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是學生發展思維、學習知識技能的關鍵階段,各學科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必須遵循“因材施教、以人為本”的教學原則。其中,物理學科知識屬于基礎知識內容,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和邏輯性。對此,初中生可能無法直接理解,因此在學習物理學科知識時往往會出現較為顯著的兩極差異性。所以,教師在教學物理學科相關知識時需要密切關注學生在學習中呈現的差異性,調整教學策略,可以利用分層教學方法開展教學活動。
一、傳統物理學科教學模式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方面,部分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視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采用“一刀切”的課堂教學模式。殊不知,學生在學習中會受到能力水平、學習環境等多種因素的影響,對知識的內化吸收情況也有所不同,出現較為明顯的差異性。如果教師沒有對這種差異性加以關注,習慣性地運用“一刀切”的教學模式開展教學,就會使得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得不到拔高,同時也會讓一些基礎知識薄弱的學生產生畏難情緒,不利于學生學習成績的提高。
另一方面,部分教師盲目為學生布置大量課后作業。如今在新課程改革背景下,物理學科在課后作業方面需要根據時代發展進行改革,以適應新時代的教育需求和學生發展需要。然而傳統的物理課后作業過于注重重復練習,部分教師甚至錯誤地認為只有“題海戰術”才能夠幫助學生真正掌握知識,因此布置大量課后作業,導致學生學習負擔直線上升。
二、分層教學法在物理學科教學中的應用策略
1.基于學生學習現狀進行科學分層
為了保證分層教學法能夠發揮其應有價值,提升教學成效,教師需要提前了解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然后對他們的能力水平進行科學劃分,為后續開展分層教學提供可靠依據,便于制訂和調整有針對性的教學策略。教師要適當延長針對學生學情調查的時間跨度,綜合考量學生的課堂表現、日常小測驗成績、階段性考試成績等,及時生成學生學習情況調研表,并將相應的調研結果作為開展分層教學的重要參考,同時結合實際對分層教學進行適當優化和調整。
2.依托分層目標提升學習成效
在對學生做好科學分層之后,教師應根據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分層教學目標,以確保所有學生都能在自身對應的層次內,順利完成既定的學習目標,取得進步。例如,在教學“歐姆定律”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已基于學生的學習能力由高到低將其分為A、B、C三個層次,不同層次對應的學習目標分別是:C層次學生須掌握歐姆定律的內涵及計算公式,并能夠運用公式解答簡單的題目;B層次學生須在C層次學習要求的基礎上,能夠自主計算課程配套習題;A層次學生須在B、C兩個層次學習要求的基礎上,解答難度更高的電學題目。學生在對應層次內完成相應的學習任務,不會產生較大的學習負擔,且基本能夠達成所在層次的學習目標,為后續的學習奠定基礎。
3.設計分層練習題促進能力提升
傳統教學模式中,教師為了保證每一個學生都能掌握所學知識,往往盲目要求學生完成大量物理練習題,這就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習負擔,甚至會導致部分學生對物理學科產生抵觸心理。針對這一問題,教師需要及時調整教學策略,針對不同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難易度的課后作業,適度降低學生的課業負擔。例如,在教學“電功率”一課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為不同能力層次的學生設計不同的練習題:C層次學生以鞏固電功率基礎知識為主要訓練目標,B層次學生以簡單的電功率計算題為主,A層次學生的作業為拓展性圖表分析。這樣一來,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習就能達到既定的訓練目標,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綜上所述,分層教學法在初中物理教學中不僅能夠有效提升教學質量,還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因此,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探索分層教學的實施方法,讓更多學生受益,取得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