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習近平總書記給中國農業大學科技小院同學們的重要回信精神,落實《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學習運用“千村示范、萬村整治”工程經驗有力有效推進鄉村全面振興的意見》和《教育部關于深入推進學術學位與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分類發展的意見》(教研〔2023〕2號)等文件精神,高質量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和鄉村全面振興,教育部、農業農村部、中國科協決定在支持建設第一批科技小院的基礎上,啟動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建設,持續推廣科技小院研究生培養模式,引領帶動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教學改革。
《教育部辦公廳 農業農村部辦公廳 中國科協辦公廳關于支持建設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明確了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4個建設重點。一是強化戰略導向。聚焦農業強國、鄉村全面振興以及區域協同發展等重大戰略,在國家糧食和重要農產品主產區、國家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農業資源環境保護重點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以及黑土地等重要生態系統保護和修復地區等區域開展科技小院建設,主動服務國家糧食安全、鄉村產業發展、鄉村建設、鄉村治理和農民增收。二是強化集群布局。鼓勵以產業體系或縣域為單元,立足當地特色產業基礎和高質量發展急需,樹立大農業觀、大食物觀,面向產業興農、質量興農、綠色興農關鍵鏈條,系統性布局科技小院網絡,探索集群發展,全面提升服務能力,促進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推動區域產業鏈“線”的優化升級,帶動縣域經濟“面”的全面進步;以科技小院集群發展創造服務農業農村現代化的實踐范例。三是強化交叉協同。突出學科交叉、校地協同、產教融合、校際合作,充分發揮地方政府、社會組織、企業等在科技小院建設發展中的作用,多方互動,協同共育,多向賦能;鼓勵農業博士、碩士以外的其他相關專業學位探索推廣科技小院模式,實現科技小院育人升級和拓展,拓寬科技小院人才培養覆蓋面、科技創新領域和服務功能。四是強化國際合作。鼓勵科技小院培養單位探索農業科技與教育國際交流合作新模式,以國際師資團隊參與技術指導、留學生入駐小院等形式加強科技小院國際交流合作;鼓勵各培養單位建設海外科技小院,拓展高校參與的“一帶一路”高質量發展共建平臺,促進科技小院建設的國際化發展,為全球農業高層次人才培養輸出中國模式、傳播中國經驗。
《通知》明確,根據組織形式的不同,第二批科技小院分以下2類。一是單個科技小院,包括農業產業類科技小院、綜合類科技小院。其中,農業產業類科技小院聚焦區域內的主導農業產業,推廣普及先進農業技術,以涉農專業為主,研究農業生產或全產業鏈過程中的實際生產問題;綜合類科技小院聚焦當地產業振興、人才振興、文化振興、生態振興、組織振興等方面,鼓勵多門類多類別多學科共建,合作研究解決鄉村振興過程中“三農”問題。二是科技小院集群,分為區域科技小院集群和產業科技小院集群。科技小院集群是聚焦農業生產或產業發展的重大問題,以牽頭院校為主體組建,打造多學科聯合攻關、農業技術轉化推廣的綜合性創新平臺。《通知》明確,重點支持在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國家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以及農技推廣力量薄弱地區建設科技小院集群。
《通知》還明確要求,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建設單位應是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單位(不限于農業專業學位授權點),每個單位根據年度專碩研究生招生數量情況按額度登記建設單個科技小院。其中,專碩年度招生數小于100(不含100)人的,培養單位可登記建設科技小院不超過20個;專碩年度招生數在100~500(不含500)人之間,培養單位可登記建設科技小院不超過80個;專碩年度招生數大于等于500人以上的,培養單位可登記建設科技小院不超過170個。《通知》規定,每個單位科技小院集群不超過5個。
《通知》還明確了第二批科技小院及科技小院集群的建設標準與工作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