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瑾曾寫過一首關于杜鵑花的詩:“杜鵑花發杜鵑啼,似血如朱一抹齊。應是留春留不住,夜深風露也寒凄。”這首詩表明了自己嘔心瀝血、鞠躬盡瘁的報國之志。秋瑾小學把杜鵑花定為學校的校花,并以此為意象開展“五色杜鵑”德育品牌建設工程,是為了更全面地貫徹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探索“五育并舉”的實施路徑,營造積極向上的育人氛圍。以“紅、紫、藍、黃、綠”五種杜鵑花顏色分別對應德、智、體、美、勞五育,結合學生日常行為教育、文明禮儀教育、紅色傳統教育、勞動思政教育等,深化學校德育活動,彰顯學校德育特色。
一、借課程育人
《遺風》課程是秋瑾小學的校本德育課程,學校一直以來致力于深入推廣此課程。目前,學校再次改編了此課程的配套教材——《遺風》五冊。參考紹興市秋瑾研究會會長金燕老師的提議,將秋瑾的故事、秋瑾的詩歌和有關秋瑾的文章大量選編入冊。同時改正和更新了原先教材中的一些錯誤和有待商榷之處,讓新編教材更趨完善,對學生了解秋瑾、探究革命志士的精神更有指導意義。同時,學校繼續推廣“隔周學習”的措施,安排每學期的雙周少先隊活動課為《遺風》教學時間,學校政教處指導上課教師撰寫教案,制作課件,搜集反饋,進行展示。
二、借文化育人
“杜鵑德育”以學校打造的“書劍文化”為主線,傳承秋瑾烈士的“競雄”精神。學校開辟了秋瑾長廊,長廊中設有秋瑾烈士生前創作的各類詩句,每一首詩都體現了濃濃的愛國情懷。秋瑾的一生,既喜詩書、能文章、精通文化,又習武事、善兵謀、聯軍舉義,是名副其實的巾幗英雄,更是值得學習的書劍模范。學生每天在文化長廊中徜徉,深切感受秋瑾烈士讀書明理的內涵品性、習武強身的書劍氣質。學校建有秋瑾小廣場,重塑秋瑾像,在有限的建造范圍內,栽種杜鵑等花卉,開辟了可供學生緬懷烈士的德育教育場所。學校還建造了以“書劍文化”為主題的秋瑾回廊,配套制作了“讀書擊劍”文化石,配以杜鵑等植栽,意在凸顯秋瑾在“書”與“劍”兩方面的偉大成就,讓文化和體魄的雙重修養指標,影響秋瑾小學的每一位師生。
三、借活動育人
學校每學期評選“競雄好少年”。通過對優秀學生的表彰,讓每一位秋小學子都能做到“記住要求、心有榜樣、從小做起、接受幫助”。同時,學校借助每周一的升國旗儀式,開辟“紅色故事我宣講”環節,講秋瑾故事,學女俠榜樣,堅定“革新競雄、陽光自信”的成長方向,努力成為熱愛學習、強身健體、內外兼修的時代好少年。
四、借實踐育人
學校積極開拓德育第二課堂,組織師生到秋瑾故居、秋瑾祖居、大通學堂、軒亭口等地進行文化熏陶和教育。學校少先隊大隊部還成立了一支秋瑾故事宣講團,由新一屆大隊委擔任,走進一年級、二年級進行“知秋瑾、學秋瑾、愛秋瑾”宣傳。希望秋小學子都能像秋瑾那樣,早立凌云志、心中有堅守,眼前有目標、心中無畏懼。另外,學校還成立了紅領巾學院,聘請愛國主義教育基地的黨員講解員和一些有經驗的熱心社會人士作為校外輔導員,進行定期的思想教育服務和社會實踐活動的組織開展協助服務,幫助少先隊員走進秋瑾教育基地,開展豐富多彩而有意義的研學實踐活動。
五、借管理育人
學校每學期進行“杜鵑文明班級評比”,通過評比,規范班級管理,強化班級建設。學校大隊部號召學生爭“五彩杜鵑章”,從德、智、體、美、勞五方面,將五育融合,為學生列出明確的成長目標。同時,學校還成立“小杜鵑愛心服務隊”。此服務隊由學生志愿者和家長志愿者組成。家長志愿者主要幫助學校進行校園周邊的交通、安全等管理,學生志愿隊主要對學校的環境建設和各類活動提供協助。
六、借協同育人
通過“競雄家長課堂”、學校家委會等途徑加強家校聯系,加強家長群體的自我學習,將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有力的合力,為培養自主學習、自主鍛煉、自主探究、自主展示、自主管理的“書劍少年”夯實牢固的基石。
希望在秋瑾精神的影響下,秋小的校園能夠成為學生綻放童年華彩的和暢樂園和培育時代新人的“競雄”學園。秋瑾小學的每一位學子都能成為一個熱愛生命、熱愛生活、襟懷天下、正直和善、具有書劍氣質的好少年。