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向“新”為鄉村旅游賦能
陌上花開,炊煙裊裊,青山相伴。春日里,呂梁山里一處處鄉村美景繪就了新農村底色,吸引著外地游客來此踏青賞花游玩。鄉村旅游是人民美好生活的新供給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的新力量。2024年呂梁市委經濟工作會議上提出年內要集中力量建成100 個鄉村旅游重點村,目的就是以鄉村旅游為牽引,建設和美鄉村、保護傳統村落、傳承歷史文脈,讓有特點、有文化、有山水、有鄉愁的村“活”起來、“火”起來,以點帶面、示范引領,打造鄉村振興示范村。發展新質生產力的核心要素是科技創新,而科技創新是鄉村旅游發展的強大動力。為服務好全市重點工作,呂梁市科協立足自身職責,研究發展思路,挖掘各類資源,努力將創新元素融入鄉村旅游。作為典型的創意經濟和體驗經濟產業,鄉村旅游不僅是風光秀美、生態宜人的代名詞,更是久居城市人群返璞歸真的精神寄托。銅版畫制作是一種傳統的版畫制作工藝,也是契合鄉村旅游的一塊拼圖。呂梁市科協邀請來了山西書畫院著名銅版畫藝術家吳臏老師。在天寧鎮磁窯村,吳臏以《銅版畫制作》為主題,向村手藝人具體講解了銅版畫的制作流程,制作過程遇到的問題以及出版等內容,并手把手教學如何簡單制作出銅版畫,給呂梁鄉村旅游增加了一抹韻味。建立鄉村旅游業發展的長效機制是將鄉村特色優勢轉化為發展勢能。在臨縣林家坪鎮南圪垛村,旅游產業專家張杰對村民進行了鄉村文旅實操技能培訓,深入分析了如何運用地方特色帶動文化產業發展,同時結合當地特色資源,制定了科學的鄉村旅游發展規劃,為當地未來的發展繪制了藍圖。在汾陽市杏花村鎮東堡村,來自山西省農科院經作所的曹雄老師講授了《電商建設與發展》;在新義街道賈家莊村,山西新媒體協會的蘇斌老師以《電商、直播、景區管理智能化》為題,為村民上了生動一課;山西農大園藝學院的王晶老師則為交城縣天寧鎮田家山村的村民教授了《文創作品的電商推廣》……一節節助推鄉村文旅產業發展的課程,不僅升級了村民的產業認知,也為呂梁未來的鄉村旅游發展積聚了動能。
服務提“質”為農民增收助力
科學普及、科技創新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先進的農業研究成果通過科學普及,能更好地被公眾理解和接受,進而促進農業發展、改善農民生活。做好春耕備耕技術服務是提高農業生產力、實現糧食增產和農民增收的根本保障。這次科技賦能活動集中在三四月份春耕備耕期間,以在100 個重點村開展百場農村農業技術培訓為主,就是要切實解決廣大群眾生產生活和產業發展中的難題疑惑,進而提升農民技能。如何使服務提“質”,呂梁市科協組建了農業技術專家志愿者服務隊、企業家志愿者服務隊、文旅專家志愿者服務隊及科技文化志愿者服務隊,抽調市縣鄉三級科協干部,為每村配備一名聯絡員,專門排查各村在種植、養殖、春耕等方面的訴求。并專門請省、市各個方面的專家,有針對性地對這些鄉村以及農民們提出的訴求安排課程,并有計劃地進行培訓。在有“中國雜糧之鄉”之稱的興縣,山西農大和山西農科院等單位的老師們圍繞作物栽培與植保、培肥地力、種植結構調整等內容,以通俗易懂的語言詳細地向種植戶們進行講解,用科技知識為農民“充電”。中陽縣“山上有核桃,山下有木耳”,專家們以《食用菌栽培技術推廣應用》《核桃修剪技術》等為題,深入淺出地講解了農業科技的前沿技術,滿足了大家的實際需求。這些接地氣的培訓,有效解決了農民在往日春耕中出現的問題,還為專家教授們與農民之間架起了溝通的橋梁,為今后農務問題的快速解決拓寬了道路。這也正是為了實現發展農業新質生產力的目標。來自山西農業大學經作所的技術專家代表李建說:“發展新質生產力,要把推動農業現代化走在前。受呂梁市科協委托,我們根據呂梁氣候寒冷、多丘陵地帶、種植的作物多谷子、高粱、土豆、玉米、果樹的實際情況,對栽培面積比較大、群眾技術需求比較廣的方面開展技術培訓。希望通過培訓把農業知識、技能技術傳播出去,讓更多的農民用上咱們的新技術。同時,進一步了解農民的技術需求以及制約現代農業發展的技術瓶頸,讓今后的科研更有針對性,更好地解決農村的實際問題。”
真情用“力”為農業現代化增智
不僅接地氣,而且是真心真情真用“力”。呂梁市科協在多樣性和覆蓋面上也下足了功夫,精心邀請的來自山西農業大學(山西省農科院)山西傳媒學院等單位的26 位專家就十幾個科目進行授課,惠及全市13 縣100 個重點村的6000 余人次。如今,備受關注的“新質生產力”成為關鍵詞,新質生產力已經成為推動鄉村發展的重要力量。由此,呂梁市科協以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為嶄新使命,在履行“四服務”職責中,不斷增強政治性、先進性、群眾性,堅持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團結引領全市廣大科技工作者,勇當科技創新、科學普及、鄉村振興的排頭兵和生力軍。這實際上正是新質生產力在為農業注入煥然一新的動能與活力,促進傳統農業升級、創新蝶變、面向未來。從“自然景觀”到“智慧文旅”,新質生產力通過智能科技推動傳統農旅創新升級。在呂梁市鄉村旅游產業規模逐步擴大的進程中,呂梁市科協通過活動賦值、項目賦能、村莊賦力,推進鄉村旅游向集約化、標準化、品牌化、聯營化發展,以科技創新引領鄉村文旅生產力、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的轉型升級,促進高質量發展。而在傳統農業走向現代化農業的步伐中,呂梁市科協通過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針對不同區域不同作物類型,在引進人才的同時,培養更多“土專家”“田秀才”。呂梁市科協相關負責人表示,新質生產力可以推動農業、旅游業的深度融合,形成產業鏈條,提升鄉村整體的經濟價值,也可以將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轉化為經濟發展的新優勢。未來,市科協將繼續抓好科學普及與科技創新工作,不僅幫助農村農民解決現實問題,更要與廣大科技工作者和社會大眾一道,奮楫奔向新質生產力的“詩與遠方”。(據科普呂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