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atu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integrate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 of nurses with low seniority
LIU Fengying,LIU Dandan,CHEN Xiaomei,FANG Yanna
School of Nursing,Guangxi Medical University,Guangxi 530021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LIU Dandan,E-mail:liudandan@gxmu.edu.cn
Keywordslow seniority nurses;integrated emergency response capacity;influencing factors;nursing
摘要目的:調查南寧市三級甲等醫院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現狀,并分析其影響因素。方法:選取南寧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的391名低年資護士為研究對象,采用一般資料調查表、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自評量表、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量表進行調查。結果:南寧市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得分為(172.37±26.09)分,處于中等水平,得分最高的維度為職業防護能力,得分最低的維度為評判性思維能力;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呈正相關(r=0.702,P<0.05);多重線性回歸分析結果顯示,科室、是否經歷臨床應急事件、應急培訓頻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是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Plt;0.05)。結論:南寧市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尚存在較大上升空間,管理者需增加培訓頻率,提升低年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同時多科室聯合培養以提高低年資護士的綜合應急能力,以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關鍵詞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影響因素;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6.022
護士應急能力是指在臨床護理工作中護理人員能敏銳地觀察病人的病情變化,進行分析、判斷,并運用熟練的技能及技巧沉著果斷地配合搶救和處理的能力[1]。護士的成長與發展是一個不斷積累臨床經驗的過程,而低年資護士是職業發展的起步階段,由于缺乏臨床實踐經驗,低年資護士在病情觀察、搶救配合等方面的能力不足[2]。有研究發現,護理職業暴露和不良事件多發生于低年資護士[3-4]。但工作1~5年的低年資護士是臨床護理工作的中堅力量,其在護理工作中的地位舉足輕重,了解其在處理各種臨床事件的生理及心理變化,抓住短板進行針對性強化是重要且必要的,而目前對于低年資護士的能力現狀調查主要集中于核心能力、靈性照顧能力、人文關懷能力、職場適應力等[5-8]。劉華玲等[9]認為,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培訓體系應包括搶救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人文關懷能力和職業防護能力。既往對于低年資護士的應急能力研究局限于對培訓方式的探討[10-11],少有綜合應急能力的現狀調查及影響因素研究。基于此,本研究對南寧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的391名低年資護士進行調查,以期發現低年資護士臨床綜合應急能力的薄弱點,為醫院進行針對性培訓提供借鑒。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采用方便抽樣法于2023年7月—8月選取南寧市3所三級甲等醫院的391名低年資護士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臨床一線注冊護士;工作年限≤5年;就職前無其他醫院工作經歷;知情同意且自愿參與本研究。排除標準:休假、進修或外出學習護士。
1.2調查工具
1)一般資料調查表:由本研究團隊自行設計,內容包括性別、年齡、婚姻狀況、工作年限、學歷、職稱、科室、職業喜歡程度、家人支持程度、是否擔任護理骨干、是否經歷臨床應急事件、接受應急培訓的頻率、每次接受應急培訓的時長。2)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自評量表:由方珠梅等[12]于2023年根據劉華玲等[9]構建的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培訓體系編制,采用自評的方式,用于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狀況的評價,該量表包括搶救能力(15個條目)、評判性思維能力(11個條目)、溝通協調能力(7個條目)、人文關懷能力(3個條目)、職業防護能力(8個條目)5個維度,共44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同意”,5分表示“完全同意”,總分44~220分,分值越高表明低年資護士的綜合應急能力水平越高;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950,折半信度為0.940,重測信度為0.950。3)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量表:由Pisanti等[13]編制,我國學者翟燕雪等[14]于2021年對該量表進行漢化與修訂,其Cronbach′s α系數為0.882,重測信度為0.991,用于評價護士應對工作中遇到的壓力情境的信心;該量表共9個條目,采用Likert 5級評分法,1分表示“完全不能輕松應對”,5分表示“完全能輕松應對”,總分9~45分。本研究采用得分率(各量表得分占總分的比例)來衡量護士的綜合應急能力和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水平,得分率越高說明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越強、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越高。得分率<60%為差;60%~70%為及格;gt;70%~80%為中等;gt;80%~90%為良好;gt;90%為優秀。
1.3調查方法
采用問卷星小程序發放與收集數據,首先與各護理部負責人進行聯系,將問卷星二維碼發給負責人,由其發放給各科室護士長,由護士長轉發給各科低年資護士進行作答。本研究共發放問卷412份,回收有效問卷391份,回收有效率為94.9%。
1.4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6.0軟件進行數據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組間比較采用兩獨立樣本t檢驗或方差分析;定性資料采用人數和構成比(%)描述,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采用Pearson相關分析;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采用多重線性回歸分析。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現狀
本研究結果顯示,391名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得分為(172.37±26.09)分,得分率為78.35%,處于中等水平。見表1。
2.2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單因素分析(見表2)
2.3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與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得分為(32.97±6.17)分,得分率為73.27%,處于中等水平。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呈正相關(Plt;0.01),見表3。
2.4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影響因素的多重線性回歸分析
以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評分為因變量,將單因素分析及相關性分析中有統計學意義的變量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回歸分析,自變量賦值情況見表4。結果顯示,科室、是否經歷臨床應急事件、接受應急培訓的頻率和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是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Plt;0.05)。見表5。
3討論
3.1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現狀
本研究中391名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得分為(172.37±26.09)分,處于中等水平,尚存在較大上升空間。各維度得分率從高到低依次為:職業防護能力、人文關懷能力、搶救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其中職業防護能力得分最高,得分率為88.63%,可能與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發生導致其職業防護意識增強有關;同時,各單位重視標準預防理念的傳達和培訓,提升了低年資護士職業防護技能。低年資護士的人文關懷能力得分較高,得分率為81.60%,可能與國家大力倡導以病人為中心的人文照護理念、各醫院加強人文培訓導致低資護士人文關懷意識增強有關。得分較低的3個維度分別是搶救能力、溝通協調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原因可能為:1)護士的成長發展具有實踐性與晚熟性的特點,低年資護士資歷尚淺,進入臨床的時間較短,處理臨床各類事件的經驗較少,尚未形成良好的全局意識和預見性防范意識,因而其評判性思維能力較低。2)低年資護士資歷較低,對臨床各項事物、信息的觀察及掌握不全面,將理論運用到臨床實際的專業技能不足,欠缺溝通技巧等;同時,醫院護士配備不足,臨床工作任務繁重,給予低年資護士溝通時長較短,且部分醫院未重視溝通技能的培養,導致低年資護士溝通協調能力欠缺。3)在臨床搶救中,打頭陣的一般是年資較高的護士,低年資護士僅起輔助作用,因而未能充分將所學到的搶救知識與技能運用到實際中;同時,非門診及急危重癥科室的護士參與搶救的機會較少,其意識也未能得到有效提高,管理者的重視程度也較低,因而低年資護士的搶救能力較差。
3.2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
3.2.1科室
本研究結果顯示,內科、外科及急診、重癥、手術室的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得分較高,而婦兒科、門診及其他科室得分較低,與王悅等[15]對低年資護士評判性思維能力的調查結果一致。護理學科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學科,內科、外科、急診、手術室的工作強度較大,病人病情復雜,隨時可能出現意外情況,復雜變化的工作環境下,護士的處事能力、判斷能力、應變能力逐步得到提升。龐溯擯等[16]的研究發現,輪轉過急診、心內科或外科、ICU的低年資護士,其搶救技能高于普通科室低年資護士,普通科室低年資護士獨立當班機會較少,處事及應變能力得不到充分培養,影響其搶救能力、評判性思維能力、溝通協調能力等各方面應急能力的成長。
3.2.2是否經歷臨床應急事件
本研究結果顯示,經歷臨床應急事件的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高于未經歷過臨床應急事件的低年資護士,與錢俊英等[17]的研究發現經歷過救援活動的三級甲等醫院護士對公共突發衛生事件的應急能力得分較高結果一致。原因可能是低年資護士工作時間短,臨床經驗積累不足,知識與技能儲備不足,缺乏護理工作中對事件及病情的判斷力和獨立思考及處理的應急能力。而經歷過臨床應急事件的低年資護士,其每次對于應急事件的處置都是經驗的積累,其在不斷獨立處理臨床各類應急事件中各方面的能力均得到培養。同時,本研究單因素分析結果發現,工作3~5年的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得分高于工作lt;1年的護士。因此,隨著臨床經驗的積累和時間的沉淀,護士的各方面應急能力才能不斷得到提升。
3.2.3接受應急培訓的頻率
本研究結果顯示,接受應急培訓的頻率是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與胥臧等[7]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葉磊等[18]的研究發現,培訓演習會增加社區醫護人員的應急核心能力。一項Meta分析也發現,培訓能提高護士的人文關懷水平[19]。綜合應急能力是習得的過程,低年資護士需通過不斷地學習和培訓來逐步提升其綜合應急能力,只有不斷進行培訓、考核,及時發現低年資護士的短板,并及時修補,才能讓低年資護士從多方面、多角度對問題進行分析、判斷,并從容處理。因此,管理者應重視培訓的重要性及必要性,給予低年資護士專業化、多方位的綜合應急能力的培養和演練。
3.2.4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得分是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影響因素,說明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較高的護士對于臨床各類應急事件的處理會更有信心,更沉著冷靜。與張婷婷等[20]的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較高的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較強;孫雪等[21]的研究發現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較高的護士死亡應對能力較強的研究結果一致。此外,還有研究發現,自我效能感在培養護士的人文實踐能力方面起到很好的中介作用[22]。可見,自我效能感較強的護士面對臨床各類事件能沉著冷靜、從容自信,充分利用自己所學的知識與技能,對現場或病人病情進行識別、分析,從而擁有較強的綜合應急能力。而自我效能感較低的護士會膽怯、退縮,遇事不果斷,臨床事件的處理不理想,甚至導致不良事件的發生。因此,護理管理者應積極探討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對綜合應急能力的積極促進作用,提升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從而提升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
4小結
臨床綜合應急能力是當代護士應具備的核心基礎技能,而低年資護士作為中流砥柱,管理者更應重視低年資護士綜合應急能力的培養和提升,增加各類技能的培訓頻率,培養低年資護士獨立當班能力和職業應對自我效能感。同時,各科室可進行聯合培養,從而使低年資護士能快速成長,更好地為病人服務。
參考文獻:
[1]肖順貞.護理學研究[M].長沙:湖南科學技術出版社,2001:56
[2]鄒霞.低年資護士應急及病情觀察能力的評估及培養[J].中國醫藥導報,2014,11(26):149-152.
[3]李文靜.低年資護士發生護理不良事件的原因分析及對策[J].河南外科學雜志,2017,23(3):157-158.
[4]楊麗,張永愛,胡敏華.西安市599名血源性職業暴露護士職業防護知識及行為現狀調查[J].護理學報,2018,25(13):52-54.
[5]鄭玲玲,李紅賀,石慶宇.低年資護士靈性照顧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J].護理研究,2021,35(3):501-505.
[6]佘程宏,雍敬敬,彭燕霞,等.瀘州市某三級甲等醫院低年資護士職場適應水平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3,39(7):937-940.
[7]胥臧,張艷,宋靜,等.商丘市19所縣級醫院低年資護士核心能力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職業與健康,2022,38(19):2667-2671.
[8]徐海紅,邊亞濱,邱敏蓮,等.低年資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現狀及其影響因素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6,30(16):1985-1988.
[9]劉華玲,趙惠芬,曾奕明,等.護士綜合應急能力培訓體系的構建和實踐[J].中華護理雜志,2019,54(8):1136-1141.
[10]張桂芳,劉真亞,高石娟,等.情境模擬演練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中華護理教育,2019,16(7):532-535.
[11]金麗紅,潘華,趙素玉,等.死亡案例模擬急救在低年資護士應急能力培訓中的應用[J].護士進修雜志,2012,27(12):1074-1075.
[12]方珠梅,劉華玲,趙惠芬,等.護士應急能力自評量表的編制及信效度檢驗[J].中國臨床護理,2023,15(5):265-269.
[13]PISANTI R,LOMBARDO C,LUCIDI F,et al.Development and validation of a Brief Occupational Coping Self-Efficacy Questionnaire for nurses[J].Journal of Advanced Nursing,2008,62(2):238-247.
[14]翟燕雪,柴曉雨,劉堃,等.護士職業應對自我效能量表的漢化及信效度研究[J].現代預防醫學,2021,48(3):423-426.
[15]王悅,張詩雯,阮萬燕,等.臨床低年資護士評判性思維的調查分析[J].廣東醫學,2018,39(S2):220-223.
[16]龐溯擯,陳燕玲.低年資護士危急重癥知識掌握情況與培訓需求調查[J].中華護理教育,2009,6(12):544-545.
[17]錢俊英,代貝貝,喬建紅,等.三甲醫院護士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能力現況調查與分析[J].中國急救復蘇與災害醫學雜志,2022,17(1):114-117.
[18]葉磊,劉敏,宋錦平,等.成都市某社區醫護人員應急核心能力現狀調查及干預[J].重慶醫學,2014,43(32):4340-4342.
[19]HU J X,CHANG R,DU J Q,et al.Effect of training on the ability of nurses to provide humanistic care: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Journal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Nursing,2023,54(9):430-436.
[20]張婷婷,包玲,章雅青.臨床護士批判性思維能力與一般自我效能感的相關性[J].上海護理,2011,11(6):5-8.
[21]孫雪,王素琴,張黎,等.死亡應對能力、職業應對自我效能對腫瘤科護士職業倦怠的影響[J].職業與健康,2023,39(10):1312-1316.
[22]BU M,MA H,ZHAI H,et al.Role of self-efficacy in nursing organizational climate:a way to develop nurses′ humanistic practice ability[J].Journal of Nursing Management,2022,30(7):2107-2115.
(收稿日期:2023-10-31;修回日期:2024-07-28)
(本文編輯趙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