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推動社會組織明確職責、規范自律、依法自治,積極參與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社會組織在我國建立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中的定位得到進一步明確,社會組織在承接政府職能服務國家治理體系與治理能力現代化方面成為一種重要補充。
中華口腔醫學會自2008年起承接“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試點項目”,積極發揮科技社團在口腔醫學領域的技術資源優勢,參與政府購買服務,在助力健康中國建設中扮演了重要角色,取得了實際成效。
2008年,原衛生部以中央財政重大公共衛生專項資金形式設立“中西部地區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試點項目”(2014年更名為“全國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以下簡稱“項目”),是我國口腔醫學領域中唯一的全國性口腔疾病防治的政府項目。項目服務對象為3—6歲學齡前兒童和6—9歲學齡兒童,開展口腔健康教育、人員培訓、口腔健康檢查、窩溝封閉、局部用氟、復查等工作,促進提高兒童口腔健康知識水平,早期發現口腔疾病,降低兒童乳、恒牙齲齒患病率,加強基層口腔疾病防治隊伍建設,提高防治水平。項目是我國政府積極防治重大慢性病,應對口腔疾病帶來重要的公共衛生問題和挑戰,響應聯合國2007年對成員國“采取措施確保口腔衛生融合到慢性非傳染病的預防之中”號召,努力加強適合國情的口腔公共政策與措施的重大舉措和里程碑。項目伊始,原衛生部即委托中華口腔醫學會管理并組織實施,將國家項目辦公室設立在中華口腔醫學會,責任重大,使命光榮。為切實做好項目的管理工作,中華口腔醫學會不斷探索,在以下四個方面的做法形成了承接政府職能的工作特色,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建立分工明確,職責清晰的管理體系。國家項目辦設立在中華口腔醫學會之后,在國家衛生健康委的領導下,又相繼成立了國家技術指導組和顧問組。各省(區、市)、各縣(區、市)也在各級衛生健康行政部門的領導下成立了項目辦公室和項目技術指導組,形成了國家—省—縣三級項目組織體系,將各項目管理機構、技術指導機構、口腔醫療衛生機構統一納入其中予以整體管理。在管理過程中,逐步明晰和確定了各級項目辦公室、技術指導組、顧問組和口腔醫療機構的具體分工和職責。項目辦公室全方位負責組織開展人員培訓、督導評估、技術指導、質量控制、信息收集、資料報送等項目日常管理。顧問組提供專業咨詢。技術指導組負責方案制定、人員培訓、項目評估等方面的技術支持。項目的具體實施工作由當地口腔醫療機構執行,并完成內部質控、數據錄入、資料收集。
在管理過程中實現跨部門合作。在管理中發現,口腔公共衛生項目的管理不同于臨床診療工作,僅依靠口腔專業人員和大型口腔醫療機構是不夠的,需要跨部門的合作。因此,學會在全國三級管理體系構建中注重發揮不同類別機構的優勢。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具有網絡健全、公共衛生群體防治工作經驗豐富的優勢,在項目中主要承擔項目組織管理、協調、宣傳發動等工作。省級口腔醫療機構具有技術水平高和專業人員隊伍強的優勢,在項目中主要承擔培訓和督導工作。縣區級口腔醫療機構承上啟下,為主要項目承擔機構,負責組織落實,開展內部質控。基層口腔醫療衛生機構是網底,具體承擔項目任務。民營口腔醫療機構分布地區廣泛,在項目中主要在口腔衛生人力匱乏的地區作為補充。
發揮現代信息網絡優勢,提高管理效率。國家項目辦在項目伊始就建立了項目信息管理系統,與中國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合作,不斷對系統進行升級改造。系統具備流程管理、用戶管理、患者管理、數據收集、結果統計等多項功能。實現了實時報送,電腦端和手機端均可錄入的數字化管理水平。

科技社團內的成員都是社會中的專業人才,在專業素質上的高水平和人才智力資源上的獨特性,是其在社會組織中能夠脫穎而出成為承接政府職能工作中最為活躍的力量的關鍵因素。項目的人員培訓、口腔健康教育、口腔健康檢查、窩溝封閉和局部用氟等主要內容專業技術性很強。學會憑借在口腔醫學領域很高的權威性和執行力,為項目高質高量地執行提供了強有力的技術支撐。
確保項目按照統一標準開展。項目設立以來,國家項目辦組織專家制定了項目工作規范,根據項目發展不斷改版、完善。工作規范對機構和職責、計劃和準備、培訓內容和方法、實施和干預、質量控制、信息管理、經費管理等都進行明確規定。制訂技術操作標準和系列規范化口腔健康教育材料,保障操作流程的同質性。
注重專業人員能力培養。開展人員培訓和技術指導,比如通過策劃和舉辦全國項目管理培訓,提高各級項目負責人管理水平;通過策劃和組織理論與實操培訓班,提升基層口腔醫生臨床技能;通過策劃和設立科研項目基金,加強基層口腔醫生科研能力;通過定期督導,促進問題的及時改進;通過推動各省間的經驗交流,促進互學互通。平均每年約有2萬多名基層口腔專業人員的綜合能力通過以上措施的實施得到提高。

該項目的實踐使得科技社團在承接政府轉移職能過程中,圍繞政府需要轉移的職能,進軍公共服務市場,努力提供更多更好的科技類社會化公共服務產品,并真正實現承接好政府職能的目標得到了充分體現。
做好政府服務社會的助手。本項目在實施過程中,國家衛生健康行政部門負責項目的宏觀決策、領導和監督,學會每年均接受嚴格立項論證審查和系列工作績效評估,承擔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實施,在國家衛生健康委領導下,嚴格按照國家發布的相關規章制度對項目進行管理,組織各級各類專業機構提供專業水準的服務,確保了國家政策和措施的精準落地,使群眾真正受益。項目覆蓋全國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的1200多個縣(市、區),每年受益兒童1000多萬,贏得社會的高度認可。實踐表明,學會承接政府職能工作,是體現政府高度重視和有效推進口腔衛生的重要載體。
做政府向社會傳播口腔健康的宣傳隊。通過項目實施,國際組織世界牙科聯盟關注到了我國政府對口腔健康的重視,主動與學會聯系,以項目為契機,合作開展了5期“護牙助成長,歡笑在中國”兒童口腔健康教育項目,促進了口腔公共衛生項目內容和投入的多元化,擴大了社會和國際影響力。項目的實踐已經成為政府、專業人員、民眾和國際社會間聯系的橋梁,形成了資源共享、多元化治理的格局。
嚴格高效的組織管理體系,專業化的技術支撐,有效的多方合作模式,促進了我國口腔疾病防治整體水平的提高。比如,通過提升基層口腔衛生人員綜合能力和有效的質量控制機制,三級督導結果顯示,窩溝封閉保留率基本達到85%;口腔疾病防治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各地初步形成了4種以不同機構為管理主體的地區個性化防治模式;促進了口腔健康融入國家重大政策,2012年首次將“口腔衛生”納入五年規劃,《“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中國防治慢性病中長期規劃(2017—2025年)》《健康口腔行動方案(2019—2025年)》對口腔衛生工作提出要求;兒童口腔健康教育經歷了簡單、多樣、精準三個階段后,長效機制逐漸形成,兒童每天2次刷牙率比項目實施前提高了20多個百分點;口腔疾病防治成效初顯,評估結果顯示,項目覆蓋地區兒童齲病上升的趨勢得到了較好控制,患齲率比非項目地區低近8個百分點,口腔衛生服務利用率大幅提高。
在本項目實踐中,學會積極參與到國家口腔衛生治理體系,在影響口腔公共政策、提供口腔公共服務、協同口腔衛生治理等方面發揮了作用,為助力健康口腔高質量發展履行了應盡的責任。
綜上所述,隨著我國行政體制改革的不斷推進,政府相當一部分職能正在向社會組織轉移,中華口腔醫學會將積極落實國家政策精神,將高質量承接政府職能作為工作重點,通過承接中央財政專項經費形式設立全國兒童口腔疾病綜合干預項目的管理工作,發揮專業技術優勢,加強組織管理,搭建了政府與社會間的橋梁,為健康口腔高質量發展助力,是承接政府職能的成功案例。展望未來,學會今后應進一步以黨和國家的政策精神為指引,服務于國家的健康口腔發展戰略。做連接政府—專業—社會的紐帶,堅持黨的領導,對外服務社會,對內不斷提升治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