的視覺體驗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創造序列感和空間感十分必要,可使整個空間呈現出統一、和諧的視覺效果,引導人們在空間中進行感知、體驗,激發其審美心理,讓空間在兼具功能性的同時增強藝術感,這是環境藝術設計融入建筑設計的重要作用。
可站在審美的角度突出經建筑設計產生的空間美感,在空間中創造一種漸進的序列感,使空間更具層次感和連續性。例如:設計人員可通過墻體圍合、綠化布置等設計手法,使空間在視覺上形成一種統一的對稱感,增加視覺亮點;在進行走廊設計時,可采用透明化處理的方法,以灰白色混凝土格柵設計,使走廊更具現代感和舒適感,讓人們在休閑期間可以充分感受自然與人文景觀的交融,激發人們的情感共鳴。
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還可結合人的行為,采用漫游化的設計理念,使用戶能夠在行走的過程中感受建筑空間的變化,使其審美心理隨之變動。例如:在布置景觀場景時,在樹池四周可設計逐步上升的坡道,使用戶在往上走的過程中有一種漫游式的體驗,從而在步行的過程中充分感知步移景異的空間變化。錯落有致的空間布局、變化豐富的光影效果、引人入勝的建筑細節等,均可激發人們在空間中漫步、探索和互動的欲望。
(三)依托現代化技術,持續強化環境藝術設計的效果
現代化技術的運用可使建筑更具現代感、藝術性、功能性。目前,現代化技術較多,功能也不同,其中使用較多的就是虛擬現實(VR)技術。例如:環境藝術設計人員在進行景觀設計時,可使用VR技術模擬園林景觀,讓用戶在虛擬的環境中漫步,以體驗不同的植被、材料或者景觀元素,便于更好地評估設計效果;在室內設計過程中,可利用VR技術創設虛擬的室內空間,使用戶在虛擬的環境中進行互動,進而根據其提供的反饋對家具布局、墻面顏色、燈光效果、板材材質、裝修風格等進行調整。這一技術的運用不僅可以提升設計的效率和質量,還能夠幫助設計人員快速優化空間布局,更好地滿足用戶需求。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除了應用VR技術外,還可應用增強現實(AR)、3D打印等技術。這些技術能夠為設計人員更好地進行建筑布局、了解用戶需求和偏好提供重要的數據支持。例如:在設計客廳的布局時,可將裝飾元素和虛擬的家電疊加到實際的環境之中,用戶可通過平板直觀了解客廳中擺放的家電或者其他裝飾元素,感受空間的整體變化。并且,設計人員可借助3D打印技術快速設計出客廳裝飾物擺放及家具擺放、家電擺放后的模型,這一模型可讓用戶進行實際的觸摸,感受材料的質感,從而判斷該設計是否具備一定的美觀性和可行性。
將現代化技術融入環境藝術設計,將有效提升建筑設計的效果和質量,使建筑設計朝著智能化、互動化方向發展,達到用戶提出的要求。
(四)進行傳統文化元素的現代重構,創設和諧的空間布局
環境藝術設計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的理念,所以在設計中可融入傳統文化中的和諧理念,使設計出的建筑空間擁有獨特的氛圍,同時傳達建筑設計的文化價值。
1.引入傳統藝術元素
在建筑裝飾設計中融入傳統藝術元素,能夠彰顯裝修風格的獨特韻味,滿足用戶提出的個性化要求。例如:設計人員可將書法字體刻在木制家具表面、印在壁紙上,或將中國畫元素融入家具、地板、花瓶、壁掛、燈具造型、杯子或者窗簾之中,以打造典雅清新的居家氛圍;結合地域文化及用戶對于藝術的理解,融入具有地域特色的工藝品,如刺繡、木雕、剪紙、帶傳統圖案的瓷磚等,這些元素的融入可有效增強空間布局的和諧性,為空間增添獨特的文化氛圍及藝術感。
2.運用傳統建筑結構
(1)采用梁柱結構
在建筑中可采用梁柱結構,使整體空間具有較強的藝術感。梁柱的設計可采用曲線造型、雕刻花紋等,使梁柱不僅具備承重作用,還可成為空間中的裝飾物;梁柱上懸掛吊燈、藝術裝飾物等,為空間增添一份美感。
(2)采用傳統屋頂
屋頂在傳統建筑中的應用較為常見,包括懸山頂、硬山頂、歇山頂等形式,亦有單檐和重檐等形式區別。如廡殿式頂是中國古代建筑中等級最高的屋頂形式,有一條正脊和四條垂脊。屋頂前、后、左、右各為一個斜坡,非常特別。其中,以重檐廡殿頂級別最高,如北京的太和殿。再如歇山式屋頂,其有一條正脊、四條垂脊和四條戧脊。一般佛教寺院中的大雄寶殿的頂就是重檐歇山頂。在屋頂設計過程中,設計人員可通過融入繪畫、雕刻等,使屋頂不僅具有實用功能,還具有觀賞價值。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應用屋頂時,還應該考慮當地的氣候條件、環境特征等,以使屋頂充分發揮自身的功能。例如,在比較濕潤且多雨的地區,屋頂的設計應適當增加坡度,避免雨季來臨時出現屋頂積水的問題,影響建筑的整體質量。再如,在比較炎熱或者比較寒冷的地區,建筑的屋頂設計需要做好隔熱、吸熱等設計,并根據實際的情況確定屋頂的厚度。
3.采用傳統色彩
在環境藝術設計過程中對建筑的色彩進行合理搭配,不僅能使建筑具有美感,還能夠體現建筑的特點和獨特風格。色彩不僅能夠傳達情感,還能夠傳播文化。在古代,顏色可用來區分等級。例如:三國時期曹丕建立魏國后,設立了九品官位制度,用紫、緋、綠、青四種顏色來區分官員品級的高低;只有皇宮才能用朱紅、金色,普通官員和百姓都不能使用,所以傳統建筑設計中運用色彩的目的不僅僅是提升美觀度,還能夠傳達不同的寓意。另外,不同的建筑風格也可以使用色彩進行區分,如徽派建筑主要用黑色和白色。在進行環境藝術設計時,設計人員應該結合建筑的用途,或結合地域特點選用適合的顏色,只有這樣,才能將顏色的作用充分展現出來,讓人們通過色彩可以對當地濃郁的風韻產生深刻認知。
4.運用傳統圖案
圖案作為重要的設計元素,可以增加建筑的神秘色彩。不同地區建筑中常用的圖案不同,如:在藏族地區的建筑設計中,雙魚、吉祥結等元素最受青睞;土家族的建筑中多見花鳥蟲獸、福祿壽喜、吉祥如意等紋樣,表現了土家人對自然的崇拜。這些民族特色建筑采用的圖案具有不同意義,其也能夠作為環境裝飾,提升建筑的美觀性。
在環境藝術設計中融入傳統圖案,應先對圖案的意義及表達的內涵進行分析,再以其為設計靈感,對圖案進行再造,從而展現圖案的形態美,增加環境空間的藝術感。例如:在設計過程中,針對建筑的部分木作構件,可嘗試采用祥云紋和冰裂紋。設計人員通過調整紋樣的形態,將其展現在室內空間中。紋樣的設計可增加空間細節,從而展現疏密與虛實對比的獨特效果。
四、結語
建筑業作為我國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在設計過程中應堅持與時俱進的理念,實現環境與藝術的結合,設計出兼具美觀與實用功能的建筑結構,打造自然環境與人文一體的建筑空間,從而提升用戶滿意度,保障用戶居住的舒適性。本文針對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運用策略進行詳細分析,旨在通過在建筑設計中應用人性化設計理念,滿足用戶對建筑的需求,基于審美視角進行環境氛圍的營造,強化空間的視覺體驗,并依托現代化技術,持續強化環境藝術設計的效果,挖掘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價值,助推現代建筑設計實現可持續發展。
參考文獻:
[1]盧文燦.建筑室內環境藝術設計中人性化理念的應用分析[J].鞋類工藝與設計,2024(5):118-120.
[2]張頡.環境藝術設計在建筑設計中的應用實踐[J].石材,2023(12):22-24.
[3]徐曉玲.環境藝術設計理念在建筑結構設計中的有效應用[J].建筑結構,2023(16):154.
[4]陶亮.中國傳統建筑文化與現代環境藝術設計融合探析[J].美與時代(城市版),2023(7):16-18.
[5]宗偉.環境藝術設計應用于建筑設計[J].建筑結構,2023(8):168.
作者簡介:
陳慧洋,廣州現代信息工程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研究方向:環境藝術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