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村的未來,可以用“數字”來定義。近日,中央網信辦等4部門印發《2024年數字鄉村發展工作要點》,明確了“到2024年底,數字鄉村建設取得實質性進展”的工作目標,部署了筑牢數字鄉村發展底座等9個方面28項重點任務,旨在以信息化驅動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為鄉村振興插上“數字之翼”,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
數字鄉村是鄉村振興的戰略方向,也是建設農業強國的必由之路。2019年印發的《數字鄉村發展戰略綱要》對數字鄉村建設作出系統安排。目前,數字鄉村仍處在建設初期,發展模式仍需探索,內生動力仍需加強。
數字鄉村不僅是一個經濟發展要求,也是“三農”發展的共同訴求,要處理好整體和重點的關系。數字鄉村包羅廣泛,包括信息基礎設施、農業全產業鏈、鄉村建設治理等方面,重點是產業,要從生產發力,把智慧農業作為主攻方向,推進農業各領域各環節數字化要把握不同場景下政府和市場的關系,讓產業發展更智慧,建設治理更有效。產業發展,要讓新型主體能參與,讓普通農民能獲益,確保數字投入建得起、用得上;建設治理,更多要靠政府更好下沉數字資源,補上農村公共服務和民生短板。
建設數字鄉村,既要順應信息時代的要求,又要克服急于求成的思想。進入移動五聯網時代,數字技術對鄉村消費的影響快,對產業的影響慢,對治理的影響居中,浙江建設壘國首個數字鄉村引領區,提出力爭到2027年建成數字農業工廠1000家、未來農場100家。我國鄉村眾多,經濟水平、資源稟賦差異明顯,各地要根據發展基礎、區位條件,探索適宜模式,合理把握節奏。
數字鄉村不是智慧城市的復制版,工業文明與農業文明相互碰撞,對鄉村產生深刻影響。當前,不同鄉村之間、不同農民之間的數字鴻溝絲毫不亞于城鄉之間。建設數字鄉村,不僅要遵循數字化的一般規律,還要接農業農村的地氣,不僅要把消費品賣給農民,更要幫助農民智慧化生產井把農產品賣出去。能形成農業新質生產力的創新未必一味高大上,關鍵要管用,要與鄉村振興的實際需要相結合,讓農民分享數字紅利。
鄉村加“數”跑,振興更可期,錨定數字鄉村發展目標,以信息化驅動引領農業農村現代化,培育一批既懂農業農村、又懂數字技術的實用型人才,打造一批示范性強、帶動性廣的數字化應用場景,抓好辦成一批線上線下聯動、群眾可感可及的實事,促進農業高質高效、鄉村宜居宜業、農民富裕富足,就能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為加快建設網絡強國、農業強國提供堅實支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