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小學新體驗作文教學旨在搭建課堂與生活的橋梁,創設真實的生活體驗情境,引領學生進行親身體驗,強調“現場作文教學進行時”。該教學方法從課程模型、表達形式、教學序列等方面進行實踐探索,致力于使學生實現“體驗即寫作”,寫出鮮活的作文。
【關鍵詞】 生活教育 小學新體驗作文 生活體驗
小學新體驗作文教學依托生活教育,在“親自我”“親家庭”“親校園”“親自然”“親社會”五大時空領域,通過“現場作文體驗教學”的路徑來鍛煉學生的寫作技能,提升學生的寫作能力,培養學生的優秀品質。所謂“親”,是指“親歷、親身、親心”。
1.新體驗作文的意義建構。“親自我”,是兒童在認知新事物、學習新知識的體驗中,從無知到自知,再到自我覺察,調整思維,樹立正向動機,最終形成良好習慣,獲取積極品質的過程。“親家庭”,是以兒童為中心,以親子感情為基礎,借助兒童與家庭成員之間健康、愉快的互動活動,促進兒童身心健康、和諧發展的過程。“親校園”,是兒童在校園中,借助課堂資源、教學資源、校園環境資源等,在多元體驗中獲得意義建構的過程。“親自然”,是以自然環境為背景,使兒童在融入大自然的系列體驗中,實現對自然信息的有效采集、整理,促進兒童智慧成長和身心發展的過程。“親社會”,是兒童在社會行為的體驗中,借助角色扮演、移情、交往等方式,獲得知識、技能和積極品質的過程。
我們力求借助“自我、家庭、校園、自然、社會”五大時空領域,促進兒童親歷實踐、親身發現、親心感悟,實現學生認知與情感的整合和意義建構。
2.新體驗作文的頂層架構。小學新體驗作文基于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論搭建頂層架構:“體驗”是特色,實踐路徑是“現場作文體驗教學”,提出“生活體驗”主張,即讓兒童在“創設體驗—真實體驗—享受體驗—抒寫體驗”的歷程中,汲取認知資源,釋放寫作個性,培養優秀品質,提升寫作水平。
3.新體驗作文的板塊設計。我們結合各學段學生的年齡、心理和思維等特點,精選了120項體驗活動。
比如“親自我”板塊,我們設計了系列活動:組織低年級學生玩一玩“穿大鞋走路”,看看并說說“我的牙齒”,體驗“我最愛吃的水果”;組織中年級學生觀察“鏡子里的我”,“夸夸我自己”,體驗“單手系鞋帶”“赤腳走路”;組織高年級學生體驗“擠眉弄眼吃薯片”“左手右手大比拼”“用40分鐘讀一本書”“兩分鐘有多久”。
再如“親社會”板塊,我們設計了系列活動:組織低年級學生到菜場進行“觀菜”,到街道上進行“交通標志我會認”,想象“未來的交通工具”;組織中年級學生“為家鄉特產做廣告”;組織高年級學生參與“尋訪古城文化”“美食推介會”“小小河長在行動”等活動。
這些有趣的新體驗作文活動,均基于“生活教育”理論,不僅讓學生享受活動的快樂,還能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培養學生的“合作力”“創造力”等優秀品質。
在執教低年級小學新體驗作文校本課程《穿大鞋走路》一課時,我們讓學生在家體驗穿家長的鞋子,并讓他們在課堂上回憶“穿大鞋”的心情和感受。學生先進行句式練習,再記錄體驗,便能自如地說出內心的真實體驗:“每次看到媽媽穿著美麗的高跟鞋,我都羨慕不已。……我試穿后,感覺整個世界都在搖擺。……我走起路來非常吃力,感覺渾身在顫抖,似乎馬上就要摔倒。”多么富有童趣的表達啊!
再如,在執教低年級小學新體驗作文校本課程《魔法手印變變變》一課時,我們引導學生直觀體驗,聯想表達;想象體驗,激發思維;情境體驗,訓練語用。課堂上,有的學生畫了一幅《海底跑步賽》圖畫:兩條魚的身上長著美麗的花紋,旁邊有兩只小螃蟹,用海草拍打著那兩條魚,它們身后有一只烏龜,左手拿著獎杯,旁邊畫了一些觀眾。隨后,該學生還現場給大家講述了一個“海底賽跑”的好玩故事,贏來大家的一片掌聲。
在小學新體驗作文教學中,學生的表達不拘泥于形式,可以是三言兩語,可以是童趣小詩,還可以是自編童話。只要學生親身體驗,就能張開想象的翅膀,就能有話想說,有話樂說,就能實現“體驗即寫作”,真正將生活情境再現,真正達到育人的作用。
1.生活化的縱向序列體驗。我們精心創編的120項體驗活動,目的就是將教育融入生活,利用生活進行教育,通過教育來滿足生活需要。活動從親近“自我、家庭、校園、自然、社會”五大維度設計,根據學生年齡與心理特點,由易到難,由淺入深,循序漸進。以“親自然”板塊為例,我們為不同年級分別設計多項專題體驗活動:低年級有“風躲在哪里”“有趣的葉子”等,中年級有“我和春天有個約會”“冬藏節種什么種子”等,高年級有“一葉知秋”“秋色多美”等。
2.生活化的主題序列體驗。以中年級學生“我做蛋炒飯”體驗活動為例:一是描寫“蛋炒飯”全過程;二是開展為父母做家務的系列活動,用課堂上學到的描寫動作的方法詳細寫體驗的過程。學生將學到的習作方法拓展運用,在體驗中享受成長,收獲快樂,就能寫出鮮活的、個性化的新體驗作文。
3.生活化的典型節日體驗。每年,學校都會在“新體驗作文節”安排“傳統+創新”的13個典型生活化體驗活動。比如,組織三年級學生進行“尋找春天”新體驗作文活動,引導學生課前在校園里找春天,課中學習寫作方法,課后再到小區、公園等地方尋找春天。活動深受家長和學生的喜歡,既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合作能力,又提升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寫作水平。
又如,在國慶假期前一天,我們組織開展了“小腳丫吻大地”體驗活動,指導一年級學生光著小腳丫和大地零距離接觸。學生先在校園內集中體驗,然后在小區、公園里體驗。學生將小腳丫貼近地面,用心感受腳丫踩在橡膠跑道、泥地、草坪上的不同體驗。因為是親身體驗,個性鮮活的文字才能在學生的筆下汩汩流淌,有心的家長還用手機或相機幫孩子記錄下來并進行分享。
小學新體驗作文教學旨在引導學生在真實生活體驗情境中有感而發,想寫、樂寫、會寫,寫出鮮活的作文,實現“體驗即寫作”,同時培養學生積極向上的學習品質,達到育人的效果。※
[本文系江蘇省教育科學“十四五”規劃課題“基于生活教育理論的小學新體驗作文的實踐研究”階段性成果,課題編號:TY-c/2021/19]
(作者單位:江蘇省蘇州市工業園區至和實驗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