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鋼琴自歐洲傳入我國之后,很長一段時間都在上層社會中流傳。但隨著現代社會經濟水平的提升,人們的精神文化、物質水平都隨之不斷提高,鋼琴音樂也得到了更為廣泛地流傳,越來越多的人開始學習鋼琴、欣賞鋼琴文化。中國鋼琴音樂家也以本土文化為基石、以聽眾審美喜好為基礎創作了許多優秀的鋼琴作品,讓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特征越發明顯與清晰。本文將根據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審美特征、創作方向等來多方面闡述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發展。
[關鍵詞] 中國鋼琴;現代鋼琴;鋼琴音樂;音樂藝術
[中圖分類號] J624.1" "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7-2233(2024)07-0171-03
中國有幾千年的歷史文明,也有十分成熟的音樂藝術體系。鋼琴作為世界級的古典樂器,在清末傳入我國,在這么多年與中國文化的不斷融合的過程中,中國鋼琴音樂所包含的哲學性、藝術性、文化性早已更加豐富。尤其是中國現代鋼琴音樂,包含豐富的中華民族傳統文化與民族音樂精神。只有不斷探索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才能讓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之路更加寬廣。
一、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史
鋼琴在清代由意大利傳教士傳入中國,但在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才開始在國內大范圍地發展起來。二十世紀初,鋼琴是作為伴奏樂器而存在的,后來隨著新式學堂的建立而逐漸興盛,越來越多的學校設立音樂社團,開始展開鋼琴的教學創作。鋼琴音樂的發展直接影響到了作曲家的創作和演奏家的表演風格。鋼琴最初是從西方的社會風尚所形成,因此在傳入中國后的很長一段時間內,都是借鑒西方演奏方式來進行鋼琴演奏。直到1927年,我國建立了第一所音樂教育學校,我國的鋼琴教育、演奏和作曲才開始進入專業發展的階段。在最初開展鋼琴教學的時候,鋼琴的教學方式、演奏技巧全都是借鑒外國已經成熟的方式來進行的,國人也憑借著自身優秀的學習能力快速掌握鋼琴的演奏方式。
數千年的中國傳統音樂受到西方音樂文化的沖擊和影響,一些具有愛國熱情、知曉中西方文化的音樂家們開始在中國音樂界掀起新的音樂浪潮,并在“中國化”鋼琴音樂創作方面展開了各種各樣的探索,這一時期的作曲家們多是將傳統的民族音樂改編為鋼琴曲。[1]直到1950年,中國鋼琴藝術創作進入繁榮期,該時期的鋼琴作品多以表達人的心理和情感方面為主,以豐富的抽象性和預示性為創作方向。1966年,鋼琴音樂進入了藝術創作改編時期,將傳統番劇的唱腔運用于鋼琴伴奏中,如《雙撇筍》《紅燈記》等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二十世紀末,中國鋼琴開始進入多元化的創作階段,這時鋼琴音樂的創作理念已經非常多樣化,且鋼琴創作呈現出了活躍的局面,理性思考和創作實踐同時進行,該時期創作出了許多風格迥異的鋼琴作品,代表性作品有《序曲與舞曲》等。民族風格與現代作曲技法相結合的創作方式已經成為現代鋼琴音樂發展的主要賽道,在與其他音樂藝術領域的相互配合之下,中國現代鋼琴事業的發展逐漸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二、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特征
(一)情感的統一共鳴
鋼琴是一種歷史悠久的音樂藝術體現形式,可以給聽眾帶來聽覺上的享受,作者也將自己的情感、內心投入到鋼琴作品中,給觀眾帶來情感共鳴。音樂作品是一種情感理解的映射,每個人對于不同的作品有著不同的情感與演奏風格。但是中國現代鋼琴音樂作品的整體情感與民族色彩是統一的,即使演奏的風格不同,但最終呈現出的情感共鳴是統一的。[2]這正是對鋼琴作品的尊重,在理解作品的同時體會作品中包含的思想情感,并讓鋼琴音樂的生命力通過演奏不斷迸發出來,只有做到情感的統一共鳴,才能夠讓中國現代鋼琴音樂以不斷更新的姿態一直發展下去。
(二)理性與感性的一致
鋼琴透過音樂演奏將作品的情感展示給聽眾,優秀的作品必然會給聽眾帶來深深的震撼。演奏者只有通過絢爛的技法與扎實的基本功,才能夠將作品的激情與感性思想一同傳遞給聽眾。將理性的技法與感性的思想相結合,才能給聽眾營造良好的音樂氛圍,并從中實現理性、感性的一致享受。這正是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發展的特征之一。現代鋼琴音樂中包含的思想情感豐富,且作品中有著強烈的反差情感,只有用心體會作品中的情感,將作品的靈魂充分展現出來,才能給聽眾帶來共鳴,從而推動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可持續發展。
(三)作者創作情感與民族風格、情感的統一
音樂的發展與國家歷史的發展進程是相同的,因此不同時期的作品內涵、情感也各不相同,這一點在中國鋼琴音樂發展上也是一樣的。為了讓現代鋼琴獲得持續的發展,在宣傳鋼琴文化、演奏鋼琴音樂的時候,必須結合樂曲創作的年代特征去捕捉作品中的不同情感內涵。[3]掌握作品特征,加強對作品的理解程度,并將作者情感與民族情感進行統一結合,再進行展示,才能夠突出中國鋼琴音樂的感染力,也更加符合現代鋼琴音樂的發展特征。
(四)在音樂美學上的發展
鋼琴音樂藝術在十八世紀末得到了廣泛的追捧,其熱情奔放、夸張的音樂思想更是成為音樂主流,廣泛地在各地傳播開來。這一時期的鋼琴創作、演奏技巧都以浪漫主義思潮為主,更加注重個人情感的表達,將鋼琴藝術的發展推至最高潮。當鋼琴傳入我國時,也受到了浪漫主義美學的影響,因此作曲家在創作時會將自己的個人情感融入其中,展現了創作者豐富的內心世界與情感思想。尤其是從二十世紀末開始,中國鋼琴音樂的創作觀念產生了改變,這一時期的鋼琴創作非常活躍,理性思考和創作實踐開始同步出現,締造了許多風格迥異的優秀鋼琴音樂作品,且隨著時代的發展,中國鋼琴音樂將民族風格與現代創作技法結合在一起。
三、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的發展思考
隨著社會物質文明水平的提升,精神文明也要得到相應發展。現階段鋼琴音樂發展的空間更加廣闊,且鋼琴音樂創作更加新穎、多元化,涌現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優秀音樂家,讓我國的鋼琴音樂作品逐漸被世界所知。
(一)鋼琴作品影響力仍有發展空間
與歐洲國家相比,鋼琴作為外來樂器傳入中國,以至于中國鋼琴音樂起源時間較短,擁有的作品儲備量還有待提升。我國現代鋼琴藝術若想在世界范圍內獲取更進一步的成績,就需要創作出更多具有民族性、代表性的作品,這也是中國現代鋼琴音樂一直努力的方向。雖然在中國鋼琴音樂中已經有許多高水準的作品,但是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說,能夠被應用于演奏、教學等方面的樂曲儲備量還是較少,所涉及的藝術面較為狹窄,缺少有影響力的鋼琴音樂作品。與此同時,中國現代鋼琴音樂作品中雖然有許多具有民族特色的杰作,但某些作品并未獲得廣泛的傳播和認可,這是因為這樣的作品公開演出的頻率較低,且極少應用于鋼琴教學中,從而導致沒有受到相應的關注度。我國鋼琴人才眾多,鋼琴音樂雖獲得一定成就,在世界范圍內也已享有一定盛譽,但是卻缺少具有影響力的鋼琴音樂作品。[4]盡管一些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的鋼琴音樂作品在國際上受到一些鋼琴專業人士的認可,但這些具有中國特色的鋼琴作品沒有得到較好地傳承。只有不斷加強、創新民族鋼琴音樂的創作,才能夠促使中國鋼琴藝術的提升。積極轉變為多元化的創作模式,在運用民族傳統曲調特征的基礎上融入現代化的音響效果,將現代社會的時代性與民族特色相融合,才能為現代鋼琴音樂的發展注入全新的活力因子。推動傳統音樂文化與鋼琴作品的融合,以全新的姿態進行傳承發展,就必須符合現代社會思想,創作具有影響力、流傳面廣的作品,做出具有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特色的鋼琴作品,并隨著新文化的融入而不斷豐富。
(二)加強對本民族音樂文化的重視
結合我國對于音樂欣賞、教學等方面的情況來看,選擇較多的鋼琴音樂作品還是國外作品,針對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的演出、研究和教學應用較少,選擇較多的國內作品均為《夕陽簫鼓》《牧童短笛》等知名度較高的作品。中國鋼琴音樂中包含了深厚的民族文化,只有優秀的鋼琴音樂作品才能夠推動現代鋼琴音樂的可持續發展,激發更多人參與到音樂學習、音樂欣賞中。[5]因此需要擴大中國鋼琴音樂的應用范圍,進行全面的推廣,增加群眾的民族自豪感,促進各類音樂文化之間的交流。深入了解傳統音樂文化內涵,把握傳統音樂文化核心,正確認識鋼琴音樂作品風格,這樣才可以讓鋼琴作品更加彰顯出中國藝術風格,推動我國鋼琴音樂創新發展。
(三)優化鋼琴教育體系
在推動中國現代鋼琴音樂發展的同時,不但要做好保護傳承工作,還需要加強對音樂文化的建設,不斷豐富現代鋼琴音樂文化體系和內容,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中國傳統音樂文化的特點和價值。與此同時要關注音樂文化教育,讓其成為傳統音樂文化與鋼琴音樂融合發展的重要途徑。在開展鋼琴音樂文化教育時,不僅要幫助學生掌握鋼琴作品創作有關的知識和技巧,還要讓學生懂得欣賞傳統音樂文化之美,將其融入鋼琴音樂作品創作當中。目前鋼琴專業教學中多選用西方音樂作品進行教學,且教學模式也以西方音樂為中心展開,導致在教學中學生的思維容易被固化。[6]而中國現代鋼琴作品中的民族特征較為明顯,學生從小受到西方音樂教育模式的影響,在演奏時很容易受到局限。另外由于部分學校在培養的時候會將音樂文化教育重點放在專業知識與技能培養方面,導致學生很難了解與傳統音樂文化有關的內容,很難有效掌握傳統音樂文化風格,無法將其應用于鋼琴創作中,不利于現代鋼琴音樂的長期發展。受西方鋼琴音樂教育風格的影響,學生們在進行鋼琴演奏時,所使用的調式調性、對風格的理解都會受到一定的局限,許多競賽設立的表演曲目也是西方經典作品,導致學生很少接觸中國鋼琴音樂作品,因此很難對現代中國鋼琴音樂作品產生共鳴,導致中國鋼琴音樂的發展受到限制。只有充分挖掘鋼琴作品中的文化內涵,加強傳統音樂文化與鋼琴音樂文化的融合,才能為中國鋼琴音樂的可持續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四)在創作技法上的發展
首先是積極應用現代思維。鋼琴起源于意大利,從清朝末期才開始傳入我國。鋼琴的音樂內容創作最初只包含了西方音樂文化,雖然在引入我國時將鋼琴的演奏技巧、創作方式也一同引進了,但當時并不了解西方音樂創作思想,在創作中國鋼琴音樂的時候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目前中國鋼琴音樂已經將鋼琴的創作理念、技巧與中國現代思維相結合,所創作的樂曲都受到極高的贊揚。
其次是音樂的主基調。音樂作品的品質與創作方式有著密不可分的關系,與西方國家相比,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的起步時間較晚,因此還存在許多不足之處。可以通過創作主旋律作品,以主調音樂來進行集中性創作,才能在更短的時間里快速縮短與其他國家的鋼琴音樂創作差距。[7]主調音樂是目前中國鋼琴作曲家的主要創作方向,與復調音樂不同,主調音樂有著許多聲部,但仍會突出主體。使用主調音樂進行創作可以更好地表達作品的思想、情感內涵,也能讓聽眾有更強烈的代入感,從而增加聽眾對樂曲的欣賞與理解能力。主調音樂的創作技巧是較為大眾化的,更容易讓人理解,因此也是中國鋼琴音樂作曲家們最常使用的。
再次則是積極應用民族音樂文化的內容。中國有著悠久的音樂歷史文化,且藝術形式繁多,最早可追溯至新石器時期,尤其是在宗教、禮樂方面有著廣泛的應用。民族音樂是中國音樂的主要基調,因此鋼琴音樂創作時也融入了大量的民族音樂元素,讓鋼琴音樂的創作更加本土化,也為鋼琴音樂增加了更多的生命力與文化內涵,為鋼琴音樂在中國提供了更多的傳播空間。[8]在應用民族音樂元素的時候,必須對民族音樂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夠將其與鋼琴技巧進行充分的融合,創造出具有中國音樂文化特色的現代鋼琴音樂作品。
最后則是創作意境上的不同。在融入民族音樂元素之后,鋼琴作品已經初具中國特色,也獲得了全新的作品內涵。但中國作為一個歷史悠久的國家,要想創作出具有特色且經典的作品,只融入民族元素是不夠的。文化的魅力是無限的,在創作鋼琴音樂時不僅要增加文化元素,還需要融入意境內涵,將具有中國特色的旋律、傳統樂器演奏技巧等融入其中,讓中國現代音樂作品更具傳統文化意境。
結" "語
綜上所述,我國現代鋼琴音樂在創作發展過程中,是以西方浪漫美學為基礎,集合我國傳統文化,以外來樂器為載體來創作出一系列具有中國文化特色的音樂作品的。將不同類型的音樂文化相結合,構建成美學體系豐富的作品。這些碰撞讓我國的鋼琴音樂獲得了巨大的發展,只有注重民族文化與音樂的融合,加強文化傳承,才能讓我國現代鋼琴音樂有更大的發展空間。
參考文獻:
[1] 張璇.融合西方元素的現代中國鋼琴音樂創作研究[J].音樂生活,2023(07):81-84.
[2] 周韻.后現代音樂文化中的民族元素在鋼琴音樂中的應用研究[J].藝術研究,2023(02):86-88.
[3] 蔣園園.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鋼琴藝術創作中的應用[J].中國民族博覽,2020(24):140-142.
[4] 欽媛.民族音樂元素在現代鋼琴藝術創作中的有機運用[J].安陽工學院學報,2020(01):84-87.
[5] 周曉瓏.中國現代鋼琴音樂作品創作技法探究[J].北方音樂,2019(19):252+256.
[6] 張忠平.20世紀80年代后的中國鋼琴音樂創作與現代和聲思維的拓展[J].中國音樂,2019(05):142-154.
[7] 李玲.淺談中國現代鋼琴音樂作品的創作技法[J].北方音樂,2019(16):56-57.
[8] 孫曉健.對中國鋼琴音樂中民族元素與現代作曲技法相融合的研究[J].北方音樂,2019(06):32-33+37.
(責任編輯:莊" 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