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2022年版)》中對整本書閱讀提出了明確的要求,從繪本閱讀入手開展低學段的整本書閱讀,更符合小學低年級學生的思維特征和認知水平,有助于促進學生多元智能的發展。教師可以將核心素養的相關內容融入繪本閱讀教學中,讓學生逐步形成適應個人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能力。本文主要分析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希望為教學工作提供參考建議,推動小學語文教學質量的提升。
一、核心素養對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的要求
繪本閱讀教學可以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體系的一種創新形式。語文核心素養為繪本閱讀教學指明了方向,對教學的實施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應明確核心素養對繪本閱讀教學的要求,在此基礎上設計教學過程,以此滿足學生繪本學習的需求。
(一)發揮學生想象力
語文核心素養強調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發展。想象力是引導學生進行創新實踐的關鍵,教師需要在繪本閱讀教學中鼓勵學生根據繪本內容展開想象。繪本具有精美的畫面和生動的故事情節,可以為學生想象力的發揮提供充足的空間。因此,教師應充分利用繪本的圖畫元素,引導學生通過觀察、聯想和想象,深入理解繪本內容,激發想象力和創造力。教師也可以結合繪本內容,設計具有創意性的教學活動,讓學生在實踐中實現核心素養的發展。
(二)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
核心素養要求學生在語文學習中形成獨立思考、解決問題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對繪本中的故事情節、人物形象、價值觀等進行探究,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己的觀點,在獨立思考過程中實現批判性思維的發展。同時,教師也可以組織合作探究,讓學生在合作討論中實現思維的碰撞,進而實現思維視野的拓寬。
(三)培養學生審美素養
審美素養是小學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指學生對美的感知、鑒賞能力。繪本中圖文元素和故事內容本身具有一定的審美價值,教師需要將學生審美素養的發展作為閱讀教學目標之一,讓學生在閱讀過程中感受美、鑒賞美、創造美。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欣賞繪本中的畫面、語言和情感,讓學生體會繪本的藝術魅力。教師也可以組織繪本創作活動,在實踐中強化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核心素養下開展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的策略
在開展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深入分析核心素養的內涵,將其融入到繪本教學中,采取有效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綜合能力素養的發展。
(一)通過繪本意象,強化學生整體感知
繪本中的意象是構成故事情節重要元素,具有深層次的傳達意義。教師需要引導學生重點關注繪本中的意象,以此形成對繪本故事的整體感知,深化閱讀學習體驗,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
1.基于插圖,感知故事情節
繪本主要包括圖畫和文字兩個部分,二者相互呼應,共同表述故事情節。繪本圖畫具有色彩豐富、形象生動的特點,可以充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其對繪本閱讀學習的興趣。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讓學生重點觀察繪本中的圖畫信息,從色彩、線條、構圖、內容等方面入手,了解故事情節的發展。以《和甘伯伯去游河》為例,該繪本故事內容較為簡單,采用粗略的線條勾勒圖畫,色彩應用風格與兒童畫相似。但通過觀察可以發現,看似隨意涂抹的色塊卻能充分體現出光影的變化。作品通過單色素描的手法將甘伯伯劃船的路線和周圍的景色展現出來,色彩的明暗交替使得整體視覺效果更加豐富,可以激發學生的聯想,讓學生感受到故事情節變化的節奏。教師可以通過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觀察圖畫:“圖畫中有哪些人物?他們在做什么?表情如何?圖畫中的色彩搭配有怎樣的特點?這些元素是如何反映故事情節的?”問題的設計可以引導學生集中注意力,進行想象。教師也可以讓學生根據圖畫內容的變化對故事情節進行預測,主動發現圖畫、文字之間存在的聯系。
2.借助意象,強化閱讀體驗
繪本中的意象是故事情節的重要載體,具有一定的象征意義和隱喻性,可以激發學生的思考和聯想。在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充分借助意象,在引導學生深入理解繪本故事內容的基礎上強化學生的閱讀體驗。在實際課堂中,教師可以讓學生感受意象。以《愛心樹》為例,故事內容是一棵大樹喜歡上一個小男孩,小男孩每天來爬樹、摘樹葉、吃蘋果……男孩很開心,大樹也很開心。當男孩漸漸長大,不再與大樹一起玩耍,希望獲得金錢,大樹給他蘋果,供他換錢;男孩需要建立家庭,大樹給他樹枝,供他造房;男孩希望去遠航,大樹給他樹干,供他造船;男孩變成老人回到大樹身邊,大樹已經沒有什么可以給他,不過它還有個樹墩,可以讓男孩坐下來休息。故事既充滿愛,也帶有一絲哀傷,教師需要重點抓住“樹”這一意象,引導學生思考這棵大樹的象征意義,從而理解故事傳達的愛與奉獻的主題。在分析意象的基礎上,教師也可以設計問題:“樹一直使用‘boy’稱呼男孩,該稱呼是否只是展現親切的稱呼,還是說男孩并未真正成長?大樹給予男孩太多,還是男孩索要太多?”借助意象進行辯證思考,更有助于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挖掘繪本意象隱喻的過程中,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在繪本閱讀學習中獲得成長。例如,繪本《小黑魚》使用了大量的篇幅講述了小黑魚在大海中流浪的經歷,重點描寫了小黑魚遇到的各個生物和發生的故事。教師可以針對每個故事場景中存在的隱喻進行講解,如小黑魚代表“弱小的另類”,金槍魚代表“強大的困難”,水母、大龍蝦等生物則代表“人生經歷中可能遇到的人和事”。教師可以借助“小黑魚真正了解自己生活的世界”引導學生對生活進行思考,增強閱讀體驗和理解力。
(二)借助繪本留白,引導學生發揮想象
留白是繪本創作者的一種藝術手法,畫面和文字的缺失部分隱藏著豐富的內涵和意義。繪本中的留白手法可以為學生提供更多想象的空間。在核心素養視域下,教師應當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這些留白,發揮想象力,根據繪本中的圖畫信息合理猜想、推論和填充,實現創新思維和創造能力發展。繪本中圖畫的作用不僅是對文字信息進行說明,還包含對繪本內容、主題和細節進行表現。在指導學生讀圖的過程中,應引導學生關注故事的整體。教師可以設置一些懸念,讓學生根據畫面和文字對故事情節進行猜測,選擇關鍵場景對角色的內心世界和情感變化進行分析。這個過程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想象力,還可以進一步強化學生對繪本情節和主題的理解。例如,在《菲菲生氣了》繪本教學中,教師需要讓學生觀察封面中的圖畫、人物形象等。該繪本的封面圖畫以紅色為底色,畫上的人物是菲菲,可以看出菲菲此時非常生氣,紅色的背景進一步強化了菲菲生氣的程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嘗試分析菲菲生氣的原因,在好奇心的驅使下開展閱讀。繪本的第一個跨頁內容是:“當菲菲玩得正高興時……她的姐姐一把抓住了大猩猩。”作品并沒有通過文字的方式展示菲菲的情緒變化,而是借助圖畫進一步推動故事發展。此時,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以文字的方式對菲菲情緒的變化過程進行描述,以此掌握一定的語言表達和應用能力。姐姐搶大猩猩時,菲菲的嘴里噴出像火焰一樣的“NO”,顯示出了她的極力反抗。菲菲在摔倒之后露出了雙腳上的襪子,一只綠色,一只紫色。教師可以針對該畫面讓學生分析菲菲的性格特點,通過圖畫留白學生可以感受到菲菲的個性很強,不愿意被束縛,進而促進核心素養的發展。
(三)通過故事內容,深化繪本閱讀理解
在繪本閱讀教學中,教師需要指導學生深入分析故事內容,感悟繪本主題。例如,在《菲菲生氣了》的繪本教學中,教師既需要通過留白教學的方式激發學生的想象力,也需要在閱讀講解中突出繪本主題,讓學生正確認識到“憤怒”這一情緒的負面影響,掌握正確調節情緒的方法,以積極的心態投入學習生活。該繪本將菲菲的情緒分成四個發展階段,一是“踢打,尖叫,想把所有的東西都砸掉”,二是“發出火紅、火紅的咆哮”,三是“菲菲是一座就要爆發的火山。菲菲生氣了……非常、非常的生氣”,四是“她跑出了門!她跑啊,跑啊,一直跑到再也跑不動了”。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思考自己在生活中是否存在生氣的情況、原因是什么。通過交流互動,既可以強化學生在繪本閱讀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也可以促進學生語言表達應用素養的發展,符合核心素養的教學要求。在繪本的第八個跨頁中,菲菲哭了一會兒,情緒已經全部發泄出來。在繼續行走的過程中,菲菲注意到周圍的環境,聽見了鳥叫聲,樹的輪廓顏色和背景顏色以讓讀者感到平靜的藍色為主。此時,教師可以設計任務:“觀察繪本中第十個跨頁中描繪的景象,分析圖畫想要表達什么。”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可以根據老櫸樹的灰白色和藍色的輪廓線、傾斜的角度、像臂膀一樣張開的樹干,分析出積極的環境因素能夠幫助菲菲平復心情,緩解負面情緒。在繪本的最后一個頁面中,菲菲回到了家,不再生氣了,家里也呈現出祥和的氛圍。在完成教學之后,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合作的方式進行思考探究,主題為“當你生氣時,你會做些什么調節自己的情緒”,要求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探究調節情緒的方法。教師也可以針對學生的討論進行總結,讓學生以正確的觀點看待生活中的各種不良情緒,掌握緩解不良情緒的方法。在課后,教師可以向學生推薦《生氣的亞瑟》《杰瑞的冷靜太空》等繪本,讓學生閱讀學習,進一步深化對情緒管理的理解。繪本閱讀教學的目的是借助多樣化的圖畫和易于理解的文字,讓低年級學生掌握更多的知識和道理。為此,教師需要優化設計閱讀教學,保證教學過程符合學生學習發展的實際需求,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四)挖掘審美要素,強化學生審美體驗
審美素養是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可以讓學生從藝術鑒賞的角度出發學習繪本內容,重點強化審美體驗。
1.開展繪本審美教學
繪本審美教學是指引導學生通過觀察、分析和感受繪本的藝術特色,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和審美情趣。教師需要深入研讀繪本內容,挖掘繪本中的審美要素,將色彩、線條、構圖、人物造型等作為素材。一是引導學生觀察繪本的封面和插畫,感受色彩搭配和線條運用,注意色彩的明暗對比、冷暖色調的運用、線條的流暢度和變化等。例如,觀察《菲菲生氣了》中人物、環境線條顏色的變化,分析菲菲情緒上的轉變。二是通過分析繪本的構圖和造型,幫助學生理解畫面的布局和角色的塑造。在構圖方面,學生可以觀察畫面的遠近、大小、虛實等關系,感受畫面的空間感和層次感。在造型方面,學生可以分析角色的形象特征,理解角色的性格和情感。
2.引導學生在活動中體驗
在審美教學的過程中,教師也可以根據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需求組織審美鑒賞活動,深化學生審美體驗。教師可以組織繪本創作活動,讓學生自己動手繪制繪本插圖或編寫繪本故事,充分發展想象能力和語言運用能力。教師也可以讓學生以繪本故事為基礎編寫課本劇,以角色扮演的方式呈現出來。這樣既可以讓學生進一步掌握繪本主題,深入體驗故事情節和角色情感,還能夠培養他們的表達能力和合作精神。
三、結語
在開展小學語文繪本閱讀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意識到發展學生核心素養的重要性,采取有效的措施將核心素養培養融入課堂,通過意象、留白強化學生對繪本的整體感知。教師應基于繪本提高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并積極開展審美鑒賞教學,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