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 要:目的:研究標準化針灸+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方法:選擇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南充市中醫醫院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60例,對照組(30例)實施常規藥物治療,試驗組(30例)在對照組的基礎上,實施標準化針灸+頸椎牽引治療,對比兩組治療效果。結果:治療2周后,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臨床療效優良率比對照組更高,P<0.05;試驗組疼痛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均比對照組更低,P<0.05;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差異性(P﹥0.05)。結論: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標準化針灸+頸椎牽引治療,療效更佳。
關鍵詞:針灸,頸椎牽引,神經根型頸椎病,療效
DOI編碼:10.3969/j.issn.1002-5944.2024.22.055
0 引 言
神經根型頸椎病是由頸椎椎間盤退行性改變導致神經根受壓引起的疾病,患者常伴有頸肩痛、麻木、頸椎功能障礙等臨床表現[1]。若不及時治療,可增加吞咽障礙、視力障礙等嚴重并發癥風險,嚴重影響患者生活質量。早期確診,并落實專業化治療,是改善臨床結局的重要途徑[2]。目前,針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以保守療法治療為主。其中藥物治療方面,可實施非甾體類抗炎藥、神經營養藥、激素類藥物等治療,能夠消炎,減輕疼痛。對于此病,還可實施針灸、頸椎牽引治療。研究表明,中醫針灸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而言,具有良好的治療價值,可以幫助患者更快地緩解疼痛、麻木等臨床表現,改善頸椎功能。實施頸椎牽引治療,可以起到促進血液循環、組織充血水腫消退的作用[3]。因此,本文研究針灸+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效果。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納入2020年1月至2023年6月南充市中醫醫院收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60例。對照組,男15例,女15例,年齡范圍42~69歲,平均(52.64±4.11)歲,病程均值(14 .18±2 . 35)個月(10~19 個月)。試驗組,男18例,女1 2例,年齡范圍51~7 1歲,平均(63.75±3.32)歲,病程均值(14.4 6±2 .18)個月(9~15個月)。
納入標準:(1)確診神經根型頸椎病;(2)簽署知情同意書;(3)臨床資料完善;(4)符合針灸、頸椎牽引治療適應癥。
排除標準:(1)不能正常交流;(2)資料缺乏;(3)不認可治療方案;(4)拒絕治療;(5)其他類型頸椎病者。
1.2 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治療策略,口服非甾體類抗炎藥、神經營養藥、激素類藥物等治療。連續治療2周。
試驗組在上述基礎上實施針灸+頸椎牽引治療。(1)針灸。取坐位,于雙側“風池、頸百勞、大杼”穴進針,后于穴位上方 10~30 mm處,進行艾盒灸,艾灸10分鐘/穴,1次/天,連續治療2周。(2)頸椎牽引。患者取仰臥位或坐位,頸前屈15~30°,對頸椎行間歇牽引或連續牽引,重量為4~10 kg,牽引時間30 /次,2次/天,連續治療2周。
1.3 觀察指標
(1)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分別于治療前、治療2周后進行評價。
(2)疼痛評分。最高10分,分值越高,疼痛越厲害。
(3)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最高5分,分值越高,頸椎功能障礙越厲害。
(4)臨床療效優良率。優:疼痛消失,頸椎功能正常;良:疼痛明顯改善,頸椎功能明顯改善;可:疼痛有所改善,頸椎功能有所改善;差:病情未改善。
(5)并發癥。分為頭暈、頭痛、皮膚紅腫、食欲減退四項指標。
1.4 統計學分析
用 SPSS 22.0 軟件分析。計數資料以%表示,行χ2檢驗;計量資料以( -x±s)表示,行t 檢驗。P﹤0.0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 果
2.1 兩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對比
治療2周后,試驗組日常生活能力水平高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1。
2.2 兩組疼痛評分對比
治療2周后,試驗組疼痛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2。
2.3 兩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對比
治療2周后,試驗組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低于對照組,P﹤0.05,詳細數據見表3。
2.4 兩組臨床療效優良率對比
試驗組臨床療效優良率更高,P﹤0.05,詳細數據見表4。
2.5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對比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無差異性(P ﹥0.05),詳細數據見表5。
3 討 論
流行病學調查顯示,神經根型頸椎病呈進行性發展。頸部疼痛及僵硬、手指麻木或感覺異常、上肢肌力下降、手指動作不靈活是其主要特征,其病因復雜,若早期識別和治療,可取得良好預后[4]。但若不及時接受正規治療,病情加重,甚至損害脊髓和神經,導致肢體感覺和運動功能下降,增加頭昏等并發癥風險,嚴重影響生命質量。現今,頸椎病的治療手段分手術和非手術治療兩大類。針對此病患者,西醫方面,藥物治療較為推薦。但在部分患者中,單用西醫藥物治療時,效果不佳。且用藥時間過長,容易引起副作用,且有藥效下降風險。眾多學者認為,對于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建議聯合方案干預[5]。從中醫角度而言,針灸治療頸椎病最常用,并且具有一定優勢,如能夠避免長期服藥、手術的問題,使用方便、安全,價格低廉,癥狀緩解迅速,療效滿意等[6]。該治療手段已被廣大患者認同和接受。此外,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能夠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頸肌或血管痙攣。
本研究結果表明,實施針灸+頸椎牽引治療后,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水平、臨床療效優良率更高(P﹤0.05);疼痛評分、頸椎功能障礙指數評分均更低(P﹤0.05)。證明,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針灸+頸椎牽引治療,療效更佳。這是因為,針刺可刺激局部穴位感受器,促進局部血液循環,緩解頸肌或血管痙攣,緩解局部軟組織粘連,從而恢復頸椎正常解剖關系、生物力學平衡。艾炷燃燒后,通過熱力滲透組織,能夠舒筋活絡、消腫止痛、活血化瘀、行氣活血、祛濕逐寒、消腫散結[7]。同時配合頸椎牽引治療,能夠使軟組織得以充分松解,促使肌肉放松,達到解除頸肌痙攣、止痛、恢復頸部的生物力學平衡的治療目的。二者聯合應用,可發揮協同增效作用,能夠更有效改善局部血液循環,改善頸椎功能,促使日常生活能力提高,減輕疼痛。另外,觀察不良反應發生率發現,針灸+頸椎牽引治療后,患者出現不良反應較為輕微,說明針灸+頸椎牽引治療本病具有臨床安全性。
綜上所述,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實施標準化針灸+頸椎牽引治療,療效更佳。
參考文獻
[1]寧雷.推拿結合針灸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療效觀察[J].山東醫學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24,46(3):1-3.
[2]尹從銳.針灸刮痧療法聯合頸椎牽引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實用中醫藥雜志,2024,40(5):983-985.
[3]林曉,王佳梅.針灸推拿聯合頸椎牽引治療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肩部疼痛及頸椎功能的影響[J ].中外醫療,2024,43(2):195-198.
[4]王華.穴位注射、針灸、推拿牽引聯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療效研究[J].按摩與康復醫學,2021,12(20):22-23.
[5]何洪,劉銘,盧維煜.針灸、推拿及牽引聯合中西藥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效果觀察[J].內蒙古中醫藥,2021,40(5):60-105.
[6]佘奕鈿,佘妙芬,余申榮.頸椎牽引、針灸推拿及運動訓練綜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分析[J].實用中西醫結合臨床,2020,20(5):7-8+149.
[7]蔣險峰,何紅霞.針灸、推拿結合頸椎牽引對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的臨床療效[J].中國繼續醫學教育,2018,10(30):158-160.
作者簡介
唐艷,本科,主管康復治療師,研究方向為頸椎病康復。
(責任編輯:劉憲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