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孩童時代,新邵縣思源實驗學校語文教師段穩成就在心中埋下了一顆“做老師”的種子。
“小時候家里生活條件艱苦,我的班主任非常關心我,帶著我同吃同住,鼓勵我。”受班主任的影響,初中畢業后,段穩成不顧家人勸阻,堅持報考了邵陽師范專科學校,又拿到了自考大專學歷。回到家鄉后,他成為了新邵縣車寺學校的一名語文教師。
初登教壇,段穩成很快就表現出了與孩子溝通的“天賦”,不管在哪里,在什么樣的課堂上,他5 分鐘內就能“搞定”孩子。段穩成總是面帶笑容,笑起來很憨厚,孩子們送他一個昵稱“ 糖果老師”。學生喜歡和“糖果老師”“膩”在一起,除了一起玩游戲、聊動畫片,段穩成還會給他們變魔術。
有一次,段穩成在操場撿到一個眼鏡鏡片。為了讓丟鏡片的學生改掉“馬大哈”的毛病,段穩成靈機一動:“我可以用魔法把你的鏡片變出來,前提是你以后做事得認真,不然魔法就會失靈。”他拿出事先包好鏡片的紙巾,對紙巾念了念“咒語”,把鏡片拿了出來。那個學生崇拜極了,并告訴其他人“糖果老師”會魔術,段穩成也因此俘獲了更多孩子的心。
2015 年,段穩成以第一名的成績選調到縣城內的學校。“城里孩子與鄉村孩子一樣,要用好玩的方式跟他們溝通,這樣他們才會更喜歡你,也更愿意和你交流。”永葆童心、尋找童趣是段穩成的制勝法寶,他說,老師要回到孩子們的角度“裝幼稚”,這并非是“裝可愛”,而是讓孩子覺得他的每一個想法都在老師這兒得到了最大的認可和尊重。
“段穩成心里住著孩子,他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新邵縣思源實驗學校校長曾志權說。每當下課時,個子不高的段穩成總是淹沒在孩子堆里。有時和孩子樂呵呵地聊著天,有時在教室里給他們講解課文中的字詞,有時蹲下來幫孩子拉褲腳、整理衣服……
愛孩子、上好課,是段穩成的“良心活”,他把課堂當作和孩子們一起走過的一段不可逆轉的生命旅程。在一堂字詞講解課上,學習“疊”字時,有個男孩提到了《西游記》的“九頭怪”,大家都笑了,覺得他在“搗亂”。但段穩成并沒有生氣,而是耐心地啟發他把話說清楚、說完整。原來孩子是想表達“如果把‘又’看成一個頭,那么三個‘又’字就是三個頭,再加‘宜’字底則是個‘怪’了,這個漢字多么像‘九頭怪’呀!”這下大家恍然大悟,那個男孩受到認可,也因此變得更加自信了。
段穩成總能與孩子產生共情,這源于他由內而外散發的一種“生命感”。在他眼里,每個孩子都是鮮活的生命個體,他們渴望被發現、被鼓勵、被關懷,而段穩成的愛總是體現在每一時、每一處、每一個。
“愛”和“童心”擦亮了段穩成的教育底色。無論是當班主任還是當語文教師,他始終以“甜”為核,為孩子創造美好的童年。2018 年,段穩成走上了校領導崗位,成為學校的辦公室主任,他沒有放棄自己的教學主業,仍堅持帶一個班的語文,并承擔起為全校老師上語文公開課的任務。
從教以來,段穩成給語文抹上了“甜”味,形成了“甜甜的”教學風格。他先后被評為新邵縣優秀教師、新邵縣優秀教育工作者、新邵縣骨干教師,多次指導學生獲省市級獎勵。
“對我來說,只有時時刻刻愛孩子、把課上好、讓孩子有個美好的未來,才能對得起自己的良心。”段穩成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