鄔瑤
【摘要】目的:分析神經根型頸椎病應用超短波治療的臨床效果。方法:將2013年7月~2015年12月于我院進行治療的80例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視作研究對象,將其按抽簽方法分成觀察組和對照組,對照組利用傳統牽引聯合中頻電治療,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聯合超短波治療,比較兩組治療的臨床效果。結果: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為97.5%,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3.5%,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應用超短波進行治療,能夠取得良好的治療效果,縮短患者病程時間,值得在臨床上廣泛推廣使用。
【關鍵詞】超短波;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效果
頸椎病主要是因為椎間關節、椎間盤和頸椎發生退行性病變,導致周圍神經和血管受到壓迫,從而出現的多類臨床癥狀表現,頸椎病屬于一類骨關節病,中老年人群是主要發病群體,但是近年來從統計數據來看,發病年齡逐漸降低[1]。神經根型頸椎病的主要表現為上肢無力和麻木,利用超短波進行治療能夠促進機體神捕血液循環得到有效改善,降低神經根發生水腫的程度,促使無菌性炎癥發生消散[2]。本研究具體分析超短波用于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效果,現將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研究選取的對象是2013年7月~2015年12月來我院診治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80例,經檢查,所有患者均符合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診斷標準。將其隨機分為2組,每組患者各有40例,其中觀察組男23例,女17例,平均年齡(45.2±5.4)歲,患者平均病程為(13.9±11.7)a;對照組男24例,女16例,平均年齡(45.9±4.7)歲,患者平均病程為(14.6±13.1)a。比較2組患者基本資料(性別、年齡、病程等),差異不顯著(P>0.05),無統計學意義,具有可比性。
1.2治療方法
對照組利用常規牽引聯合中頻電對患者進行治療,牽引儀選擇我院采購自日本的儀器,讓患者端正坐好,保持25°左右的屈頸,牽引的重量根據患者的體重決定,一般為體重的十分之一,每天進行一次牽引,每次保持20分鐘,中頻治療儀購自北京,劑量以患者能夠忍受的限度為準。觀察組在對照組的基礎上聯合超短波進行治療,超短波治療儀采購自汕頭,劑量選擇微熱量,在患者頸部兩側分別放置2個中號電極,保持2厘米的間隙,每次治療20分鐘,每天治療1次,12次為一個療程,兩個療程間要間隔一個星期。
1.3效果評價
根據相關療效評價標準,將治療效果分為痊愈、顯效、好轉、無效幾個等級。痊愈:患者的臨床癥狀完全緩解,體征完全恢復正常,能夠正常的生活和工作,沒有出現不良反應。顯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基本緩解,體征基本恢復正常,正常的生活和工作基本不會受到影響,沒有出現不良反應。好轉:患者的臨床癥狀有明顯的改善,體征有較明顯恢復,正常生活和工作會受到輕微的影響,僅出現輕微不良反應。無效:患者的臨床癥狀和體征指標沒有好轉跡象甚至更加惡化,出現較嚴重不良反應,日常生活和工作受到較大的影響。
1.4統計學分析
統計相關數據,采用統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數據,計數資料用n表示,兩組數據的組間差距用X?檢驗。計量資料采用(x±s) 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檢驗,P>0.05表示對比結果差異不顯著,無統計學意義,P<0.05表示對比差異顯著,有統計學意義。總有效率=(痊愈例數+顯效例數+好轉例數)/總例數*100%。
2.結果
比較兩組治療效果,觀察組痊愈例數比對照組多6例,觀察組顯效例數比對照組多8例,觀察組好轉例數比對照組少4例,觀察組無效例數比對照組少10例,從兩組治療總有效率來看,觀察組比對照組高出24%,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具體如下表所示。
3.討論
當前隨著經濟的發展,人們的生活方式發生了很大的轉變,工作壓力也直線增加,同時也增加了頸椎不正確的姿勢,提高了頸椎病的發病率。神經根型頸椎病是其中發病率最高的一類頸椎病,導致出現該病癥的主要原因包括鉤椎關節退變導致的椎間孔狹窄以及椎間盤突出[3]。神經根型頸椎病通常有三種方式會引發多種臨床癥狀表現,第一種是神經根受到直接的壓迫加上并發反應性水腫從而導致根性癥狀的出現;第二種是由于根軸處硬臘囊壁上的竇椎神經遭受刺激而出現的各類頸部癥狀;第三種是突肌、胸鎖乳、前斜角肌等臨近肌肉發生痙攣所導致的牽連性癥狀[4]。傳統上多采用牽引的方法進行頸椎病的治療,這種治療方法能夠降低椎間盤內所受的壓力,可以使脊椎間隙和椎間孔得到暫時性增大,促使神經根受壓的程度得到一定的緩解[5]。但是牽引的效果常會受到急性期神經根發生明顯水腫或者頸部肌肉張力增高等原因的影響。而利用超短波進行治療,其釋放出的溫熱作用可以使得頸部肌肉得到松弛,促使牽引的阻力發生下降,從而獲得最佳的牽引效果。除此之外,超短波能夠起到鎮痛的作用,能夠促進患者局部血液循環的改善,適當調節 患者的免疫功能,降低變態反應所導致的雙重效應,最終能夠消除炎性反應,降低神經根水腫反應。
本研究對兩組神經根型頸椎病患者利用不同方式進行治療,比較治療效果,對照組治療總有效率為73.5%,明顯低于觀察組治療總有效率97.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超短波用于神經根型頸椎病的治療中,能夠顯著提高牽引治療效果,緩解患者臨床癥狀,促進患者恢復,值得臨床廣泛推廣使用。
【參考文獻】
[1]石瑜,吳志明,瞿建文等.針刺與超短波配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臨床觀察[J].云南中醫學院學報,2013,36(1):69-70.
[2]趙艷,汪麗芬,趙瑛等.超短波并手法按摩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166例[J].現代康復,2012,4(5):750.
[3]王蜀昌,鐘建國,姜楠等.電針配合牽引并超短波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53例臨床療效觀察[J].成都醫學院學報,2011, 06(2):
166-167.
[4]任大星.牽引并超短波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的100例療效觀察[J].中國現代藥物應用,2012,06(10):34-35.
[5]陳士炯,倪凌雁,鄧愛華等.針刺牽引與超短波配合治療神經根型頸椎病臨床觀察[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4, (6):12-
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