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村鎮紫荊村:
挖掘紅色資源 壯大集體經濟
陳村鎮紫荊村位于鳳翔縣城西南九公里處,轄11 個村民1123 戶4560人,耕地面積4781 畝,黨總支下設支部5 個,黨小組11 個。全村主要經濟產業為農業生產和勞務輸出,有外出務工人員2600 人。
目前村黨總支堅持黨建引領促振興,探索形成“村黨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的融合發展模式,通過土地集中流轉,整合資源,發展特色產業,采用“土地租金+務工薪金+利潤分紅”的“三重收入”模式,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依托紅色基地和紫荊山綜合實踐基地資源優勢,把紫荊村打造成紅色旅游名村、培育成特色產業新村、躋身成文化產業強村,使紫荊村成為規劃科學、配置合理、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環境優美、全省一流的現代化新農村。
西鳳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
大力弘揚名酒文化 品牌助力產業振興
陜西西鳳現代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是一家土地集約化、生產規模化、管理科學化的現代化農業企業。為陜西西鳳酒廠集團有限公司控股企業,致力于打造高標準糧食生產基地與現代化的農田建設,打造核心示范區、標準化西鳳酒釀酒專用糧基地,帶動幫扶地區糧食種植業長效發展。該公司主要以糧食的種植及深加工、新品種的培育及推廣、糧食貿易為主,大力發展高產、優質、低耗的萬畝原糧種植基地,截至目前種植面積達4 萬余畝,糧食貿易年交易量10 萬噸,預計2024年種植面達5 萬畝,糧食貿易增加至13萬噸。
西鳳公司構建“三產聯動”和“鄉村振興”雙重發展理念,總結佳縣產業幫扶經驗,計劃在陜北榆陽區、橫山區、子洲縣等6 個縣區進行推廣,種植原糧10 萬畝,打造西鳳+“農業種植”、西鳳+“農業觀光”的產業振興經濟;推進西鳳工業旅游體驗區———西鳳老街、萬噸酒海庫、西鳳公司游客接待中心以及西鳳酒博物館建設,打造國家4A 級景區;在寶雞地區流轉土地近2000 畝用于種植釀酒高粱的同時,規劃在示范田中打造50 畝“酒香鳳來”為主題的花海,引流更多客戶群體了解現代數字化農業及西鳳酒文化;在穩定就業崗位近萬人的基礎上,隨著以西鳳酒為依托的產業園區快速發展,新增就業崗位1000 多個,有力推動當地勞動力就業和地方經濟建設。
范家寨鎮綠寶果業標準化示范園:
“特”“優”蘋果 科技賦能鄉村振興
鳳翔區綠寶果業有限責任公司創建于1999 年,是一個以果品種植、試驗研究、示范開發、技術推廣為一體的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是國家級農民專業合作示范社、寶雞市農業專家大院、寶雞市“農民田間學校”。多年來公司堅持高質量發展,以生產精品蘋果為主攻目標,采用行業領先的自創“雙矮”生產模式,實行標準化管理,開展試驗研究項目13 項,取得科技成果3 項,引進國內外新品種34 個,推廣新品種8 個,應用實用技術16 項。目前,公司核心園區130 畝,帶動輻射周邊建設示范果園3000 畝。
公司生產的“曹儒”牌蘋果多次獲得“陜西蘋果優秀品牌”、“中國·陜西洛川國際蘋果節金獎”、首屆中國好蘋果大賽最具價值品牌獎、首屆中國好蘋果大賽總決賽金獎、陜西省名牌產品等多項殊榮。2016 年—2018年連續三年榮獲農業部第14、15、16屆中國國際農產品交易會金獎,“曹儒”蘋果品牌價值達1.08億元。
示范園先后被認定為陜西省優質蘋果示范園、農業部948 項目成果展示園、國家863 計劃、國家星火科技示范基地、國家園藝作物標準化管理示范園、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產、學、研科技示范推廣基地、國家現代蘋果技術體系鳳翔蘋果綜合試驗站、陜西省引進國外智力示范推廣基地。多年來接待來訪客人、培訓果農累計10 萬多人次,帶動發展蘋果種植80 多萬畝,為推動鄉村產業振興樹立了示范樣板。
城關鎮六營村:
中國泥塑第一村 文旅融合趣味多
六營村有“中國泥塑第一村”的美稱,六營泥塑是首批“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全村11個村民小組,830戶,3330 口人,耕地3460畝,黨員119名。村域土地廣闊,交通便利,以種植和旅游業為主,經濟基礎好,2023 年農民人均純收入18600元,是全區十大鄉村振興典型引領村。
近年榮獲“全國文明村”“國家森林鄉村”“省級先進基層黨組織”“中國美麗休閑鄉村”“全國民主法治示范村”“國家3A 級旅游景區”“全國非遺文化與旅游融合村寨”等稱號。
積極整合資源,利用“非遺泥塑”打造“中國泥塑第一村”積極建成六營民俗村,吸引了大批游客的觀光旅游。全村268戶1000余群眾從事泥塑產業,2023 年實現泥塑產值4200萬元,全年接待游客150萬人次,實現旅游綜合收入2580萬元。爭取鄉村振興財政銜接資金項目,建成“中國泥塑體驗園”。使游客對鳳翔民間工藝泥塑有一個整體的認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