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林草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取得了顯著服務成效,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但仍然存在人才培養的產教協同不夠、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產教協同不夠、人才服務的產教協同不夠等不足。文章提出了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 鄉村振興協同機制的實施路徑,主要包括:構建人才培養協同機制;構建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協同機制;構建人才服務協同機制。
關鍵詞 雙育雙融;產教協同;鄉村振興
中圖分類號:G712 """"""""""""""""""""""""""""""""""文獻標識碼:A""""" DOI:10.16400/j.cnki.kjdk.2024.32.004
An Analysis of the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of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in the Forestry and Grassl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with \"Double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Cooperation of Industry and Education\"
ZHANG Xiaojun
(School of Landscape Engineering, Gansu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Tianshui, Gansu 741020;
Gansu Forestry Polytechnic, Tianshui, Gansu 741020)
Abstract The forestry and grass vocational colleges have achieved significant service results in serving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has won widespread social praise. However, there are still shortcomings such as insufficient industr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in talent cultivation, insufficient industr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in scientific and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and insufficient industr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in talent services. The article proposes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the \"dual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industry education collabor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forestry and grassland vocational education, mainly including: building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talent cultivation; Establishing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technological innovation and achievement transformation; Establish a collaborative mechanism for talent services.
Keywords dual education and dual integration; collaboration between industry and education; the rural revitalization
1" 林草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的概念內涵
林草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是指林草高職院校立足農林行業特色和農林辦學優勢,聚焦農林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堅持產教融合發展和校企協同育人,通過農林人才培養、農林科學研究、農林社會服務和農林文化傳承創新等全面賦能鄉村振興,為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撐和智力保障。林草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主要涉及三個方面:一是服務鄉村產業振興。林草高職院校聚焦農林產業鏈關鍵技術的環節,推進農林技術研發、成果推廣和技術服務,以技術技能創新賦能鄉村產業振興。二是服務鄉村人才振興。林草高職院校創新產教融合協同育人模式,構建政行企校等主體跨界聯動育人機制,以教育教學創新賦能鄉村人才振興。三是服務鄉村生態振興。林草高職院校聚力鄉村生態建設和綠色發展需求,突破高職專業界限,擦亮專業綠色底色,創新鄉村生態文明教育模式,以生態教育創新賦能鄉村生態振興。
2" 林草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現狀
我國林草高職院校主要由各省所屬的農林類中職或專科院校升格、合并發展形成,農林特色較為濃郁,農林育人成效較為顯著。林草高職院校現已發展成為以農林類、生態環境類專業為主體的綜合型高職院校,其依托農林專業優勢和產業優勢,創新農林辦學體制機制,政行企校等主體聯動發展,服務區域農林產業和鄉村振興大發展。林草高職院校名稱各異,主要有兩種類型。一類是以林業或農林職業技術學院命名;另一類是以生態或環境工程職業(技術)學院命名。林草高職教育依托林草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而林草高職院校立足專業優勢、行業優勢和師資優勢,組建林草類科技創新團隊,大力開展林草科技研發,強化林草科技創新,促進林草科技成果轉化,主動服務區域鄉村振興,重點促進鄉村產業振興、人才振興和生態振興,取得了顯著的服務成效,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贊譽,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和區域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提供多層次高質量的技術技能人才支撐[1]。
3" 林草高職教育服務鄉村振興中存在的不足
3.1" 林草高職教育人才培養的產教協同不夠
林草高職教育專業優化與區域農林產業培育協同機制不健全。專業交叉融合的產教協同不夠,農林類和資源環境類專業建設力度還需加大;專業智慧賦能的產教協同不夠,人才培養模式數字化變革還需加強。林草高職教育課程優化與區域農林產業培育協同機制不健全。課程教學內容優化的產教協同不夠,課程內容與數字化技術融合重構不足;課程實踐教學優化的產教協同不夠,農林人才實踐教學體系創新不足。
3.2" 林草高職教育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的產教協同不夠
林草高職教育與農林科技創新協同機制不健全。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一體化協同創新不夠,其相互之間的農林科技創新協同攻關機制還需完善。林草高職教育與農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協同機制不健全。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一體化協同共建農林科技園區的機制還需加強,其相互之間協同共促農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的機制還需完善。
3.3" 林草高職教育人才服務的產教協同不夠
新型職業農民高職學歷教育協同培育機制不健全。新型職業農民高職學歷教育行動計劃的產教協同不夠;新型職業農民高職學歷教育精準服務的產教協同不夠。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協同培育機制不健全。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計劃的產教協同不夠;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分類服務的產教協同不足。農民職業技術技能和農林生產經營能力提升有限。
4" 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鄉村振興協同機制的實施路徑
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 鄉村振興協同機制充分發揮人才培養主體(林草高職院校)和人才需求主體(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雙主體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推動人才需求主體(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和人才培養主體(林草高職院校)雙育人雙融入,促進產教深度融合,雙主體合作育人。
4.1" 構建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人才培養協同機制
一是構建林草高職教育專業優化與區域農林產業培育協同機制。首先,構建林草高職教育專業交叉融合協同機制。林草高職教育雙主體應面向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和全面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需求,雙主體深度融合,加強產教協同。林草高職院校應積極響應國家戰略需求,雙主體全面審視現有的專業布局和專業結構,對傳統農業類、林業類、生態類和環境類專業進行升級改造與提質培優,對難以適應鄉村振興的專業進行撤并整合,與區域農林產業實現無縫銜接和有效聯動[2]。其次,構建林草高職教育專業智慧賦能協同機制。林草高職教育雙主體應緊跟技術前沿,以人工智能等新興信息技術支撐智慧賦能專業建設,雙主體充分協同共同優化林草高職專業結構,重構專業課程的知識、能力和素質要求,加快人才培養模式的數字化變革。
二是構建林草高職教育課程優化與區域農林產業培育協同機制。首先,構建林草高職教育課程教學內容優化協同機制。林草高職院校應協同優化專業課程教學內容,重構專業課程的知識要求、能力要求和素質要求,全面加強課程教學內容創新,強化課程內容與數字化技術融合重構,優化課程內容、拓展教學時空和共享優質資源,構建專業課程教學內容的動態更新和協同共享機制。其次,構建林草高職教育課程實踐教學優化協同機制。雙主體推動校內實踐平臺與校外實踐基地相融合、仿真實驗教學與產業實踐創新相融合、參與技能競賽與參與導師科研相融合,構建立體交叉優化的實踐教學生態系統,強化人才培養的實踐技能基礎,創新農林人才實踐教學體系,夯實農林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大力提升林草技術技能人才培養創新能力。
4.2" 構建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協同機制
一是構建林草高職教育與農林科技創新協同機制。首先,構建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林草高職院校作為人才培養和科學研究供給主體,與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農林人才和科學研究需求主體密切協同,雙主體構建一體化協同創新平臺,深入推進政府、教育、科技、人才“四位一體”協同創新融合發展。其次,構建完善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農林科技創新協同攻關機制。協同推進林草育人平臺與企業研發平臺、政府科技平臺深度融合,著力打破政產學研部門區域界限,構建雙主體農業科技創新協同攻關機制,協同加強生物育種、病蟲害防治、智慧農林技術等農林前沿領域關鍵核心技術攻關。
二是構建林草高職教育與農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協同機制。首先,構建協同共建農林科技園區機制。應協同共建地方農林科技園區,推動農林科技創新成果孵化轉化,打造系統完善的農林科技創新和成果轉化服務鏈條;推進林草高職院校與農林科技園區產教融合、雙育雙融和產教協同,雙主體構建完善的農林人才培養、農林技術培訓、農林技術服務與農林技術推廣體系。其次,構建協同共促農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機制。通過雙主體協同共建農林專家服務團、科技特派員、離崗創業和兼職兼薪等方式,推動林草高職院校和農林科研院所科研力量下沉,與基層農技推廣體系業務融合和互動發展,協同加快農林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協同推進農林全產業鏈關鍵技術和核心技術集成示范,協同提升農林科技成果轉化率和農林產品科技附加值。
4.3" 構建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人才服務協同機制
一是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高職學歷教育協同培育機制。首先,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高職學歷教育行動計劃協同機制。地方政府應制定地方新型職業農民培養高職學歷教育行動計劃,支持新型職業農民通過彈性學制參加高職教育。林草高職院校協同培養區域農林產業發展急需的服務于農民專業合作社、農林種養大戶、農林龍頭企業等經營主體的技術技能型專業人才,面向高中或中職畢業的農民或農民子女進行為期三年的全日制高職學歷教育。其次,構建新型職業農民高職學歷教育精準服務協同機制。林草高職教育雙主體應密切協同,精準設計招生專業、課程設置、教學形式、教學管理、實習實訓、考試考核和教學保障等培養內容,優化學歷教育教學資源配置,科學設置學歷教育教學內容,分類分層開展精準學歷教育服務,切實滿足農林生產經營崗位的實際需求[3]。
二是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協同培育機制。首先,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計劃協同機制。地方政府需要統籌協調農業農村管理部門等,共同制定地方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計劃。林草高職院校積極協同配合地方政府的技術技能培訓計劃,主要面向種養大戶、家庭農場經營者、農民合作社骨干、返鄉創業大學生、中高職畢業生、返鄉農民工和退伍軍人等社會群體舉辦技術技能培訓[4]。其次,構建新型職業農民技術技能培訓分類服務協同機制。林草高職院校既可采用實訓基地現場培訓和播放視頻資料培訓的方式,也可組織農林專家教授科技下鄉、登門指導等培訓方式,通過農民現場咨詢、專家講授交流等面對面培訓的方式提升農民的農林技術技能水平。
5" 結語
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鄉村振興協同機制立足林草高職院校實際,積極探索人才培養主體(林草高職院校)和人才需求主體(地方政府、農林行業、農林企業、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農林科研院所等)雙主體協同推進鄉村振興的實施機制路徑,積極創新林草高職教育產教協同機制,促進政行校企深度合作和產教深度融合,大力提升林草高職院校的技術技能人才培養質量,為促進鄉村全面振興積極貢獻林草高職教育的力量。
基金項目:2023年國家林業和草原局林草職業教育研究課題“高質量發展背景下林草高職教育‘雙育雙融、產教協同’創新研究”(LCZJ2023YB003)。
參考文獻
[1] 葉蔚萍.高職院校服務鄉村振興戰略的可行性及必要性分析[J].大眾標準化,2021(7):105-107.
[2] 王忠偉.在中國式現代化進程中彰顯農林院校的擔當作為[EB/OL].(2023-06-01).https://www.workercn.cn/c/2023-06-01/7860628.shtml.
[3] 黨養性,范學科,支九田.涉農高職院校開展職業農民學歷教育的三維思考——以楊凌職業技術學院為例[J].職業技術教育,2017,38(30):57-60.
[4] 單武雄.農業高職院校開展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的路徑分析——以湖南省涉農高職院校為例[J].農業現代化研究,2015,36(4):590-5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