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解題技巧
“表達效果題”,題目提供了一個500字左右的文段,一般為描寫抒情類語段。這類語段主要是對某些意象或環(huán)境等進行多角度的細致描摹,有些還輔以適當(dāng)?shù)氖闱槌煞帧n}目通過對原句的修改,讓考生通過比較修改句與原句在用詞、修辭、句式、語言風(fēng)格等方面的差異,感受到原句特有的語言魅力。
賞析句子表達效果的常見思維角度
語句表達效果的比較應(yīng)經(jīng)過三個步驟:第一步,仔細找出原句與改句之間的不同之處;第二步,對找出的不同之處進行判斷,比如是句式的不同,還是修辭手法的不同,抑或是語體色彩的不同;第三步,在判斷的基礎(chǔ)上,聯(lián)系句式、修辭手法等相關(guān)知識,以及具體語境,寫出答案。
一試身手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但我卻沒有了南國的那一扇窗子,羈旅北京的日子長長,我的窗前,縱是也有這樣一塊草地,一簇綠柳,在春天的陽光里,還會有一樹杏花裝點。但是北國沒有雨季,我看不到小孩子們折紙船的情景。北京是要到七月或者八月才會有雨,那是槐花開放的時節(jié)了。北京的雨會與槐花下了一街,一街的槐花雨把整個日子都流淌得芬芬芳芳,但即是這樣的雨,仍不會積上一洼水,引來天使一般的小蛙,所以即使雨后有月,它們也在這芬芳里找不到棲落和梳洗的地方。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改寫成“此時北京下的雨會把槐花打落,滿街雨水流淌,槐花芬芳”,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達效果更好,為什么?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原句與改句的不同如下:原句的主語是“北京的雨會與槐花”,改句的主語成了“北京下的雨”;原句流淌的主語是“一街的槐花雨”,改句的主語是“滿街雨水”;改句“芬芳”一詞多加了主語,即“槐花”,且取消了疊詞的運用。細細斟酌,原句與改句的第一處不同的實質(zhì)是,原句運用了比喻的修辭,即將槐花比作雨;原句與改句的第二處不同的實質(zhì)是,原文運用了通感的修辭,改句則為尋常的表達方式;原句與改句的第三處不同的實質(zhì)是,原句用“流淌”一詞把日子比作流水,改句則為尋常的表達方式;原句與改句的第四處不同的實質(zhì)是,原句運用了疊詞,富有音樂美,更給人以美的感受。
【答案】①原文把槐花比作雨,“下槐花雨”更有形象的美感。②原文用了通感的修辭手法,“流淌得芬芬芳芳”兼有視覺的美感和氣味的愉悅感。③原文運用了疊音詞“芬芬芳芳”,更有音韻美,給人以強烈的美的感受。④“日子都流淌”,比喻化抽象為具體,表述更為生動形象。
專項訓(xùn)練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題目。
我用口呵著氣,送給它一絲絲溫暖,蝴蝶漸漸蘇醒過來。它是給剛才那強暴的風(fēng)雨嚇懵了吧?不過,它確實太纖細了。你看,那白茸茸的像透明的薄紗的翅膀,兩點黑漆似的眼睛,幾乎像絲一樣細的腳。可是,這纖細的小生靈,它飛翔出來是為了尋覓什么呢?在這陰晴不定的天氣里,它表現(xiàn)出尋求者何等非凡的勇氣。
它活過來了,我竟感到無限的喜悅。
文中畫波浪線的句子可以改寫成:“它太纖細了,是給剛才那強暴的風(fēng)雨嚇懵了。”從語義上看二者基本相同,為什么說原文表達效果更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參考答案見下期讀4版)
致作者
根據(jù)《著作權(quán)法》的相關(guān)規(guī)定,作者向我報投稿的作品一經(jīng)采用,如無特別聲明,即視為投稿者同意授權(quán)本報擁有其在報紙、網(wǎng)絡(luò)的刊載權(quán)、出版權(quán),以及稿件的編輯、復(fù)制、發(fā)行等權(quán)利;同時,本報支付的稿酬包括上述所有使用方式的費用。本報刊發(fā)的作品與圖片,因未能聯(lián)絡(luò)到原作者,未能及時發(fā)放的,敬請作者與本報聯(lián)系。
本報編輯部
《學(xué)習(xí)方法報》讀寫拍檔新高考版2024年2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