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鄉村振興成為新時代的公共發展課題,改善鄉容鄉貌、實現人民增收、推進共同富裕成為新一輪政府工作的重點內容。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央一號文件強調“建設宜居宜業和美鄉村”,推進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工程,支持美麗屋場和美麗庭院建設。因為人們更加注重村莊所展現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內涵,所以鄉村振興更需要豐富鄉村的文化內涵,推動歷史文化與當地特色產業的結合。
耕讀精神在鄉村文旅融合中的創新項目是對雙峰縣楓樹村鄉村景觀規劃的一次重要實踐,通過景觀設計改善楓樹村的景觀,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打造宜居宜業的美麗鄉村。在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背景下,和美鄉村研究和建設,特別是美麗屋場的建設,提升了鄉村人居環境與鄉風文明,帶動了鄉賢回歸以及鄉村旅游發展。鄉村振興為村民優化了村容村貌,提供了精神寄托,推動著村民傳承優良家風家訓,建設綠色環保的美麗鄉村。
前期分析
項目概況
這里夏天不炎熱,冬天不寒冷,雨水充沛,是一個獨特的風水寶地。這里“水電路網設施完善,打拼農商,美化驚人,家家住小樓,戶戶通公路,出門自駕車,購物支付寶,家產百萬不足道,三五千萬非首富,小康祥和樂以歌之”。
雙峰縣地理位置優越,位于湖南省中部地區,其東部與湘潭和衡山的邊際線緊密相連,南部連接著衡陽區域,西部是以邵東為首的城市群及漣源城市圈的一部分,北部與另外兩個城鎮共同構成了這一地區的地理格局。全縣地形結構呈現出由周邊山區向中心高地的梯度變化趨勢,形成了連續分布的大量山區和平緩的高臺土地等各種類型的自然環境要素組成的空間布局模式。
雙峰縣楓樹村是有名的“博士村”,鄉親們和睦相處,民風淳樸,同時受曾國藩耕讀文化的影響,送子女讀書求學之風盛行,村里在外經商的人很多,千萬富翁不少,資產上億的不乏其人。不論有錢無錢,村民總把送子女讀書求學擺在第一位,真正做到了“再窮不能窮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政策背景
自黨的十八大以來,各地區、各部門都在認真執行黨中央和國務院的決定,重點建設鄉村地區的公共基礎設施,改善了鄉村地區的生產和生活條件。2023年中央一號文件強調要持續關注并解決好“三農”問題,以確保全國范圍內的力量都能推動鄉村振興和農業現代化的加速發展。
2015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中國要強,農業必須強;中國要富,農民必須富;中國要美,農村必須美。鄉村振興戰略上升為國家戰略,自“美麗中國”概念提出以來,政府對鄉村建設越來越重視,近年來又將建設“美麗鄉村”作為重要奮斗目標。
設計構思
本項目基于對楓樹村地理位置以及生態環境的分析進行景觀設計,旨在優化鄉村人居環境與鄉風文明,帶動鄉賢回歸以及鄉村旅游發展;完善鄉村基礎設施,改善生活環境;對物質文化景觀進行分級分類保護和利用,留住鄉愁;營造非物質文化景觀,講好文化故事,讓非物質文化有跡可循。
總體設計
楓樹村鄉村景觀規劃設計項目平面方案的制定遵循尊重自然、以當地文化為基礎的原則,將當地的鄉賢文化和紅色文化相結合,通過合理的規劃,打造了村民想要的楓樹村文化長廊,通過和美鄉村的研究和建設,特別是美麗屋場的建設,提升了鄉村人居環境與鄉風文明,帶動了鄉賢的回歸以及鄉村旅游的發展。
總體結構
楓樹村項目設計范圍北部有文化長廊,將當地耕讀文化和家風家訓相結合,文化長廊周圍有文化石和停車場;東部有村民的田園;村部前方有宣傳欄和運動器材,可以為村民提供放松休息的場地。一片池塘坐落在中央,成為楓樹村獨特的景觀,為村民在文化長廊參觀帶來了獨特的游玩體驗。
改造分析
(1)文化長廊。基于楓樹村的歷史文化、鄉賢文化和家風家訓建造的楓樹村文化長廊,為村民提供了休息場所,同時讓村民了解鄉賢事跡和耕讀文化,再現農耕歷史,促進鄉土文明的傳承。
(2)環境改造。本項目對目前楓樹村的道路和綠化進行了合理的規劃和改造,秉持以人為本的原則,弘揚村莊的人文特色,在改造過程中做好對傳統人文精神的可持續發展。做好對資源的保護和利用,良性循環,踐行和諧理念,為楓樹村的后續開發奠定了扎實的基礎。項目設計還注重對當地生態系統的保護與修復,總結出基本規律,并以此為基礎對村莊的自然生態系統進行改善。
(3)楓樹小學。楓樹小學是楓樹村耕讀文化的體現,將楓樹村耕讀文化和紅色文化相結合,可以讓更多人了解楓樹村的文化歷史和底蘊。在鄉村教育中,傳統習俗是重要組成部分,讓學生了解傳統習俗,經常舉辦相關創作和表演活動,可以激發學生對耕讀文化的興趣。
農業是一個國家和一個民族強大的基礎,中國的農業文化博大精深,有歷史悠久的農耕和教育傳統,耕讀文化可以激發村民和游客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農業在快速發展過程中也可以與旅游市場接軌,在產品中融入當地文化元素,不僅可以擴大農產品的銷售范圍,還可以提高農產品的文化價值。
鄉村環境的保護與發展能推動鄉村經濟的進步,同時引來旅客并提升其聲譽,提高鄉村的歷史內涵和社會深度,進而提高村民生活品質和生活滿意度。保護鄉村環境不但有助于延續和發揚傳統文明,也有助于鄉村生態系統的管理和優化,助力社會的和諧發展。鄉村景觀設計是繼承和推廣鄉村文化的有效手段,能夠深化人們對當地文化和歷史的理解,從而增強他們的文化自信。
作者簡介:張俊毅,男,漢族,江蘇鹽城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研究方向:環境設計。
通訊作者:李喜群,男,漢族,湖南婁底人,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與設計學院,副教授,碩士,研究方向:環境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