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當前為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與科技水平科技賦能的主要手段是基于人工智能、大數據服務為主的信息科技產品,目前有許多科技賦能產品已經對大學的體育教學管理和實際教學提供了宏觀指導服務,而在促進大學生尤其是農村大學生體質健康方面的應用則相對較少,因此其影響機制與水平需進一步深入探究,以解決當前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程度不足的問題。首先要解決科技賦能產品是否切實地提升了農村大學生的體育鍛煉強度與頻率,其次要觀察科技賦能產品是否切實提升了農村大學生的健康水平,從而解決農村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不高的現行問題,并為我國大學生體質健康的治理與水平提升提供新的思路與視角。
關鍵詞:科技賦能" 信息化產品" 農村大學生" 體育鍛煉" 健康水平
中圖分類號:G80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6-8902-(2024)-24-091-3-ZQ
引言
農村大學生由于在其升學前多數參與過農業生產勞動,因此社會大眾普遍認為其健康水平高于城市大學生,但通過一份調查研究顯示,農村大學生與城市大學生在體質健康方面并沒有表現出明顯差異,因此要客觀對待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的現狀。當前,科技賦能產品在高校體育領域的應用正逐步推進,對于農村大學生而言,對這種新生事物的心理認同與依賴程度是促進其參與體育鍛煉、增強健康水平的重要推手。應用于體育鍛煉的科技賦能產品擁有運動感知分析、豐富健身資源、科學評價機制、便利鍛煉條件等較為明顯的優勢,但筆者又通過訪談發現,盡管科技賦能產品對農村大學生體質健康存在切實有效的幫助,然而并非所有農村大學生對科技賦能產品持正向評價,部分農村大學生甚至認為科技賦能產品功能性差、應用面窄、實用性低、缺乏真正體育項目的情感價值,不值得持續使用,為此作者認為有必要研究科技賦能產品在大學生體育鍛煉和體質健康方面所扮演的角色與實際價值。
1、科技賦能對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健康水平的促進
1.1、對農村大學生進行科學有效的體育鍛煉指導
科技賦能產品對農村大學生體育運動的部分實用性功能得到廣泛肯定,例如智能感知設備中的能量消耗功能,許多農村大學生對其顯示運動消耗的卡路里數給予正面評價,還有其他諸如肺活量、心率、呼吸頻率感知功能,也得到了農村大學生們的肯定。農村大學生接觸此類信息設備通常較城市大學生要晚,這些指標性數據對他們調整運動強度、監控自身生理狀態做出了有益貢獻。此外一些運動參數監控諸如動作準確性、步幅、步頻等信息也對農村大學生參加體育鍛煉提供了很大幫助,在改善運動質量、避免運動損傷、提高鍛煉效率方面提供科學指導,直接提高了農村大學生的運動質量。
1.2、為農村大學生提供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資源
科技賦能產品在提供針對性的體育鍛煉資源方面為農村大學生提供了顯著助力,農村大學生成長過程中體育資源不豐富,系統性的知識儲備不足,而科技賦能產品在資源供給層面上解決了對體育鍛煉方面的針對性需求。例如部分農村大學生表示自己對腹肌訓練的傳統認知僅僅局限于仰臥起坐,而通過AI產品提供的可搜索、菜單實驗資源,能夠自動獲取與腹肌鍛煉相關的系列資源,在心肺功能訓練方面也是如此,部分AI產品還能夠提供細致的訓練計劃,能夠推動農村大學生進行自適應學習,精準推送定制化的學習內容,以滿足農村大學生的學習偏好以及個人體育鍛煉習慣,起到彌補個人體能上不足,全面提升體質健康水平的精準助力。
1.3、為農村大學生科學評價鍛煉效能
在科技賦能產品的諸多功能中,農村大學生們認為最實用的是其對體育鍛煉效能的測定,在傳統的體育鍛煉中,農村大學生只能通過有限的體感來模糊認知體育鍛煉對健康水平的促進,而在應用了科技賦能產品之后,農村大學生對體育鍛煉提升的身體自我效能以及體質健康狀態均產生了更為清晰的認識,有利于對自己的健康水平進行正面肯定。在農村大學生群體中,對健康水平增加自信更有利于增強其主動參與體育活動的意愿,在體育鍛煉行為方面也表現出更高的自律性和堅持性,最終實現農村大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的全面促進。
1.4、便利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的條件
農村大學生雖然在參加農業生產勞動時間接地實現了一定體育鍛煉目標,但根據筆者對11個農村地區體育課程的教學效果的分析和了解來看,農村大學生體質健康普遍不如城市大學生,除了體育資源方面的分配不平均之外,大部分農村地區中學對體育課的重視程度不足,導致農村大學生普遍存在體育素養缺失的問題,因此更為便利的體育賦能產品能夠盡快改變農村大學生缺乏體育鍛煉習慣和基礎的現狀,為他們便利地開展體育鍛煉提供智能化支持。例如人工智能健身APP可以根據農村大學生健康現狀為學生提供適合的體育鍛煉方案,起到“AI教師”的指導作用,或利用豐富的電子資源為農村大學生提供不受場地限制、不受惡劣天氣影響的體育鍛煉項目,讓他們在宿舍就能輕松進行鍛煉,從而減少環境因素對體育鍛煉的限制,以增加農村大學生的體育鍛煉時長、強度和頻率,養成堅持運動的好習慣,為提升他們的體質健康水平提供有力支持。
2、科技賦能下影響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的因素
2.1、科技賦能產品本身的技術缺陷
經研究發現,目前的確存在部分科技賦能產品,如APP等存在功能不足、信息不準確的問題,例如對身體指標的顯示不準確,會導致農村大學生對科技賦能產品的有效性存在疑問,從而降低對該產品所推介的技術、鍛煉項目的應用意愿。還有部分農村大學生在嘗試科技賦能產品推介的體育鍛煉項目或方案之后,通過各種比較行為發現自身身體素質的提升并不如科技賦能產品所介紹的那樣顯著,從而直接將集成了先進人工智能技術的科技賦能產品判定為“偽劣產品”,對其有效性和滿意度評價直線下降。誠然,當前體育鍛煉科技賦能產品確實有部分存在技術上的局限性,或者功能方面的不完整,但體育健身的有效性卻不宜被完全否定,只能說當前科技賦能產品還需在功能方面繼續加以完善和進步。
2.2、特別場景導致農村大學生心理性抗拒
科技賦能下的體育鍛煉項目往往與常規體育鍛煉有一定的差異性,例如“劉畊宏健身操”中有許多技術有特殊形體要求,大多數農村大學生覺得在大庭廣眾之下從事這種鍛煉會“尷尬”“難堪”,會在同學當中引起不必要的非議。這種帶有一定社交恐懼傾向的心理導致農村大學生難以將科技賦能運動項目在公眾場合進行展示,盡管大多數農村大學生知道這種情況可能是非理性、多余、不必要的,但仍盡力避免任何可能帶來臆想后果的實際行動。而改換到單人環境、獨自鍛煉的情境當中,農村大學生則不會產生此種心理狀態。但大學環境中人口密度大,單人場地條件緊張,導致許多農村大學生科技賦能體育鍛煉的意愿不強。
2.3、降低了農村大學生的體育協同互動體驗
體育體驗與情感的互動是在運動參與過程中不斷發展和形成的。人們在活動中通過與他人的交流和共同體驗運動,滿足了自身的情感需求,實現了彼此身心發展的情感滋養。大部分接受訪談的農村大學生表示與同伴互動進行體育鍛煉時能夠獲得更多體驗感,并在交流過程中獲得情感支持。然而在科技賦能產品的支持下,體育鍛煉多為單人項目,而且這些項目較少依賴同伴的互動與協作,導致在鍛煉過程中較少獲得相關社交互動所帶來的樂趣,這使他們對體育鍛煉的情感體驗不足,也難以獲得體育團隊項目、多人項目的團隊協同過程,鍛煉過程被簡化為人機交流、視頻共享的間接互動,導致這部分農村大學生對科技賦能的體育鍛煉所持態度發生變化。
3、科技賦能對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健康水平的應用效果
3.1、從受訪樣本數量來看科技賦能相關產品在農村大學生中的普及率
筆者首先通過訪談將本校非農村大學生樣本排除,從而確立了研究基礎,進而采用問卷調查法,并依據調查目的精心設計問卷,合計共發放問卷223份,成功回收212份,回收率為95%。針對回收的問卷數據進行有效性篩查,其數量為203份,有效率為95.75%。經過數據統計軟件進行了處理與篩查,從科技賦能產品使用率、使用內容兩方面進行分析研究。從普及率方面來看,農村學生對科技賦能產品的接受度較高,一方面是我校體育教學一向推動體育運動APP的下載與推廣,二是近年來科技賦能產品如可佩戴智能設備向輕量化方向快速發展,傳統的如運動手環、傳感監控設備在手機移動端高度集成,使得本校學生在科技賦能產品方面的保有量相對較高,接受調查的農村大學生均對應用基礎性科技賦能APP產品持肯定態度,而大學體育課程的日常教學也與這些科技賦能產品存在關聯關系,因此接受調查的學生在學年、教學周期內均為科技賦能產品的直接使用者或受益者。從目前情況來看,大多數農村大學生從“知道”到“使用”科技賦能APP產品的過渡過程非常短暫,適應過程非常順暢。
3.2、農村大學生對科技賦能APP 產品的實際應用情況
筆者所在高校所推出的科技賦能APP是基于體育線上教學系統所開發,除了基礎教學及信息共享服務之外,還集成了與當下較為流行的運動APP的移動搜索引擎,通過對農村大學生樣本的運動APP下載及應用情況來看,基本都下載了運動APP軟件,部分學生的手機中同時擁有2—3款軟件,其中Keep、酷約運動、小米運動的下載量及使用率相對較高,主要原因是這些運動APP軟件屬于綜合性軟件,功能相對齊全,能覆蓋農村大學生群體在大學期間內學業及自身體育需求,其中Keep 無論在使用人數和使用頻率方面都居于首位,而排名靠后的樂動力、球迷區、動動由于定位具有一定的專業性,單一功能性相對突出,占比不高,但使用率很高,可見對于擁有相對固定的體育運動愛好的農村大學生而言,其科技賦能產品使用效率與參加實際體育鍛煉之間的關聯性較強。
3.3、農村大學生對科技賦能APP產品的功能性選擇情況
科技賦能APP產品所涵蓋的功能種類繁多,多次應用和交叉應用的樣本數十分頻繁。通過體育教學系統的后臺數據可以較為清晰地看到,農村大學生在應用數據服務功能方面的選擇率和使用情況最高,接近20%左右,從Keep為代表的數據服務來看,主要內容包括了運動時間、步數、軌跡以及能量消耗等農村大學生比較常用的信息。其次是體育資源,占13%左右,這些體育資源主要包括相關體育課程的文字性理論內容。由于高校體育課程標準的推進,農村大學生對于課業取得成績存在相當高的需求,并且與其課外進行復習具有較大關聯。也包括大量的視頻資料,這些數據體現了大學生對體育鍛煉的興趣相對較高。效果測評的下載及應用情況也顯示相當一部分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存在較為明確的目的,而方案咨詢的數據也顯示,農村大學生為了追求體育鍛煉效果及健康水平的提高有著個性化的需求。其余在健康飲食、互動社交方面的選擇可以看到,科技賦能產品不僅滿足了農村大學生的體育學習需求,還滿足了他們的社交需求。
4、結語
科技賦能為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與健康水平的提升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機遇。借助智能穿戴設備,如智能手環和健康監測手表,學生實時跟蹤自己的心率、步數和睡眠質量等關鍵健康指標。這些設備提供了科學的鍛煉建議,更好地了解身體狀況。此外,通過在線健身平臺,農村大學生接觸到多樣化的體育課程和訓練計劃,打破了傳統體育課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平臺互動功能和社區支持,進一步激發了他們的鍛煉熱情,增強了鍛煉的趣味性和社交性。大數據分析技術的應用,使得農村大學生的健康數據得以被深入挖掘和分析,從而提供更加個性化的健康建議。例如,通過分析學生的運動數據和生活習慣,系統可以推薦最適合他們的鍛煉計劃和飲食建議,幫助他們更有效地提升健康水平。科技的引入,不僅提高了鍛煉的科學性和針對性,還使得健康監測變得更加便捷和精準。為確保科技賦能的可持續性和公平性,需要政府、教育機構和技術企業共同努力。一方面,應加大對農村地區網絡基礎設施的投入,降低科技產品的使用門檻;另一方面,應加強數據安全和隱私保護的法律法規建設,確保學生的信息安全。
參考文獻:
[1]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青少年體育增強青少年體質的意見[J].體育教學,2007(04).
[2]劉亞魯.大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分析及對策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19,9(03).
[3]張洋,何玲.中國青少年體質健康狀況動態分析——基于2000—2014年四次國民體質健康監測數據[J].中國青年研究,2016(06).
[4]賈峰,徐漫云,王樂軍,等.上海市大學生體育鍛煉習慣養成的動機研究[J].當代體育科技,2022,12(10).
[5]唐美彥,盧伯春,陳偉.進退兩難的大學生體質健康測試:不“健康”與追求“健康”[J].四川體育科學,2021,40(02).
[6]席玉寶.體育鍛煉概念及其方法系統的研究[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4(01).
[7]宋曉東.論影響體育鍛煉行為的因素[J].成都體育學院學報,2001(02).
[8]王則珊.試論體育興趣、愛好與習慣——奠定學生終生體育基礎應強調培養學生從事體育鍛煉的興趣、愛好和習慣[J].體育科學,1992(04).
[9]王紅,王東橋,孫魯.論養成鍛煉習慣是奠定學生終身體育基礎的關鍵[J].北京體育大學學報,2001(04).
基金項目:2020年度高校哲學社會科學研究一般項目(2020SJA0371),江蘇地區本科高校農村大學生體育鍛煉行為及其影響因素研究。
作者簡介:張櫻(1992-),女,漢族,江蘇宜興人,碩士,講師,研究方向:體育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