攻關文題
題目一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在新時代,青年人擁有更多的機會和平臺去嘗試、去探索。然而,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難免會遇到犯錯和試錯的情況。有些人因害怕犯錯而不敢嘗試,有些人則在試錯過程中未能及時糾錯。
以上材料對青年人頗具啟示意義,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體現你的感悟與思考。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這道作文題目提到了犯錯、試錯和糾錯,首先要厘清它們之間的關系。犯錯通常是無意中犯下的錯誤,可能是缺乏經驗、知識或疏忽等原因導致的。試錯則是有意識地去嘗試一些新的方法或途徑,它帶有探索的意味,即使可能會犯錯,但目的是為了獲取經驗和找到正確的方向。而糾錯是在發現錯誤后,及時采取措施予以糾正,使其回到正確的軌道。
犯錯能讓我們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從而有機會改進和成長;試錯可以幫助我們探索新的可能性,找到最適合自己的方法;糾錯則能讓我們在錯誤的基礎上調整方向,更加接近目標。
在寫作時,應該如何體現犯錯、試錯和糾錯的區別呢?可以通過描述具體的事例,展現出犯錯的無意性、試錯的目的性以及糾錯的關鍵性。對于犯錯,要勇于承認并及時糾正,從中吸取教訓;對于試錯,要有勇氣去嘗試,不怕失敗;對于糾錯,要積極主動,及時調整。
示范
正視犯錯,勇于試錯,善于糾錯
新時代,青年人擁有更多機會和平臺去嘗試、去探索,這是時代賦予我們的機遇。然而,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犯錯和試錯是難以避免的。……犯錯不等同于試錯,試錯必借助于糾錯,知此方能不斷成長,不斷成熟。
試錯是成長的開始。愛迪生說過:“我沒有失敗,我只是找到了一萬種行不通的辦法。”在發明電燈前,他進行了上千次的試驗,每一次試驗都是一次試錯。最終,是這些試錯讓他找到了最合適的材料和方法。假如愛迪生沒有堅持試錯,半途而廢,那么電燈的發明可能會推遲很久。
然而,僅僅勇于試錯是不夠的,還需要及時糾錯。羅曼·羅蘭說:“人生應該有兩盞燈,一盞是勇氣的燈,另一盞是希望的燈。”試錯需要勇氣,而及時糾錯則給我們帶來希望。
青年人具有充沛的精力和好奇心,應該勇于嘗試新事物,不斷探索未知的領域。在這個過程中,可能會無意犯錯,會主動試錯,但這并不可怕,關鍵是不要將犯錯簡單等同于試錯,而要從主動試錯中積極學習,及時調整自己的方向。同時,青年人也應該注重培養自己的糾錯能力,這需要我們保持謙虛的態度、傾聽的姿態、反思的習慣、果敢的決策。
…………
總之,試錯并不等同于犯錯,它是一種有意義的探索和嘗試;糾錯與試錯要漸次展開,才能在錯誤中汲取經驗,獲得成長。新時代,新青年,要具備勇敢、堅持和自信的品質,正視犯錯,拒絕重復死循環;勇于試錯,敢于嘗試新事物;及時糾錯,善于汲取好經驗,在追求夢想的道路上不斷成長,成為新時代的棟梁之材。
題目二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才能通常指的是一個人在特定領域中所具備的技能、知識和能力,是通過學習、實踐和經驗積累而獲得的,可以在特定的任務或活動中表現出來。素養則更廣泛地涵蓋了一個人的綜合素質和修養,反映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和為人處世的能力,對于個人的全面發展和成功具有重要意義。
讀了以上材料,你對“才能與素養”有什么認識和思考,請寫一篇議論文。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解析
才能指的是個人在特定領域的專業能力,素養包含了道德、品質等綜合素質。它們相互關聯、相輔相成。構思時,可以思考它們的關系。如:素養可以為才能的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而才能的提升也能夠促進素養的進一步提高,等。高考作文中常見的二元關系有:因果關系、依存關系、主次關系、對應關系、選擇關系、競爭關系、合作關系等,而本題中才能與素養的關系就可以理解為合作關系。
示范
青年的發展,既需要才能的支撐,也離不開素養的引領。
才能是青年在特定領域中展現自我的基石。
韓愈曾言:“術業有專攻。”不同領域的才能讓我們各展所長。君可見,兩彈一星功勛程開甲,獻身國防,憑借卓越的學識與才能,為我國的核武器事業作出杰出貢獻;君可見,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致力田疇,用農業才能實現“稻花香里說豐年”,解決億萬人的溫飽問題。從科技到農業,從文化到藝術,才能的多樣讓青年在各個領域大放異彩,也推動著社會的全面發展。
素養是青年行穩致遠的關鍵。
正所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青年擁有良好的素養,才能更好地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素養讓我們面對紛繁世界時堅守本心,不為外物所擾。即便遭遇困難與挫折,也能“泰山崩于前而色不變,麋鹿興于左而目不瞬”。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常常能看到一些高學歷的人,因為缺乏素養,做出一些不道德或者不合適的行為。這說明,僅僅擁有才能是不夠的。
…………
若無才能,素養便如無本之木;若無素養,才能則像無源之水。二者相輔相成,方能成就青年的全面發展。
牛刀小試
閱讀下面的材料,根據要求寫作。
泰山半腰有一段平路,被稱為“快活三里”,一些人爬累了,喜歡在此歇腳,然而,挑山工一般不在此久留,因為休息時間長了,腿就會發軟,再上“十八盤”就困難了。
以上文字引發了你怎樣的聯想與思考?請結合材料寫一篇文章,表達你的見解。
要求:選準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套作,不得抄襲;不得泄露個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思路導引
本題材料舉例引出普通游客和挑山工的不同選擇,可以理解為兩種人生態度:一種是適時休息、享受當下的人,他們注重短暫的放松和快樂;另一種是不斷努力、追求更高目標的人,他們深知松懈可能帶來的后果,所以始終保持警惕和奮斗的姿態。材料更傾向于挑山工的選擇,借助泰山挑山工不在“快活三里”歇腳這一生活現象,啟示我們人處在安逸的環境中時間長了容易生出懶惰之心。在追夢的過程中,我們可以歇腳,卻不可以躺平、摸魚。
寫作時可以針對人生的不同狀態展開論述,比如可以分別針對困境和順境展開對比分析,說明在順境時我們仍然應當居安思危,不能有絲毫懈怠;面對逆境時我們更要不畏艱險,奮勇向前。也可以采用遞進式的邏輯思路,說明我們在人生的開始階段應努力奮斗,以自身努力博取光明未來,而當取得一定成績、到達一定階段時,仍然不能懈怠,而應明白居安思危、慎終如始的道理,繼續埋頭苦干、勇毅向前。
立意參考
慎終如始無敗事,虎頭蛇尾事難成;
緊要關頭莫松懈,踏實奮斗慎始終;
莫讓安逸絆住攀登的腳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