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采用文獻資料法、專家訪談法以及實地調研法等方法,對大眾啦啦操賽事信息化發展進行研究,包括實踐困境與優化策略。實踐困境:賽事組織者信息化建設意識不強,實踐較為滯后;技術更新與維護成本較高,賽事經費保障不足;賽事缺乏專業化信息人才,人才隊伍建設滯后;信息化與賽事管理協調融合不充分,雙方獨立發展。優化策略:推動比賽基礎設施更新完善,促進賽事數字化與信息化升級;大力培養信息化賽事人才,夯實人才培養規模;重視賽事宣傳與推廣工作,推動啦啦操項目普及;優化運動員參賽體驗,提升觀眾觀賽黏性。
關鍵詞:啦啦操" 大眾體育" 信息化發展" 群眾賽事
中圖分類號:G81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4-019-3-ZQ
作為一項集休閑、健身、娛樂等多元功能價值于一體的運動項目,近些年來啦啦操在我國得到快速發展,尤其在大眾體育領域,啦啦操已成為推動民眾體育參與,促進群眾體育發展的重要項目。全民健身以及健康中國背景下,目前我國已有諸多城市地區廣泛開展大眾啦啦操項目,尤其在學校體育領域,啦啦操已成為體育課重要教學內容。因此,隨著啦啦操項目不斷普及發展,參與人口不斷增多,其項目賽事亦得到快速發展。國家體育總局發布了《“十四五”體育發展規劃》,其中明確提出了體育信息化建設的規劃。這一規劃旨在滿足人們對便捷智能體育的需求,并推動體育的高質量發展。體育信息化是以信息基礎設施為基石,運用現代信息技術手段和管理服務平臺,對體育信息資源進行開發利用,以促進體育領域的信息交流與資源共享。對于體育賽事發展而言,亟需不斷完善自身信息化建設,實現信息化賽事體系。基于此,本文重點對大眾啦啦操賽事信息化發展實踐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剖析,提出優化對策,以期促進大眾啦啦操賽事高質量發展。
1、新時期大眾啦啦操賽事信息化建設價值
1.1、有助于提升賽事運行管理效率
啦啦操賽事信息化建設在提升賽事運行管理效率方面具有重要價值。一方面,信息化系統可以實現賽程安排的智能化管理。長期以來,啦啦操賽程安排需要大量的人力投入,且易出現賽程沖突、賽程調整不及時等問題。信息化賽程安排可以依據各項條件自動進行優化,避免了人為因素帶來的誤差,大大提高了賽事的組織效率。另一方面,信息化系統能夠提升裁判公平公正性。裁判考核標準和過程直接影響到比賽結果的公正性和可信度。信息化系統可以建立完善的裁判考核體系,包括考核標準的明確、數據的實時采集和分析等功能,確保裁判的評判更加客觀公正。賽事組織者可以通過信息化系統快速地查看報名情況、分配場地,精準安排裁判,實時更新賽事進程,使得賽事的整體運行更加流暢、高效。
1.2、有助于賽事資源共享機制的優化利用
賽事信息化的建設促進了賽事資源的數字化管理和共享化利用,為賽事組織者和參與者帶來了諸多契機。信息化系統能夠建立起賽事資源的統一管理平臺,將各類賽事所需的場地、器材等資源信息集中管理,實現資源的共享和互通。信息化系統將賽事相關資源如場館、器材、人員等進行數字化管理,使得這些資源的信息能夠被快速準確地記錄、存儲和檢索。數字化管理不僅節省了人力物力成本,也提高了資源利用效率,避免了因信息不暢導致的資源浪費和冗余。其次,信息化系統打破了資源分散、信息不對稱的局面,實現了賽事資源的共享化利用。通過信息化平臺,賽事組織者可以實時查看到各項資源的情況和可用性,進行合理規劃和調配。
1.3、有助于普及推廣啦啦操項目
啦啦操賽事信息化建設能夠顯著促進項目普及與發展。信息化系統通過數字化平臺,能夠較好地實現宣傳推廣目的,提高民眾對啦啦操的認識程度。同時,賽事官方能夠通過信息化平臺發布賽事發展情況。其次,信息化發展能夠為啦啦操賽事的宣傳推廣提供更為便利的宣傳途徑。通過信息化互聯網平臺,賽事官方能夠直觀展示賽程開展,讓更多社會大眾了解以及參與啦啦操項目,提升啦啦操項目影響力。例如,筆者在調研中,啦啦操賽事官方高度重視賽事直播工作,通過實現多角度、多層次立體化直播,提升直播效果,在較大程度上促進賽事宣傳與推廣,同時在無形中推動大眾啦啦操普及力度,讓更多人了解啦啦操、參與啦啦操以及實現長期練習啦啦操。
2、啦啦操賽事信息化發展存在的現實困境
2.1、賽事組織者信息化建設意識不強,實踐較為滯后
賽事組織者的信息化建設意識相對較弱,這一現實困境在于,賽事管理者對于信息化的認識和理解還停留在表面層面,缺乏深入的思考和長遠的規劃。信息化在當今社會已經成為各行各業發展的必然趨勢,然而,對于賽事組織者來說,其可能更加注重賽事的運營和管理,而忽視了信息化對于賽事發展的重要性。近些年來,在我國不斷推動下,各行各業對于信息化建設與發展給予了高度重視,在較大程度上成為促進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力量。然而從調研結果來看,啦啦操賽事信息化發展建設滯后與賽事組織管理人員信息建設動機不足有關,尤其對于大型啦啦操賽事而言,依然有部分管理人員對信息化建設存在模糊不清的問題。一方面,部分賽事管理者思維滯后,依然停留在傳統賽事發展與服務理念,造成賽事開展效率不高,參賽運動員賽事體驗不佳。另一方面,賽事硬件設備等缺乏及時更新,不利于賽事開展。信息化建設需要有系統性的規劃,需要根據賽事的實踐特點與現實需求,結合技術的發展趨勢,制定長遠的發展目標和路線圖。只有這樣,才能確保信息化建設與賽事發展相互促進,實現良性循環。
2.2、技術更新與維護成本較高,賽事經費保障不足
隨著當前信息技術快速發展,尤其在移動互聯網不斷深入普及大背景下,相關信息技術手段不斷變革更新,對于啦啦操賽事信息技術保障人員而言具有較大挑戰。由于當前部分技術手段維護與保養成本較高,還包括硬件設備的更替,例如服務器、網絡設備等,在較大程度上存在資金缺口,對于賽事要求較高。隨著科技快速進步發展,賽事信息化系統需要不斷更新和升級以保持競爭力,更好地適應現代競賽需求。然而,技術更新帶來的成本較為高昂,尤其是在新技術的引入和老技術的淘汰過程中,賽事組織者需要投入大量的資金來購買新的硬件設備、軟件系統以及進行系統的更新維護,但賽事的經費來源并不總是充足,因此很可能無法滿足信息化系統更新的資金需求。其次,信息化系統需要定期進行維護和保養,以確保系統的穩定運行和安全性,需要專業的技術團隊進行操作和管理。然而,技術團隊的維護成本較高,特別是對于一些大型賽事,維護成本可能會占據相當大的比例,如果賽事經費無法保障,會導致信息化系統的維護水平下降,甚至可能影響到賽事的正常進行。
2.3、賽事缺乏專業化信息人才,人才隊伍建設滯后
人才作為發展第一動力,同時亦是實現創新工作的重要動力源泉。賽事信息化建設對于專業人員技術要求較高,從而能夠保障賽事可持續發展。現階段我國啦啦操賽事信息化發展存在顯著的人才缺口問題,人才供給量不足,無法有效滿足當下啦啦操賽事快速發展的需求。一方面,目前我國大學體育專業人才培養方面對于信息化課程開展不足,體育專業學生依然專注于傳統賽事組織與發展,與當下賽事發展相脫節。例如,某師范大學體育學院社會體育指導與管理專業目前尚未開設相關信息化賽事發展類課程,學生相關賽事信息化理念較為滯后。另一方面,當下賽事管理人員缺乏培訓。目前市場上的信息技術人才往往偏向于某一特定領域,難以滿足賽事領域對于多方面技能要求的需求。
2.4、信息化與賽事管理協調融合不充分,雙方獨立發展
盡管當前信息化建設能夠有效促進賽事發展與建設,但實踐中依然存在顯著的問題,如信息化系統與賽事管理服務不協調,制約信息化建設深入推進。究其原因,作者認為包括以下幾點。第一,由于賽事信息化系統建設主要由相關技術團隊負責,然而賽事管理主要由相關體育協會等人員負責,雙方在溝通協作方面存在難點,導致賽事信息化建設在滿足技術需求的同時,忽視了實踐中賽事實際需求。例如筆者在參與某啦啦操賽事管理中發現,相關技術人員開發出較為完善的信息化服務平臺,能夠應用于賽事報名等。然而賽事管理人員缺乏相關技能,且雙方互動不足,造成報名中出現諸多問題。第二,過于關注信息化建設技術問題,忽視了賽事實際服務效能提升。部分賽事組織者盲目追求更高水平的信息化技術,忽視實際比賽中運動員參賽體驗,本末倒置,無法有效將信息技術融入比賽中去。
3、啦啦操賽事信息化發展優化路徑
3.1、推動比賽基礎設施更新完善,促進賽事數字化與信息化升級
賽事信息化的重要前提在于推動賽事基礎設施更新,不斷引入現代化賽事設備器械,優化賽事基礎保障工作。具體可從以下幾方面展開。對于大型啦啦操等賽事而言,賽事官方應不斷健全賽事直播、報名、宣傳、觀眾體驗等幾方面工作。第一,不斷引入現代化直播平臺以及直播設備。通過專業人士不斷調試,將賽事全程進行直播,提升賽事知名度,同時還能夠給予線下觀眾全新的觀賽體驗,促進觀眾賽事粘性度提升。例如,目前有專業化直播機構,賽事組織方可實行購買服務形式引入其專業化力量。第二,加強賽事場地建設。例如,目前有智能化舞臺設備,不斷實時將賽場信息傳送到教練員以及運動員,對于團隊配合密切度提升、參賽體驗等具有較大的促進意義。調研中發現有智能化人體動作識別系統,能夠對參賽運動員比賽中技術動作進行監控,從而為后續調整打下良好基礎。
3.2、大力培養信息化賽事人才,夯實人才培養規模
第一,以高校人才培養作為重要主體。各類體育院校、綜合類大學在培養體育專業人才中應重視開展信息化賽事類課程,不斷創新學生課程內容體系,順應現代化賽事發展趨勢。同時,學校應不斷引入社會力量參與學生培養工作,邀請具有豐富經驗的賽事公司進校園,拓寬學生視野,提升學生綜合能力。此外,學生應重視實踐經驗積累,積極參與到社會實踐中去,學習先進的技術手段以及理論知識。第二,加大培訓力度。各地體育部門、啦啦操行業協會應積極作為,邀請專業人才進行培訓,對啦啦操賽事承辦的個人、組織等進行針對性能力提升,拓寬其知識維度,提升其綜合實踐與應用能力。例如,某市在啦啦操比賽籌辦前期,組織其賽事裁判員、管理人員等進行信息化建設專題培訓,提升其對信息化辦賽的觀念意識,拓寬其綜合能力。實踐證明,其培訓舉措取得了較好的效果。
3.3、重視賽事宣傳與推廣工作,推動啦啦操項目普及
作為新時期我國大眾體育發展的重要項目,啦啦操當前已在諸多城市地區進行普及,成為促進民眾體育參與的重要力量。啦啦操項目在賽事發展中應以推廣賽事發展作為重要使命,不斷付諸實踐。一方面,加強賽事宣傳與推廣工作。在各類賽事開展中,加強直播等多途徑宣傳與推廣工作,提升賽事影響力,不斷讓本地區民眾了解該項目,繼而不斷參與其中。另一方面,邀請參賽觀眾參與到項目中去。例如,專業啦啦操教練員可現場教學,鼓勵民眾自發參與其中,體會到啦啦操帶來的樂趣,實現項目推廣的目的。賽事組委會應定期組織相關公益性教學活動,在公園、體育場等舉行啦啦操項目教學開展,吸引更多人參與啦啦操項目,提升項目影響力。
3.4、優化運動員參賽體驗,提升觀眾觀賽黏性
當下隨著我國大眾體育賽事快速發展,運動員參賽體驗不斷得到重視,相關比賽服務保障機制得以健全。運動員作為賽事核心要素,信息化建設應高度關注運動員本體,結合啦啦操項目賽事特點,踐行以人為本的賽事服務保障理念。信息化建設要具體落實到運動員以及觀眾層面,在賽事報名、后勤服務、住宿餐飲等方面進行優化。例如,賽事官方可建立更為簡潔的賽事報名系統,方便運動員能夠及時快速報名,減少不必要的手續。此外,需要對運動員的賽事信息推送和提醒,確保運動員及時了解比賽安排和相關通知。從觀眾層面來看,通過提供便利的觀眾入場通道、舒適的觀賽環境、豐富的觀賽體驗項目等方式,增加觀眾的觀賽樂趣,提升觀賽黏性。最后,利用數字化技術提升賽事觀賞性。通過引入虛擬現實、增強現實等技術,提升賽事的觀賞性和互動性,增強觀眾的參與感和沉浸感。例如,通過開發賽事APP,提供虛擬賽事體驗和實時數據展示,吸引觀眾的注意力,提升觀賽體驗。
4、結語
新時期,在我國大眾體育不斷快速發展的大背景下,啦啦操項目能夠不斷推進,成為促進民眾健身休閑的重要途經。實踐證明,啦啦操具有多樣化價值,在全民健身事業中扮演著重要地位。研究重點對信息化背景下啦啦操賽事發展實踐存在的問題進行探究,提出實踐對策,以期促進啦啦操項目信息化的快速推進。
參考文獻:
[1]張麗莎.全民健身背景下推動啦啦操產業化發展[N].新華日報,2024-3-9.
[2]鐘梅.體育信息化管理在體育賽事組織中的應用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2).
[3]徐興帆,薛明陸.新時期我國羽毛球賽事信息化發展現狀及優化路徑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7).
[4]孫銀昌.高中體育賽事組織管理的信息化轉型[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03).
[5]李麗,呂萬剛,區峻,等.美國啦啦操項目協同治理的經驗與啟示[J].體育與科學,2022,43(03).
[6]毛昱尊,陳毓霞.新媒體環境下啦啦操賽事的發展與創新研究[J].運動精品,2020,39(01).
[7]錢思彤,武勝奇.從近5屆廣東省大學生健美操啦啦操錦標賽看高職啦啦操賽事的發展[J].體育科技,2020,41(03).
作者簡介:閆靈靈(1998-),女,漢族,山西朔州人,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運動心理與健康促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