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ffect of tripartite joint station combined stimulation on urinary retention in patients with cervical cancer after surgery
LI Caimei,DUAN Meixin,WANG Wenjuan,ZHANG Ting,LI Junxiu,GAO Huiling
General Hospital of Ningxia Medical University,Ningxia 750003 China
Corresponding AuthorGAO Huiling,E-mail:1924295904@qq.com
Keywordscervical cancer;surgery;self-efficacy;urinary retention;nursing
摘要目的:探究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促排尿對宮頸癌病人術后尿潴留的影響。方法:選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醫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宮頸癌術后病人112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對照組采取常規護理,觀察組在其基礎上增加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以促進排尿,比較兩組病人自我效能感及尿潴留的改善狀況。結果:觀察組病人癌癥自我效能感量表各維度得分大于對照組,尿潴留發生率(5.36%)及恢復自主排尿時間[(7.68±1.55)d]小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lt;0.05)。結論: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促排尿能增強宮頸癌術后病人的自我效能感,可促進其膀胱功能恢復,降低尿潴留風險。
關鍵詞宮頸癌;手術;自我效能感;尿潴留;護理
doi:10.12102/j.issn.2095-8668.2024.16.038
宮頸癌是女性生殖系統高發的惡性腫瘤,發病率位居婦科惡性腫瘤第2位,而根治性手術是臨床治療宮頸癌的有效手段,但因手術切除范圍較大,易造成機體損傷,進而引起相關并發癥,尿潴留便是其中之一[1-3]。云紅梅等[4]的調查顯示,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發生率高達28.90%,且危險因素復雜,而尿潴留的出現不僅會增加軀體不適,還易誘發感染。宮頸癌術后病人飽受并發癥困擾,加之對疾病認知不足、擔憂病情復發,其自我效能感水平整體偏低,病人生活質量受到影響。當前研究多圍繞宮頸癌病人術后時期,探究其尿潴留發生現狀、自我效能感水平及其影響因素;部分研究還發現,臨床護理能緩解該類病人尿潴留、提升其自我效能感水平[5-7];但完善其干預措施仍是宮頸癌術后病人專科護理的研究熱點及重點。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促排尿是一種綜合護理模式,其中三方聯動站是指由護士、既往收治病人、當前治療病人三方組成的增效干預小組,用于傳遞來自多方的正向消息,以增強病人的自我效能感;而刺激促排尿則強調基于刺激性措施促進膀胱功能恢復,進而改善排尿狀況。本研究將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促排尿應用于宮頸癌術后病人,探究其應用效果,現報道如下。
1對象與方法
1.1研究對象
選擇寧夏醫科大學總醫院腫瘤醫院2021年1月—2022年12月收治的宮頸癌術后病人112例為研究對象,按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6例。納入標準:1)符合宮頸癌臨床診斷標準[8];2)確定行宮頸癌根治術;3)術前無排尿功能障礙或泌尿系統疾病;4)術后留置導尿管;5)能正常溝通,并已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惡性腫瘤;2)合并免疫系統、血液系統疾病;3)近期遭受其他重大創傷或應激事件;4)治療期出現嚴重副反應;5)臨床資料缺失。
1.2方法
對照組實施常規護理,內容包括:1)常規護理宣教。術后2 d播放健康教育視頻短片,時長20 min,內容包括宮頸癌、根治術、放療、尿潴留相關知識及護理配合要求,引導病人觀看視頻,護理人員同步解說相關內容,說明需重點記憶的知識;健康教育結束后,通過口頭詢問了解病人存在的問題,并現場進行解答。2)術后排尿訓練。尿管拔除前3 d對病人尿管實施間歇性夾閉,間隔2 h引導病人嘗試排尿1次,以促進排尿反射形成,并定期實施排尿中斷訓練;拔除尿管首日播放誘導音樂,如鳥叫聲、風吹聲、小溪流水聲等,指導病人集中注意力聆聽音樂,并行站立位自行排尿,期間轉動腰部10~20次,以實現對膀胱的刺激作用,從而促進排尿[9]。3)其他。包括術后自我清潔間歇導尿指導、飲水管理、飲食管理等。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促排尿護理,具體內容如下。
1.2.1構建宮頸癌病人術后護理方案
1.2.1.1組建干預團隊
本研究組建護理干預團隊共7名成員,分為管理組、執行組兩個小組。1)管理組:1名科室護士長和2名主管護師共3名成員,負責安排工作、制訂護理方案、評價改進措施;2)執行組:共4名成員,均為工作年限gt;5年、護師及以上、熟悉宮頸癌術后放療病人的護理、有出色的溝通協調能力的護士,負責文獻檢索匯總、擬定護理方案初稿、執行護理方案以及及時反饋病人問題。
1.2.1.2構建護理方案初稿并修訂
1)制訂初稿:執行組成員全面分析宮頸癌研究現狀、查閱相關文獻,獲取宮頸癌術后放療病人尿潴留預防措施及生活質量提升策略,據此制訂護理方案初稿,包括護理項目、設備工具、護理準備、參與主體、具體操作、干預時間6個維度,采取Likert 5級評價法評價其重要性,從“非常不重要”~“非常重要”分別對應1~5分,每項內容后均留有空白框,用于補充修訂意見或增刪說明。2)確定函詢專家:邀請宮頸癌術后護理、康復護理相關領域的護理管理人員和護理人員成立函詢專家組,共17名專家,均為工作年限gt;10年、本科及以上學歷、副高級及以上職稱、有1次及以上的函詢經歷者,本研究中專家權威系數為0.877。3)護理方案修訂:通過電子郵件向專家發送宮頸癌病人術后護理方案初稿,致電提醒各專家下載并于1周內返回,問卷全部返回后統計重要性評分、專家意見,刪除重要性評分lt;3.5分、變異系數gt;0.25的內容,結合專家意見修改其他指標,繼續第2輪函詢,直至意見趨于一致;本研究共開展了2輪函詢,最終版護理方案包括三方聯動站和刺激促排尿兩部分。
1.2.2三方聯動站
1)成立三方聯動站:邀請科室高年資護士4名(即聯動護士)、既往收治宮頸癌根治術后放療康復病人(即康復病人)5例、在治病人56例構建三方聯動站。康復病人納入標準為術后有尿潴留且經臨床干預完全緩解、手術至今無復發、術后定期復查、有良好的溝通協調能力、能全力配合研究工作。2)制備增效素材:研究人員通過文獻分析法確定宮頸癌病人術后自我效能感的影響因素,并與病人進行溝通,了解其康復擔憂或問題,以補充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便于確定增效素材的內容,包括術后并發癥/癥候群、術后康復效果、術后復發風險、術后照護等。聯動護士通過微信或電話方式面向康復病人開展訪談交流,根據確定的增效素材內容設計訪談提綱,共7個問題,涉及術后并發癥、癥候群、術后康復效果、術后復發風險、術后照護、術后尿潴留等,康復病人結合自身經歷、經驗回答以上問題,重點敘述心路歷程、自我減壓方法、自我決策技巧,單個問題回答時間應lt;3 min,并經病人同意同步錄制訪談語音。訪談結束后,聯動護士反復聽訪談錄音,根據問題將每段錄音剪輯為7部分,并將相同問題錄音納入同一錄音集,如“術后尿潴留訪談錄音集”,刪除、整理回答相同或類似的錄音,最終形成的增效素材庫包括7個錄音集。3)實施聯動增效:聯動護士通過詢問、交流明確宮頸癌病人術后、放療期不同時間段的問題或擔憂,如術后出現尿潴留造成軀體強烈不適感、病人對術后康復效果表示擔憂等,向病人播放術后尿潴留訪談錄音及音頻,引導病人提取康復感悟和經驗,以實現對問題或擔憂的針對性干預,持續干預至出院。
1.2.3刺激促排尿
1)干預準備:正式實施功能性刺激前,護理人員向病人說明功能性刺激目的,介紹功能性刺激實施流程,并借助模型現場演示功能性刺激操作,同步說明各環節操作要點,明確病人配合要求,若病人已基本掌握,即可實施功能性刺激。2)探取刺激點:引導病人取仰臥位,通過超聲監測膀胱容量,待其達到最大值,護理人員一手握拳叩擊病人恥骨上區、大腿上1/3內側,叩擊頻率為每分鐘60~80次,以不同顏色的圓點標記各叩擊點,觀察、記錄病人各點叩擊狀態下的膀胱壓力值,取最大值點為功能性刺激點,以“×”標記。3)實施功能性刺激:本研究結合臨床制定的排尿計劃確定功能性刺激時間,正式開展功能性刺激前,取仰臥位,去除衣物以暴露恥骨膀胱區、會陰區,取1個艾鹽包加熱至50~60℃,隔毛巾對上述部位實施熱敷,直至有排尿感;引導病人根據自身意愿選取舒適體位排尿,播放小溪流水聲的排尿誘導音樂,病人屏住呼吸、閉目想象排尿場景,護理人員握拳對功能性刺激點實施叩擊,叩擊頻率為每秒2次,病人有強烈尿意時,即可停止叩擊、暫停誘導音樂,引導病人恢復自主呼吸,放松全身,間歇1 min后繼續重復以上操作,實施3組功能性刺激后嘗試自主排尿,連續干預1周。
1.3觀察指標
1.3.1自我效能感
采用中文版癌癥自我效能感量表[10]評價病人的自我效能感水平,該量表包括正性態度(20個條目)、自我決策(3個條目)、自我減壓(5個條目)3個維度,共28個條目,采取Likert 5級評分法,單項分值范圍1~5分,總分28~140分,得分越高表示病人自我效能感越強。該量表的Cronbach′s α系數為0.849~0.970。
1.3.2尿潴留情況
1)尿潴留發生率:經超聲檢測膀胱內殘余尿量,如殘余尿量gt;100 mL,則診斷為尿潴留[11],尿潴留發生率(%)=(發生尿潴留的病人例數/病人總例數)×100%,反復出現者僅計為1例。2)恢復自主排尿時間:恢復自主排尿標準為無排尿困難、單次排尿量≥200 mL,且殘余尿量≤50 mL,無排尿不盡的感覺。
1.4資料收集方法
干預1周后由本研究2名護士通過口頭詢問、病歷查閱相結合方法收集病人資料,其中年齡、文化水平等一般資料采取口頭詢問的方式進行,并如實記錄,結束后由病人核查信息是否準確;疾病分期、病理類型、手術時間、插管次數由護士查閱病歷、手術記錄及護理記錄等方式進行,獲取信息后如實登記,結束后由另1名護士核查信息與原始資料是否一致。
1.5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處理,符合正態分布的定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x±s)描述,兩組資料比較行t檢驗;定性資料采用例數和百分比(%)描述,兩組定性資料比較行χ2檢驗。以Plt;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結果
2.1兩組病人一般資料比較
對照組病人中,年齡為(62.84±7.92)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5例,高中以上21例;疾病分期:Ⅰ期~Ⅱ期33例,Ⅲ期~ⅣA期23例;病理類型:鱗癌32例,腺癌24例;手術時間為(3.74±0.58)h;插管次數為(2.42±0.72)次;干預前自我效能感評分為(74.98±13.09)分。觀察組病人中,年齡為(63.02±7.74)歲;文化程度:高中及以下37例,高中以上19例;疾病分期:Ⅰ期~Ⅱ期35例,Ⅲ期~ⅣA期21例;病理類型:鱗癌30例,腺癌26例;手術時間為(3.82±0.55)h;插管次數為(2.51±0.70)次;干預前自我效能感評分為(75.15±12.87)分。兩組病人在年齡、文化程度、疾病分期、病理類型、手術時間、插管次數、干預前自我效能感評分方面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gt;0.05)。
2.2兩組病人干預后自我效能感得分比較(見表1)
2.3兩組病人尿潴留情況比較(見表2)
3討論
3.1三方聯動站可提升病人自我效能感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癌癥自我效能評估量表各維度得分均大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表明三方聯動站能提升宮頸癌病人術后自我效能感水平。究其原因,本研究通過文獻分析、詢問病人其自我效能感影響因素,明確宮頸癌病人術后自我效能感低的原因,據此確定護理對策,保證了增效干預的針對性。同時,本研究通過訪談獲取康復病人在心理調節、自我護理、疾病應對等方面的經驗和感悟,并結合在治病人需求實施精準干預,可實現對康復經驗的有效分享,有助于病人實現自我減壓,緩解康復擔憂或焦慮。冒雯雯等[12]針對宮頸癌腹腔鏡手術病人實施以賦能理論為框架的護理干預,明確病人術后問題,選取相應理想案例并向病人分享,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自我效能水平高于對照組,與本研究結果相似。
3.2刺激促排尿能緩解病人尿潴留情況
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病人尿潴留發生率為5.36%、恢復自主排尿時間為(7.68±1.55)d,均小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lt;0.05),表明刺激促排尿可緩解宮頸癌術后病人尿潴留情況。究其原因,本研究通過叩擊試驗探取功能性刺激點,確定最佳刺激位置,保證了功能性刺激的針對性,有助于強化刺激效果。同時,本研究還采用艾鹽包對病人膀胱區、會陰區實施熱敷,綜合藥、熱作用能有效抑制外括約肌痙攣,實現對膀胱及周圍肌群的有效刺激,可促進排尿機制形成[13]。護理人員播放排尿誘導音樂配合持續性叩擊,能強化外周感覺信息輸入、排尿沖動輸出,可促進排尿反射弧的形成、盡快恢復自主排尿[14],有助于減少尿潴留、縮短自主排尿時間。毛二莉等[15]針對排尿障礙病人實施扳機點刺激聯合意念訓練,其中扳機點刺激原理與本研究提出的功能性刺激相似,該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尿潴留發生率、恢復自主排尿但殘余尿量gt;50 mL病人例數均小于對照組,肯定了扳機點刺激對自主排尿功能恢復的促進作用;但該研究以腦卒中病人為研究對象,故僅為本研究結論提供側面支持。
4小結
綜上所述,三方聯動站聯合刺激促排尿在宮頸癌病人術后護理中的應用,能增強病人自我效能感,可促進膀胱功能恢復,降低尿潴留發生率。
參考文獻:
[1]國家癌癥中心,國家腫瘤質控中心宮頸癌質控專家委員會.中國宮頸癌規范診療質量控制指標(2022版)[J].中華腫瘤雜志,2022,44(7):615-622.
[2]丁賢彬,呂曉燕,焦艷,等.2006—2021年重慶市女性宮頸癌發病率長期趨勢分析[J].現代腫瘤醫學,2023,31(12):2323-2329.
[3]王志文,孔薇,李晶,等.機器人輔助宮頸癌根治術后并發癥發生的危險因素研究[J].實用癌癥雜志,2022,37(11):1863-1865.
[4]云紅梅,劉思泰,趙晴,等.宮頸癌術后尿潴留的危險因素分析及臨床干預對策[J].川北醫學院學報,2019,34(5):656-658.
[5]譚玉婷,胡香香,馬婷.宮頸癌根治術后病人年齡與尿潴留發生率的關系研究[J].護理研究,2021,35(13):2305-2309.
[6]伍爽,沈潔,方晶晶.宮頸癌患者腹腔鏡根治術后發生尿路感染的危險因素[J].四川生理科學雜志,2022,44(1):147-149.
[7]張珊珊,彭燕,向睿,等.宮頸癌根治術后患者并發癥發生的影響因素[J].中國醫藥導報,2023,20(33):104-108.
[8]中國抗癌協會婦科腫瘤專業委員會.子宮頸癌診斷與治療指南(2021年版)[J].中國癌癥雜志,2021,31(6):474-489.
[9]張靖,楊茹,白惠娟.生物反饋訓練結合間歇性夾管對宮頸癌患者術后疼痛、膀胱功能及并發癥的影響[J].鄭州大學學報(醫學版),2022,57(2):266-270.
[10]錢會娟,袁長蓉.中文版癌癥自我管理效能感量表的信效度測評[J].中華護理雜志,2011,46(1):87-89.
[11]梁麗萍,黃設珍,陳瑞芳,等.集束化護理理念對宮頸癌廣泛全子宮切除術后膀胱功能及術后尿潴留的影響分析[J].當代護士(下旬刊),2023,30(2):91-94.
[12]冒雯雯,查麗霞.以賦能理論為框架的護理干預對宮頸癌腹腔鏡手術病人自我效能及應激反應的影響[J].全科護理,2022,20(34):4829-4831.
[13]周鄧蓉,王娟,陳海玉.耳穴壓丸聯合中藥封包熱敷治療肛腸病患者術后尿潴留療效觀察[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22,31(15):2167-2170.
[14]謝芬,張泓,周艷華,等.電針結合運動想象療法對宮頸癌術后尿潴留患者尿動力學及生活質量的影響研究[J].湖南中醫藥大學學報,2023,43(4):712-717.
[15]毛二莉,索呂,紀婕,等.“扳機點” 刺激結合意念訓練對早期卒中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復作用的研究[J].中國腦血管病雜志,2019,16(5):249-252.
(收稿日期:2023-10-21;修回日期:2024-07-29)
(本文編輯趙奕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