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為強化學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創業實踐能力及創意設計能力,提高草學類實踐課的教學質量,有效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在“三創”(創新、創業和創意)融合視域下,對草學類實踐課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以及考核評價方式3個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開展草學實踐教學改革探索,具體包括優化實踐教學體系,對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習實訓進行創新;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發揮校外導師帶領實踐課題的作用;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根據理論自學、項目答辯等6個模塊豐富考核內容。本研究為推動草學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具備“三創”能力的高素質草學人才提供參考。
關鍵詞" 草學;“三創”融合;農業科技成果轉化;草業科學
中圖分類號" G642.0;S181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7731(2024)24-0122-04
DOI號" 10.16377/j.cnki.issn1007-7731.2024.24.027
Exploration of teaching reform in Grassland practice cour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 innovations” integration
YANG Weiguang QU Shanmin JU Xiaofeng LI Guoliang LIU Guofu ZANG Hui ZHAO Lei
LI Muyang BAO Fengxuan LIU Xiangping
(College of Anim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eilongjiang Bayi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Daqing 163000, China)
Abstract" To strengthen students’ innovative thinking ability, entrepreneurial practice ability, and creative design ability, improving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Grassland practice courses, and effectively promoting the improvement of students’ comprehensive quality, the current situation was analyzed of teaching content and methods, teacher practical experience, and other aspe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integration of “three innovations”(innovation, entrepreneurship, and creativity). Explored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grassland studies, including optimizing the practical teaching system, innovating teaching content, teaching methods, and internship training; cultivated a “dual teacher” teaching team and leverage the role of external mentors in leading practical projects; established a scientific assessment and evaluation system, and enriched the assessment content based on 6 modules including theoretical self-study and project defense. This provide a reference for promoting the reform of practical teaching in grassland studies and cultivating high-quality grassland talents with the ability of “three innovations”.
Keywords" Grassland; integration of “three innovations”; transformation of agricultural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achievements; pratacultural science
苗陽陽等[1]、李擎等[2]研究認為,“三創”教育是創造、創新和創業教育的有機統一,強調因材施教,注重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培育具有完善人格、復合知識結構、綜合素質以及創造、創新與創業精神的“三創”型復合人才。
草地作為至關重要的陸地生態環境之一,具有可再生資源的特性。草學是一門深度探索草與草地生態功能、生產特性、發展規律以及保護利用技術的學科,在草牧業可持續發展中具有舉足輕重的地位。古欣瑤等[3]研究表明,深入了解草地生態生產屬性,探索不同草地類型及其利用方式等,對該類資源的可持續發展具有重要作用。康文娟等[4]研究認為,培養草學領域的拔尖創新人才,有利于凸顯草學人才在推動產業發展中的作用,提高畜牧業生產效率。趙麗麗等[5]針對性地提出堅持在草學學科體系框架下設置核心課程,提高專業基礎課程教學的深度和廣度,以培養碩士研究生的創造性思維。賈玉山等[6]對該專業碩士研究生培養的共性問題進行分析,得出以“校企、校校和校院”為主體“科研—創新促產—學科與教材建設—教學模式—大賽—研究”相互交叉、良性循環的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方案。
本文依托農業高校在農業和生命科學領域的優勢和特色,針對草學類實踐課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以及考核評價方式3個方面的現狀進行分析,從實踐教學體系、師資隊伍建設和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改革探索。以培養知農、愛農的新型人才,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
1 草學專業實踐教學現狀分析
1.1 教學內容與方法方面
眾多高校開設草業科學、草坪科學與工程等專業,致力于培養具備草業科學知識和技能的高素質人才。孟天瑤等[7]研究認為,農學類部分課程在教學內容有待進一步更新,教學方法有待多元化,授課內容較多、課時較少,理論教學與實踐教學的比重有待進一步平衡。樂祥鵬等[8]研究認為,部分學生在面對實際問題時,將理論知識與實際情況相結合的能力有待進一步增強。受教學經費、實踐課時安排、專業基地設施以及配套機械設備等的限制,該課程實踐教學內容主要集中在識別草本植物類型和基本植物形態認知上,實踐基地主要依托周邊的草地或草原。作為一門綜合性學科,其實踐教學內容有待涵蓋人工飼草的栽培、草坪的建植等技術環節,以進一步提高該專業人才培養質量。
1.2 教師實踐教學經驗方面
劉興元等[9]研究認為,部分專業課教師團隊的理論知識儲備較為豐富,實踐課程的經驗則有待進一步積累和豐富,實踐教學效果有待進一步提升。在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科研任務較重,參與相關實踐教學培訓的力度不足,難以完全滿足教學過程中對學生進行實踐指導的需求。苗陽陽等[1]研究表示,該課程不僅注重傳授理論知識,也重視設計實踐教學環節,實踐中,學生缺少豐富的實踐機會;開展交流與合作的力度不足,先進教育理念和技術手段有待引進,以不斷提升人才培養質量和水平。這影響了學生的實踐能力增強和綜合素質提升,實踐教學質量有待提高[10]。
1.3 考核評價方面
在常規考核模式下,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有待增強,其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和全面、客觀評價。實踐中,亟待應用多元化的考核評價方式,增加過程性、綜合性考核,并加大其在期末考試中所占比例。融合“三創”教育的實踐課程考核有待在實踐訓練中加以體現。
2 “三創”融合視域下草學實踐課程教學改革
針對現狀提到的教學內容與方法等情況,系統分析草學企業的用人需求、工作流程和職業素養要求,培養具有創新意識、創業思維和能力的技術技能型人才。
2.1 優化實踐教學體系
基于新農科教育理念和行業轉型升級的要求,積極探索新的實踐教學合作方式、管理機制和人才培養模式。具體來說,構建產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合作機制,通過與農業企業、科研院所共同開展科研項目、人才培養和技術推廣等活動,實現資源共享、優勢互補,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和應用。實踐教學體系的優化有利于提升草學實踐教學質量。從教學內容、教學方法和實習實訓等方面進行改革(圖1)。
2.1.1 教學內容 為全面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精神,提高實踐課程的比重,將部分較為基礎的理論課內容設置為自學。王明君等[11]通過設計合理的自學資料和考核方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有效提高了其自學能力,確保實踐與理論的緊密結合,使學生對學科知識有較為深入的理解和掌握。
2.1.2 教學方法 積極引入多元化的教學方法。采用項目驅動式教學法,讓學生通過團隊協作完成具體的項目任務,培養其實際操作能力和團隊協作精神;運用案例研究法,通過剖析真實案例,使學生汲取經驗,增強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趙麗麗等[5]結合實地考察等方式,讓學生走出課堂,切身感受實際工作環境,加深對專業知識的理解和運用,激發學習興趣,切實增強綜合實踐能力。
2.1.3 實習實訓 構建實踐教學管理信息化平臺,實現實踐教學資源的整合、共享與優化利用。該平臺實踐教學資源包括實驗室、實訓基地和實習單位等,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實踐學習途徑。通過信息化手段,對實踐教學過程進行實時監測與數據分析,更好地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教學效果。此外,積極拓展實踐教學平臺,與企業合作開展產學研合作項目,讓學生參與實際生產,了解企業的運營模式和市場需求;參加草學相關的學術競賽活動,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增強其就業競爭力。
2.2 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
通過建立校企合作機制,加強與企業的聯系和合作,讓教師參與企業的技術研發、產品開發等實踐活動,提高教師的實踐能力和技術應用能力。鼓勵教師將實踐經驗和技術成果融入教學,以豐富教學內容,提升教學效果。同時,邀請企業專家參與教學活動、開展專題講座等,增進教師對行業的認知和理解。
實踐中,成立“雙導師”教學指導體系。為學生配備2名導師,分別承擔學術指導和實踐指導教學工作,共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校內導師主要負責輔導學生學業,幫助其深入理解草學相關課程基礎知識,以校內導師豐富的學術背景和專業知識,引導學生探索學科前沿,培養其批判性思維和思辨能力;校外導師通常來自農業企業、科研院所等單位,具有較豐富的實踐經驗,側重為學生提供實際操作平臺和具體實踐指導,幫助其了解行業現狀與發展動態,帶領學生參加實踐課題,培養其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雙導師”教學指導體系有助于實現理論與實踐的有機結合,能更全面地滿足學生的需求,提升教學質量,培養更多具有創新精神和創業能力的高素質人才。
2.3 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
根據學生的草學意識、創新意識,分析、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以及利用創新技法實施發明創造的能力等進行綜合評價。課題組針對“三創”教育培養目標建立合理的課程評價體系,分為6個考核評價模塊(表1),以全面客觀地評價學生的學習成果,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性,引導其主動學習和探索。該評價體系還能為教師提供教學反饋,以便及時優化教學內容和方法,提高教學質量。
3 改革實踐成效分析
“三創”融合視域下草學類實踐課教學改革實踐成效較為明顯,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教學理念上,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強調對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思維的培養。通過開設創新創業培訓班和講座等,定期邀請領域專家及行業企業家到校與學生交流心得;引入“三創”理念,增強學生的“三創”意識,引導其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培養其在實踐中發現和解決問題的能力,進而激發其創新潛能。二是實踐教學體系上,其涵蓋了從基礎技能訓練到綜合應用能力培養的全過程。通過設置多元化的實踐項目(如“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青年紅色筑夢之旅”等賽事)、生產實習以及導師制帶領下的科研實驗等,使學生在實踐中鍛煉能力。獲第四屆中國“創翼”創新創業大賽“郵政儲蓄杯”大慶賽區選拔賽創業扶貧組一等獎,“建設銀行杯”第六、七屆中國“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省級銅獎3項,“互聯網+”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校級三等獎。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了顯著提升,不僅掌握了扎實的草學理論知識,還具備了較強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思維。在創新創業方面,也表現出了較高的熱情和較大的潛力,為草學領域的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三是考核評價體系上,強調對學生創新思維、創業意識和創意能力的評估,有助于激發其學習興趣和積極主動性,促使其在學習過程中積極思考、主動探索,從而激發出更多創新點和創意想法。此外,有助于提升教師專業素養和教學水平,根據評價體系要求,不斷更新教學內容和方法。
綜上,“三創”融合視域下草學實踐教學改革緊扣生態環境保護主題,滿足草業創新型人才培養的要求。通過分析草學實踐教學內容與方法、教師實踐教學經驗以及考核評價方式等現狀,從重構實踐教學體系、培養“雙師型”教師隊伍和建立科學的考核評價體系等方面進行了改革探索,助力培養具有“三創”思維和能力的現代草學技術人才,促使草業在科學研究、人才培養和社會服務等方面取得更加突出的成績。本文為推動草學實踐教學改革,培養具備“三創”能力的高素質草學人才提供參考。
參考文獻
[1] 苗陽陽,李國良,鞠曉峰,等. 應用型地方院校草業科學本科生導師制培養創新人才的實踐與探索:以黑龍江八一農墾大學草業科學專業為例[J]. 當代畜牧,2022(1):65-69.
[2] 李擎,崔家瑞,楊旭,等. 自動化專業“三創” 能力強化培養體系的構建與實踐[J].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23(4):171-175.
[3] 古欣瑤,李舟,陳繼輝,等. 草學專業社會實踐教學現狀及改進策略:以貴州大學為例[J]. 西部素質教育,2022,8(23):174-177.
[4] 康文娟,師尚禮,閆翔. 草學專業“三學四過程”人才培養體系的構建和應用[J]. 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23,25(1):38-42.
[5] 趙麗麗,張宇君,高洋,等. “雙一流”背景下草學研究生創新能力培養與教學改革的思考[J]. 智慧農業導刊,2023,3(24):153-156.
[6] 賈玉山,格根圖,王志軍,等. 高校研究生應用創新型人才培養模式探索:以內蒙古農業大學草學專業為例[J]. 智慧農業導刊,2024,4(10):136-139.
[7] 孟天瑤,韋還和. 糧食安全背景下農學專業課程教學改革與思考:以揚州大學農學院“作物栽培學”為例[J]. 教育教學論壇,2021(36):1-4.
[8] 樂祥鵬,李發弟. 新農科背景下草業科學專業動物生產類課程建設及教學實踐:以蘭州大學為例[J]. 草業科學,2020,37(11):2382-2388.
[9] 劉興元,沈禹穎. “雙一流”建設背景下草業科學創新創業人才培養模式探討[J]. 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9,38(8):160-162,178.
[10] 張傳杰,于佳琳,嚴學兵,等. 新農科背景下人工智能在草業科學專業《草地保護學實驗》中的引入與探討[J]. 草原與草業,2023,35(3):45-50.
[11] 王明君,李海賢,林宇龍,等. 專業認證背景下草學類專業實踐教學體系建設探索[J]. 科教導刊,2023(28):57-60.
(責任編輯:楊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