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隨著社會的發展和人們觀念的不斷進步,社會公眾對青少年體育鍛煉的重視程度愈發提高,當前學校的體育培訓已經難以滿足青少年的持續發展需求,學校必須要考慮引進校外的體育培訓機構以提升自身體育教學水平。但在當前的外部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的過程中仍然有很多阻礙,學校和相關機構必須要思考如何暢通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的路徑。基于此,本文對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的必要條件進行分析,指出當前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存在的問題,并提出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供參考,旨在有效促進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順利進入校園,為青少年的體育鍛煉提供更加多元化的選擇。
關鍵詞:青少年" 體育培訓機構" 校園體育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4-040-3-SZG
隨著生活方式的改變和電子產品的普及,青少年的體質與心理健康問題逐漸突顯,積極參與體育活動成為維護身心健康的有效途徑。近年來,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逐漸向校園延伸,通過與學校合作,提供多元化的體育課程和訓練項目。這種模式不僅豐富了學校的體育教育內容,也為學生提供了更專業的訓練機會,有助于他們在比賽和運動技能上取得進步。此外,校園內的體育培訓能夠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競爭意識以及自我管理能力,這些都是他們在未來生活和工作中不可或缺的素質。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也面臨諸多挑戰,如課程設置與學校教育目標的契合度、教練資質與專業性、學生參與的積極性以及家庭的支持等。
1、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存在的問題
1.1、教學配套設施不足,具有一定安全隱患
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本是為了促進學生體質的提升以及幫助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愛好,但在實施過程中仍然面臨著教學配套設施不足、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導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的步伐受到阻礙。教學配套設施的不足將直接影響對青少年體育的培訓效果,由于缺乏專業設備和標準場地,培訓課程難以達到預期的深度和廣度,青少年也在培訓中因設施簡陋而無法充分體驗運動的樂趣,還可能因設備不足而得不到充分的鍛煉,從而影響其體育技能的提升和體質的增強。與此同時,不完善的設施、老化的器材以及缺乏維護的場地都可能是造成學生受傷的“定時炸彈”,如果沒有良好的設施設備作為支撐,安全事故的發生會給受傷學生帶來身心痛苦,還可能引發家長和社會的廣泛質疑,進而損害學校以及培訓機構的聲譽。此外,如果青少年在體育運動過程中面臨教育配套設施不足和安全隱患等問題,可能會逐漸失去對體育的興趣和熱情,進而影響后續培訓機構進校園,也與推動青少年體育發展的初衷背道而馳。
1.2、體育項目選擇較少,學校宣傳力度不足
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可以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質。但這些校外體育機構在校園內能夠提供的體育項目選擇較少,且學校內部宣傳力度不足,導致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受到一定影響。具體來講,首先,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在選擇體育項目時過于單一會限制學生的興趣和潛能發展,學生可能因無法找到符合自己興趣和特長的項目而失去參與的熱情,一定程度上阻礙他們在體育領域的探索和成長。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個性化需求得不到滿足,他們可能會將精力發揮至其他不利于活動身心發展的活動,影響青少年的健康成長。其次,校外體育機構和學校的宣傳力度不足可能會導致學生和家長對培訓機構提供的體育項目了解不足,使其難以知曉校外體育培訓機構提供項目同學校提供的體育項目之間的區別,以及對校外體育機構的專業性了解。這種信息不對稱可能會讓青少年錯過提升體能和技能的寶貴機會,也使得培訓機構難以在校園內建立起良好的口碑和品牌形象。此外,體育項目選擇較少還可能影響學校的教育質量和形象。只有能提供多樣化體育活動、注重學生全面發展的體育培訓機構,才更能夠贏得家長和社會的認可。反之,如果校外培訓機構和學校在這方面表現不佳,可能會給人留下教育資源匱乏、教育理念落后的印象,從而影響學校的招生和長遠發展。
1.3、師資隊伍流動性大,教學水平有待提升
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能夠提升學校體育鍛煉的專業水平,也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學校的教學壓力。但師資隊伍的高流動性以及教學水平的參差不齊都給培訓機構進校園帶來了很多負面影響。具體來講,一是青少年培訓機構師資隊伍的頻繁變動會對體育教學的連續性和穩定性產生很大影響。一方面來說,學生需要時間去適應不同教師的教學風格和教學節奏,頻繁更換教師會打斷他們原有的學習進程,還可能引發體育訓練上的混亂和挫敗感。另一方面來說,頻繁更換新教師可能會缺少對每一個學生的深入了解,難以其提供具有針對性的指導和幫助,從而影響最終的教學效果。二是體育培訓機構教學水平的不均衡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果。教學水平較低的教師對科學的教學方法和策略掌握不足,在教學中很難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體育潛能,這會極大地浪費學生的學習時間,也有可能會使學生和家長對培訓機構產生不信任感,影響后續的學習效果。三是校外體育培訓機構的師資隊伍的流動性和教學水平的不足還會對其聲譽和形象造成損害。家長和學生在選擇培訓機構時,通常會考慮其師資力量和教學質量,如果這兩個方面的問題非常突出,將會使得培訓機構失去學生和家長的信任和支持,進而影響其長期發展,也會阻礙其順利進入校園。
1.4、權利義務劃分模糊,雙方交流不夠暢通
在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的過程中,若學校和培訓機構之間的權利義務沒有得到明確的劃分且雙方的溝通和交流不夠暢通,將會使得其面臨一系列的負面影響。首先,模糊的權利義務劃分可能導致學校在體育管理方面面臨混亂。學校和培訓機構可能因對各自職責理解不一致,雙方對工作責任和義務的劃分不夠明確,導致雙方在具體工作過程中產生矛盾。這種矛盾會導致雙方在課程設置、時間安排、教學監督等方面產生分歧,導致教學計劃無法順利實施,還會影響雙方的合作關系,并給學生的學習帶來一定的困擾。其次,學校與培訓機構間缺乏暢通的溝通機制會影響問題的及時解決。當培訓機構在教學過程中出現問題時,如果難以及時與學校進行溝通并找到解決方案,可能會導致問題的進一步惡化,甚至影響學生的最終學習效果。學校也有可能會因為缺乏溝通而對培訓機構的教學情況產生疑慮,也難以及時尋求問題解決方案。此外,雙方權利義務劃分不清還可能引發法律糾紛。在雙方合作過程中,如果涉及費用結算、資源使用等敏感問題時缺乏明確的權責劃分,可能會讓雙方陷入法律糾紛,損害雙方的聲譽的同時還可能給青少年的體育學習帶來不必要的麻煩。
2、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的優化對策研究
2.1、科學劃分場地資源,保障學生的課堂安全
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是提升學生綜合素質、豐富其課余生活的重要舉措。要想暢通培訓機構進校園,就必須要加強對其的科學規劃與有效管理。首先,科學劃分場地資源是優化培訓機構進校園的重要基礎。不同活動對場地大小、地面材質、光線條件等有著不同要求,學校應根據培訓機構的課程性質與需求對現有校園空間進行細致評估與合理規劃,確保每項培訓活動都能在最適合的環境中開展,在提高青少年學習效率的基礎上又能夠避免設施濫用所造成的安全隱患。其次,體育培訓機構必須要將安全放在第一位。當校外體育培訓機構進入校園后必須嚴格遵守學校安全管理規定,包括但不限于消防疏散、緊急醫療救助流程、人員進出管理等。對于可能涉及高風險的運動項目也應增設專業防護設施,如防撞墊、安全網、防護眼鏡等,并安排專人負責監督指導,確保學生在享受運動樂趣的同時也始終能確保自身安全。此外,學校和培訓機構建立有效的溝通機制也同樣重要。學校與培訓機構之間應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就場地使用、課程安排、學生反饋等問題進行深入交流,及時進行調整和優化,并向學生及家長明確傳達培訓內容與安全措施,收集各方意見,共同營造和諧的校園體育培訓氛圍。
2.2、豐富教學內容體系,打造網絡教育平臺
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能夠為學生提供更多元化、更高質量的體育學習體驗,而豐富教學內容體系與打造網絡教育平臺是保障其效果不可或缺的兩個方面。一方面來說,校外體育培訓機構豐富教學內容體系是關鍵。培訓機構應緊密結合學校課程設置,引入多元化體育課程,以滿足學生個性化、興趣化的體育訓練需求,并邀請行業專家、學者協助培訓機構開展體育項目,提升校外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的科學性和可行性。另一方面來說,打造網絡教育平臺是時代要求。隨著信息技術的不斷發展,體育培訓也需要突破原有單一線下的教學方式,培訓機構應充分利用互聯網優勢,開發線上體育教學課程,讓青少年不僅可以在學校的課堂上進行體育鍛煉,更可以在家利用空閑時間進行線上體育鍛煉學習,為青少年學習體育提供集在線課程、互動答疑、學習評估等功能于一體的網絡教育平臺。同時,平臺也應設置個性化的學習路徑推薦系統,根據學生的不同體育學習進度與興趣偏好,為其量身定制學習計劃,在提升訓練效率的同時也能夠為學生提供科學的訓練指導。
2.3、提高教練的專業素質,完善績效考核標準
在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的過程中,校外培訓教練的專業素質和績效考核標準的完善性也是提高其訓練效果不容忽視的關鍵環節。首先,體育培訓機構要提高教練的專業素質。青少年正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他們需要的不僅僅是體育技能的傳授,更需要教練為其提供在訓練中保護自身的各種技巧,確保其在形成良好運動習慣的同時也能夠減少受傷的可能。因此,培訓機構應嚴格篩選體育教練團隊,確保每位教練都具備扎實的專業技能、良好的職業道德和豐富的青少年體育教育經驗。同時,還應定期組織教練參加相關體育專業培訓,不斷學習新的教學理念和方法,以適應青少年體育訓練的新需求。其次,體育培訓機構也要完善績效考核標準以激勵教練持續提升自身專業能力。傳統的教師績效考核往往側重于對學生的技能提升水平的考核,通常以教學結果為導向,而不是以教學過程為導向。青少年校外培訓機構應建立一套科學合理的績效考核體系,將體育教學質量、學生滿意度、家長反饋等多個維度納入考核范圍,進而激勵教練持續努力工作,并推動校外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更好地進入校園。此外,青少年培訓機構也應當加強同學校的緊密合作。學校必須為培訓機構提供必要的場地和資源支持,參與教練的選拔和培訓過程,確保校外體育教練團隊與學校的教育理念相契合。雙方還可以共同合作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項目和活動,為學生提供更多學習和訓練的平臺,有效提升青少年的身體素質。
2.4、細化政府專項政策,優化各項工作管理
校外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是提升青少年體育訓練質量、提升其綜合素質的重要舉措。而為了確保校外體育培訓機構順利進入校園并達到預期工作效果,就需要政府加強對專項政策的細化,優化各項工作管理。政府應出臺明確的政策規定,對外來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的條件、程序、監督等方面進行詳細界定和解釋,加強對外來培訓機構的資質審核、教學內容的科學性與合理性評估、師資力量等方面的要求。并且政府要設定嚴格的標準,篩選出真正適合青少年的體育培訓機構,避免劣質機構渾水摸魚。其次,政府和學校應加強對培訓機構進校園后的管理工作。通過政校聯動實現對日常體育教學的監督、教學質量的評估以及學生反饋的收集等,在此基礎之上及時發現并解決外來體育培訓機構在教學中存在的問題,確保培訓的效果。與此同時,政府還應建立有效的投訴機制,暢通投訴渠道,鼓勵青少年、家長、學校等多主體對外來體育培訓機構的不良行為進行舉報,以確保青少年能夠享受到科學的體育培訓。另外,政府還應加強對外來體育培訓機構的指導與支持。通過為其提供政策咨詢、資金扶持等幫助培訓機構有效提升教學質量和管理水平,減小其發展過程中的阻力。同時,政府還可以組織培訓機構的負責人和教師進行定期培訓,提高他們的體育專業技能和職業能力,為后續更好地在校園內開展體育培訓工作打下堅實基礎。
最后,政府應建立多方參與的監管機制,包括教育部門、學校、培訓機構、家長和學生等。通過各方的共同努力,形成合力,共同推動青少年培訓機構進校園工作的健康發展。
3、結束語
總的來講,校外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要想順利走進校園就必須要提供專業的體育培訓項目和培訓規劃,為青少年科學鍛煉、健康發展提供必要的支持和幫助,并且要區別于當下校園內提供的體育項目,以多元化、特色化的體育培訓作為自身發展的重要支撐。但目前來看,當前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進校園仍然存在很多阻礙,培訓機構必須破除萬難才能夠獲得更加長遠的發展。本文從科學劃分場地資源、保障學生課堂安全,豐富教學內容體系、打造網絡教育平臺,提高教練的專業素質、完善績效考核標準,細化政府專項政策、優化各項工作管理四個方面的內容出發進行闡述,提出具有針對性的對策建議,以供體育培訓機構參考,為其順利進校園提供保障,以達到促進青少年身體素質提升的最終目的。
參考文獻:
[1]王廣偉.“雙減”背景下學校體育發展的機遇、困境與對策[J].生活教育,2021(33).
[2]蔡鑫.智慧體育助力乒乓球訓練建設路徑研究[J].文體用品與科技,2024(7).
[3]郭盼盼.社會力量參與幼兒校園足球的現狀評估與政策優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4,14(23).
[4]羅俊波,葉詩欣.“三大球”振興背景下廣州市中學校園排球發展路徑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3,13(19).
[5]汪現義,李祖建.“雙減”政策下青少年校外體育培訓監管困境與優化策略研究[J].體育科技文獻通報,2024,32(8).
基金項目:2024年陜西省體育局常規課題:關于青少年體育機構進校園的研究(編號:20240911)。
作者簡介:楊妮(1984-),女,漢族,陜西西安人,碩士,副教授,研究方向:體育教學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