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文章深入探討了基于“專創產教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旨在解決當前現代產業學院面臨的與產業聯系不緊密、產教融合深度不足、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落后等問題,由此提出了“三融合三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三多一應用”的多維評價體系,確保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為其他產業學院的建設提供了寶貴經驗。
關鍵詞 現代產業學院;專創產教雙融合;人才培養模式
中圖分類號:G712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1.008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ed Innov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LU Xujin
(Shantou Polytechnic, Shantou, Guangdong 515078)
Abstract The article deeply explores the construction model of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based on the \"dual integration of specialization, innovatio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aiming to solve the problems faced by modern industrial colleges such as weak connection with industries, insufficient depth of industry education integration, and outdated innovation ability training models. Therefore, it proposes a talent training model of \"three integrations and three progressions\" and a multidimensional evaluation system of \"three more applications\" to ensure the comprehensive improvement of talent training quality and provide valuable experience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other industrial colleges.
Keywords modern industry college; specialized in the integ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alent cultivation mode
隨著全球產業結構的不斷調整與升級,現代產業學院作為高等職業教育與產業深度融合的重要載體,正逐步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提升教育質量的重要因素?,F代產業學院匯聚了學校與企業的雙重優勢資源,在培養創新型、復合型人才方面發揮出巨大的潛力。然而,在實際運行當中,現代產業學院仍面臨諸多挑戰,如與產業聯系不緊密、產教融合深度不足、創新能力培養模式落后等。針對這些問題,本文旨在探索一種基于“專創產教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以期實現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的協同發展。
1" 現代產業學院建設現狀剖析
現代產業學院承載著培養高素質技術技能人才、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的重要使命。然而,筆者通過調研發現,當前許多現代產業學院在專創融合與產教融合方面仍存在諸多不足。具體而言,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1" 融合機制不健全
專創融合與產教融合在部分現代產業學院中尚未形成有效的聯動機制,兩者之間的結合往往停留于表面,缺乏實質性的互動與合作。這種機制上的不健全,導致人才培養過程中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難以深度融合,產教融合的深度和廣度也遠遠不夠。
1.2" 資源整合不足
學校、企業、政府等多方資源未能得到有效整合和優化配置。企業參與教育的積極性不高,政府支持力度有限,學校內部資源也未能充分向產業學院傾斜。這種資源分散的狀態,嚴重制約了現代產業學院的可持續發展。
1.3" 評價體系不完善
缺乏科學、全面的評價體系來評估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傳統的評價體系往往側重于學生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而忽視了對學生實踐能力、創新能力和職業素養等方面的評價。
針對上述問題,本文提出在現代產業學院框架內將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相結合,將產業與教學深度融合,探索出符合現代產業學院運行的基于“專創產教雙融合”的建設模式,推動現代產業學院的深度發展,實現人才鏈、產業鏈、教育鏈、創新鏈的有機銜接。
2" 構建“三融合三遞進”的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
為了打破傳統教育模式的束縛,實現專業教育與創新創業教育的深度融合,本文提出了“三融合三遞進”的現代產業學院人才培養模式。該模式以深化產教融合為基礎,以專創融合為驅動,以立德樹人為根本任務,以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為核心,通過課程體系、實踐平臺、師資隊伍三者的相互融合,實現專業思維、職業技能、創新創業能力培養的逐步遞進。
2.1" 課程體系、實踐平臺與師資隊伍的深度融合
在建設現代產業學院的過程中,課程體系、實踐平臺與師資隊伍的深度融合是實現高質量人才培養的關鍵。這三者之間的緊密聯動,不僅為學生提供了全面的學習資源和實踐機會,也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創新與發展。
課程體系的設計應緊密圍繞產業發展趨勢和企業實際需求,確保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針對性。通過引入行業標準和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使學生能夠在學習過程中掌握行業最新技術和實踐技能。實踐平臺作為課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應貫穿整個教學過程。在課程設計中,應明確實踐項目的教學目標、任務要求和評價標準,確保學生在每個學習階段都能通過實踐項目鞏固理論知識、提升實踐技能。鼓勵教師積極參與實踐平臺的建設與管理工作,利用自身的專業知識和技術優勢,推動實踐平臺的優化升級和可持續發展。同時,通過實踐平臺提供的資源和機會,加強教師的科研創新和社會服務能力,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和教學水平。通過引進新課程、更新教學內容和教學方法,促進教師隊伍的知識更新和能力提升[1]。同時,通過課程教學效果的評估反饋,為教師隊伍的績效考核和激勵機制的建立提供依據。
2.2" 學生能力遞進發展模式
在“專創產教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下,學生能力的發展遵循逐步遞進的過程,即從專業思維的培養開始,到職業技能的掌握,再到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
學生通過系統的基礎理論學習打下堅實的專業基礎。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啟發式教學和探究式學習方法的應用,激發學生的專業興趣和求知欲望,形成專業思維。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基礎上,學生通過綜合實訓、項目驅動等方式提升綜合技能水平。鼓勵學生參與企業實際項目或模擬項目實踐,鍛煉其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能力,進一步掌握職業技能。學院通過開設創新創業課程、舉辦創新創業講座等活動培養學生的創新創業意識和精神[2]。提供創新創業實踐平臺,支持學生積極參與創新創業項目或競賽,通過實踐訓練提升學生的創新創業能力和實踐經驗。通過與企業合作、創業孵化等方式幫助學生將創新創業成果轉化為實際產品或服務。
“專創產教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通過課程體系、實踐平臺與師資隊伍的深度融合,以及學生能力遞進發展模式的構建,實現了高質量人才培養的目標。這一模式不僅有助于提升學生的專業素養和職業技能,也有助于培養其創新創業能力和社會適應能力。
3" 構建“三多一應用”現代產業學院評價體系
為了全面、客觀地評估現代產業學院的人才培養質量,本文提出構建“三多一應用”的現代產業學院多維評價體系,該體系的優勢體現在評價主體多元化,評價內容多面化,評價方法多樣化,評價結果應用化上。該體系可強化高職院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主體協同,形成共建共管的組織架構,實現教育鏈、創新鏈、產業鏈的深度融合。
3.1" 評價主體多元化
評價主體應包括高校、地方政府、行業協會、企業機構以及學生等多元主體。高校作為人才培養的主體,應負責評價學生對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和學術能力;地方政府和行業協會則應從產業發展和市場需求的角度,評價學生的職業素養和實踐能力;企業機構則應從實際工作的角度,評價學生的專業技能和適應能力;而學生則可以通過自我評價和相互評價,反思自己的學習成果和成長經歷。
3.2" 評價內容多面化
評價內容應涵蓋學生的專業知識、職業技能、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等多個方面。在評價過程中,不僅要關注學生的學術成績和對理論知識的掌握程度,還要注重評價學生的實踐能力、團隊協作能力、創新創業精神等綜合素質。同時,還應關注學生在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等方面的表現,確保培養出的學生既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又具備良好的職業素養和道德品質[3]。
3.3" 評價方法多樣化
評價方法應采用定量評價與定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定量評價可以通過考試、測驗等方式,對學生的學術成績和理論知識掌握程度進行量化評估[4];定性評價則可以通過觀察、訪談、案例分析等方式,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等方面進行綜合評估。此外,還可以采用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等多種評價方式相結合的方法,以確保評價結果的客觀性和全面性。
3.4" 評價結果應用化
評價結果應得到充分應用,以發揮其導向和激勵作用。一方面,評價結果應作為人才培養方案調整和優化的重要依據,幫助學院及時發現和解決問題;另一方面,評價結果應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獎學金評定、就業推薦等方面的重要依據,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工作。同時,評價結果還可以為政府制定相關政策、企業調整用人策略等提供參考依據[5]。
4" 汕頭輕工裝備產業學院案例分析
4.1" 汕頭輕工裝備產業學院建設背景
汕頭輕工裝備產業學院是汕頭職業技術學院與汕頭輕工裝備企業聯盟緊密合作共建的產業學院。汕頭輕工裝備企業聯盟是由汕頭地區八家輕工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共同發起創立的,這些企業在輕工裝備領域擁有豐富的經驗和技術實力,聯盟各企業位于汕頭市濠江區,毗鄰學校,為產業學院的發展提供了堅實的基礎。汕頭職業技術學院則以其豐富的教育資源和教學經驗,與輕工裝備企業聯盟攜手共建產業學院,通過校企合作、產學共贏的方式,共同推動輕工裝備產業的發展。
4.2" “專創產教雙融合”模式的實踐探索
4.2.1" 課程體系與實踐平臺的深度融合
汕頭輕工裝備產業學院在課程體系設計上緊密圍繞輕工裝備產業的發展趨勢和企業實際需求,確保課程內容的前沿性、實用性和針對性。產業學院依托學校的機電一體化技術專業群各專業,引入輕工裝備行業的標準和案例,將理論知識與實踐應用相結合,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能夠掌握行業的最新技術和實踐技能。同時,學院與輕工裝備企業聯盟合作共建實訓基地,為學生提供豐富的實踐機會,通過綜合實訓、項目驅動等方式提升學生的綜合技能水平。經過兩年建設,學院立項建設或被認定的項目有省級專業群、品牌專業、實訓基地等,還有一批省級精品課程及課程思政示范項目[4]。
4.2.2" 師資隊伍的協同與建設
學院注重師資隊伍建設,通過引進具有豐富實踐經驗和產業背景的教師,以及邀請企業專家來校授課和指導實踐,形成了一支高素質、專兼結合的師資隊伍,被立項為省級智能制造科研創新團隊開展建設。這支教師團隊不僅具備扎實的專業知識,還能夠將產業前沿技術和實際經驗傳授給學生,從而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
4.2.3" 學生能力遞進發展模式的實施
教學中遵循學生能力遞進發展的模式,從專業思維的培養開始,逐步過渡到職業技能的掌握和創新創業能力的提升。學院引進汕頭輕工裝備企業聯盟中各企業的典型生產案例,形成系統化的學習體系,學生通過系統的基礎理論學習、專業實訓、企業實習等環節,逐步建立起對輕工裝備產業的認知和理解。同時,學院還積極組織學生參與企業實際項目或模擬項目實踐,鍛煉學生的團隊協作和項目管理能力,進一步提升其職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近年來學生在各類創新創業比賽、職業技能競賽上獲獎的數量不斷攀升,學院內學生就業率、對口率穩居全校首位[5]。
4.2.4" “三多一應用”多維評價體系的應用
汕頭輕工裝備產業學院建立了學校、行業協會、企業機構等多元評價體系,負責對學生的專業知識掌握程度、學術能力、實踐能力、創新能力、職業素養、團隊協作能力等方面進行綜合評價。評價方法包括定量評價、定性評價等,引入了學生自評、互評、教師評價、企業評價等評價方式,確保評價結果的全面性和客觀性。學院根據評價結果,及時調整和優化人才培養方案,確保培養方案與產業發展需求緊密對接。同時,將評價結果作為學生評優評先、獎學金評定、就業推薦等方面的重要依據,激勵學生積極參與各項工作。
5" 結語
本文通過對“專創產教雙融合”模式的深入探索與實踐分析,展現了該模式在推動職業教育與產業發展深度融合方面的巨大潛力。通過構建“三融合三遞進”的人才培養模式和“三多一應用”的多維評價體系,有效提升了學生的專業技能和創新創業能力,確保了人才培養質量的全面提升[6]。
基金項目:廣東省職業院校教學管理工作指導委員會2022年度教育教學改革項目“基于‘專創產教雙融合’的現代產業學院建設模式探索與實踐——以輕工裝備產業學院為例”(YJXGLW2022Y34)。
參考文獻
[1] 周耿烈,魯逢蘭.圖像處理技術精品課程建設[J].計算機教育,2010(18):101-104.
[2] 劉健,李銳,何月.大數據思維下適應區域產業結構演進的蘇錫常都市圈“人才培養”結構優化路徑探究[J].商展經濟,2024(9):189-192.
[3] 劉崗,孫名符.關于我國新課程改革中考試與評價問題的思考[J].教育理論與實踐:學科版,2005(24):33-35.
[4] 趙翠儉,劉淑杰,容旭巍,等.數字孿生技術在智能制造人才實訓體系中的應用研究[J].石家莊學院學報,2024(3):145-148,160.
[5] 張帆,王晶,傅萬堂,等.淺談高校教學評價結果的應用[J].中國大學教學,2009(9):72-73.
[6] 伊蕓蕓,汪金寶,王勇,等.基于專創融合的課程教學研究[J].電腦知識與技術(學術版),2019(25):111-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